从AI产业到产业AI,中国弯道超车就在2018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AI产业到产业AI,中国弯道超车就在2018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2017年的最后一场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提出了“产业AI”的理念,为2017年一整年的中国AI喧嚣和泡沫指出一个落地的方向。而就在阿里云栖·北京峰会的前两天,英国《金融时报》于2017年12月18日发表了《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领先世界》的文章,援引了阿里双11中应用AI技术的例子,指出中国有可能在AI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国企业加快了使用AI的步伐。
在2017年下半年,中国明显加快了发展AI产业的步伐。2017年7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17年12月,工信部又进一步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那么,中国凭什么弯道超车,在2020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2025年达到4000亿、2030年达到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5万亿和10万亿呢?答案或许在《金融时报》文章所引用的Oliver Wyman咨询公司分析师的观察:淘宝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让消费者找到名人同款裙子,而“现在亚马逊上还没有出现这种技术”。
产业AI是方法论与路径
什么是产业AI呢?首先说,产业AI并非AI产业。AI产业是泛指一个以AI技术与应用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落脚点在一个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经济部门,正如同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意和创造力为发展动力的产业。而产业AI则一个撬动AI产业的方法论或打开AI产业发展空间的路径。
所以产业AI即以传统产业资源注入AI技术,形成规模化且具有经济效益的AI应用,从而拉动AI产业的发展与增长。在2017阿里云栖·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认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种浮躁的氛围,有些企业靠AI讲资本故事、炒作股价。人工智能不应仅仅是实验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产业AI’,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的三个判断,第一是必须要有场景驱动,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为这个社会的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
所谓“场景驱动”,也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与AI技术相结合后,或能够优化原有业务场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形成新的数字化业务、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以首个落地首都机场的阿里云ET航空大脑为例,通过把人工智能技术与首都机场的运营数据相结合,可以在50秒内刷新首都机场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位安排、廊桥停机位利用率提高10%,相当于每天有2万名旅客不用乘坐摆渡车。而对于2万名旅客来说,节约5分钟的摆渡车时间,就相当于总共节约了1600多个小时或66天,可转换的经济效益可观。
Alios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在智能汽车、物联网终端、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上广泛应用,例如搭载了AliOS操作系统的智联网汽车已经将近有40万辆跑在路上,从2016年的7月份到2017年的12月份,已经累计产生了超过700亿个轨迹路点。除了通过人工智能来优化行车路线和道路服务外,越来越多的AliOS智能汽车用户在家远程遥控开启后备箱,然后让快递员把包裹放到后备箱,从而把汽车后备箱纳入到智慧物流体系中。
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四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包括依托BAT和科大讯飞公司,建设城市大脑、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和智能语音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的城市大脑和医疗影像都是典型的以产业资源注入AI技术、从而拉动AI产业发展的例子。
有中国特色的产业AI
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AI人工智能技术则是中国创新的一次弯道超车机会。根据全球科技文献出版机构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研究人员自2011年至2015年创下了超过41000个出版物的记录,几乎是排名第二美国的两倍。
但在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文献数量方面得分很高,但考虑到加权引文影响力则只排名34位,这表明大多数论文的质量不如美国(美国的加权引文影响排名第四)等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虽然中国的人工智能科技人员很聪明,但往往沿用欧美等现有的研究方法,但又缺乏相应的积累和科研资源,因而属于“同道超车”。
但中国与欧美相比,尽管在人工智能的长期科研方面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着庞大产业经济资源和全民创新意愿,这二者的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弯道超车”之路。
首先,中国有世界首屈一指的移动互联网及用户基础,特别在2015年底工信部启动的“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要建成一批全光纤网络城市,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直辖市、省会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这些为人工智能的全民应用铺平了最为关键的国家通信网络基础。
其次,以阿里为代表的BAT互联网公司已经具有庞大的社会经济生态资源,例如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成交额超1682亿元人民币、超100万商家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涉及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3万“天猫优选”村淘点。
而ET大脑的首个项目城市大脑,则是阿里联合另外12家企业,共同为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杭州市打造一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在试点区域的道路上,ET城市大脑让整个通行时间减少了15.3%。更有意思的是,原本道路上两车相刮后总要先争吵10分钟后再报警,往往阻碍了整个交通,而杭州城市摄像头可以自动判断、分析、传递到后台,同时通知附近民警自动出警,从事故发现到民警现场处理只用3到5分钟。
2017年12月5日,上海地铁宣布与阿里云合作,落地语音购票,打造首个 AI 地铁。现在,上海地铁的乘客可以通过语音进行购票,再扫码支付,全程只需不到10秒。上海作为全球里程数最长的地铁,共有 17 条线路、367个站点,全天都处在拥挤状态,日客流量接近百万。除了语音购票外,上海地铁还将采用阿里云的“刷脸进站”、“智能客流监测”两项人工智能技术。新型的进站闸机新增了一块屏幕,乘客经过屏幕时通过人脸识别“刷脸进站”,几乎无需停留即可通过。
无论是杭州的城市大脑,还是上海的AI地铁,这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能够落地成为现实,除了有来自阿里云等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杭州市政府和上海地铁主管单位的创新意识与意志,更有数百万商家、中小型经济实体等广泛参与的意愿。
换句话说,产业AI就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参与的各方主体愿意拿出自己的实际业务场景,再由广大用户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方式,供人工智能技术的调试、测试与实际应用。又可以说,产业AI就是全民共同参与创新、全民共担创新风险、全民共享创新成果的国家创新之举,而这显然很难在欧美等国家成为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欧美人工智能专家、院士、技术高管等纷纷跳槽到中国企业和科技机构的重要原因。
胡晓明在2017阿里云栖·北京峰会上表示,“过去第三产业靠着互联网发展起来了,人工智能是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它也要深入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去定义和解决中国经济最根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产业AI,比国外有更大的空间。”
随着2017年进入尾声,2018年的全球竞争已经全面展开,2017年底提出的“产业AI”无疑是中国人工智能在2018年“弯道超车”的重要方法论。作为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2018年有着承上启上、继往开来的意义,循着“产业AI”的路径,或有可能打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倍增空间。(文/宁川)
以上是关于从AI产业到产业AI,中国弯道超车就在2018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