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0 数据结构-算法

Posted 天才源于勤奋 聪明在于积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day40 数据结构-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数据结构?

  • 简单来说,数据结构就是设计数据以何种方式组织并存储在计算机中。
  • 比如:列表、集合与字典等都是一种数据结构。
  • N.Wirth: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列表

  • 列表:在其他编程语言中称为“数组”,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类型。
  • 关于列表的问题:
    • 列表中元素使如何存储的?
    • 列表提供了哪些基本的操作?
    • 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 列表与可变对象*

  • 栈(Stack)是一个数据集合,可以理解为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列表。
  • 栈的特点:后进先出(last-in, first-out)
  • 栈的概念:
    •  栈顶
    • 栈底
  • 栈的基本操作:
    • 进栈(压栈):push
    • 出栈:pop
    • 取栈顶:gettop

栈的Python实现

  • 不需要自己定义,使用列表结构即可。
    • 进栈函数:append
    • 出栈函数:pop
    • 查看栈顶函数:li[-1]

 栈的应用——括号匹配问题

  •  括号匹配问题:给一个字符串,其中包含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求该字符串中的括号是否匹配。
  •  例如:
    •  ()()[]{} 匹配
    • ([{()}]) 匹配
    •  []( 不匹配
    • [(]) 不匹配

 括号匹配问题——实现

 1 def check_kuohao(s):
 2     stack = []
 3     for char in s:
 4         if char in {\'(\', \'[\', \'{\'}:
 5             stack.append(char)
 6         elif char == \')\':
 7             if len(stack) > 0 and stack[-1] == \'(\':
 8                 stack.pop()
 9             else:
10                 return False
11         elif char == \']\':
12             if len(stack) > 0 and stack[-1] == \'[\':
13                 stack.pop()
14             else:
15                 return False
16         elif char == \'}\':
17             if len(stack) > 0 and stack[-1] == \'{\':
18                 stack.pop()
19             else:
20                 return False
21     if len(stack) == 0:
22         return True
23     else:
24         return False
View Code

栈的应用——迷宫问题

给一个二维列表,表示迷宫(0表示通道,1表示围墙)。给出算法,求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

 

maze = [ [1,1,1,1,1,1,1,1,1,1],

    [1,0,0,1,0,0,0,1,0,1],

    [1,0,0,1,0,0,0,1,0,1],

     [1,0,0,0,0,1,1,0,0,1],

    [1,0,1,1,1,0,0,0,0,1],

     [1,0,0,0,1,0,0,0,0,1],

    [1,0,1,0,0,0,1,0,0,1],

    [1,0,1,1,1,0,1,1,0,1],

    [1,1,0,0,0,0,0,0,0,1],

    [1,1,1,1,1,1,1,1,1,1]

     ]

解决思路

  • 在一个迷宫节点(x,y)上,可以进行四个方向的探查:maze[x-1][y], maze[x+1][y], maze[x][y-1], maze[x][y+1]
  • 思路:从一个节点开始,任意找下一个能走的点,当找不到能走的点时,退回上一个点寻找是否有其他方向的点。
  • 方法:创建一个空栈,首先将入口位置进栈。当栈不空时循环:获取栈顶元素,寻找下一个可走的相邻方块,如果找不到可走的相邻方块,说明当前位置是死胡同,进行回溯(就是讲当前位置出栈,看前面的点是否还有别的出路)

迷宫问题——栈实现

 1 dirs = [lambda x, y: (x + 1, y), lambda x, y: (x - 1, y),
 2 lambda x, y: (x, y - 1), lambda x, y: (x, y + 1)]
 3 def mgpath(x1, y1, x2, y2):
 4     stack = []
 5     stack.append((x1, y1))
 6     while len(stack) > 0:  # 栈不空时循环
 7         curNode = stack[-1]  # 查看栈顶元素
 8         if curNode[0] == x2 and curNode[1]:
 9             # 到达终点
10             for p in stack:
11                 print(p)
12             break
13         for dir in dirs:
14             nextNode = dir(*curNode)
15             if mg[nextNode[0]][nextNode[1]] == 0:  # 找到了下一个方块
16                 stack.append(nextNode)
17                 mg[nextNode[0]][nextNode[1]] = -1  # 标记为已经走过,防止死循环
18                 break
19         else:
20             mg[curNode[0]][curNode[1]] = -1  # 死路一条
21             stack.pop()
22         return False
View Code

队列

  • 队列(Queue)是一个数据集合,仅允许在列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
  • 进行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rear),插入动作称为进队或入队
  • 进行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front),删除动作称为出队
  • 队列的性质: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
  • 双向队列:队列的两端都允许进行进队和出队操作。

 

队列的实现

  • 队列能否简单用列表实现?为什么?
  • 使用方法: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创建队列:queue = deque(li)
    • 进队:append
    • 出队:popleft
    • 双向队列队首进队:appendleft
    • 双向队列队尾进队:pop

队列的实现原理

  • 初步设想:列表+两个下标指针
  • 创建一个列表和两个变量,front变量指向队首,rear变量指向队尾。初始时,front和rear都为0。
  • 进队操作:元素写到li[rear]的位置,rear自增1。
  • 出队操作:返回li[front]的元素,front自减1。
  • 这种实现的问题?

队列的实现原理——环形队列

  • 改进方案:将列表首尾逻辑上连接起来。

队列的实现原理——环形队列

  • 环形队列:当队尾指针front == Maxsize + 1时,再前进一个位置就自动到0。
    • 实现方式:求余数运算
    • 队首指针前进1:front = (front + 1) % MaxSize
    • 队尾指针前进1:rear = (rear + 1) % MaxSize
    • 队空条件:rear == front
    • 队满条件:(rear + 1) % MaxSize == front

 队列的应用——迷宫问题

  •  思路:从一个节点开始,寻找所有下面能继续走的点。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出口。
  • 方法:创建一个空队列,将起点位置进队。在队列不为空时循环:出队一次。如果当前位置为出口,则结束算法;否则找出当前方块的4个相邻方块中可走的方块,全部进队。

 

迷宫问题——队列实现

 1 def mgpath(x1, y1, x2, y2):
 2     queue = deque()
 3     path = []
 4     queue.append((x1, y1, -1))
 5     while len(queue) > 0:
 6         curNode = queue.popleft()
 7         path.append(curNode)
 8         if curNode[0] == x2 and curNode[1] == y2:
 9             #到达终点
10             print(path)
11             return True
12         for dir in dirs:
13             nextNode = dir(curNode[0], curNode[1])
14             if mg[nextNode[0]][nextNode[1]] == 0:  # 找到下一个方块
15                 queue.append((*nextNode, len(path) - 1))
16                 mg[nextNode[0]][nextNode[1]] = -1  # 标记为已经走过
17     return False
View Code

链表

链表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对象,每个对象称为一个节点,包含有数据域key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next。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最终串联成一个链表。

节点定义:

class 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tem):
        self.item = item
        self.next = None

头结点

链表的遍历

  • 遍历链表:
  • def traversal(head):
        curNode = head  # 临时用指针      
        while curNode is not None:
            print(curNode.data)
            curNode = curNode.next
    View Code

链表节点的插入和删除

  •  插入:
    • p.next = curNode.next
    • curNode.next = p
  •  删除:
    • p = curNode.next
    • curNode.next = curNode.next.next
    • del p

 

建立链表

  • 头插法:
  • 1 def createLinkListF(li):
    2     l = Node()
    3     for num in li:
    4         s = Node(num)
    5         s.next = l.next
    6         l.next = s
    7     return l
    View Code

  • 尾插法:

  • 1 def createLinkListR(li):
    2     l = Node()
    3     r = l       #r指向尾节点    
    4     for num in li:
    5         s = Node(num)
    6         r.next = s
    7         r = s
    View Code

双链表

 双链表中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后面节点、一个指向前面节点。

节点定义:

1 class Node(object):
2     def __init__(self, item=None):
3         self.item = item
4         self.next = None
5         self.prior = None
View Code

双链表节点的插入和删除

  • 插入:
    •  p.next = curNode.next
    • curNode.next.prior = p
    • p.prior = curNode
    • curNode.next = p
  •  删除:
    • p = curNode.next
    • curNode.next = p.next
    • p.next.prior = curNode
    • del p

 

建立双链表

  • 尾插法:
  • 1 def createLinkListR(li):
    2     l = Node()
    3     r = l
    4     for num in li:
    5         s = Node(num)
    6         r.next = s
    7         s.prior = r
    8         r = s
    9     return l, r
    View Code

     

链表-分析

  •  列表与链表
    • 按元素值查找
    • 按下标查找
    • 在某元素后插入
    • 删除某元素

 

Python中的集合与字典(了解)

  • 哈希表查找
  • 哈希表(Hash Table,又称为散列表),是一种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过把每个对象的关键字k作为自变量,通过一个哈希函数h(k),将k映射到下标h(k)处,并将该对象存储在这个位置。
  • 例如:数据集合{1,6,7,9},假设存在哈希函数h(x)使得h(1) = 0, h(6) = 2, h(7) = 4, h(9) = 5,那么这个哈希表被存储为[1,None, 6, None, 7, 9]。
  • 当我们查找元素6所在的位置时,通过哈希函数h(x)获得该元素所在的下标(h(6) = 2),因此在2位置即可找到该元素。
  •  哈希函数种类有很多,这里不做深入研究。
  • 哈希冲突:由于哈希表的下标范围是有限的,而元素关键字的值是接近无限的,因此可能会出现h(102) = 56, h(2003) = 56这种情况。此时,两个元素映射到同一个下标处,造成哈希冲突。

解决哈希冲突:

  •  拉链法
    • 将所有冲突的元素用链表连接
  • 开放寻址法
    • 通过哈希冲突函数得到新的地址

 

  • 在Python中的字典: a = {\'name\': \'Alex\', \'age\': 18, \'gender\': \'Man\'}
  • 使用哈希表存储字典,通过哈希函数将字典的键映射为下标。假设h(‘name’) = 3, h(‘age’) = 1, h(‘gender’) = 4,则哈希表存储为[None, 18, None, ’Alex’, ‘Man’]
  • 在字典键值对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发生哈希冲突,此时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1)。

 

以上是关于day40 数据结构-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code] PTA 胡凡算法笔记 DAY039

day06-jsp

apriori片段代码

Day587.图 -数据结构和算法Java

Day590.分治算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Java

Day595.普利姆算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