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的就是免费吗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免费真的就是免费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直不知道怎么进行开头,还是先引入一个故事。2004年德国慕尼黑政府做出重大决定,将机构部门所使用的办公操作系统由Windows全部换成Linux系统(其中主要使用LiMux发行版本),当时制定该部署的初衷是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借助Linux卓越的安全机制来抵抗各种安全威胁。但10年过去了,事情并未如朝当地政府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一名官员表示收到了众多部门工作人员的投诉抱怨,就是因为使用Linux操作系统导致工作效率降到了低谷。此外尽管Linux发行版比微软便宜很多,但是依然需要支付授权费用,而在经过长达10年的使用过程中证明所支付的金额并不比Windows要便宜多少,甚至要贵出很多。而贵出很多的原因是政府机构必要聘用相关的程序员来创建政府所需要的资源和功能,而软件开发方面的费用往往非常昂贵。所以他们还是决定回归Window怀抱。
先引入一个定义:整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是一种用来提供消费者或企业经理人在作采购时,评估某项IT产品的效益,以及直接、间接成本的算法。 TCO决不等同于资产的购买产品, 它还要包括资产购进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
抛开总体拥有成本谈收费免费都是耍流氓。分析一个系统贵还是便宜的时候需要考虑:购买成本、 安装成本、 财务成本、 佣金、 能源成本、 维修成本、 升级成本、 转换成本、 培训成本、 支持成本、 服务成本、 维持成本、 当机成本、 安全成本、 生产力成本、 风险成本、 处理成本等等。以上的部分或者全部叫总体拥有成本。说一个软件是免费收费的时候只涉及购买成本,这两件事情放一起说是不是耍流氓呢?
现在的开源或者免费软件所节约的只是购买成本,并不是总体拥有成本。马云曾经在《赢在中国》中说过一句话: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免费的东西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刚开始都是个很诱人的东西,对于个人免费软件来说最显著的例子却不是马云也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马化腾和他的QQ。从98年开始,QQ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即时聊天账号和软件下载,并且在功能上不断完善自己,直到有一天,那个胖企鹅说自己要收费了,我们才恍然大悟——你已经离不开他,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用QQ,无一例外。而直到现在,腾讯还保持着这个传统,每个业务初期都是免费的,瞄准现在年轻人爱时尚爱攀比的心理,赚足了票子。当你看见一张几K大的gif图都能卖4、5块钱的时候,你就不能不佩服马化腾真是只老狐狸.
越来越多的服务倾向于正版免费,而转从其他渠道获得收入,但这真的是“免费”吗,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往往把盈利转嫁到实际物品或服务提供商身上,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几乎是不存在的( 例如广告)。但是实际物品提供商又把广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结果是用户的线下消费在无形中为自己及他人的“免费”买单,这样看来,所以免费是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
谷歌和百度做搜索服务,使用搜索服务的几亿人就成了一个成功的产品,广告主花钱实际是在购买这个巨大“产品”面前的曝光率;电视台做各种各样的节目争夺收视率,观众就是产品,用节目吸引人气并划分出观众的年龄、性别、爱好,然后同样将这些分门别类的观众卖给合适的厂家,让厂家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商品;但是如果你收看付费频道,那你就成了客户,首先不必被广告困扰,其次,电视台对你的态度从“吸引、分类”变成了“服务、满足”;网游的免费玩家,只需要给他们一些很初级的乐趣就可以,然后通过对乐趣的限制,吸引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升级为付费玩家(客户)。而大部分始终免费的玩家,实际是被打包成一个巨大的“陪太子读书”的团体,供付费玩家们杀戮、领导、指挥;而且,付费少些的人同样要陪付费更多的大太子们读书;
“免费”能够迅速的降低用户的心理屏障,因为许多人都忽略了时间的投入,“免费”让他们觉得没有任何的“损失”。免费模式对于用户来讲最大的坏处在于使消费者(用户)忘记了交易本身对于自身的损失,这一损失如:抢购免费商品所损耗的个人时间、精力、整理闲置商品的风险、陷入购买圈套的风险等等。经常会有人花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抢了几毛钱的红包,而且感觉自己还“赚”了很多。
“免费模式”若想成功,有3个定律:1. 免费的产品,必须比付费的产品还要好。2. 免费的产品,必须可以长期锁定客户,客户粘性要大,客户的迁移成本要高。3. 免费的产品,必须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发增值产品的销售。这是做免费的基本模式,说白了就是套牢。
实际上现在主流的免费软件尤其是手机软件是个对等交换的一个过程,用户免费使用了软件,软件厂商免费拿到了用户的数据,免费推广了服务。
对于企业用户使用免费或者开源软件所使用的总体拥有成本其实是很大的。就像开头的德国政府一样。如果考虑总体拥有成本,购买收费软件其实是个很好的方式,软件之所以能够被用户购买,是因为用户购买软件的投资回报率(ROI)大于1,在计算这个投资回报率的时候,分子是软件的价格,而分母往往是同样劳动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在中国有两个地方和发达国家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1、知识产权的保护较低,其实这个对很多的软件公司既是收益者又同时是受害者,2、中国的人力成品相对发达国家过低。在美国,软件行业之所以兴盛,是因为美国人力成本高,尤其是外聘的IT技术顾问或技术工程师,其时薪往往高达500美元以上,这个时候,使用软件来代替人工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但随着政府的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整个的行业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在此举个最近最流行的日志分析套件elk来分析这个东西对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1、购买成本,这个都是开源的,为0,2、学习成本,从我个人的经验来判断,从头学习elk到熟练使用,最少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按照中国一二线城市相对平均的工资6000元来算,最少须要21000(公司交的社保也是真金白银)。3、后续的维护运营成本,一年的使用时间最少哟有一到两个月的维护成本,最少也要10000元,4、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隐性成本就是离职带来的信息丢失的成本,换一个人来研究,花费的成本比新研究少不了多少。经过这么一算,如果不考虑离职,维护一套elk的成本第一年最少在25000元左右,每年还要10000元左右的成本。如果有离职的情况发生,那成本还会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免费的东西真的也不便宜啊。但为什么老板却不愿意购买软件呢,我个人的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识问题,很多人对无形的软件的价值没有认识,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试图对软件开发时间进行评估时,有两个很基本的直观指标在辅助他们:以体积为指标的复杂度和以速度为指标的复杂度。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软件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软件本质上不是有形物质。没有体积和速度。它的极小的组成部分可能会时不时的在电脑屏幕上闪现。正因为如此,当面对开发一个web应用时(或任何类型的软件),我们的基本直观感觉失效了。详见《不懂技术的人不要对懂技术的人说这很容易实现》。其次是心态问题,就是我招人过来是解决问题的,所有的问题都应该能解决,所以要购买软件只能呵呵了。最后是还有成本意识问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但很多老板总喜欢招人做所有的事情,最简单的原因是我能天天看见,好管理。
呜呼,说了整么多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天马行空,大家凑活着看吧。最后对文中的几个引用做下介绍,文中引用了知乎上的一些内容。链接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34166,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904298
以上是关于免费真的就是免费吗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