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认识自己
Posted 不见为静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作业:认识自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结缘计算机
- 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必答)
高考后的我面临专业选择,由于我实在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很喜欢的东西,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去问了我邻居——一个刚晋升奶爸的工程师。他跟我说其他的不好说,但是在我毕业的时候,计算机的就业市场还未饱和,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还跟我说起他和她老婆就是大学同班同学,都是华侨大学软件工程的,他自己报软件工程是因为喜欢,她老婆是被调剂过来的,后来毕业他老婆去日本留学,回来后他就迎娶他老婆,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听完他的故事,我回去就兴奋地翻看填报指南,把跟计算机沾边的专业都写上去,就连疑似计算机专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也写上去,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然后我就成为集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员了。
我的条件应该来讲不是很好,高三的数学省考和市质检我都是不及格,唯一一次及格是在高考的时候,因为运气比较好。
我的成绩在计算1513来说都属于中下了,想必和博主们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 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我现在只能说,我还不确定自己喜欢的领域到底是什么,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会发现计算机其实是自己喜欢的领域。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因为我发现,就自学能力来讲,我的美工方面的能力要比计算机突出的多。
- 你热爱这一专业吗?你对计算机的热爱是怎样的?仅仅是口头的吗?
这个问题我现在没办法回答,请谅解。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 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国内外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必答)
我大学的前两年,一言以蔽之,忙。当然大一忙的时候不全是因为要学C语言和数据结构,毕竟一学期就一门课。但是忙到万达影城跟我宿舍楼直线距离应该不超过2KM,然而我一场电影都没有去看过。刚开始我还会耿耿于怀,但是现在不会了,因为我已经适应这样的节奏,每天穿梭于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班助说,在好的大学里面,学生勤奋刻苦读书才是常态,碌碌无为才是极个别现象。这句话在当时对我来讲应该是莫大的安慰,毕竟自己每天都有一堆事,而朋友圈中其他专业的同学晒的照片都是去哪里哪里玩,吃了什么美食诸如此类的,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除此之外,我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吐槽的了。虽说是吐槽,但是如果不是大学给我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逼着我去成长,就我本身的积极性而言,我可能还只是个碌碌无为之辈,在大学里静悄悄地过完四年,什么都没有留下。
国内外的大学生活的区别,说实话,我讲不出来。因为我们身边同学要出国留学的不多,财经学院倒是听说的蛮多的。一个大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长告诉我,他想出国,除了很想体验一下国外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希望在国外的经历可以为自己将来回国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私以为,教育方面国内国外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但是如果可以融会贯通中西方教育的精髓,对个人发展应该是很有利的。
我理想的大学教育老师跟学生的互动应该要加强,这一点我大二下的教数据库原理的林老师的方式我就很喜欢。我们*时发布作业、测验、讨论和上传资料等等一系列互动都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课堂派”上进行。在课堂界面上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加入的所有班级的情况,自己的角色、老师、邀请码一目了然。点击进入班级,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发布话题,每个人都有权参与讨论;在作业模块,我们可以看见作业内容、提交作业、查看批改(我们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提交的作业有没有被打回);资料模块由老师上传资料,我们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下载;公告发布的通知会通过公众号体型每个同学;测试可以提供阶段性检测(题目内容不可复制,所以要想作弊不容易)。课堂互动可以让教师了解同学的掌握情况,并对各个选项的人数进行分析。对于我来说,课堂派的界面简单,功能丰富,操作简单,我挺喜欢这个方式来进行学习。整个学期下来,我的代码量增加了很多,对数据库的理解也更深刻。
互动式的课堂在我前两年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多见,学校老师有时候我课堂上想跟他互动却没有得到回应,只顾自己讲自己的,不理会学生是否能接受对此我有一点点的失望。当然啦,这只是个别的老师。不过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你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大汗淋漓地讲着课,下面学生却在睡觉、打游戏、玩手机,我想很少有老师能坚持“初心”吧。学校给我的不应该只是老师教书风格的改变,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 速成的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之间有区别吗?
当然有啦!举一个例子,理学院有一个今年毕业的学长,他就是在慕课自学.net成才,大三开始转行,他说很羡慕我们计算机专业可以一步步从基础学起,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并且还有老师线上线下讲解。对于他未涉及的领域,比如JAVA,你若是跟他说面向对象,他不一定能理解。对于速成的培训班,我表哥就是在毕业后去学的,学了半年,出来后在深圳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就有一万多,但是每天晚上下班后还是要学习。打基础的大学教育我不敢保证说出来的学生一定比其他两种优秀,但至少,我们对于软硬件至少会比他们有更深入的看法(虽然我的前辈说野路子出来的会更厉害)。
- 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数学,这和我们的计算机有关系吗”,你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吗?那么其他学科呢?
我当时没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上大学前就听人说我们计算机专业要学很多门数学课,为的是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我觉得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我们现在才大三,看不出这些学科在未来对我们的影响。
第三部分:未来规划
- 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我大一的时候曾经参加过职业规划大赛(班级没有人参加被班助怂恿报了名的),那时候的我十分自卑,因为成绩相当不好,C语言刚及格而已,那时候的我连说出我想当程序员的勇气都没有(那时候我只知道程序员这一职业)。我的成绩一直不出彩,能够及格已经是很值得人高兴的事情了。直到上学期期末数据库课设,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成绩为优秀的课设成绩。对于我来说,只要有一个人肯定我,我就有莫大的勇气和动力坚持下去。上学期代表学校参加了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实习现场对接会,来自台湾的一个创客告诉我学好数据库前途无量,很多行业都离不开的(大致意思是这样)。所以如果我以后从事IT行业,那DBA可能会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对于技术道路的规划, 《一直在路上——记我从初中带本科近十年的学习成长经历》(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的作者告诉我们,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企业要的应届毕业生就是一张白纸,这些白纸吸墨能力的高低决定你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而吸墨能力高则主要是基本功扎实、自学能力强的体现,并非我一直以为的丰富的‘’实习经验’。”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基础知识学好,培养自学能力。毕业的学长告诉我们,一般很少人会做一辈子的底层开发人员,如果不能转型成为项目经理或是其他管理人员,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可能不适合这个行业,所以对于职业道路的规划,我准备技术+管理并驾齐驱,去观察别人是如何管理开发人员,汲取经验。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与他人的相处模式很重要。对于社会道路的规划,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懂技术却不是一天到晚只知编程一言不发的人,要和身边人和谐相处。
- 你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已经做了或者计划做什么样的准备?
《一直在路上——记我从初中带本科近十年的学习成长经历》(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的作者给我们提的建议里面就有一个是开阔眼界,我想我在参加科技创新的比赛、技术交流会中所了解到的东西可以被称作开阔眼界把!
- 你们马上就要面临实习了,你打算在企业内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实习?
应该是企业内实习。
- 实习经验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需要马上开始积累实习经验?
实习经验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我们在学校和在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压力,同时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也可以让自己寻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那句话,注重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所以不需要马上开始积累实习经验(但是我的同学有的在实习期间python从脚本到后端到爬虫都会,感觉很厉害)。
读后感
读了这几篇博客,我发现不管是科班还是非科班出身的大佬,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就是勤奋刻苦。上了大学,没有了高中时候的氛围,很多人就开始荒废自己的学业,沉迷游戏。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目标。高中的时候我们顶着高考的压力,努力学习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所以我们也可以为自己定一个*目标,比方说考个微软认证工程师(曾经有个财院的学长考到了我觉得他特别厉害),有了目标我们的道路也就清晰了。当然,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有了搭档,才能走的更远。学习中导师、同学都可以提供给我们一定的帮助,多交流有助于加快学习进程。
结束语
随着“无人超市”、“无人汽车”、“全自动化码头”、“全自动分拣快递”等多项技术的诞生,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更上一层楼,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机器取代人力的现象遍地开花,我们享受着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对于我们计算机学子来讲,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专研,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以上是关于第一次作业:认识自己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