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之二叉堆
Posted 乘风有时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堆之二叉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堆的定义
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它满足下列性质:
- 堆中任意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不小于)其子节点的值;
- 堆总是一棵完全树。
将任意节点不大于其子节点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而将任意节点不小于其子节点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常见的堆有二叉堆、左倾堆、斜堆、二项堆、斐波那契堆等等。
二叉堆
堆有两种性质:结构性和堆序性
结构性: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若设完全二叉树的高度是h,则它的节点数是2^h到2^(h+1) - 1;则节点数为N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O(logn)。
完全二叉树中父子节点位置关系:
- 索引为i的左孩子的索引是 (2*i);
- 索引为i的左孩子的索引是 (2*i+1);
- 索引为i的父结点的索引是 floor(i/2);
则堆也可以使用数组来表示
堆序性:堆一般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最大堆的树根为最大的元素,最小堆的树根为最小的元素;这样就能立刻得到树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最大堆:父结点的键值总是大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最小堆:父结点的键值总是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
插入
首先,将新元素插入到堆的末尾,这样可能破坏了堆的特性;因此接下来需要调整堆。
(最大堆)调整的方法:自底向上,比较新插入的元素和它的父节点的值,如果新插入的值较大,将新插入的值和父节点交换;然后递归比较父节点的父节点的值,直到新插入的节点到达树根或者新插入的节点的值小于父节点的值。
最大堆[90,80,70,60,40,30,20,10,50]中插入85,过程如下:
简单的实现如下:
void insertMaxHeap(vector<int> &heap, int val){ heap.push_back(val); int p = heap.size() - 1; while (p){ int i = (p - 1) / 2;//父节点的位置 if (heap[i] < val){//大于父节点交换 swap(heap[i], heap[p]); p = i; } else break; } }
调整堆的过程称作上滤,它的复杂度O(logn)
删除
首先说明删除最大元素(最大堆)的过程:
首先将最后的元素和树根元素交换,自顶向下,比较树根和左右孩子的值,选择较大的和树根交换,然后递归找到交换后的节点的孩子,比较它和左右孩子的值找到较大的接着交换,直到到达叶节点。
例如:从最大堆[90,85,70,60,80,30,20,10,50,40]中删除90
实现如下:
void deleteMaxHeap(vector<int> &heap){ swap(heap[0], heap[heap.size() - 1]);//和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heap.pop_back();//删除最大值 int p = 0; while (p < heap.size()){ int i = p * 2 + 1;//左孩子的位置 if (i >= heap.size())break;//无孩子 else if (i + 1 == heap.size()){//无右孩子 if (heap[i] > heap[p]){ swap(heap[p], heap[i]); p = i; } else break; } if (heap[i] >= heap[i + 1] && heap[i] > heap[p]){//和左孩子交换 swap(heap[p], heap[i]); p = i; } else if (heap[i] < heap[i + 1] && heap[i + 1] > heap[p]){//和右孩子交换 swap(heap[p], heap[i + 1]); p = i + 1; } else break; } }
如果是删除任意的节点,可以提高该节点的值,使它变成最大,然后调整堆,使它位于树根,然后就跟删除最大值一样了。
应用
二叉堆用于实现优先队列。
使用优先队列的问题很多:
The Skyline Problem
Top K Frequent Elements
Find K Pairs with Smallest Sums
Kth Smallest Element in a Sorted Matrix
以上是关于堆之二叉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