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影评
Posted 时间的朋友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爆裂鼓手》影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爆裂鼓手》讲述一名少年在严师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电影不只有音乐人的苦痛,更让人看到传统励志背后的残酷真相。
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驾校里老师的态度恶劣,骂人不断,而电影里的老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站在追求艺术极致的高点上,像恶魔一样的折磨着自己的学生,主角就是在这种折磨中成长,变的一样偏激追求艺术的极致,不顾家人和女友分手,最终在失败边缘没有放弃,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鼓手。
变态的老师和变态的学生,两人出奇地相似,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只为追求极致,为此不择手段地前进。弗莱彻正是看到安德鲁身上这样与自己相似的特质,才从马苏中选中他,定为培养目标。
于是我们看到安德鲁伴随着鼓技不断提升的是性格的逐渐扭曲。为了练鼓可以对家人冷嘲热讽,可以对女友恶语相向,甚至可以在舞台上就对导师大打出手,即便是出了车祸也挣扎着爬出来不顾一切地向舞台前进。他只想成为最伟大的鼓手, 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打鼓,打鼓,满身是汗也要打,满身是血也要打。
再说弗莱彻,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人性,他唯一想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查理帕克,为了这个手段可以不择手段,他可以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学生,他可以抄起椅子向学生抛去。在他魔鬼式的训练之下被摧毁多少人都不重要,他不在乎,他只想锻造极致的鼓手,如同锻造传世宝剑,数万把中只留一把,其余都可以当做废料丢弃。
两人相爱相杀,相生相克,以双螺旋的姿态行走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
安德鲁问他,难道不会由于逼得太狠而导致下一个查理帕克气馁退出吗?弗莱彻说,不会,因为下一个查理帕克永远不会气馁。这逻辑简直无懈可击,只能说那些在重压下崩溃的还不是那个人,因此不值得惋惜。
安德鲁曾经在离查理帕克一步之遥时险些放弃,就是影片最后,安德鲁被弗莱彻算计后,面对台下稀稀落落的掌声,他黯然走下舞台。这是他距离放弃最近的一刻,甚至比上一次出车祸毁了演出还要近。他可能会在和父亲拥抱后一起回家,然后改行,从此庸碌一生。但他没有,他是永远都不会放弃那种人,无论遭到怎样的挫折都不会,于是他转身重新走上舞台,对导师比了一个F*K YOU的嘴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开始打鼓,整场演出变成了他一个人的drum solo,将全片推向高潮。
弗莱彻的眼神,从嘲弄、疑惑,变成了鼓励、欣慰,他知道,他成功了,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查理帕克。整篇以最后一个尾音结尾,没有想象中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和大公司的签约。在极致的大门前,只有师徒二人,不需要旁人的认可,影片一下就脱离励志青春期电影的范畴了。
影片原名“Whiplash”,就是“鞭笞”的意思,与其说和主人公安德鲁演对手戏的是导师弗莱彻,不如说是生活中的压迫,而弗莱彻不过是这种打压的人格化形象。安德鲁面对的不仅仅是导师弗莱彻为了教学的严酷,更面对了导师纯粹出于报复的卑鄙,就在这命运的不断的鞭笞中,安德鲁不断完成超越,突破了极限,超越凡人,成为伟大。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在追求极致时就不能用普通的价值观来衡量,好比牛顿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世界,一旦涉及到高速和微观,就要引进新的物理理论,你无法用凡间的砖石铺就前往天国的道路。弗莱彻说,英语中最害人的一句话就是good job,大鸟不能成为大鸟才是最大的悲剧,他相信使用自己的方法才能逼迫人们突破极限。我们或可想象到他听闻自己因涉嫌蓄意在精神上折磨学生而被校方解雇时的反应——你们这帮傻叉根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对于弗莱彻这种手段,影片本身并没有给出自己的评价,而是将这个思考蕴藏在最后一个尾音之中留给观众。相比于梵高尼采之流,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尘世之中。
最后,对于同一个主旨,本片可以选择任意的艺术承载方式,可以是爵士鼓,也可以是钢琴小提琴什么的其他乐器,甚至还可以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什么的。最终选择架子鼓在我看来是架子鼓演奏水平更易于感知,手速和节拍的把握这类东西,即便是丝毫不了解架子鼓的也能直观地感受到演奏者的水平高低。另外架子鼓这种乐器具有强大的表现张力,高潮部分甚至不需要其他配乐,单凭密集的鼓点就能牢牢地抓住观影人的感受,再加上几近完美的剪辑,影片艺术效果堪称一绝。碰到一个追求完美希望把你push到塔尖的老师,你会疯狂地进步,你会超越周围人的预期,直到有一天TA帮助你看到了你的极限,这时你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付出惨重的代价把你的极限试图推进一毫米,要么没有然后。我是后者。
以上是关于《爆裂鼓手》影评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