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学习Github
Posted 猪冰龙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具体学习Github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安装:
首先找到git的官网,内部有下载链接。
也可以用下面的,我的是win7的64位系统:
可以在此处下载:Git-2.13.0-64-bit.exe链接:http://pan.baidu.com/s/1dFIOU1V 密码:xky2
下面是安装后的效果:
git作用:可以用一个代码文件来表达所有的版本。他的原理是通过给每个版本拍快照的方式来存储每个文件。限制是只能是txt文本文档。
上图就是bash的window。可以在里面输入命令。
2.创建
首先在 E:\\python\\gitTUT 内右键,选择Git Bash Here,就会打开一个在本路径下的bash窗口。
设置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longbiscuit" ,这个用户名和邮箱是在GitHub官网你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邮箱。
可以用 git config user.name 来检查输入的用户名。
设置邮箱: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blzhu@buaa.edu.cn"
初始化:
git init
会在目录下自动初始化并生成 .git文件夹,
显示所有的文件: ls -a
输入 open .git 后会自动打开这个隐藏的文件夹。但我没打开,这个先不管了,不重要。可以手动打开看看。
创建文件 1.py:touch 1.py
但此时还没有添加到git管理库中(git是本地版本,github是网络版本,用这个客户端可以直接管理,也可以联网上传到网络上)。
检查状态:git status
提示1.py是没有被添加到管理库当中的,untracked files就是无踪迹的文件。
如果要添加到库中,首先要 git add 1.py改为可以添加到库中,可以提交修改。
查看status,可以看到 changes to be committed,变为可以提交状态。
提交变化到库中:git commit -m "create 1.py",这个后面双引号中的内容是注释
流程为:
查看修改历史:git log
可以看出以前创建过一个1.py(并且commit过了)
现在修改1.py:
增加了一个:a=1,之后保存1.py
此时再git status查看状态,
会提示,changes not staged for commit(变化还没到可提交的阶段,stage是阶段,这里是指可commit 的阶段),这是个什么状态呢,看下图:
就是unmodified和modified的状态。咱修改过了,所以在modified状态,bash窗口中也有提示,modified 1.py
所以此时要先:git add 1.py
此时会提示changes to be commited:(就是可以提交了)
用绿色提示modified 1.py,
此时可以用:git commit -m "change 1" 来提交这个变化。
再次观看log,可以看到修改过两次:
此时git status 会发现没有需要commit 的文件。
如何观看更改的细节呢? 用 git diff
比如我现在修改1.py:
a=2
b=1
现在我查看状态:git status -s ,其中-s是缩减形式的查看
两种形式的提示意思是相同的。
输入git diff后:
-a=1前面的减号表示删掉了某条语句,同理,+a=2前面的加号表示添加这条语句。
再提交所有改变:git add . 此时相当于 git add 1.py,因为此目录下仅有一个1.py,而add后面的点号表示所有的,所以git add . 相当于提交所有改变。
可以提交的state状态,-s状态下显示是一个大写的绿色的M加两个空格再跟文档名。
而不可提交的unstaged状态(unmodified或modified)在-s提示状态下显示一个大写的红色的M加一个空格再跟文档名。
看到差别了吗?
此时 git diff是没有任何的显示,因为是对比unstaged这个状态和上一次commit之后的不同(说白了就是两次都commit之后的未修改(unstaged)状态),而现在是staged状态(等待git commit),所以没有任何输出:
所以各状态下输入git status -s ,输出如下:
此时修改了两条语句,也add了,但没有commit,可见处于最右边的staged状态,并没有进入commit后的unmodified状态,git diff是比较不出来的。要用git diff --cached:
如果此时我们再加入一条语句:c=d,再查看状态git status -s:
前一个绿色的M表示前面staged状态,后一个红色的M表示后面又加上c=b语句后变为了unstaged状态,如果有两个MM,我们要看改变的内容的话要用git diff HEAD:
若用git diff --cached则只会显示这一步的变化:
在git提交环节,存在三大部分:working tree, index file, commit
这三大部分中:
working tree:就是你所工作在的目录,每当你在代码中进行了修改,working tree的状态就改变了。
index file:是索引文件,它是连接working tree和commit的桥梁,每当我们使用git-add命令来登记后,index file的内容就改变了,此时index file就和working tree同步了。
commit:是最后的阶段,只有commit了,我们的代码才真正进入了git仓库。我们使用git-commit就是将index file里的内容提交到commit中。
总结一下:
git diff:是查看working tree与index file的差别的。
git diff --cached:是查看index file与commit的差别的。
git diff HEAD:是查看working tree和commit的差别的。(你一定没有忘记,HEAD代表的是最近的一次commit的信息)
--------------------------------
最近,自己开始接触Git。在学到git diff时,一直困惑。git diff到底比较的是那个两个文件之间的差异。经过在网上搜网,终于找到乐答案。
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暂存区中有文件时,另一种是暂存区中没有文件。总的来说是比较最近两种状态。
(1)当暂存区中没有文件时,git diff比较的是,工作区中的文件与上次提交到版本库中的文件。
(2)当暂存区中有文件时,git diff则比较的是,当前工作区中的文件与暂存区中的文件。
而 git diff HEAD -- file,比较的是工作区中的文件与版本库中文件的差异。HEAD指向的是版本库中的当前版本,而file指的是当前工作区中的文件。
补充:git diff命令比较的是工作目录中当前文件与暂存区快照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修改之后还没有暂存起来的变化内容。
注意:git diff本身只显示尚未暂存的改动,而不是自上次提交以来所做的所有改动。所以,有时候你一下子暂存了所有更新过的文件后,运行git diff后却什么也没有,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要查看已暂存的将要添加到下次提交里的内容,可以使用git diff --cached或者git diff --staged。
-------------------------------------------------
diff里面a表示前面那个变量,b表示第二个变量
HEAD commit版本
Index staged版本
a、查看尚未暂存的文件更新了哪些部分,不加参数直接输入
git diff
此命令比较的是工作目录(Working tree)和暂存区域快照(index)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修改之后还没有暂存起来的变化内容。
b、查看已经暂存起来的文件(staged)和上次提交时的快照之间(HEAD)的差异
git diff --cached
git diff --staged
显示的是下一次commit时会提交到HEAD的内容(不带-a情况下)
c、显示工作版本(Working tree)和HEAD的差别
git diff HEAD
d、直接将两个分支上最新的提交做diff
git diff topic master 或 git diff topic..master
e、输出自topic和master分别开发以来,master分支上的changed。
git diff topic...master
Changes that occurred on the master branch since when the topic
branch was started off it
f、查看简单的diff结果,可以加上--stat参数
git diff --stat
g、查看当前目录和另外一个分支的差别
git diff test
显示当前目录和另一个叫\'test\'分支的差别
git diff HEAD -- ./lib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lib目录和上次提交之间的差别(更准确的说是在当前分支下)
h、比较上次提交commit和上上次提交
git diff HEAD^ HEAD
i、比较两个历史版本之间的差异
git diff SHA1 SHA2
以上是关于具体学习Github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window下配置SSH连接GitHubGitHub配置ssh key(转载自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a65957f4e91ccf24e77f9b1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