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分析实践分享!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性能测试分析实践分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对于压力测试结果的分析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在压力测试结果不符合性能指标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向开发提出有效的优化性能的方法。在对多个项目分析后,总结出一个通用的分析思路,可以快速定位性能瓶颈。
整体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
其中客户端问题概率较小。主要分析重点在 网络问题 及 服务端问题 上面。
1、原因解析 :
出现TPS波动较大问题的原因一般有 网络波动 、 其他服务资源竞争 以及 垃圾回收问题 这三种。
2、排查方法:
2.1 压力测试环境一般都是在内网或局域网内进行,可通过监控网络的出入流量来排查;
2.2 其他服务资源竞争也可能造成这一问题,可以通过top命令或服务梳理方式来排查在压测时是否有其他服务运行;
2.3 垃圾回收问题相对来说是最常见的导致TPS波动的一种原因,可以通过GC监控命令来排查,命令如下:
1、原因解析:
出现该类问题,常见的原因有 短连接导致的端口被完全占用 以及 线程池最大线程数配置较小或超时时间较短 导致。
2、解决方案:
1、原因解析:
2、解决方案 :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性能测试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以系统的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一层一层剥离问题表象,找到真正的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提升整体服务性能。
接口测试框架接入性能测试实践分享
1. 前言
现如今接口测试在软件质量行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相对于上层的UI自动化测试和下层的单元测试,接口测试的“低”投入、“高”回报,也成了绝大多数质量保障实践的首选。
在开展接口测试时,往往很多时候都只在关注接口的功能性质量,而对于非功能性的质量保障验证,比如性能、安全,在实际工程应用或者设计用例时关注度明显不足(甚至很多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测试实践)。
今天就以Python系下requests库(常用于接口测试)和Robot FrameWork框架为例,和大家聊聊在接口测试过程中,和功能需求同等重要的性能测试检查项。
2. 接口测试需要考虑的性能检查项
在接口测试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产品需求的正常、异常、数据正确性等显性功能需求质量外,还有很多隐性需求质量需要关注,以性能测试为例,常见需要关注的检查项包括,但不限于:
-
1、单用户登录的响应时间是否小于 3 秒; -
2、单用户登录时,后台请求数量是否过多; -
3、高并发场景下用户登录的响应时间是否小于 5 秒; -
4、高并发场景下服务端的监控指标是否符合预期; -
5、高集合点并发场景下,是否存在资源死锁和不合理的资源等待; -
6、长时间大量用户连续登录和登出,服务器端是否存在内存泄漏。
本文重点以接口响应时间为例,介绍如何在requests库和Robot FrameWork框架纳入性能测试项,其它性能检查项思路基本都是相通的。
3. requests库接口测试校验响应时间
通常在结合requests库开展接口测试时,发送请求后,接口的响应时间,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如果响应时间太长,从产品业务或者用户角度也是不可接受的。那如何进行请求响应时间校验,也成为了接口测试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小技能。
针对requests库校验请求响应时间,给大家提供两种实现思路:
一、借助请求响应超时机制
具体实现:
#-*- coding:utf-8 -*-
import requests
from requests import exceptions
try:
req = requests.post(url=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verify=False, timeout=3)
print r.json()
except exceptions.Timeout as e:
print("抛出异常")
在上述实现中,通过增加timeout参数,设置请求响应超时机制,当timeout=3(可自由定义),当请求响应时间超过3秒,则会抛出超时异常。
其中,额外补充的知识点:超时(默认单位:s),有两种设置超时方法:
-
timeout=5:设置5s的超时时间 -
timeout=(5,10):设置区间时间的等待
当请求出现超时时,则会抛出此异常:requests.exceptions.ConnectTimeout: HTTPConnectionPool
2、获取响应时间方法:req.elapsed.total_seconds()
二、借助requests接口响应返回值elapsed
具体实现:
#-*- coding:utf-8 -*-
import requests
r = requests.post(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print(r.status_code)
print(r.elapsed)
print(r.elapsed.total_seconds())
print(r.elapsed.microseconds)
print(r.elapsed.seconds)
elapsed_time = r.elapsed.total_seconds() #获取实际的响应时间
assert elapsed_time>3
上述代码实现中,通过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值来获取接口响应时间,常见的几个获取响应时间参数为:
-
elapsed.total_seconds:获取响应时间,单位s (推荐)
-
elapsed. microseconds:获取响应时间,大于1s的时候,只截取了后面的小数部分
-
elapsed.seconds:单位s,响应时间小于1s时,为0
4. Robot Framework框架校验响应时间
在上述我们介绍了requests库在开展接口测试过程,校验请求响应时间的实现思路。而通过Robot Framework框架开展接口测试,主要会依赖RequestsLibray库,而因此实现思路也是一样的。
具体实现,可参考下述示例:
上述校验请求响应时间,核心就两句代码:
${elapsed_seconds}= set variable ${resp.elapsed.total_seconds()}
should be true ${elapsed_seconds}<3
补充知识点:响应体${resp}是一个类对象,源码可在requests/models/Response查看,可以查看找出该类的所有属性,第6行打印结果:
5. 小结
作为测试工程师,你的目标是要保证系统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功能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所以你需要考虑的测试用例就需要更多、更全面。本文,通过接口测试如何融合接口性能检查项,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
(点击直达小程序)
END
长按二维码/微信扫码 关注
以上是关于性能测试分析实践分享!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服务数亿级用户:京东零售服务端性能测试体系揭秘 | 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