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数据可视化--ggplot2定位之分面
Posted 阿蛮的杜鹃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R数据可视化--ggplot2定位之分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面也就是切割数据生成一系列小联号图,每个小图表示不同的数据子集。本篇将讨论如何较好的微调分面,特别是与位置标度相近的方法。
在qplot中可以选择分面系统。2维分面使用face_grid,1维分面使用face_wrap。
分面通常会占用大量空间,因此本篇使用mpg数据集的子集来进行展示。
> library(ggplot2) > mpg2 <- subset(mpg,cyl != 5 &drv %in% c("4","f"))
1.网格分面
网格分面在2维网格中展示图形,输入分面表达式时,你需要设定哪些变量作为分面绘图的行,哪些变量作为列,规则如下:
- 不进行分面,我们将得到一个单独的面板
> qplot(cty,hwy,data=mpg2) + facet_null()
- 一行多列 :". ~ a"
电脑屏幕通常较宽,因此这个方向最合适数据的展示。另外,因为坐标轴相同,这个方向也有助于y位置的比较。
qplot(cty,hwy,data=mpg2) + facet_grid(. ~ cyl)
- 一列多行:"b ~ ."
横坐标轴相同,利于x位置的比较,尤其是对数据分布的比较。
> qplot(cty,data=mpg2,geom="histogram",binwidth=2) + facet_grid(cyl ~ .)
- 多行多列:"a ~ b"
我们通常都将因子水平数目最大的变量按列排放,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屏幕的宽高比。
> qplot(cty,hwy,data=mpg2) + facet_grid(drv ~ cyl)
从以上图形我们可以看出,变量在某行或者某列一起出现时,图形只会展示数据中出现的变量组合。而变量在行和列都出现时,图形将展示所有变量组合,包括原始数据中都没有出现的组合。不过这也可能会导致出现空白面板。
边际图:可以参考margins来绘制边际图。设定margins=TRUE可展示所有的边际图,或者margins=c("sex","age"),列出你要展示的边际图的变量名称。也可以使用grand_row或grand_col来生成行或列的边际图。
边际图的分组方式与其他面板中分组方式相同:默认使用图层中所有分类变量的交互作用。下面第三张图表示对每个驱动类型添加彩色平滑线。
> p <- qplot(displ,hwy,data=mpg2) + geom_smooth(method = "lm",se=F) > p + facet_grid(cyl ~ drv) > p + facet_grid(cyl ~ drv,margins = T)
> qplot(displ,hwy,data=mpg2) + geom_smooth(aes(colour=drv),method="lm",se=F)+
+ facet_grid(cyl ~ drv,margins=T)
2.标度控制
对于上述分面,可以通过调整参数scales来控制面板的位置标度是固定的还是允许变化的。
- scales = "fixed":x和y的标度在所有面板中都相同
- scales = "free":x和y的标度在每个面板都可以变化
- scales = "free_x":x的标度可变,y的尺度固定
- scales = "free_y": y的标度可变,x的尺度固定‘
下面展示了固定标度与自由标度间的差异:
> library(ggplot2) > p <- qplot(cty,hwy,data=mpg) > p + facet_wrap(~ cyl) ##下图左 每个分面中固定标度即横纵坐标范围相同 > p + facet_wrap(~ cyl,scales="free") ##下图右 自由标度即横纵坐标范围可变 >
固定标度可以让我们在相同的基准上对子集进行比较,观察在哪些地方各子集有相似的总体模式。而自由标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细节,它在展示不同量纲的时间序列时非常有用。
> library(reshape2) > em <- melt(economics,id = "date") > qplot(date,value,data=em,geom="line",group=variable)+ + facet_grid(variable~.,scale="free_y") >
上图展示了自由标度在展示不同量纲的时间序列时非常有用。
3.分组与分面
与通过调整图形属性不同(比如颜色、形状或大小)来分组分组不同,分面提供了另外一种分组途径。依据子集相对位置的不同,这两种绘图技巧都有相应的优缺点。
在分面图形中,每个组别都在单独的面板中,相隔较远,组间无重叠。因此组与组之间重叠严重时,分面图形有一定的好处。不过这也会导致组间的细微差别难以被发现。使用图形属性区分各组时,各组将会离得很近甚至可能重叠,不过细微得差别将会容易被发现。下图展示了两者优缺点得互补。
> library(ggplot2) > xmaj <- c(0.3,0.5,1,3,5) > xmin <- as.vector(outer(1:10,10^c(-1,0))) > ymai <- c(500,1000,5000,10000) > ymin <- as.vector(outer(1:10,10^c(2,3,4))) > dplot <- ggplot(subset(diamonds,color %in% c("D","E","G","J")),aes(carat,price,colour=color)) + + scale_x_log10(breaks = xmaj,labels = xmaj,minor = xmin)+ + scale_y_log10(breaks=ymai,labels=ymai,minor=ymin)+ + scale_colour_hue(limits = levels(diamonds$color))+ + theme(legend.position="none") > dplot + geom_point()
> dplot + geom_point()+facet_grid(.~color)
> dplot + geom_smooth(method=lm,se=F,fullrange=T)
> dplot + geom_smooth(method=lm,se=F,fullrange=T)+facet_grid(.~color)
在散点图中,仅使用颜色区分各组,我们可能还没注意到图形重叠了,但是回归线却可以让我们看到D、E、和G被分组在一起,与J组相距甚远。
4.并列与分面
分面可绘制出与图形并列类似得图形效果。
> qplot(color,data=diamonds,geom="bar",fill=cut,position="dodge") ##并列 > qplot(cut,data=diamonds,geom="bar",fill=cut)+facet_grid(.~color)+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90,hjust=1,size=8,colour="grey50")) ##分面
除标注方式外,当两个变量得因子水平几乎完全交叉,而部分变量组合缺失时,两种绘图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此时,并列图形得用处不大,因为它只是对条形局部地分割,没有任何标签。而分面就实用很多,它能控制分割方式时局部得还是全局得。
以上是关于R数据可视化--ggplot2定位之分面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R语言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facet,facet_wrap): 不同分面配置不同的数据范围自定义每个分面的轴数据格式化形式及数据范围
R语言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faceting):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并移除分面图之间的边框线以及分面图之间的间隙(Remove Spacing between Panels)
R语言ggplot2可视化将图例移动到分面图(facet)中的空白分面区域实战
R语言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facet_grid):ggplot2可视化为分面图的每个组添加平均值线条
R语言ggplot2可视化为分面图facet添加通用标签实战
R语言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faceting): ggplot2可视化分面图(facet_wrap)并设置不同的分面使用不同的坐标轴数值范围以及不同的轴标签断点间隔brea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