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那点事--策略模式
Posted yutingliuy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那点事--策略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概念: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替换。
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实质上指的是算法。
样例:
一个鲜活简单的样例总能让人轻松地理解晦涩的概念。
我们来看看一个关于汽车价格的策略模式。
我们知道。汽车的品牌和质量。决定了它的价格。
就像宝马(BMW)。法拉利(Ferrali)和奔驰(Benz)三辆汽车,它们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那假设想要知道它的价格的话。能够询问销售人员等等。可是在计算机里,我们可不能直接问销售人员啊!
对于它们来说。尽管各自价格不同。是不同的算法。可是获取价格却是一种公共操作(策略模式要求的就是要封装变化的算法)。于是。能够创建一个抽象父类汽车类(Car),声明一个获取价格virtual GetPrice函数的接口。
然后创建三个子类:BMW,Ferrali和Benz,分别继承于Car。通过继承关系,每一个子类能够改写父类的GetPrice函数,然后在client中通过调用不同的汽车子类算法来获取子类汽车价格。
总结一下:
1、我们把父类Car当成是抽象策略类,提供了一个获取价格的GetPrice接口;
2、每种包括获取价格GetPrice的汽车类为详细策略类(每种牌子的车价格不一致,导致不同计算算法)。要重写父类Car的GetPrice函数;
3、建立一个环境上下文类PriceContext,维护一个对父类Car对象(指针对象才干实现多态)的引用。最后给client调用详细的策略类对象。
UML图: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ar { public: float m_fPrice; public: virtual float GetPrice() { return m_fPrice*1; } }; class BMW:public Car { public: float GetPrice() { return m_fPrice*3; } }; class Ferrali:public Car { public: float GetPrice() { return m_fPrice*11; } }; class Benz:public Car { public: float GetPrice() { return m_fPrice*6; } }; class PriceContext { public: int m_iFlag; private: Car* m_cCar; public: PriceContext(Car* cCar):m_cCar(cCar) { //this->m_cCar = cCar; } float GetPriceContext() { m_cCar->m_fPrice = 10000; return(m_cCar->GetPrice()); } }; int main() { float fPrice=0.0; int iTag=0; cout<<"----策略模式開始----"<<endl; cout<<"BMW:1,Ferrali:2,Benz:3"<<endl; cout<<"请输入您想要查询的汽车价格:"; cin>>iTag; PriceContext* priceContext; switch (iTag) { case 1: priceContext = new PriceContext(new BMW); break; case 2: priceContext = new PriceContext(new Ferrali); break; case 3: priceContext = new PriceContext(new Benz); break; default: priceContext = new PriceContext(new Car); break; } fPrice = priceContext->GetPriceContext(); delete priceContext; priceContext = NULL; cout<<"价格为:"<<fPrice<<endl; cout<<"----策略模式结束----"<<endl; return 1; }
策略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相结合:
简单工厂模式中。对象的动态创建推断放在了工厂类中。
而主要的策略模式client还是要进行算法推断和对象创建。
因此可模仿简单工厂,把算法的推断移到环境上下文类中,尽量降低client职责,降低耦合性。当中相对简单工厂模式来说,client中连基类都不出现,更加地隐藏算法的详细实现细节。
代码:
class PriceContext { public: int m_iFlag; private: Car* m_cCar; public: PriceContext(int iFlag) //构造中不再穿对象。传标识 { switch (iFlag) { case 1: m_cCar = new BMW; break; case 2: m_cCar = new Ferrali; break; case 3: m_cCar = new Benz; break; default: m_cCar = new Car; break; } } float GetPriceContext() { m_cCar->m_fPrice = 10000; return(m_cCar->GetPrice()); } }; int main() { float fPrice=0.0; int iTag=0; cout<<"----策略模式開始----"<<endl; cout<<"BMW:1,Ferrali:2,Benz:3"<<endl; cout<<"请输入您想要查询的汽车价格:"; cin>>iTag; PriceContext* priceContext = new PriceContext(iTag); fPrice = priceContext->GetPriceContext(); delete priceContext; priceContext = NULL; cout<<"价格为:"<<fPrice<<endl; cout<<"----策略模式结束----"<<endl; return 1; }
总结:
1、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从概念上看,全部算法完毕的都是同样的操作,仅仅是表现行为不同。通过同样的方式调用全部的算法(使用多态),降低了算法类与使用算法类之间的耦合。
2、对客户隐藏详细策略(算法)的实现细节,彼此全然独立;
3、策略模式简化了单元測试,每一个算法都有自己的类。能够通过自己的接口单独測试;
4、client必须知道全部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client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差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换言之,策略模式仅仅适用于client知道全部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
以上是关于设计模式那点事--策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