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书中有一章是介绍“辅助阅读”的,其中有段话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原因是: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二,“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建议阅读到这里可以停止了,您可以去快速的浏览这本书,再决定是否要花点时间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如果您已经读过这本书了,非常感谢您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问题,非常诚恳的希望可以得到你的赐教。
原计划1月5号到2月4号之间阅读这本书,定义时间为1个月,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更复杂,内容要精彩,所以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基本上比预期花费了超出一倍的时间,不过这一切我感觉是值得的。
目录
书评
首先让我们回答一下作者在书中说的阅读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我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这四个问题做成了表格,便于比较四个问题在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的时候的变化,现在刚好,让我用这个表格来回答一下作者的四个问题。
编号 |
问题 |
回答 |
问题一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
这本书讲述了四种阅读层次,并逐个说明了每个阅读层次所需要使用的方法。并且又单独讲述了不同类型的书需要使用到的阅读的方法。 |
问题二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
1, 主动阅读。 2, 基础阅读,阅读的准备。 3, 检视阅读:快速阅读,知道自己到底想不想读,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掘这本书中想要的东西。 4, 带着问题阅读,作者对于阅读任何书都需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做了总结。并且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止这四个。 5, 分析阅读:讲解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的规则。 6, 分析阅读:诠释一本书的规则。 7, 分析阅读: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8, 主题阅读:海量阅读同一主题下的有价值的相关书籍。 |
问题三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
有道理,对于阅读实用性作品讲解的更为详细,也更适用。 |
问题四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寻找“财富”的指南,可以让我按照这本书提供的科学的、可行的、理性的方法寻找出更多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
想摘录几个句子,先领略一下这本书:
- “主动阅读: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 “蒙田书:‘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 “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 “不过如果你接受这个目标,也同意这些方法是适当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来努力阅读了”。
- “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对于这本书的感受:
稍显繁琐的行文,锻炼使用文章中的方法。在这本书中,很多地方的介绍都显得有些啰嗦。不过这点到可以锻炼使用作者介绍的阅读的方法。
篇有篇结,章有章结。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十分清楚,分篇、分章,篇有篇结,章有章结,这点特别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清楚。
作者知识面非常之广。在我阅读的初期,我一直好奇是怎么的一位牛人可以写出如此之广博的书籍,看了作者的介绍,作者曾经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慎选书。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的书籍并不多,所以选择书籍的是值得花点时间的。阅读一本书是有成本,除过时间成本、买书的经济成本之外,因为读的书是不好的书而错过了好书的机会成本,以及因为读了错误的书而相信了它的理念所带来的成本。
执行力。怎么将作者说明的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实际操作,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如同书中写的:“不过如果你接受这个目标,也同意这些方法是适当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来努力阅读了”。
理念的反复强调。这本书中有一些理念是反复出现的,比如:带着问题读书、主动阅读、对于不同的书籍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等。
实施点
一、主动阅读: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二、如何进行略读(检视阅读第一步)
-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脑海中将书籍进行归类。
- 研究目录。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理解。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宣传文案是有价值的。
- 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和后记。
三、如何粗浅的阅读(检视阅读第二步)
-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阅读的速度: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 逗留与倒退
1)不能“半出声”、避免逗留和倒退
2)矫正眼睛逗留: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的越来越快。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四、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五、做笔记的方法:
-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六、分析阅读的几个阶段:
1.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第六章、第七章)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第八章、第九章)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说明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3.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第十章、第十一章)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七、主题阅读精华摘要:
1.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3.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总体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
序言
【1】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2】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笔记:
【2】真正的阅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3】主动阅读
1.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
2.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1】笔记:
【2】四个层次的阅读
1.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2.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
3.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
4.第四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1】笔记: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1】笔记:
【2】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略读或粗度:
- 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
- 你想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有限
【3】如何进行略读(检视阅读第一步)
-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脑海中将书籍进行归类。
- 研究目录。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理解。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宣传文案是有价值的。
- 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和后记。
【4】粗浅的阅读(检视阅读第二步)
-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阅读的速度: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 逗留与倒退
1)不能“半出声”、避免逗留和倒退
2)矫正眼睛逗留: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的越来越快。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笔记:
【2】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3】做笔记
1.做笔记的好处:
1)保持清醒
2)主动阅读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言语表达出了。
3)记录感想,有助于记住作者的思想。
2.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3.三种笔记:
1)结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框架,而不是内容
2)概念笔记
3)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4.习惯
1)按照规则、不断练习、培养习惯
2)为了忘记单一动作,一开始必须先分别学习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1】笔记
【2】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特别适合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3】如何知道读的是哪一类的书?
- 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看看序、摘要介绍及索引、书衣、出版者的宣传文案。
- 仔细理解书名
- 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
【4】分类
1.两大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性的书籍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两者从科学与数学中区分出来。
2.论说性作品定义: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主要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3.论说性作品分为: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
4.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的区别:
1)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2)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5.实用性作品:
1)指南
2)某种艺术的学习技巧
3)任何一个领域的使用手册,像工程、医药或政治问题的书
4)一些通常教导我们如何认知经济生活环境(个别的或社会整体的),教导我们该做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等,则是实用的书。
5)演说
6.理论性作品:
1)种类:
a)历史,
b)科学:心理学、几何学和物理学
c)哲学
2)区别和联系:
a)历史书的秘诀就在书名。历史的本质是口述的故事。历史就是纪事,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b)科学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他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c)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
d)如果一本书理论的书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书。
7.学习分类的目的:
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1】笔记
【2】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3】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一个好的作者会经常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
- 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
【4】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1.通用公式: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个为Y,第三个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为A,第二个重点为B,第三个重点为C,第四个重点为D。
2.理性读书:不一定读每本书都要用上同样的力气。选择少数相关的几本书。
3.属于自己的架构:你不用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结构可能比你区分的纲要要好,但也可能比不上你的纲要。无论如何,你得自己你纲要就对了。
【5】规则二和规则三的区别与联系:
- 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规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 当你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但是这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因此第三个规则所谈的,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
【6】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1】笔记
【2】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1.含义:
1)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
2)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2.步骤:
1)处理语言的问题
2)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3】找出单字
1.解日常用语
1)并不是作者使用的所有字都重要
2)理解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日常用语的特殊含义
2.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1)注意作者强调的某些特定的字。
2)每个知识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门用语
3)知道这什么种类的书,整本书在谈什么,有哪些重要的部分,书名,章节的标题,前言等,有助于读者寻找专门用语。
4)有些领域有一套完整的专门用语。
5)在哲学领域,作者喜欢使用自己的特有的用语
6)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一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4】找出字义
1.要关键字的含义:
1)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
2)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
2.了解这些关键字的方法:
1)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2)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3)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3.如何掌握这些不同的意思?
1)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2)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定义的例子。
3)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一些字义来运作这个过程
4.一些复杂情况:
1)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
2)注意同义字问题
3)片语(成语)问题。
5.举例:
为了对于“阅读”这个字打成共识,作者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情况作了说明:
1)阅读
2)启发性的阅读
3)如何运用你的心智来阅读一本书,也就是如何让自己从不太理解到逐渐理解的一个过程。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
【1】笔记
【2】句子与主旨
-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 句子与主旨不是一一对应的
- 并不是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主旨
- 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是主旨,一个叙述句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
- 一个复合句也可以用论述方式表达许多不同的主旨
- 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句子来说明
【3】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1.找出关键句
1)关键句在哪?
a)你第一眼看到这些句子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句子。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b)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c)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d)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2)作者一般会怎么提示你?
a)字句底下划线
b)用不同的印刷字体将主要的句子凸显出来
c)将主旨写在前面
d)用特殊的话提示,比如“我的回答”。
2.找出主旨
1)找出关键句所阐述的主旨
a)借助前后相关的句子来了解那个关键句
b)关键句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
2)检验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a)用自己的话来说
b)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的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举例说明
【4】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1.论述在哪?
1)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
2)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构架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a)在书的空白处作上编号,再加上其他记号,把一些应该排序而读的句子标示出来。
b)注意作者的使用方法,比如有的作者,一个段落就是一个论述。
c)注意作者可能会在整章的结尾为你作摘要整理,或是摘在某个精心设计的部分。
d)浏览全书会帮助我们,如果有摘要,会知道摘要在哪里。
e)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让大脑不断地活动,能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到他的主旨,那么你就能看出他的论述是什么了。
2.如何更好地找出基本论述的方法:
1)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如果你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就找找看这些理由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2)其次,要区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3)第三,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5】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1】笔记
【2】公正地评断一本书的几个前提:
-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了这件事。
- 真正重要的是遵守思维的礼节。
- 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 光是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判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 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
【3】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出:“我了解了。”
【4】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5】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
【1】笔记
【2】赞同或反对作者的前提:
-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 只有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时,关于事实或方向的议题才是真实的。
【3】理想化的辩论的三个条件(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
-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论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
- 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 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4】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评论一本书:
- 你的知识不足
- 你的知识有错误
-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5】你的知识不足
作者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
【6】你的知识有错误
- 缺乏相关的知识,就不太可能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或支持某一种结论。
- 错误的知识却会引导出错误的结论,与站不住脚的解答。
【7】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推论荒谬的两种形态:
- 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
- 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
【8】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什么是分析不够完整?就是说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义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第十二章辅助阅读
【1】笔记
【2】定义
- 内在阅读: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不是相关的
- 外在阅读: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3】外在阅读的几个来源
- 相关经验
- 其他的书
- 导论与摘要
- 工具书
【4】相关经验
1.分类
1)一般经验
2)特殊经验
2.经验与阅读的关系
1)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
2)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
3)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一般经验及特殊经验都有关
3.如何检验自己是否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读懂一本书?
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5】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相互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
-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
【6】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1.少用导读和摘要的原因:
1)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2)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
2.内在阅读规则和外在阅读规则
1)内在阅读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
2)外在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a)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这类诠释或导读手册,而不是在之前看。如果你已经看过全书,知道这些导读如果有错,是错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导读就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但是如果你完全依赖这样的书,根本没有读过原书,你就隶属于导读手册了。
&nbs
以上是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