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优化备份策略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1.6 优化备份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6 优化备份策略
11.6.1 备份策略的对应需求
恢复数据库可以视为数据库高可用性的一个解决方案,往往在数据库发生灾难事件时这是最后的可行方案。作为一个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它必须考虑恢复时的2个指标:
◆ RTO(可容忍的脱机恢复时间)
这个指标用来衡量这个数据库可以脱机多长时间。如果脱机时间过长,恢复数据库的时间成本可能超过因丢失部分数据而导致的损失。
◆ RPO(可容忍的恢复点)
考虑到备份时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存储备份介质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需要权衡对数据库备份的各项成本因素。例如,某些小型企业只要求在午夜时分做完整备份;而大型企业,要求保证数据“零丢失”因此使用更高成本的备份策略。
设计一个备份策略,可能需要考虑以下需求:
(1)备份的类型(完整、差异、日志备份,等等)和频率
(2)备份使用的介质(磁盘、磁带、网络文件夹,等等)以及这些介质的安全性
(3)备份介质的保存周期(一周、一月、一年,等等)
(4)备份的完整性(备份时是否需要验证,等等)
(5)其它选项(是否启用压缩以减少介质空间,等等)
策略制订前后,请做好充分的测试。
11.6.2 简单恢复模式时的策略
下图显示的数据库有5个备份,发生灾难时最多可以恢复到t5,t6框表示的数据都丢失了。
在简单恢复模式时,小型数据库依赖于频繁的完整备份。
对于大型数据库,不适用于频繁的完整备份。如下图所示,t1为完整备份,紧接其后的3个差异备份都是以t1为差异基准。此时,第3个差异(即t4)已经足够大,因而下一个备份(即t5)为完整备份,成为新的差异基准。
11.6.3 完整恢复模式时的策略
下图显示了在完整恢复模式时最简单的备份策略。Db_1是完整备份,Log_1和Log_2是日志备份。如果Log_2之后数据库发生了数据丢失(LDF文件还是正常的),则立即备份活动日志的尾部(尾日志)。从而依赖Db_1、Log_1、Log_2和尾日志,依次恢复,从而恢复所有数据。
下图显示了在完整备份(t1、t13)之间插入了差异备份(t4、t7、t10)进行补充。可以将数据恢复到t1至t14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
11.6.4 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时的策略
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是一种特殊用途的恢复模式,偶尔使用。其备份策略与完整恢复模式时基本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只能恢复到备份的尾部,而完整恢复模式可以恢复到任一时间点。
本文出自 “SQL Server 管理员指南” 博客,谢绝转载!
以上是关于11.6 优化备份策略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