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initcall
Posted fellow_ji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转载:initcall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9570002-id-4387097.html
Linux系统启动过程很复杂,因为它既需要支持模块静态加载机制也要支持动态加载机制。模块动态加载机制给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驱动程序既可支持静态编译进内核,也可以支持动态加载机制。Linux系统中对设备和子系统的初始化在最后进行,主要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
进入子系统初始化时,在内核init进程中进行设备初始化,最为复杂、诡异的机制莫过于do_initcalls()函数调用,该函数完成了所有需要静态加载模块的初始化,需要进行静态加载的内核模块,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宏进行处理,下面详细来说明一些linux内核中initcalls机制。
先来看看do_initcalls()函数原型:
图2
核心部分是639~671之间,该部分是一个函数指针调用,遍历_initcall_start~_initcall_end范围,逐个调用函数指针。
那_initcall_start~_initcall_end之间存放的是什么呢,可以以下面一幅示意图来说明。
图3
图左边是地址指针,右边是相关宏,使用相关宏处理函数指针,可以将被处理的函数指针放在特定的指针范围内。例如,网络设备层初始化函数是net_dev_init(),定义在net/core/dev.c中,在该函数下方有条宏处理subsys_initcall(net_dev_init),该宏完成将net_dev_init函数指针放在上图中.initcall4.init段中,在do_initcalls()函数调用时,其处于_initcall_start~_initcall_end直接,所以net_dev_init()就这样被调用了。
这种机制真是比较巧妙,也比较难以理解,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一个通用的启动流程,使移植或扩展时,只需要对需要启动加载的模块进行宏处理即可。
下面来详细了解这种机制的实现方法。
先说一说gcc对手动定位代码段位置的支持,_attribute_是gcc的关键字,指示编译器给符号设置特定属性。编译完成后输入到链接器的是各个带有符号表的文件,链接器对各个文件中符号进行重定位,_attribute_在该阶段进行处理,将指定符号放在链接生成文件段中特定位置,不单只指代码段,也包括数据段,如系统初始化中经常见到的_initdata,即将指定符号放到数据段特定位置。
当然,具体这些段是如何生成的,也是有文件进行配置,即在链接配置文件arch/xxx/vmlinux.ds.S.中,如下
图4
在2.6.16内核中INITCALLS已直接被替换为
|
*(.initcall1.init) |
这和图3中的结构是对应的。接下来看看内核提供了哪些宏定义用来处理特定函数指针和数据。在include/linux/init.h文件中,包括各种常见的包装。
|
#define __define_initcall(level,fn) \ |
可以看出,内核为满足不同初始化等级,设计了1~7共7个等级,不同等级初始化代码用对应的宏进行处理,读者可以对照上表进行理解一下。还有其它一些宏,用于各种任务需求,如模块加载宏module_init(),module_exit(),其处理又略有不同,读者可以自己理解一下。
总的来说,initcalls机制提供给内核开发者或驱动开发者一个借口,方便将自己的函数添加到内核初始化列表中,在内核初始化最后阶段进行处理。
以上是关于转载:initcall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