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年表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皇五帝年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由于年代久远,表中各项资料只是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得出的大致结果,可能存在模糊及不准确处,有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加以补正。
概说 |
||||||||
1、燧人氏时代(前1.5万年—前7724年) |
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1.48~1.47万年间。 |
|||||||
2、伏羲氏时代(前7724年—前5008年) |
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7750年~公元前7675年称帝,校正为公元前7724年。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年~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
|||||||
3、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前5000年—前4513年) |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年~4510年。 |
|||||||
4、黄帝时代(前4513年—前4050年) |
《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
|||||||
5、少昊、颛顼时代(前4050年—前3380年) |
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崖岩刻文字、天文历法历是少昊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是颛顼·鹳兜族文化,始自公元前4000年,第三期公元前3685±125年。此期的文化特征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圣塔·巴巴拉海湾地区原封不动地移植,时在公元前3641~3113年,为玛雅历起算年,即山东少昊颛顼裔民迁入美洲的年代。其后鹳兜氏迁入郑州西山古城。仰韶文化早期庙底沟文化是其文化。共工氏时居浊漳河上游涅水(今仍此名)。 |
|||||||
6、帝喾、帝挚、帝尧、舜、禹时代(前3380年—前2073年) |
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是帝喾文化(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典型龙山文化是帝挚尧舜禹文化。帝尧公元前2357年即帝位,帝舜公元前2136年~公元前2100年(含摄政)即帝位,帝禹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73年,(含摄政)即帝位。夏启守孝三年,于公元前2070年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故公元前2070年为夏元年。 |
|||||||
一、燧人氏时代(前1.5万年~前7724年)
|
||||||||
燧人氏为古羌戎的一支,祖居昆仑山,古羌戎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在公元前二万八千年至一万年之间,为地球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最冷期,原在青藏高原游牧渔猎的古羌戎族从昆仑山下移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游牧于弱水、黑水、丹水、合黎山、龙首山(又名群玉山)至天祝、古浪之间。 在公元前九千年至八千年间,中国河套地区发生了第一次大洪水,居住在这一带的古羌戎部落损失惨重。洪水退后,大约在公元前8500年至8200年间。燧人氏的一个主要支系弇兹氏自祁连山开始东迁。这时的燧人氏早已不是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古人,已由渔猎、游牧时期转入半农半牧、火灶、火食时期。后来又逐渐东迁至甘肃永登、兰州、贺兰山、乌达、甘谷、天水一带的黄河、湟水、大夏河、庄浪河、祖历河流域人口得到大发展,并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盘瓠氏、华氏、胥氏、赫胥氏、华胥氏、雷泽氏、仇夷氏、婼氏也都在这带化育。 燧人氏又名燧家氏,是人工取火、用火、从渔猎游牧走向半农、半牧的前期时代的氏族,其代表氏族是弇兹氏,其次是盘瓠氏,是为伏羲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所以也可称为前伏羲时代。燧人氏不仅用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用大山榑木观天测星定四时的太阳历,根据河图、洛书制定的以右枢(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星象历,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搓绳的妇女名织女,第一位织女就是弇兹圣母,初创八索准绳、圭表记历。 燧人氏是炎帝的祖先,也是诸羌戎族的共同祖先。史称炎帝为连山氏,即指燧人氏原住祁连山。古昆仑山又名方山,日月山,即观测日月之山,昆仑山上立天柱以观天故名柱州。这里的天文世家又名魁隗氏。这个庞大的氏族以后一直延伸到河南的大隗山(具茨山)一带。兖州,即其裔族在中原的集聚地。 |
||||||||
活动地区 |
活动氏族 |
活动起止时间 |
||||||
河湟地区 |
燧人时代 |
约前50000年—前15000年 |
||||||
昆仑山地区 |
燧人-魁隗氏期 |
约前15000年—前12000年 |
||||||
祁连山地区 |
燧人-华胥氏/赫胥氏 |
约前12000年—前11000年 |
||||||
六盘山地区 |
燧人-盘古时期 |
约前11000年—前7724年 |
||||||
注: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11000千年时期华胥氏/赫胥氏东迁。 |
||||||||
二、伏羲氏时代(前7724--前5008)
|
||||||||
公元前7744年伏羲氏与女娲完婚于今陕西凤州,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为百王之先,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是为罗奉元年.伏羲人治天下,史称人皇。(伏羲年号及世系表参考苗族古歌得到)。 伏羲称帝接祭天权,重建天齐表木,名大风雨表。以木星为天象主测星,以织女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柄梗河一与大角摄提,角宿为天下春季之始,创一年十月,一月36日之历法。 伏羲首设柱下史以历天象,首筑垣为城为都,设灵台为祭祀中心,立巫政人事管理制度,而有官职分部,尊始祖雷明王而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 公元前7723年伏羲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政府机构或曰责任内阁,命大庭氏为居龙氏,治屋庐,营建筑,安营扎寨,垒坝筑垣,砌方坛。薮魁氏为水龙氏,导洪水,滋草木。阴康氏为土龙氏,治田地,主农田与放牧。混沌氏为降龙氏,驱民害。昊英氏为潜龙氏造甲历。朱襄氏为飞龙氏造书挈,巫师,军师。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观测,用八索判别方向,为历法总官,掌祭天权,地位仅次于伏羲,故康回以职司名。后因公元前7722年不周山突发天灾,天柱倾倒。骊侯认为是共工之责任,亵渎神灵招来天谴,所以伏羲与女娲商议罢共工之职,以骊侯为上相,接共工祭天权,共工不服,与骊侯部大战,撞坏了主表,天柱被毁,女娲怒。放逐共工康回于祁连,共工含愤死去。并迁天柱表于榜罗。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栗陆氏居北为冬官黑龙氏主墨杆,,赫胥氏居南为夏官赤龙氏主赤杆,昆吾氏居西为秋官白龙氏主白杆,葛天氏居东为春官青龙氏主青杆,阴康氏为中官黄龙氏,又有尊庐氏名锵,居镪台之阳,主物资供给,粮食储备,牦蟒氏主民情与防御,保卫。 公元前7710年,罗奉十五年,伏羲居宝丰,召百姓官长,分判天下,曰:天下三镇太行山为五行,王屋山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梭罗;封女娲氏于汝阳,统领中州,居汝水水娲水;葊兹氏于磁山,雷祖氏于兖州,华胥氏于华山华阳;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沁阳,下相柏皇氏于王屋柏香,地官共工氏于太行共山治水,史官朱襄氏与襄城仍造书契,历官昊英氏于伊水鸣皋仍修甲历,栗陆氏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仍导水泉滋草木,骊连氏于骊山,葛天氏于长葛,阴康氏于太康仍主治田里;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主化俗,乌明氏于东明主建福,视默氏犬丘主灾恶,中官土正纪通氏于王屋主中表,仲起氏于屿番主海陆,阳侯氏阳谷主江湖,宿沙氏于东平主海盐;春官木正重于青丘,夏官火正祝融于陈留,金正秋官该于秦岭太白山,冬官水正修熙于龟蒙山;尊卢氏于鸿卢水,混沌氏于昆吾屯留,大庭氏于具茨山,有巢氏于朝城,无怀氏于裴城,燧人氏于遂平……诸君各守疆土,分理海内,政化大治。 公元前7709年,伏羲南迁于沁阳盘古山,居中央守中。公元前7704年崩于桐柏鸡公山。 伏羲死,女娲时年52岁,代伏羲摄政天下,伏羲二世三世皆听命于女娲,称女皇,死葬风陵渡,寿90岁。 自第一代伏羲至少昊为伏羲氏执政时代,凡124年。第七至第十代帝为女娲氏时代。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巢湖),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号,1260年。 注:伏羲氏称帝时间是根据《易经》,帝出乎震,建寅为孟春,28宿始于于大角﹑角的天象记载得来!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最新考古发现定义的。伏羲朝历八十五世2716年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7722年—公元前7690年共工据祭天地称霸神州)。第一次以木德而王统一上古中华!(女娲氏在伏羲崩后摄政连续8代,伏羲氏直系后代即大伏羲氏执政23代。)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年数 |
起止时间 |
|||
1 |
伏羲 |
67 |
49 |
18 |
前7724年—前7707年 |
|||
2 |
遵移 |
59 |
37 |
22 |
前7707年—前7685年 |
|||
3 |
师遵 |
58 |
34 |
24 |
前7685年—前7569年 |
|||
4 |
太昊 |
66 |
24 |
42 |
前7569年—前7527年 |
|||
5 |
昊遵 |
44 |
42 |
2 |
前7527年—前7525年 |
|||
6 |
少昊 |
64 |
48 |
16 |
前7525年—前7509年 |
|||
7 |
尊节 |
50 |
22 |
28 |
前7509年—前7481年 |
|||
8 |
伏泰 |
66 |
29 |
37 |
前7481年—前7444年 |
|||
9 |
羲号 |
69 |
28 |
41 |
前7444年—前7403年 |
|||
10 |
印枪 |
72 |
30 |
42 |
前7403年—前7361年 |
|||
11 |
新印 |
70 |
44 |
26 |
前7361年—前7335年 |
|||
12 |
盒印 |
52 |
46 |
6 |
前7335年—前7329年 |
|||
13 |
易① |
64 |
24 |
40 |
前7329年—前7289年 |
|||
14 |
纯② |
56 |
18 |
38 |
前7289年—前7251年 |
|||
15 |
随象 |
66 |
39 |
27 |
前7251年—前7224年 |
|||
16 |
伏显 |
60 |
27 |
33 |
前7224年—前7191年 |
|||
17 |
可塑 |
70 |
38 |
32 |
前7191年—前7157年 |
|||
18 |
郁苓 |
56 |
40 |
16 |
前7157年—前7141年 |
|||
19 |
文载③ |
77 |
36 |
41 |
前7141年—前7100年 |
|||
20 |
昊英④ |
62 |
58 |
4 |
前7100年—前7096年 |
|||
21 |
朱象⑤ |
58 |
44 |
14 |
前7096年—前7082年 |
|||
22 |
勾芒⑥ |
53 |
38 |
15 |
前7082年—前7067年 |
|||
23 |
佘蓄 |
50 |
38 |
12 |
前7067年—前7055年 |
|||
24 |
象团 |
66 |
35 |
31 |
前7055年—前7024年 |
|||
25 |
象伟 |
62 |
28 |
34 |
前7024年—前6990年 |
|||
26 |
节触 |
65 |
30 |
35 |
前6990年—前6955年 |
|||
27 |
伏案 |
56 |
32 |
34 |
前6955年—前6931年 |
|||
28 |
曲秦 |
66 |
31 |
35 |
前6931年—前6896年 |
|||
29 |
随秦 |
52 |
27 |
35 |
前6896年—前7871年 |
|||
30 |
皂安 |
46 |
31 |
15 |
前6871年—前6856年 |
|||
31 |
伏荌 |
64 |
34 |
30 |
前6856年—前6826年 |
|||
32 |
起望 |
56 |
31 |
25 |
前6826年—前6801年 |
|||
33 |
河圭 |
66 |
27 |
39 |
前6801年—前6762年 |
|||
34 |
义和⑦ |
56 |
44 |
12 |
前6762年—前6750年 |
|||
35 |
伏旻⑧ |
68 |
48 |
20 |
前6750年—前6730年 |
|||
36 |
羲昊⑨ |
72 |
36 |
36 |
前6730年—前6694年 |
|||
37 |
圭胤 |
62 |
34 |
28 |
前6694年—前6666年 |
|||
38 |
泰望 |
64 |
29 |
35 |
前6666年—前6621年 |
|||
39 |
施公 |
69 |
36 |
33 |
前6621年—前6588年 |
|||
40 |
围良 |
71 |
37 |
34 |
前6588年—前6554年 |
|||
41 |
亏象 |
70 |
31 |
39 |
前6554年—前6515年 |
|||
42 |
围伏 |
70 |
32 |
38 |
前6515年—前6476年 |
|||
43 |
伏义 |
54 |
28 |
26 |
前6476年—前6450年 |
|||
44 |
成义 |
67 |
32 |
34 |
前6450年—前6415年 |
|||
45 |
肆万 |
71 |
40 |
31 |
前6415年—前6384年 |
|||
46 |
归纹 |
59 |
42 |
17 |
前6384年—前6367年 |
|||
47 |
伏秧 |
40 |
25 |
15 |
前6367年—前6352年 |
|||
48 |
团号 |
61 |
32 |
29 |
前6352年—前6323年 |
|||
49 |
秦枪 |
70 |
35 |
35 |
前6323年—前6288年 |
|||
50 |
革池 |
71 |
37 |
24 |
前6288年—前6254年 |
|||
51 |
枪兰 |
69 |
43 |
26 |
前6254年—前6228年 |
|||
52 |
三那 |
71 |
39 |
32 |
前6228年—前6196年 |
|||
53 |
革兰 |
51 |
33 |
18 |
前6196年—前6178年 |
|||
54 |
赤禅 |
62 |
25 |
37 |
前6178年—前6141年 |
|||
55 |
洛枪 |
46 |
29 |
17 |
前6141年—前6124年 |
|||
56 |
附前 |
66 |
52 |
14 |
前6124年—前6110年 |
|||
57 |
洛前 |
65 |
33 |
32 |
前6110年—前6078年 |
|||
58 |
桑味 |
76 |
42 |
34 |
前6078年—前6044年 |
|||
59 |
伏杞 |
71 |
32 |
39 |
前6044年—前6005年 |
|||
60 |
随嚭 |
62 |
27 |
35 |
前6005年—前5970年 |
|||
61 |
鹏烁 |
76 |
29 |
37 |
前5970年—前5923年 |
|||
62 |
茜河 |
68 |
29 |
39 |
前5923年—前5884年 |
|||
63 |
规辛 |
72 |
35 |
37 |
前5884年—前5847年 |
|||
64 |
金乌 |
73 |
29 |
44 |
前5847年—前5803年 |
|||
65 |
掮师 |
71 |
31 |
40 |
前5803年—前5763年 |
|||
66 |
鳕河 |
70 |
29 |
41 |
前5763年—前5722年 |
|||
67 |
汝信 |
68 |
28 |
40 |
前5722年—前5682年 |
|||
68 |
罗秦 |
62 |
39 |
33 |
前5682年—前5649年 |
|||
69 |
风叱 |
66 |
31 |
35 |
前5649年—前5614年 |
|||
70 |
峙龙 |
70 |
27 |
43 |
前5614年—前5571年 |
|||
71 |
达河 |
64 |
32 |
32 |
前5571年—前5539年 |
|||
72 |
荷曲 |
72 |
29 |
43 |
前5539年—前5496年 |
|||
73 |
达耳 |
74 |
29 |
45 |
前5496年—前5451年 |
|||
74 |
媒兰 |
70 |
36 |
34 |
前5451年—前5417年 |
|||
75 |
立路 |
69 |
29 |
40 |
前5417年—前5377年 |
|||
76 |
因康 |
62 |
31 |
31 |
前5377年—前5346年 |
|||
77 |
强烁 |
76 |
33 |
43 |
前5346年—前5303年 |
|||
78 |
泽治 |
71 |
42 |
39 |
前5303年—前5274年 |
|||
79 |
渭毫 |
66 |
34 |
28 |
前5274年—前5242年 |
|||
80 |
苍茫 |
69 |
36 |
33 |
前5242年—前5209年 |
|||
81 |
节曲 |
69 |
35 |
34 |
前5209年—前5175年 |
|||
82 |
风和 |
70 |
46 |
24 |
前5175年—前5151年 |
|||
83 |
节氏 |
66 |
32 |
34 |
前5151年—前5117年 |
|||
84 |
太河 |
69 |
25 |
44 |
前5117年—前5073年 |
|||
85 |
大耀 |
78 |
40 |
38 |
前5073年—前5035年 |
|||
86 |
节芒 (节旼) |
71 |
44 |
27 |
前5035年—前5008年 |
|||
注: 1.伏羲朝原列历七十七帝,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之帝号为后所列,有待进一步证实。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所历时间有一说为伏羲朝中断时期,即无王时间(曾有共工称霸九州,大洪水等等事件出现)。 |
||||||||
三、炎帝时代(前5000年--前4515年)
|
||||||||
炎帝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心宿二),夏官为鹑火(萤惑),秋官为西火(参觜)冬官为北火(辰),中官为中火(太一极星)为五正。有连山建木之典,有扶莱之乐,有丰年之咏,以荐釐莱,谢上天之赐,承伏羲建天竿,移于平旷塬坝,名柱。置危屋(高屋)华盖,封坛设环,勾股历算,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至烈山氏畲耕,植禾植谷,植粟稷而有农正。之后,烈山氏、神农氏两氏并存,俱在中州,各有代系,炎帝自炎帝,神农自神农。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炎帝 |
68 |
19 |
49 |
前5000年—前4951年 |
|||
2 |
炎居 |
57 |
24 |
33 |
前4951年—前4918年 |
|||
3 |
节并 |
63 |
21 |
42 |
前4918年—前4876年 |
|||
4 |
戏 |
71 |
20 |
49 |
前4876年—前4827年 |
|||
5 |
祝融 |
70 |
24 |
46 |
前4827年—前4781年 |
|||
6 |
共工① |
59 |
18 |
41 |
前4781年—前4740年 |
|||
7 |
后土 |
64 |
20 |
44 |
前4740年—前4696年 |
|||
8 |
唭鸣 |
44 |
22 |
22 |
前4696年—前4659年 |
|||
9 |
夸父 |
49 |
33 |
16 |
前4659年—前4643年 |
|||
10 |
赤召 |
59 |
19 |
40 |
前4643年—前4603年 |
|||
11 |
墙夷 |
42 |
23 |
19 |
前4603年—前4584年 |
|||
12 |
捷个 |
46 |
19 |
27 |
前4584年—前4557年 |
|||
13 |
大簞 |
46 |
24 |
22 |
前4557年—前4535年 |
|||
14 |
戈 |
49 |
29 |
20 |
前4535年—前4515年 |
|||
注: 1.共工与祝融相争为帝,天下大乱,神农氏以众望所归登基为帝,天下遂号神农。 2.神农氏为帝后,炎帝号虽仍存,但已不能号令天下了。 |
||||||||
四、神农时代(前4766年——前4514年)
|
||||||||
其先炎帝氏族子裔,分封立氏,别为二部:红蛇部祝融,居钟山;黑蛇部共工,居不周山。二部司天司地。炎帝以赤松子为勾股,以宁封为陶正,以共工为木正,水正,工正,以祝融为火正,在北为祝阴,在南为祝融。祝融取摇山之榇(衬)作琴,能导致五色凤凰舞于庭中,因名宝琴。后来生太子长琴居摇山,始作乐风。一曰《皇来》,二曰《鸾来》,三曰《凤来》。以后祝融与共工争为帝,祝融夺江水共工之地,共工子术器又败祝融,收复失地。炎帝族内乱,烈山氏之子柱其后裔临隗代炎帝号,七传至榆罔,史称神农氏。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神农 |
50 |
17 |
33 |
前4766年—前4733年 |
|||
2 |
临魁 |
64 |
23 |
41 |
前4733年—前4692年 |
|||
3 |
帝承 |
65 |
24 |
41 |
前4692年—前4651年 |
|||
4 |
帝明 |
49 |
22 |
27 |
前4651年—前4624年 |
|||
5 |
帝宜 |
70 |
24 |
46 |
前4624年 前4578年 |
|||
6 |
帝来 |
48 |
33 |
15 |
前4578年—前4563年 |
|||
7 |
帝克 |
43 |
20 |
23 |
前4563年—前4540年 |
|||
8 |
榆罔 |
57 |
31 |
26 |
前4540年 前4514年 |
|||
注: 1.公元前4766年职能帝位,史称神农氏,木主司天大巫。 2.公元前4513降封卢氏城,不受,南迁今湖北厘山﹑神农架,因为行医而尝百草,不期中毒过甚,死葬湖南茶陵白鹿原。 |
||||||||
五、蚩尤时代(前4607年-—前4515年)
|
||||||||
东夷蚩尤又称赤怒剽仰天灵威大帝)朝历3代93年,公元前4607年—公元前4515年前后被黄帝击杀,余部南迁,其首领仍称蚩尤,历4代110年,公元前4515年—公元前4405年。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虺蚛 |
52 |
24 |
28 |
前4585年—前4557年 |
|||
2 |
吼 |
47 |
31 |
16 |
前4557年—前4541年 |
|||
3 |
蚩尤 |
42 |
17 |
25 |
前4541年—前4516年 |
|||
4 |
蚩啄 |
51 |
29 |
22 |
前4516年—前4494年 |
|||
5 |
回虻 |
59 |
30 |
29 |
前4494年—前4465年 |
|||
6 |
几 |
49 |
20 |
29 |
前4465年—前4436年 |
|||
7 |
岚 |
56 |
25 |
31 |
前4436年—前4405年 |
|||
注: 1.公元前4515年蚩尤牺牲,秘密葬于河南省濮阳地区。 2.蚩尤死后,其部南逃至云贵地区,首领仍袭蚩尤名号。 |
||||||||
五、黄帝时代(前5090年——前4053年)
|
||||||||
公元前4515年涿鹿之战.公元前4515年正月黄帝在解村擒杀蚩尤.公元前4514年炎黄阪泉之战,十月炎帝后裔夸父在潼关被杀,公元前4513年神农氏末帝榆惘氏被黄帝在卢氏城封侯,榆惘氏不受,遂率部南下湖广!黄帝遂第一次用武力统一中华,第三次统一上古中华!史载:天下诸侯咸接伏首,谓:从者,黄帝平而通之.不从者,黄帝率而征伐之! 黄帝朝25世463年。黄帝开启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玉兵时代,也开启了武力征伐天下的时代,但其大用干戈,强行统一文字等加强统治的措施,引起各氏族的反叛,出现了延续百余年九黎乱德的严重事件。 “据皇初考,黄帝定天下,内设大将,将师立为上将军,建华盖,立斗献。外置大司马五人,大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百二十五人,裨将军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司马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人,(诸)侯(兵)十一万二千五百人,当百二十二万五千人。士吏四十五万人,士三百五十万人。应协于易弧矢之利,曰:,威天下。预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将吏之备也。”《全上古三代文》 黄帝时代有三个不同的族氏分期,如下。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一)天鼋少典氏、黄姬氏 |
||||||||
1 |
枪术 |
80 |
24 |
56 |
前5090年—前5035年 |
|||
2 |
茴芒 |
62 |
33 |
19 |
前5035年—前5016年 |
|||
3 |
赤哲 |
69 |
22 |
47 |
前5016年—前4969年 |
|||
4 |
少典 |
57 |
24 |
33 |
前4969年—前4936年 |
|||
(二)姬姓黄夷氏 |
||||||||
1 |
黄夷 |
65 |
29 |
36 |
前4936年—前4900年 |
|||
2 |
大号 |
64 |
25 |
39 |
前4900年—前4861年 |
|||
3 |
节茴 |
71 |
23 |
48 |
前4861年—前4813年 |
|||
4 |
号泽 |
66 |
39 |
27 |
前4801年—前4774年 |
|||
5 |
葛应 |
52 |
19 |
33 |
前4774年—前4741年 |
|||
6 |
回样 |
52 |
27 |
35 |
前4741年—前4706年 |
|||
7 |
昌奎 |
62 |
19 |
43 |
前4706年—前4663年 |
|||
8 |
象荽 |
72 |
18 |
54 |
前4663年—前4609年 |
|||
9 |
连邦 |
70 |
19 |
51 |
前4609年—前4558年 |
|||
10 |
邦兴 |
66 |
21 |
45 |
前4558年—前4513年 |
|||
(三)黄帝氏族 |
||||||||
1 |
芒 |
61 |
30 |
31 |
前4513年—前4482年 |
|||
2 |
蔡 |
69 |
24 |
45 |
前4482年—前4437年 |
|||
3 |
豕 |
51 |
30 |
21 |
前4437年—前4416年 |
|||
4 |
本 |
59 |
26 |
33 |
前4416年—前4383年 |
|||
5 |
常 |
64 |
47 |
17 |
前4383年—前4366年 |
|||
6 |
号 |
66 |
30 |
36 |
前4366年—前4330年 |
|||
7 |
甘 |
51 |
24 |
47 |
前4330年—前4303年 |
|||
8 |
转茸 |
50 |
25 |
25 |
前4303年—前4278年 |
|||
9 |
贯俞 |
47 |
20 |
27 |
前4278年—前4258年 |
|||
10 |
恚文 |
64 |
25 |
39 |
前4258年—前4219年 |
|||
11 |
成契 |
62 |
27 |
35 |
前4219年—前4184年 |
|||
12 |
芊召 |
66 |
22 |
44 |
前4184年—前4140年 |
|||
13 |
汇阳 |
58 |
24 |
34 |
前4140年—前4106年 |
|||
14 |
昌块 |
60 |
29 |
31 |
前4106年—前4075年 |
|||
15 |
号次 |
52 |
26 |
22 |
前4075年—前4053年 |
|||
注: 1、姬芒公元前6513年称帝,帝号黄帝,袭天鼋氏国号,名轩辕国,帝都涿鹿,名轩辕台。 2、姬芒后黄帝氏族又分四个时期:【1】涿鹿姬轩辕黄帝时代(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366年)【2】灵宝姬姜有熊黄帝时代(公元前4366年-公元前4258年)【3】新郑鬼酉缙云帝鸿黄帝时代(公元前4528年-公元前4140年)【4】汾晋姬祁帝轩黄帝时代(公元前4140年-公元前4049年) |
||||||||
六、少昊时代(前4053年—前3770年)
|
||||||||
少昊朝7世260年。少昊金天氏登临帝位立国后,为团结各族,免于纷争,遂允许各氏族重立各自文化体系,导致城邦林立,各自为政。各部因水患频繁相自独立,涣散了少昊巫政集权。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清洧 |
61 |
26 |
35 |
前4053年—前4018年 |
|||
2 |
犬 |
62 |
27 |
35 |
前4018年—前3983年 |
|||
3 |
豕 |
57 |
21 |
36 |
前3983年—前3947年 |
|||
4 |
炀艮 |
55 |
26 |
29 |
前3947年—前3918年 |
|||
5 |
璟 |
57 |
24 |
33 |
前3918年—前3885年 |
|||
6 |
畅葵 |
76 |
16 |
60 |
前3885年—前3825年 |
|||
7 |
匠敬 |
78 |
23 |
55 |
前3825年—前3770年 |
|||
注: 1.公元前4053年少昊清职能帝位,取代黄帝氏号。 2.少昊清阳帝鸷支:黄帝于公元前4510年封为东夷司马鸟师。 3.少昊末世巫政乱德,匠敬实际在位35年,公元前3790年禅位于颛顼。 |
||||||||
七、颛顼时代(前3903年—前3348年)
|
||||||||
颛顼朝16世411年,公元前3780年统一四川.(颛顼朝进行历法改革,将祭天地之神权收归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统一历法,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来历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权,以绝天地通,加强中央王族政权的统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满,使夷夏联盟开始趋于解体。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芒 |
52 |
27 |
25 |
前3903年—前3878年 |
|||
2 |
相 |
69 |
31 |
38 |
前3878年—前3840年 |
|||
3 |
魁枪 |
39 |
26 |
13 |
前3840年—前3827年 |
|||
4 |
魁岳 |
52 |
29 |
23 |
前3827年—前3790年 |
|||
5 |
颛岳 |
62 |
20 |
42 |
前3790年—前3727年 |
|||
6 |
有个 |
71 |
39 |
32 |
前3727年—前3695年 |
|||
7 |
培央 |
66 |
30 |
36 |
前3695年—前3659年 |
|||
8 |
上强 |
57 |
29 |
28 |
前3659年—前3631年 |
|||
9 |
昌螽 |
60 |
25 |
35 |
前3631年—前3596年 |
|||
10 |
住面 |
54 |
31 |
23 |
前3596年—前3573年 |
|||
11 |
肖会 |
60 |
24 |
36 |
前3573年—前3537年 |
|||
12 |
美勾 |
63 |
26 |
37 |
前3537年—前3500年 |
|||
13 |
卜习 |
56 |
24 |
32 |
前3500年—前3468年 |
|||
14 |
贵尤 |
69 |
30 |
39 |
前3468年—前3429年 |
|||
15 |
祥象 |
66 |
22 |
44 |
前3429年—前3385年 |
|||
16 |
佳炬 |
63 |
26 |
37 |
前3385年—前3348年 |
|||
注: 1.颛顼氏在前3790年承少昊帝位。 2.到第一代颛顼帝名芒,颛顼氏族已有300多年。 |
||||||||
八、帝喾时代(前3431年—前2799年)
|
||||||||
帝喾朝21世581年,期间洪水泛滥,天灾不断,使帝喾朝统治不稳,各部互相争斗。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祖1 |
姜岌 |
37 |
32 |
5 |
前3431年—前3426年 |
|||
祖2 |
姜夏 |
61 |
37 |
24 |
前3426年—前3402年 |
|||
祖3 |
姜未 |
52 |
30 |
22 |
前3402年—前3377年 |
|||
1 |
喾美 |
52 |
29 |
23 |
前3377年—前3354年 |
|||
2 |
沙美 |
44 |
30 |
14 |
前3354年—前3340年 |
|||
3 |
歌 |
60 |
27 |
33 |
前3340年—前3307年 |
|||
4 |
香莫 |
65 |
24 |
41 |
前3307年—前3266年 |
|||
5 |
长昼 |
70 |
44 |
26 |
前3266年—前3240年 |
|||
6 |
散 |
68 |
37 |
31 |
前3240年—前3209年 |
|||
7 |
千 |
71 |
40 |
31 |
前3209年—前3178年 |
|||
8 |
桑甘 |
66 |
29 |
37 |
前3178年—前3141年 |
|||
9 |
没 |
51 |
27 |
24 |
前3141年—前3117年 |
|||
10 |
杜里 |
40 |
29 |
11 |
前3117年—前3106年 |
|||
11 |
牡 |
69 |
30 |
39 |
前3106年—前3067年 |
|||
12 |
姗先 |
64 |
42 |
22 |
前3067年—前3045年 |
|||
13 |
森浸 |
57 |
37 |
20 |
前3045年—前3025年 |
|||
14 |
谣 |
41 |
19 |
22 |
前3025年—前3003年 |
|||
15 |
亲义 |
62 |
30 |
32 |
前3003年—前2971年 |
|||
16 |
上施 |
59 |
40 |
19 |
前3971年—前2952年 |
|||
17 |
森辈 |
59 |
30 |
29 |
前2952年—前2923年 |
|||
18 |
山回 |
61 |
37 |
14 |
前2923年—前2899年 |
|||
19 |
立库 |
66 |
32 |
34 |
前2899年—前2865年 |
|||
20 |
蒋戍 |
70 |
41 |
29 |
前2865年—前2836年 |
|||
21 |
巴加 |
74 |
37 |
27 |
前2836年—前2799年 |
|||
注: 1.喾美于公元前3380年接颛顼帝位,都大辛店,为第一代帝喾。 2.末代帝喾年间天灾人祸,时在位帝喾之君命羿下国,司衡羿之爱妻为嫦娥。 |
||||||||
九、帝挚时代(前2799年—前2357年)
|
||||||||
帝挚朝17世442年,起用共工治水,吴回平叛,并先后与蚩尤﹑夸父﹑神农九黎结盟,后天下大治,再次出现了九族共和的安定局面。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角 |
63 |
32 |
31 |
前2799年—前2768年 |
|||
2 |
继 |
70 |
40 |
30 |
前2768年—前2738年 |
|||
3 |
求 |
67 |
32 |
35 |
前2738年—前2703年 |
|||
4 |
呛 |
66 |
40 |
26 |
前2703年—前2677年 |
|||
5 |
凯 |
68 |
29 |
39 |
前2677年—前2638年 |
|||
6 |
光良 |
72 |
31 |
41 |
前2638年—前2597年 |
|||
7 |
向妹 |
64 |
50 |
14 |
前2597年—前2583年 |
|||
8 |
山叭 |
69 |
44 |
25 |
前2583年—前2558年 |
|||
9 |
孤 |
65 |
30 |
35 |
前2558年—前2523年 |
|||
10 |
沟次 |
50 |
27 |
23 |
前2523年—前2500年 |
|||
11 |
控卯 |
56 |
35 |
21 |
前2500年—前2479年 |
|||
12 |
川旨 |
40 |
27 |
13 |
前2479年—前2466年 |
|||
13 |
长啮 |
61 |
39 |
22 |
前2466年—前2444年 |
|||
14 |
美 |
68 |
40 |
28 |
前2444年—前2416年 |
|||
15 |
能其 |
57 |
41 |
16 |
前2416年—前2400年 |
|||
16 |
斯遂 |
73 |
39 |
34 |
前2400年—前2369年 |
|||
17 |
匡二 |
57 |
37 |
20 |
前2369年—前2357年 |
|||
注:公元前2799年帝挚职能帝位 |
||||||||
十、尧帝时代(前2357年—前2128年)
|
||||||||
唐尧朝6世222年,公元前2166年—公元前2157年鲧治水。尧私传位于女婿舜,引起三苗族及禹父族鲶的不满,尧即亲自领兵对其两部大加讨伐,诛鲶并驱逐三苗部于湘水上游的蛮荒之地,此举导致帝尧失德,使夷夏联盟进一步解体。 注:帝尧的时间断代根据四仲星的天象记录得来,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最新考古发现定义的。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尧 |
61 |
25 |
36 |
前2357年—前2321年 |
|||
2 |
鲔 |
71 |
19 |
52 |
前2321年—前2269年 |
|||
3 |
江 |
57 |
15 |
42 |
前2269年—前2216年 |
|||
4 |
起 |
62 |
26 |
36 |
前2216年—前2189年 |
|||
5 |
求 |
59 |
38 |
21 |
前2189年—前2179年 |
|||
6 |
密 |
61 |
32 |
29 |
前2179年—前2128年 |
|||
注: 1.公元前2357年唐侯尧称帝,遭十日。 2.公元前2208年遇洪水。 |
||||||||
十一、大舜时代(前2128年—前2085年)
|
||||||||
虞舜朝2世34年,公元前2208年--公元前2120年共工﹑大禹治水88年。舜趁帝尧病重,封锁消息,偃塞太子丹朱,夺取帝位,太子丹朱不服,依靠其亲族,以原三苗九夷地及降众为基础,登基为帝,与舜朝抗礼。帝舜二世为巩固统治,加强权利,遂亲率军征伐丹朱,得胜。帝舜驾崩于湘水军中。 注:另有一些学者根据《韩非子·显学》,《国语》,《左传》等书虞夏二千年的记载,认为虞决不是只有二代50(加摄政时间)年,而是历15代王长达1500余年的朝代,有: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15个名号。由于有虞氏为共主的时间本来很长,舜只是其中最后的一个,故从属于五帝时期亦无不可。这样看来,有虞氏的历史地位是较为特殊的,既不同于后世一系相传的朝代,亦不同于惟有名号传于后世的五帝时期。这是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一个时代,而且是很长的时代。其时可能已经有了瞽史。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1 |
舜 |
80 |
59 |
21 |
前2128年—前2107年 |
|||
2 |
美叔 |
51 |
29 |
22 |
前2107年—前2085年 |
|||
注: 1.公元前2128年舜59岁即帝位 2.公元前2133年-公元前2120年禹治水 3.公元前2103年禹摄政 |
||||||||
十二、大禹时代及夏朝(前2103年-前1608年)
|
||||||||
帝禹31年。舜突崩,天下慌乱,众人不服舜太子商均,遂皆赴禹封地阳城朝拜,于是禹以治水大功被各族推举为帝,建国号夏,都于城阳。后在会稽山会盟,执帛者万国,杀迟到之防风氏,以示天下皆属禹。禹用德化天下,舞以干戈等恩威并用手段慑服复叛之三苗九夷诸部,巩固统治。因天下私有之心产生所以禹一边任命颇的人心的伯益为摄政,顺应众意,一边吸取尧,舜不能传国永久的教训,受其子启以重职,收服人心。但夷夏联盟彻底解体,道为天下裂。 注:一﹑另据有些历史学家考证禹夏不仅只有一代,而是有长达500历史的朝代,时间公元前2581年-公元前2073年间。禹摄帝位(前2581—前2536年,在位45年)建立夏朝。 二﹑还有一种说法禹摄政年限公元前2008年-公元前2000年,登临帝位时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968年。建立夏朝。 三﹑根据《春秋纬命序》禹的执政时间又为公元前22世纪左右时间。 |
||||||||
帝序 |
帝号 |
寿数 |
称帝年龄 |
在位时间 |
起止时间 |
|||
大禹时代 |
||||||||
1 |
大禹 |
100 |
88 |
12 |
前2085年—前2073年 |
|||
注: 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85年为禹摄政期,公元前2085年舜崩,禹接帝位,建立禹夏朝. 伯益在禹死后登临帝位,并以启欲谋反,囚启于大牢,启说服狱卒逃出,联系旧部,里应外合杀死伯益。在守孝三年后登基为帝,国号为大夏(此夏为父子世袭王国政体,实行王权专制与禹所立之夏为两朝),家天下时代开始。 |
||||||||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18年) |
||||||||
帝序 |
帝号 |
在位年数 |
起止时间 |
|||||
1 |
启 |
45 |
前2070年—前2025年 |
|||||
2 |
太康 |
29 |
前2025年—前1996年 |
|||||
3 |
仲康 |
13 |
前1996年—前1983年 |
|||||
4 |
相 |
28 |
前1983年—前1955年 |
|||||
① |
后羿 |
12 |
前1955年—前1943年 |
|||||
② |
寒促 |
38 |
前1943年—前1905年 |
|||||
5 |
少康 |
21 |
前1905年—前1884年 |
|||||
6 |
杼 |
17 |
前1884年—前1867年 |
|||||
7 |
槐 |
26 |
前1867年—前1841年 |
|||||
8 |
芒 |
18 |
前1841年—前1823年 |
|||||
9 |
泄 |
16 |
前1823年—前1807年 |
|||||
10 |
不降 |
59 |
前1807年—前1748年 |
|||||
11 |
扃 |
21 |
前1748年—前1727年 |
|||||
12 |
廑 |
21 |
前1727年—前1706年 |
|||||
13 |
孔甲 |
31 |
前1706年—前1675年 |
|||||
14 |
皋 |
11 |
前1675年—前1664年 |
|||||
15 |
发 |
11 |
前1664年—前1653年 |
|||||
16 |
桀 |
35 |
前1653年—前1618年 |
|||||
注: 1.关于夏的开国之君是禹是启尚有争议。 2.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断50年。 |
||||||||
以上是关于三皇五帝年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在 2007 年打开和保存的 access 2003 adp 现在在 2003 年表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