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Http面试之--OkHttp的整个异步请求流程
Posted Danny_姜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OkHttp面试之--OkHttp的整个异步请求流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上一节,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使用OkHttp发送异步请求,下载网络图片信息并显示到ImageView控件上,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来开始研究一下其内部的实现流程和原理。因为整个流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流程的分析我划分成以下几个章节去介绍
- 流程概述
- 拦截器的原理
- HttpEngine中sendRequest的流程分析
- HttpEngine中readResponse的流程分析
这一节我们先来看一下整个流程的概述,先上一张时序图
以上图片来自http://www.jianshu.com/p/db197279f053
就从上一些OkHttp的使用开始分析:
上一节我们通过OkHttpClient.newCall(Request)的方法创建出一个Call对象,
Call是一个接口代码如下:
package okhttp3;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interface Call {
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execute() throws IOException;
void enqueue(Callback responseCallback);
void cancel();
boolean isExecuted();
boolean isCanceled();
interface Factory {
Call newCall(Request request);
}
}
因此OkHttpClient需要给我们返回一个Call接口的实现类,点击去看一下,代码如下:
/**
* Prepares the {@code request} to be executed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
@Override public Call newCall(Request request) {
return new RealCall(this, request);
}
可以发现,其实返回的是RealCall对象。
接下来在Activity中调用Call.enqueue(Callback)方法,点进去之后代码如下:
在enqueue一参的方法中又调用了2参数的方法,并将第二个参数forWebSocket置为了false.
而在2参数的enqueue方法中,我们发现最终调用了client.dispatcher.enqueue的方法,并且将Callback和forWebSocket两个参数封装到了一个叫做AsyncCall的对象当中.
这个dispatcher就是OkHttpClient中的一个全局变量,点进去查看如下:
synchronized void enqueue(AsyncCall call) {
if (runningAsyncCalls.size() < maxRequests && runningCallsForHost(call) < maxRequestsPerHost) {
runningAsyncCalls.add(call);
executorService().execute(call);
} else {
readyAsyncCalls.add(call);
}
}
Dispatcher内部是过一个线程池来执行,超过最大请求数后则先加入准备请求的队列中,对于这个线程池后续会单独用一篇博客来讲解,此时我们主要来整理一下整个请求流程,因此不做过多解释。 以上代码会执行到if代码块,然后执行executorService().execute(call); 看到这对于线程池有了解的同学应该能立马想到AsyncCall其实就是一个Runnable对象,我们点进AsyncCall代码中可以看到它就是继承了NamedRunnable,而NamedRunnable又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且在run方法中主动调用了execute的方法,如下所示:
而这个抽象的execute方法在AsyncCall中已经被实现,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到,当执行一个AsyncCall的execute方法时,会调用一个叫做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的方法,并返回Response对象,然后通过接口回调的方式将此Response返回给我们在Activity中所实现的Callback接口并刷新UI。
那这个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内部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其实这个方法中的源码很简单,如下所示:
创建了一个ApplicationInterceptorChain对象,然后调用其proceed方法进行,接下来看一下ApplicationInterceptorChain的proceed代码如下
在proceed方法中,判断如果index小于OkHttpClient中拦截器集合的个数,则会递归创建新的ApplicationInterceptorChain对象,并将这个新的ApplicationInterceptorChain对象那个传递给index下标的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
注意:此处有一个亮点,如果我们想自己实现Intercept一定要在intercept方法中主动调用chain.proceed方法,这样整个递归循环才能顺利的执行下去,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在某一个拦截器中将网络请求进行拦截,做法就是只要在拦截器中不调用proceed方法即可
对于拦截器的作用以及原理我会在后续章节中单独分析
但是在这个递归循环中,最终index都会处于一个>=client.interceptors.size的阶段,因此最终会调用最后一行代码getResponse(request, forWebSocket)方法。这个方法是真正的发送网络请求并获取Response的方法,其内部代码如下所示:
如图所示,在getResponse方法中创建了一个HttpEngine的对象,然后分别调用HttpEngine的sendRequest和readResponse方法,这两个方法依次是发送网络请求和读取网络请求结果,最后将Response对象返回到之前说的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方法,并回传给Activity中的Callback
对于HttpEngine内部实现后续会单独再做分析。
最后用两个图来做一个流程总结
下一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HttpEngine.sendRequest方法内部是如何处理的
以上是关于OkHttp面试之--OkHttp的整个异步请求流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