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老师,该如何学习?

Posted Hedy_lqq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没有了老师,该如何学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师弟师妹羡慕的目光中离开校园的自己,仿佛看到了通往自由的大门正在徐徐开启,不禁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不用再学习、不用赶作业了,终于远离了可怕的考试、家长的责备一集老师的催促。

技术分享

但当你满怀憧憬、斗志昂扬的一脚迈入职场,成为一名员工而不是学生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实并不全如你想象的那般美好,你不但仍然需要学习,而且要学的比上学的时候还要多得多,多到你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梦想瞬间崩塌,你开始迷茫,甚至不知所措。

虽然你痛恨校园中的一切,但是相信我,在多年的学生生涯中,你其实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就像在肖申克监狱中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布一样,从走出牢门(校门)的那一刻开始,你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

技术分享

在学生时代,虽然有老师有考试,日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并不需要考虑学什么的问题。因为老师已经都给你计划好了,你要做的只是听老师的话:让学什么学什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即便你会有松懈,学校还有各种作业、检查、点名、测验、考试等令人发指的方式来督促你学习,以保证你的学习进度。

如果把学生时代比喻成一条400米的跑道,有明确的线路,有清晰的终点,还有边上那位严厉絮叨的教练。那初到职场就像被置身于一片沙漠,你得到了日夜期盼的所谓自由,但却迷失了方向,寸步难行。

技术分享

这时候你开始怀念有老师、目标清晰的校园生活,怀念那个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学生时代。

希望这种东西就是很奇怪,最美好的时候往往就是还没得到的时候。

那……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也很无奈:没了老师,我们就当自己的老师。

而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想清楚的就是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督促?

学什么?

首先是学什么?直接抛出我的观点,就是:从工作内容入手,工作用什么就学什么

我认为技术知识有两个特点:枣核型稳定结构网状联结结构

工作中学习和使用的知识并不像在学生时代的知识已经被分解成清晰的顺序和步骤,明确的知道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还有现在很多同学容易被新技术牵着鼻子走、追新追潮,但慢慢会发现越新越潮的技术反而越容易快速过时,紧跟而来的就是一片哀嚎,在我看来也是因为技术知识的这两个特点造成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聊一聊。

枣核型稳定结构

是指越靠近底层(语言、算法、数据结构、HTTP、TCP……)和越靠近高层(分层、组件、概念、理论、模式、经验、思想、平衡)的知识和经验越少且稳定,而越靠近中间(框架、工具)越多且不稳定。

技术分享

网状联结结构

是指计算机的技术没有一个线性的学习路线,所有的知识和技术都是一个网状中的节点,节点之间相互连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刚入行的人会很纠结,东西太多,不知道学什么,与校园中的熟悉的明确的线性学习路径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一开始学东西很难很慢,越学越快的原因,因为之后大部分新技术的学习只是与自己的知识网中的其他已知节点之间建立关联即可。

技术分享

所以对于一开始学什么的问题,我给的建议是:

  • 基于知识的枣核型稳定结构,将时间重点投入到底层和高层的知识建设中,中间层次的工具和框架用到什么学什么,主要目的还是丰富和实践底层以及高层知识体系。
  • 基于知识的网状联结结构,所以在工作中无论从“网”的哪个点开始学习,都是正确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到选择什么样的技术上。
  • 多学多用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不着急速成,不强求最新最时髦,静心培养建设自己的知识网状体系。

扩展阅读:

怎么学?

明确了学什么的问题之后,就是如何学习的问题了。我建议多动手,多实践。说高大上一点儿就是要知行合一。实践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这也是为什么我前边说工作中用什么就学什么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最大程度的利用工作时间学习,并将实践的结果反馈到工作当中,所谓顺势而为,顺水行舟,不用费太大力气,你也会比别人行得快,走得远。

实践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写博客,做分享,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大牛们,都是很早期就动笔写博客的那帮人。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写作是为了自己,所以不要因为怕写不好而不写。大牛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大牛,也都是先把牛吹出来,再逼着自己一一做到的。

扩展阅读:

怎么监督?

知道了学什么,知道了怎么学,还有一个最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说的都对,但是我做不到啊!没了老师,也就没了督促和监督。这时候我们就要履行老师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责:督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管理,做自己的老师。

自我管理并不复杂,做计划就是一种简单的以现在的自己管理以后自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自我管理方法。而GTD(Getting Things Done),是其中最被广泛使用的一套时间和任务的管理方法。我自己也是用这种方式来管理自己、制定计划、收集任务、分解任务、执行任务、回顾任务、总结任务。

唯一要注意的是GTD并不是简单的To do list,也不是具体的工具,而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实践、工具和流程。不要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到工具的选择,也不要纠结为什么别人的方法自己用就效果不好。我用了5年才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有些事情是欲速则不达的。

技术分享

扩展阅读:

怎么打开视野?

最后再解答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当今的技术百花齐放,你却让我不要浮躁,只专注于自己工作中的那些技术和知识,那怎么才能保证自己不是闭门造车?你们老鸟们天天讲眼界很重要,广度很重要,那我如何打开我的视野和广度呢?如何找到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我自己是通过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中文叫做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深度和广度之间取得平衡的。GTD是用来管理任务和时间的,而PKM是管理知识的,尤其适合像现在这样的碎片化信息爆炸时代。

PKM可以让我们专注在某一个技术领域的同时,用很小的成本收集、整理、归纳其他方方面面的信息和知识,扩展视野,增加自己知识的沉淀和广度,慢慢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我现在每天会浏览差不多1000篇文章(标题),收藏整理其中的几十篇,经过几年的积累,目前已经收藏了几千篇精品资源,而这些慢慢构建了我的个人知识体系。而这些事情每天只会占用我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可见积累的力量,可以十日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技术分享

扩展阅读:

总结 兼太长不读版

其实没了老师,不一定是件好事情。因为我们不但要继续做学生,持续学习;同时还要兼任老师,规划和督促自己学习。而作为一个有着1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建议你:

  • 学什么:工作用啥就学啥,但要注重底层知识和高层概念的思考和积累。
  • 怎么学:多动手,多实践,多思考,多写博客,多分享
  • 怎么督促:GTD
  • 怎么保证知识宽度和深度的平衡:PKM(个人知识管理)
 
 
 

以上是关于没有了老师,该如何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文科生如何从零学习数据分析?

未来都用iPad教学了,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第四阶段学习总结

读者来信培训完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该如何找工作?

第三段学习内容总结

第三段学习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