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为什么过时了?

Posted riyo123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罗辑思维》为什么过时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辑思维为什么过时了

总体来说,桃源论道对罗辑思维有三个批判:

第一个批判,罗胖老师的思维方式过时了。所谓过时,就是说这种思维方式会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为什么这么讲,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罗胖老师通常告诉我们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在他的思维方式里相对是偶然的,绝对是必然的。比如,在《只有一种人能改写历史》这一集里,罗胖老师最后给出了答案:至少满足第一,第二这两点的人,才能改写历史。您看,一个不满足这两点的人改写历史的可能性被彻底抛弃了。可是我们要问,不满足这两点的人难道真的不能改写历史吗?再比如说,在《成大事者不纠结》这一集里,不纠结成了成大事的必须条件,罗胖老师告诉我们,成大事的人要符合曾国藩模式,结论是活在当下,其他成大事的模式也被抛弃了。可是我们要问,纠结的人难道真的不能成大事吗?再再比如在《罗辑思维2》这本书里,罗胖老师号召年轻人不要做硬盘,要做u盘,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他认为装在主机里,活在组织里的硬盘是狗屁。可是全都去按照他的标准答案做u盘了,没有人做硬盘,那也就没有主机了,没有主机,u盘往哪里插呢?我们要问:难道人生的走向和定位真的是可以用u盘这一种模式的优势来限定的吗?

那么,罗辑思维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让我们一起剖析一下罗胖老师的战术。人是追求效率的动物,所谓追求效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比如说,我们会买彩票,是希望以最低的金钱成本获得最高的财富收益;我们会使用微信,是希望以最低的交通成本获得最高的交际收益。那么,具体到学习,所有人都希望以最低的时间成本获得最大的知识收益。罗胖老师恰恰利用人们追求效率的天性,以书童之名行上帝之事,用唯一的答案满足速度的需求,使您在“迅速获得真理”这种快感的冲击下,削弱了探求更多可能性真理的兴趣,思维越发狭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战术犯了一个损人利己的基础主义错误。什么叫基础主义?这是哲学里的一个大范畴,简单来说,就是认为有一个东西是天然正确,绝对正确,唯一正确,只要与此相悖,就绝对错误,甚至罪大恶极。这种基础主义哲学,东方和西方都不罕见,西方比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这些人,他们可能把这个东西叫的名字不一样,有的叫理念,有的叫绝对精神,有的叫理性,很有意思的是赫拉克利特就把这个东西叫罗格斯,也就是逻辑的英文词源,但是不管叫什么,这批人就是认为存在这么一个东西,天然正确,绝对正确,唯一正确。咱们中国也一样啊,老子说这个东西叫道,朱熹说这个东西叫天理,道或者天理都是这个绝对正确的东西,为了符合道,要苦行勤修,为了求知天理,甚至连人欲都要灭掉,因为与之相悖,就是错误。

这种思维在农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或许还能行得通,因为那些社会里,社会因素极少,社会阶层极分明,社会问题极单调,可是放在我们现在信息化时代这样一个极其复杂,极其多元的社会里去理解世界,恐怕就过时了。因为,对多样性的尊重和多元化的提倡本来就宣告基础主义死亡了,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天然正确,绝对正确,唯一正确的东西,那么多样性和多元化便无从谈起。具体到罗辑思维很多期节目,罗胖老师站在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立场上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但是最终会试图给您一个天然正确,绝对正确,唯一正确的答案。

所以,罗胖老师这样的思维恐怕还停留在农业和前工业社会那个在寻找万物基础的时代,而不是在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互联网时代。回到我们前面的话来说,基础主义或者叫理性主义或者叫逻辑主义,它没有给人探讨和争鸣的空间,正确答案是且只能是这个。这是我们说其思维方式过时的第一个原因。

除了唯一性之外,说罗胖老师思维过时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他的思维模式里,因果是线性对称的。什么叫线性对称?A导致B,非常直接,但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恐怕不是这样简单,极有可能是A导致C,C摧毁了D,这才导致了B,其实因果之间是一条七拐八扭的折线,它不是对称的。甚至干脆就是ACD共同导致了B,叫做同果异因,或者A同时导致了BCD,叫做同因异果,但是罗胖老师的答案里导致B的只有A,A只能导致B。举个例子,比如在《大国不能认死理》这一集里,罗胖老师说因为德国就是认死理,认为和英国必有一战,所以在崛起过程中就战败了,再所以中国崛起中不能像德国一样认死理。这个类比合适与否姑且不论,但是大国之间之所以爆发战争就是因为崛起大国认死理认为和某某国必有一战吗?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战争是一个复杂互动的行为,一个国家认死理最多算是其中一个很不重要的原因。再比如,在《崇祯为什么跑不了》这一集里,罗胖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明朝为什么不像西晋和南宋那样南渡呢?然后给出了一个线性答案,因为崇祯平时作威作福,上下级间的权力共识没有了,因此没有人为他卖命了,再因此他跑不了。如果按照这个线性逻辑,西晋和南宋也一样跑不了。西晋八王之乱已经把中央权威摧折殆尽啦,北宋末年就已经遍地起义了,连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俘虏了,可是司马睿和赵构都成功南逃了,东晋和南宋都继续存在了100多年,可见崇祯逃不了,或者说明朝延续不下去,绝对不是某一个原因在发挥作用。再再比如,在《谁杀死了秦帝国》这一集里,其结论一种败坏的理想主义杀死了秦国,什么叫败坏的理想主义?罗胖老师说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国民。我想请问,按照这个标准,美国是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国民?苏联是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国民?如果都是,为什么一个现在还是世界霸主,一个早已经崩溃了?导致整个国家崩溃的究竟是理想的内容还是“强加”这个动作?仅仅用秦朝灭亡这一个例子中的一个原因,恐怕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认为其思维过时的第二个原因,线性思维。

总之,追求唯一答案,提倡线性思维,这是我们对罗辑思维的第一个批判,它的思维方式过时了。

第二个批判,罗胖老师的研究方式错误了。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先有结论后有案例。表面上看罗胖老师的表达逻辑性很强,但是我严重怀疑他是先有自己的主观答案之后,再特意筛选出有利于自己这个特定观点的特定案例。罗胖老师在大部分节目里,基本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来说道理,这在学术界叫做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案例研究方法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采用案例研究法必须要给出选择这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可行性,因为案例研究的本质是以小见大,是从代表性到普遍性的过程,而不能先想到一个研究者认为的普遍的道理,再去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我们刚才说过只有一种人能改写历史那一集里,罗老师恐怕就是先设定了一个结论,就是改写历史的人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什么资本都有一点,但什么资本都不是他唯一的依靠;第二,什么规则心里都有,但是什么规则对他来说都不是牢不可破的天条,而后才采取了凯撒这个人物做案例。但是,按照这种模式,如果我事先设定的结论变成改写历史的人要具备另外的素质,比如,要能够给后人提供可以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遗产,那么马克思可能就是我的首选案例。如果我们事先设定的结论变成改写历史的人必须发现自然界的伟大规律,那么牛顿可能就是我们的首选案例。说马克思或者牛顿改写了人类历史应该也不会招致疯狂反对吧,但是他们是不是罗胖老师说的“什么资源都有一点”以及“什么规则心里都有”的人?恐怕不是。那么马克思、牛顿与凯撒是同一种人吗?恐怕不是,如果不是,那么,改写历史的人是至少要具备那两点素质一种人吗?罗胖老师根据自己的答案选择了案例来讲述之后,告诉我们,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而事实上恐怕是这个答案告诉我们这个案例而已,那么其结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究竟如何就可想而知。像这样的例子,为数众多,我们今后节目会此详加剖析。这是罗胖老师研究方法错误的第一个体现:先有结论后有案例。

第二个体现:因果无关,罗胖老师在先设定结论之后,很遗憾,有时在寻找案例的时候没有成功,于是便会找到一个驴唇强行安到他事先设定的马嘴上,原因和结论,风马牛不相及。举个例子,在《失控的天朝》这一集里,罗胖老师试图论证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会产生出两样东西:力量和对力量的控制,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缺一不可。我们对此结论本身的正误暂时不加评论,而罗胖老师用了一整集的时间来论述隋炀帝的个人行为,对隋的社会制度却只字未提。如果您想说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的社会制度没有产生对力量的控制,是社会制度限制了隋的崛起,是社会制度把隋炀帝逼上了绝路,那么罗胖老师应该通篇来论述一下隋有什么样的制度注定导致其灭亡,进而才能说明隋朝的灭亡是制度的悲剧,而罗胖老师对隋炀帝这个人平生事迹真伪的考证以及对其皇帝生涯的描述,如何能得出制度层面的结论呢?显然,其原因与结论,毫无关系。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们今后节目会此详加剖析。这是罗胖老师研究方法错误的第二个体现:因果无关。这两点体现是罗辑思维过时的第二个批判:研究方法有错误。

第三个批判,罗胖老师对自己的定位名不副实。罗胖老师给自己定位是在您身边给您读书的书童,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在《怎么当个明白人》这一集里,罗胖老师说“我绝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但是像我们前面说的这些,他基本上每一集节目都恰恰告诉我们一个狭窄的因果论。换句话说,罗胖老师的意思是,我,我罗某人,绝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但是你们,你们啊,请相信我告诉你们的种种狭窄的原因和结果。所以这样一来可能就清楚了,罗胖老师给出线性的标准答案,其目的是让人虔诚地做信徒,做believer,其核心价值观,是商业精英至上。比如说,在《中国公司批判》这次节目里,罗胖老师大力赞赏一个观点,说“改革开放30年,所有的功劳都是企业家的,其他人没功劳。”“因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官员,改革开放前全有,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前后唯一区别的一类人群,就是改革开放前没有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社会出现了企业家的时候,这个社会才开始繁荣,才开始复苏,所以说功劳都是他们的。这就是我对企业家的真实观点。”这个逻辑当然也犯了线性错误,因为之前没有企业家,所以有了企业家之后,功劳全部都归企业家。可是第一,这样的逻辑果然正确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新兴事物有多少?那么为什么不是企业家之外的这些新生社群或事物决定了社会繁荣?第二,社会历史是可以割裂来看吗?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没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国防力量的增长,没有工人和农民的辛苦劳作,改革开放后,企业家们有可能在没有外敌入侵,政治基本稳定,廉价劳动力充足的前提下一展才华吗?第三,这样的结论给出的现实暗示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吗?既然功劳都是企业家的,那么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说,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不是只应该由企业家分享呢?我们当然承认企业家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但是,恐怕即使连让我们骄傲的中国企业家们自己也并不会如此夜郎自大,那么,过分拔高商业精英地位的用意何在呢?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精英至上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在罗辑思维节目的潜意识里就体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灌输态度,甚至可以说我们前面批判的两种错误,都是以这种态度探讨具体问题时的具体体现而已,而这种体现又服务于这种态度背后的价值观。但是,这种世俗上和精神上高低有别的等级金字塔一旦搭建完成,社会话语权将由少数精英完全掌握,这和罗胖老师念兹在兹的开放多元的互联网精神,和罗辑思维爱智求真的精神口号,和身边书童的谦卑身份,以及价值兼容、平等互动的历史趋势,岂非完全相悖?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惟大英雄能本色”,很多人对此十分推崇,那是因为这些人把重音放在了大英雄三个字上,如果我们把重音放在了惟字上呢?不是惟大英雄能本色,而是惟大英雄能本色呢?如果只有所谓的大英雄才能本色,其他人只能匍匐崇拜,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今天的这些批判不是为了彻底否定罗辑思维或者攻击罗胖老师本人,而是想说在罗胖老师的罗辑思维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好问题而非唯一答案看到听到体会到更多。那么接下来的十期左右的节目中,桃源论道将详细剖析罗辑思维的几期典型性节目,并尽量从罗辑思维选取的话题中衍化出一个因不具唯一答案而激发思考的问题供大家探讨切磋。与我们的三点批判相反,桃源论道希望在标准和逻辑存在的环境里,仍然能有一片乐土,既可以思考好的问题,又不追求一个唯一答案,同时欢迎各种答案相互切磋,知人知己,共同受益,这样的地方可能更是一个思想者的乐园。好的问题比唯一的答案更重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给你一个唯一的答案,这也是桃源论道追求的精神。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想当我们更需要好问题来主动思考,而不是对别人给出的唯一答案顶礼膜拜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真正长大成为自己的时候。当我们可以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心平气和地共处,而不是说“其他人没有功劳”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成熟觉醒成为thinker,也就是醒客的时候。当我们可以有一个地方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拿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必在这里担心,因为和某些现成逻辑与标准答案不符而自惭形秽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获得了精神乐土的时候。

请注意:我们的宗旨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给你一个唯一的答案。

以上是关于《罗辑思维》为什么过时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方圆-罗辑思维Go语言微服务改造实践

如何“玩转”MongoDB?罗辑思维数据库性能优化之路!

“罗辑思维”的行动逻辑

《罗辑思维》的逻辑缺陷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3星。罗辑思维5次节目的文稿。

不公平才是世界的真相----摘自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