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 设备详解一
Posted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PCI 设备详解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10-09
其实之前是简单学习过PCI设备的相关知识,但是总感觉 自己的理解很函数,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正好今天接着写这篇文章自己重新梳理一下,文章想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介绍PCI设备硬件相关的知识,然后介绍LINux内核中对PCI设备的支持。本节讲第一部分。
PCI总线在目前计算机总线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良好的扩展性,地址统一分配和总线竞争的处理相对于其他总线而言都具有绝对优势。
一条PCI总线一般有32个接口,即可以连接32个PCI接口卡,而一个接口卡对应一个外部设备,注意这里的外部设备可以有多个功能(最多八个),每一个功能称为逻辑设备。每一个逻辑设备对应一个PCI配置空间。对于逻辑设备后面还会详细解释,这里先说配置空间的问题。PCI配置空间可以说是记录了关于此设备的详细信息。PCI配置空间最大256个字节,其中起先的64个字节的格式是预定义好的。当然并非所有的项都必须填充,位置是固定了,没有用到可以填充0。而前16个字节的格式是一定的。包含头部的类型、设备的总类、设备的性质以及制造商等。
PCi配置空间前64个字节格式如下:
需要注意的有一下几项:
ClassCode 用于将设备分到具体的功能组,该字段分为两部分,前8个bit表示基类即大类别,后8个比特表示基类的一个子类。比如PCI_BASE_CLASS_STORAGE表示大类大容量存储器,而PCI_CLASS_STORAGE_IDE表明这个IDE控制器。
HeaderType表明头部类型。一般区分为0型头部(PCI设备)1型头部(PCI桥),注意不同头部的配置空间格式有差异。这里我们主要先描述0型头部即普通PCi设备的配置空间。
PCI HeaderType为一个字节的大小,最高位为0表示单功能,最高位为1表示多功能(即前面描述的逻辑设备),单功能情况下一个PCI设备就是一个逻辑设备。低7位表示头部类型。
前16个字节都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就不在多说,重点看下接下来的6个BAR空间。每个BAR记录了该设备映射的一段地址空间。为了区分IO空间和IO内存,这里我们分开描述:
当BAR最后一位为0表示这是映射的IO内存,为1是表示这是IO 端口,当是IO内存的时候1-2位表示内存的类型,bit 2为1表示采用64位地址,为0表示采用32位地址。bit1为1表示区间大小超过1M,为0表示不超过1M.bit3表示是否支持可预取。
而相对于IO内存,当最后一位为1时表示映射的IO地址空间。IO地址空间一般不支持预取,所以这里是29位的地址。
一般情况下,6个BAR是足够使用的,大部分情况都是3-4个BAR。而这些BAR映射的空间是连续的,即这些BAR共同描述设备的地址空间范围
除了6个基本的BAR空间们还有一个额外的配置ROM区间,区间最低位表示是否使用ROM区间,高21位表示地址。中间的是保留项。其余原理和上面类似。
接下来需要注意的就是中断,因为大部分外设和系统交互就是通过中断的方式。。
由配置空间中的IRQ Pin决定设备是否支持中断,1表示支持,0表示不支持。假如支持中断,IRQ Line表记录下中断号。
PCI桥的配置空间
PCI桥同样是连接在PCI总线接口卡上的一个设备,只不过是一个桥设备,连接一条PCI总线。既然同属于设备,那么它同样也就有设备的配置空间,只是它的配置空间和普通设备的有些差异。PCI桥的配置空间在系统软件遍历PCI总线树的时候配置,并不需要专门的PCI驱动,故称为透明桥。PCI桥连接两条总线,和HOst 桥近的称为上游总线(Primary Bus ),远的一条称为下游总线(Secondry Bus)。PCI桥的配置空间在前16个字节的格式和普通PCI设备并无区别,另外,桥还保留了普通设备的前两个BAR空间。所以从配置空间的0x18开始有了桥设备自身的配置格式。如前所述,桥设备记录了上游总线和下游总线,以及桥下最大的总线号。这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窗口。在PCI桥的配置空间有三个窗口:IO地址区间窗口、存储器区间窗口、可预取存储器地址窗口。实际上每个窗口都是一段地址区间,就像一个门,规定了桥下设备映射的区间。从北桥出来的地址,如果在该区间内,就可以穿过该桥到达次级总线,这样依次寻找设备。反过来,从南桥出来的地址及由设备发出的,只有地址不在该区间范围内才可以穿过该桥。因为同一条总线上的设备交互不需要外部空间。就像是内网传输和公网传输一样的道理。
内核中关于桥配置空间的定义如下:
/* Header type 1 (PCI-to-PCI bridges) */ #define PCI_PRIMARY_BUS 0x18 /* Primary bus number */ #define PCI_SECONDARY_BUS 0x19 /* Secondary bus number */ #define PCI_SUBORDINATE_BUS 0x1a /* Highest bus number behind the bridge */ #define PCI_SEC_LATENCY_TIMER 0x1b /* Latency timer for secondary interface */ #define PCI_IO_BASE 0x1c /* I/O range behind the bridge */ #define PCI_IO_LIMIT 0x1d #define PCI_IO_RANGE_TYPE_MASK 0x0fUL /* I/O bridging type */ #define PCI_IO_RANGE_TYPE_16 0x00 #define PCI_IO_RANGE_TYPE_32 0x01 #define PCI_IO_RANGE_MASK (~0x0fUL) /* Standard 4K I/O windows */ #define PCI_IO_1K_RANGE_MASK (~0x03UL) /* Intel 1K I/O windows */ #define PCI_SEC_STATUS 0x1e /* Secondary status register, only bit 14 used */ #define PCI_MEMORY_BASE 0x20 /* Memory range behind */ #define PCI_MEMORY_LIMIT 0x22 #define PCI_MEMORY_RANGE_TYPE_MASK 0x0fUL #define PCI_MEMORY_RANGE_MASK (~0x0fUL) #define PCI_PREF_MEMORY_BASE 0x24 /* Prefetchable memory range behind */ #define PCI_PREF_MEMORY_LIMIT 0x26 #define PCI_PREF_RANGE_TYPE_MASK 0x0fUL #define PCI_PREF_RANGE_TYPE_32 0x00 #define PCI_PREF_RANGE_TYPE_64 0x01 #define PCI_PREF_RANGE_MASK (~0x0fUL) #define PCI_PREF_BASE_UPPER32 0x28 /* Upper half of prefetchable memory range */ #define PCI_PREF_LIMIT_UPPER32 0x2c #define PCI_IO_BASE_UPPER16 0x30 /* Upper half of I/O addresses */ #define PCI_IO_LIMIT_UPPER16 0x32 /* 0x34 same as for htype 0 */ /* 0x35-0x3b is reserved */ #define PCI_ROM_ADDRESS1 0x38 /* Same as PCI_ROM_ADDRESS, but for htype 1 */ /* 0x3c-0x3d are same as for htype 0 */ #define PCI_BRIDGE_CONTROL 0x3e #define PCI_BRIDGE_CTL_PARITY 0x01 /* Enable parity detection on secondary interface */ #define PCI_BRIDGE_CTL_SERR 0x02 /* The same for SERR forwarding */ #define PCI_BRIDGE_CTL_ISA 0x04 /* Enable ISA mode */ #define PCI_BRIDGE_CTL_VGA 0x08 /* Forward VGA addresses */ #define PCI_BRIDGE_CTL_MASTER_ABORT 0x20 /* Report master aborts */ #define PCI_BRIDGE_CTL_BUS_RESET 0x40 /* Secondary bus reset */
#define PCI_BRIDGE_CTL_FAST_BACK 0x80 /* Fast Back2Back enabled on secondary interface */
下面说说PCI设备的地址空间:
前面也简单介绍了下PCI设备的地址空间支持PIO和MMIO,即IO端口和IO内存。下面详细分析下这两种方式:
PIO
IO端口的编址是独立于系统的地址空间,其实就是一段地址区域,所有外设的地址都映射到这段区域中。就像是一个进程内部的各个变量,公用进程地址空间一样。不同外设的IO端口不同。访问IO端口需要特殊的IO指令,OUT/IN,OUT用于write操作,in用于read操作。在此基础上,操作系统实现了读写不同大小端口的函数。为什么说是不同大小呢??因为前面也说到,IO端口实际上是一段连续的区域,每个端口理论上是字节为单位即8bit,那么要想读写16位的端口只能把相邻的端口进行合并,32位的端口也是如此。
例如下面的汇编指令:
MMIO
IO内存是直接把寄存器的地址空间直接映射到系统地址空间,系统地址空间往往会保留一段内存区用于这种MMIO的映射(当然肯定是位于系统内存区),这样系统可以直接使用普通的访存指令直接访问设备的寄存器,随着计算机内存容量的日益增大,这种方式更是显出独特的优势,在性能至上的理念下,使用MMIO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日益增长的系统和外设存储的需要。所以当前其实大多数外设都是采用MMIO的方式。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IO端口空间映射到内存空间,这样依然可以通过正常的访存指令访问IO端口,但是这种方式下依然受到IO空间大小的制约,可以说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上述方案只适用于在外设和内存进行小数据量的传输时,假如进行大数据量的传输,那么IO端口这种以字节为单位的传输就不用说了,IO内存虽然进行了内存映射,但是其映射的范围大小相对于大量的数据,仍然不值一提,所以即使采用IO内存仍然是满足不了需要,会让CPU大部分时间处理繁琐的映射,极大的浪费了CPU资源。那么这种情况就引入了DMA,直接内存访问。这种方式的传输由DMA控制器控制,CPU给DMA控制器下达传输指令后就转而处理其他的事务,然后DMA控制器就开始进行数据的传输,在完成数据的传输后通过中断的方式通知CPU,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解放CPU。当然本次讨论的重点不在DMA,所以对于DMA的讨论仅限于此。
那么CPU是怎么访问这些配置寄存器的呢?要知道配置寄存器指定了设备存储寄存器的映射方式以及地址区间,但是配置寄存器本身的访问就是一个问题。为每个设备预留IO端口或者IO内存都是不现实的。暂且不说x86架构下IO端口地址空间只有区区64K,就是内存,虽然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内存空间越来越大,但是也不可能为每个设备预留空间。那么折中的方式就是为所有设备的配置寄存器使用同一个IO端口,系统在IO地址空间预留了一段地址就是0xCF8~0xCFF一共八个字节,前四个字节做地址端口,后四个字节做数据端口。CPU访问某个设备的配置寄存器时,先向地址端口写入地址,然后从数据端口读写数据。这里的地址是一个综合地址,结构如下:
这里就可以解释我们总线数量和逻辑设备数量的限制了。在寻找某一个逻辑设备时,先根据总线号找到总线,然后根据设备号找到总线上的某个接口,最后在根据功能号定位某一个逻辑设备。
到此,PCI总线架构以及设备的配置空间已经描述的差不多了,下面就是看系统如何探测和初始化设备了。
下篇文章会结合LInux源代码分析下Linux内核中对PCI设备的配置过程
以上是关于PCI 设备详解一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