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读后感

Posted 胡康臻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读后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import java.《大道至简第一章》.*;

public class 读后感{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提出问题: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解决方法: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int 愚公;

int 子;

int 孙;

System.out.println("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while(山未平)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孙++;

break;//退出循环

      }

     }

}

看到第一章时,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愚公移山》的节选,愚公说的这段话与我们的编程何其相似。首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这就是一个if判断语句,包含了可能存在的分支:if(愚公死),则由子孙进行移山的循环。if(愚公没死),则由他继续移山。其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何苦而不平?”这恰好是一个do while的无限循环语句,循环结束的条件就是while(山平)。愚公的生死既包含了分支结构,有包含了顺序结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包含了循环结构,程序的根本结构都含与其中。

很多人都认为编程难,觉得程序员是一个高端、可望不可即的职业,其实编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程序。根据天气判断是否添加衣物,根据表情来判断心情好坏,这是分支结构;一学期中日复一日地按课表上课,一日三餐的习惯,这是循环结构;家庭聚餐时由长及幼的规矩,体育课上队形由大到小的排列,这是顺序结构。我们只要多留心,想办法把这些生活中的程序量化设计出算法,再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完成编程的骨架。

语言,计算机的语言,它便是编程的血肉。语言就像是缤纷的色彩,对你来说只有喜欢不喜欢,却没有看到看不到的问题。同样,语言也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语言都有它最契合的领域。在我看来,语言就像是衣物,“不可一业不专”,好比穿衣都是混搭,但没有特点,没有突出,看起来不伦不类;也“不可只专一业”,好比穿衣只有一种风格,让人视觉疲劳。

这就是我对本章的理解,希望在以后的阅读中,对编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_读后感(Java伪代码形式)

《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_读后感(Java伪代码)

《大道至简》第一章伪代码形式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一章java伪代码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