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2010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Posted sunjiaojiao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软件设计——2010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以下关于计算机系统中断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由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是可屏蔽中断,电源掉电是不可屏蔽中断)。
A: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和电源掉电都是可屏蔽中断
B:由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和电源掉电都是不可屏蔽中断
C:由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是可屏蔽中断,电源掉电是不可屏蔽中断
D:由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是不可屏蔽中断,电源掉电是可屏蔽中断


【解析】:

按照是否可以被屏蔽,可将中断分为两大类:不可屏蔽中断(又叫非屏蔽中断)和可屏蔽中断。

不可屏蔽中断源一旦提出请求, CPU必须无条件响应,而对可屏蔽中断源的请求,CPU可以响应,也可以不响应。

典型的非屏蔽中断源的例子是电源掉电,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无条件地响应,否则进行其他任何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

典型的可屏蔽中断源的例子是打印机中断,CPU 对打印机中断请求的响应可以快一些,也可以慢一些,因为让打印机等待是完全可以的。对于软中断,它不受中断允许标志位(IF位)的影响,所以属于非屏蔽中断范畴。

 

 
 
 
 
2、 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为分析执行一条指令,其(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
A:操作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地址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
B:操作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地址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
C: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
D: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


【解析】:

程序被加载到内存后开始运行,当CPU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储器取到缓冲寄存器DR中,再送入IR暂存,指令译码器根据IR的内容产生各种微操作指令,控制其他的组成部件工作,完成所需的功能。

程序计数器(PC)具有寄存信息和计数两种功能,又称为指令计数器。程序的执行分两种情况,一是顺序执行,二是转移执行。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将程序的起始地址送入PC,该地址在程序加载到内存时确定,因此PC的内容即是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地对PC加1.当遇到转移指令时,后继指令的地址根据当前指令的地址加上一个向前或向后转移的位移量得到,或者根据转移指令给出的直接转移地址得到。

 

 

 

 

3、在ISO制定并发布的MPEG系列标准中,(MPEG-1)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VCD中,(MPEG-2)标准中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DVD中,(MPEG-7)标准中不包含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A:MPEG-1

B:MPEG-2

C:MPEG-4

D:MPEG-7

 

【解析】:

MPEG是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的简称,最初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的专家组。同时MPEG也用来命名这个小组所负责开发的一系列音、视频编码标准和多媒体应用标准。这个专家组至今为止已制定和制定中的标准包括MPEG-1、MPEG-2、 MPEG-4、 MPEG-7 和MPEG-21标准。

其中MPEG-1、MPEG 2和MPEG-4主要针对音、视频编码技术,而MPEG-7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MPEG-21是多媒体应用框架标准

VCD使用了MPEG-1标准作为其音、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方案,而MPEG-2标准中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被应用到DVD中。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sunjiaojiao/p/11603519.html第5小题解析

 

 

 

 

4、假设某磁盘的每个磁道划分成9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0, R1,…,R8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下表所示:
技术图片
如果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7ms/周,磁头当前处在R0的开始处。若系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3ms,则处理这9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222ms):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9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54ms)。

A:54ms

B:108ms

C:222ms

D:243ms

 

A:27ms

B:54ms

C:108ms

D:216ms

 

【解析】:

系统读记录的时间为27/9=3ms.对第一种情况:系统读出并处理记录R1之后,将转到记录R3的开始处,所以为了读出记录R2,磁盘必须再转一圈,需要27ms (转- 圈)的时间。这样,处理9个记录的总时间应为222ms.因为处理前8个记录(即R1, R2,..., R8) 的总时间再加上读R9时间:8X27ms +6ms = 222ms.

技术图片

对于第二种情况,若对信息进行分布优化的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读出记录R1并处理结束后,磁头刚好转至R2记录的开始处,立即就可以读出并处理,因此处理9个记录的总时间为:

9X (3ms (读记录) +3ms (处理记录)) =9X6ms=54ms

 

 

 

 

5、对于一个大型软件来说,不加控制地变更很快就会引起混乱。为有效地实现变更控制,需借助于配置数据库和基线的概念。(信息库)不属于配置数据库。

A:开发库

B:受控库

C:信息库

D:产品库

 

【解析】:

软件变更控制是变更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有效进行变更控制,需要借助配置数据库和基线的概念。
配置数据库一般包括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

 
 
 
 

6、确定系统边界和关系规范化分别在数据库设计的(51)阶段进行。

A: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

B: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

C:需求分析和物理设计

D:逻辑设计和概念设计

 

【解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确定系统边界、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对关系模式进一步的规范化处理。因为生成的初始关系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会有数据冗余、更新异常存在,这就需要根据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以消除冗余和更新异常。不过有时根据处理要求,可能还需要增加部分冗余以满足处理要求。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就需要作部分关系模式的处理,分解、合并或增加冗余属性,提高存储效率和处理效率。

 

 

 

 

 7、IP地址块技术图片222.125.80.128/26包含了(62)个可用主机地址,其中最小地址是(222.125.80.129), 最大地址是(222.125.80.190)。
A:14
B:30
C:62
D:126

A:222.125.80.128
B:222.125.80.129
C:222.125.80.159
D:222.125.80.160

A:222.125.80.128
B:222.125.80.190
C:222.125.80.192
D:222.125.80. 254

 

【解析】:

 /26表示IP地址中前26位是网络前缀,后6位是主机号,那么可分配的主机地址数是:26-2=64-2=62个可分配地址范围是技术图片222.125.80.129 ~ 技术图片222.125.80.190

 

以上是关于软件设计——2010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软件设计——2018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软件设计——2015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软件设计——2012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软件设计——2014年下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2017上半年软考 第三章 重要知识点

2010年下半年软件评測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