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IO模型

Posted kingfor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python IO模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IO模型介绍

本文讨论的背景是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对于一个network IO (这里我们以read举例),它会涉及到两个系统对象,一个是调用这个IO的process (or thread),另一个就是系统内核(kernel)。当一个read操作发生时,该操作会经历两个阶段:

  • 等待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 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一、补充:

  • 输入操作:read、readv、recv、recvfrom、recvmsg共5个函数,如果会阻塞状态,则会经历wait data和copy data两个阶段,如果设置为非阻塞则在wait 不到data时抛出异常
  • 输出操作:write、writev、send、sendto、sendmsg共5个函数,在发送缓冲区满了会阻塞在原地,如果设置为非阻塞,则会抛出异常
  • 接收外来链接:accept,与输入操作类似
  • 发起外出链接:connect,与输出操作类似
  • 阻塞型接口:是指系统调用(一般是IO接口)不返回调用结果并让当前线程一直阻塞,只有当该系统调用获得结果或者超时出错时才返回。

阻塞IO(blocking IO)

  • blocking IO的特点就是在IO执行的两个阶段(等待数据和拷贝数据两个阶段)都被block了。
  • 会一直block住对应的进程,直到操作完成。
  • 除非特别指定,几乎所有的IO接口 ( 包括socket接口 ) 都是阻塞型的
    1.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在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多线程(或多进程)的目的是让每个连接都拥有独立的线程(或进程),这样任何一个连接的阻塞都不会影响其他的连接。
    2. 该方案的问题是:
      开启多进程或都线程的方式,在遇到要同时响应成百上千路的连接请求,则无论多线程还是多进程都会严重占据系统资源,降低系统对外界响应效率,而且线程与进程本身也更容易进入假死状态。
    3. 改进方案:
      考虑使用“线程池”或“连接池”。“线程池”旨在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的频率,其维持一定合理数量的线程,并让空闲的线程重新承担新的执行任务。“连接池”维持连接的缓存池,尽量重用已有的连接、减少创建和关闭连接的频率。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很好的降低系统开销,都被广泛应用很多大型系统,如websphere、tomcat和各种数据库等。
    4. 改进后方案其实也存在着问题:
      “线程池”和“连接池”技术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频繁调用IO接口带来的资源占用。而且,所谓“池”始终有其上限,当请求大大超过上限时,“池”构成的系统对外界的响应并不比没有池的时候效果好多少。所以使用“池”必须考虑其面临的响应规模,并根据响应规模调整“池”的大小。
    5. 对应上例中的所面临的可能同时出现的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客户端请求,“线程池”或“连接池”或许可以缓解部分压力,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总之,多线程模型可以方便高效的解决小规模的服务请求,但面对大规模的服务请求,多线程模型也会遇到瓶颈.

技术图片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 在非阻塞式IO中,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准备好了没有。
  • 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
  • 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用户就可以在本次到下次再发起read询问的时间间隔内做其他事情,或者直接再次发送read操作。
  • 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从kerne拷贝到了用户内存(这一阶段仍然是阻塞的),然后返回。
  • non-blocking IO在执行recvfrom这个system call的时候,如果kernel的数据没有准备好,这时候不会block进程。但是,当kernel中数据准备好的时候,recvfrom会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内存中,这个时候进程是被block了,在这段时间内,进程是被block的。

一、缺点

  • 非阻塞IO模型不被推荐
  • 循环调用recv()将大幅度推高CPU占用率;这也是我们在代码中留一句time.sleep(2)的原因,否则在低配主机下极容易出现卡机情况
  • 任务完成的响应延迟增大了,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才去轮询一次read操作,而任务可能在两次轮询之间的任意时间完成。这会导致整体数据吞吐量的降低。
  • 在这个方案中recv()更多的是起到检测“操作是否完成”的作用,实际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检测“操作是否完成“作用的接口,例如select()多路复用模式,可以一次检测多个连接是否活跃。

二、轮询

  • 轮询:非阻塞的recvform系统调用之后,进程并没有被阻塞,内核马上返回给进程,如果数据还没准备好,此时会返回一个error。进程在返回之后,可以干点别的事情,然后再发起recvform系统调用。重复上面的过程,循环往复的进行recvform系统调用。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之为轮询。
  • 轮询检查内核数据,直到数据准备好,再拷贝数据到进程,进行数据处理。需要注意,拷贝数据整个过程,进程仍然是属于阻塞的状态。

技术图片

技术图片 非阻塞IO

多路复用IO(IO multiplexing)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block,而同时,kernel会“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 IO multiplexing也就是select/epoll,也有称这种IO方式为事件驱动IO(event driven IO)
  • 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
  • 基本原理就是select/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

技术图片

这个图和blocking IO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系统调用(select和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

一、注意

  • 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 在多路复用模型中,对于每一个socket,一般都设置成为non-blocking,但是,如上图所示,整个用户的process其实是一直被block的。只不过process是被select这个函数block,而不是被socket IO给block。
  • 结论: select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多个连接,不适用于单个连接。

二、select监听fd变化的过程分析:

  • 用户进程创建socket对象,拷贝监听的fd到内核空间,每一个fd会对应一张系统文件表,内核空间的fd响应到数据后,就会发送信号给用户进程数据已到;
  • 用户进程再发送系统调用,比如(accept)将内核空间的数据copy到用户空间,同时作为接受数据端内核空间的数据清除,这样重新监听时fd再有新的数据又可以响应到了(发送端因为基于TCP协议所以需要收到应答后才会清除)。

三、优点:

  • 相比其他模型,使用select() 的事件驱动模型只用单线程(进程)执行,占用资源少,不消耗太多 CPU,同时能够为多客户端提供服务。
  • 如果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事件驱动的服务器程序,这个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缺点:

  • select()接口并不是实现“事件驱动”的最好选择,因为当需要探测的句柄值较大时,select()接口本身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轮询各个句柄
  • 很多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接口,如linux提供了epoll,BSD提供了kqueue,Solaris提供了/dev/poll...
  • 如果需要实现更高效的服务器程序,类似epoll这样的接口更被推荐。遗憾的是不同的操作系统特供的epoll接口有很大差异,所以使用类似于epoll的接口实现具有较好跨平台能力的服务器会比较困难。
  • 该模型将事件探测和事件响应夹杂在一起,一旦事件响应的执行体庞大,则对整个模型是灾难性的。
技术图片 select网络IO模型

五、select,poll,epoll

  • select,poll,epoll三种IO多路复用模型在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支持,而epoll在windows下就不支持,好在我们有selectors模块,帮我们默认选择当前平台下最合适的
技术图片 select,poll,epoll
技术图片 selectors

异步IO(Asynchronous I/O)

  • Linux下的asynchronous IO其实用得不多,从内核2.6版本才开始引入。
  • 当进程发起IO 操作之后,就直接返回再也不理睬了,直到kernel发送一个信号,告诉进程说IO完成。在这整个过程中,进程完全没有被block。

技术图片

用户进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从kernel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kernel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signal,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

总结

  • 调用blocking IO会一直block住对应的进程直到操作完成,而non-blocking IO在kernel还准备数据的情况下会立刻返回。
  • non-blocking IO中,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recvfrom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
  • asynchronous IO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用户进程将整个IO操作交给了他人(kernel)完成,然后他人做完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IO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以上是关于python IO模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python------IO模型

python基础27 -----python进程终结篇-----IO模型

python IO模型

Python并发编程之IO模型

python-9- IO模型

python之路-------之IO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