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linux常用操作指令
Posted lyf98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自己整理的linux常用操作指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显示日期:
1、date:Mon Jul 22 15:21:58 DST 2019
2、date+%Y/%m/%d:2019/07/22
3、date +%H:%M:15:23
显示日历:
1、cal:显示当前月日历
2、cal 2009:显示2009年一整年的日历
3、cal 10 2009:显示2009年10月份的日历
计算器bc:+-*/^%(加减乘除平方取余),输入quit可以退出计算器
热键:
1、Tab:补齐命令或文件名
2、Ctrl+c:强制停止(主要在命令持续运行需要强制停止时使用)
3、Ctrl+d:相当于exit,退出命令
man命令:
man [命令名]:查询该命令的具体定义
man环境中的命令:
/+String:向下查询出该字符串出现的所有地方
?+String:向上查询出该字符串出现的所有地方
空格键:向下翻一页
f:前滚一页
Enter键:下滚一行
Home按键:去到第一页
End按键:去到最后一页
q:退出man环境
whatis [命令或数据]==man -f [命令或数据]:显示出更多与[命令或数据]相关的信息
命令 –help:与man 命令 作用是一样的,查询该命令的具体用法
文件权限:
1、ls -al:列出该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的详细权限与属性
2、ls -l:列出该文件夹下的所有不隐藏的文件的详细权限与属性
例:-rw-rw-r-- 1 lyf lyf 30 Jul 19 15:17 vitest.txt
- rwx rwx rwx:
文件类型 文件所有者权限 所属用户组权限 其他人对此文件的权限
rwx:可读可写可执行
1:硬连接数(有几种方式可以访问到该文件)
lyf lyf:文件所有者 文件所属于用户
30:文件大小
Jul 19 15:17:文件最后被修改的时间
vitest.txt:文件名
文件类型:d:目录 -:文件 l:链接文件
b:设备文件里面的可供存储的接口设备
c:设备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鼠标、键盘等)
3、chgrp [-R] 用户组名 dirname/filename:改变文件所属用户组(若加上-R则表示连同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或目录都同时更改所属用户组)
4、chown [-R] 账户名称 文件或目录:改变文件所有者(同上)
5、chmod [-R] 权限属性(数字) 文件或目录:更改文件权限(同上)
可以单独设置某个权限:chmod u=xyz,g=xyz,o=xyz权限属性 文件或目录(可以只写u、g、o中的一个或两个)
增加或删除一个或少量几个权限:chmod u/g/o/a+/-xyz 文件或目录(例:chmod a-r v1.txt 将所有人的r权限减掉)
6、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将源文件复制一份变成目标文件(会复制执行者的属性与权限)
7、umask [-S]:查询新建文件的默认权限(-S会以u= g= o= 的形式显示)
组管理:
(终端命令:在命令前增加一个sudo指令或者直接用root进行操作)
groupadd 组名:增加组
groupdel 组名:删除组
cat /etc/group:查看组信息
用户管理:(终端命令)
useradd -m/(-g 组名) 新建用户名:添加新用户(-m:自动建立用户家目录;-g:指定用户所在的组,否则会建立一个同名的组)
userdel -r:删除用户,连同家目录也会删除
passwd 用户名:修改用户的密码
cat /etc/passwd | grep 用户名:确认用户信息
id 用户名:
uid=1000(lyf) gid=1000(lyf) groups=1000(lyf),
用户代号 组代号
lyf: x: 1000: 1000: ,,,: /home/lyf: /bin/bash
用户名 有密码 uid gid 用户全名 家目录
who:查看当前所有登录的用户列表
whoami:查看当前登录用户的账户名
usermod:设置用户的主组/附加组和登录shell
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修改用户的附加组(若想让用户可以使用sudo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就需要将该用户添加到sudo用户组的附加组)
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修改用户的主组
su [-] 用户名:切换用户(‘-’表示切换后会自动进入到该用户的家目录中)(切换目录后如果退出,则回到切换前的目录)
目录:
1、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切换目录
cd .. :进入上一层目录
cd -:回到刚才的目录
cd ~:回到自己的主文件夹(只有cd也表示回到主文件夹)
2、pwd [-p]: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p表示显示正确目录而不是以连接文件的路径来显示)
3、mkdir [-mp] 目录名称:新建新目录(-p表示可以依次创建目录,若有相应文件夹则继续下一层的目录创建;-m表示可以给新建的目录进行权限赋值,例:mkdir -m 711 test1)
4、rmdir [-p] 目录名称:删除目录(不加-p则一次只能删除一层目录,当要删除一个路径上的目录,需要加-p,例:删除teat1/teat2/test3/test4,不加-p需要删除4次,每次删除一层,但加-p则可以一次性删除)
5、ls:查看文件与目录
-a:查看所有文件
-d:仅列出目录本身
-l:列出非隐藏文件的属性与权限等数据
通配符的配合使用:
*:代表任意个数字符;
?:代表任意一个字符
[]:可以匹配的字符范围
6、cp [-字母] 源文件 目标文件:复制文件
-i:若目标文件存在则覆盖前会询问操作的执行
-r:用于目录的持续性复制(递归)
7、rm [-字母] 文件或目录:删除文件或目录(字母同上)
-r:递归删除目录下的内容,删除文件夹时必须加此参数
-f:强制删除,忽略不存在的文件
8、mv [-字母] 文件名 目录名:移动目录(字母同上)
给文件重命名:mv 原文件名 新的文件名
文件内容:
(文件名前面加上 . 表示隐藏文件)
1、cat [-字母] 文件名:正向显示文件内容
-b:列出行号(空白行不显示行号)
-n:打印行号(空白行显示行号)
-v:显示特殊字符
2、tac 文件名或文件路径:反向显示文件内容
3、nl [-bnw] 文件:给文件添加行号
4、more 文件名:翻页查看文件内容
空格键:向下滚动一页
回车键:向下滚动一行
/字符串:向下查询“字符串”这个关键字
:f:立刻显示出文件名以及目前显示的行数
q:离开more,不再显示文件内容
b或Ctrl+b:回翻页(只对文件有用,对管道无用)
5、less 文件名:一页一页翻动
空格键:向下翻动一页
[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
[PageUp]:向上翻动一页
/字符串:向下查询“字符串”关键字
?字符串:向上查询“字符串”关键字
n:重复前一个查询
N:反向重复前一个查询
q:退出less
6、head [-n number] 文件:选取文件的前number行内容
7、tail [-n number] 文件:选取文件的后number行内容
8、touch [-acm] 文件:修改文件时间
-a:修改访问时间
-c:修改文件时间(若文件不存在则跳过)
-m:修改mtime(内容更改时间)(atime:内容取用时间 ctime:状态改变时间)
9、which [-a] command:查找该命令所在的文件路径(-a:表示将所有PATH目录中可以找到的命令列出)
10、whereis 文件或目录名 / locate 部分文件名:查询文件的路径
11、grep [-nvi] 要搜索的内容 文件名:文本搜索工具
-n:显示匹配的行号
-v: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即反向显示)
-i:忽略大小写
^a:显示以a为开头的行
abc$:显示以abc为结尾的行
12、find [路径] -name “文件名称条件”:查找指定路径下符合该条件的文件,包括子目录(如果省略路径则表示当前文件)
Vim编辑器:
1、一般模式—>命令模式:输入“:”、“/”、“?”
一般模式—>编辑模式:输入“i I o O a A r R”
(i:从光标所处位置插入)
编辑模式/命令模式—>一般模式:按Esc键
2、一般模式:
h/j/k/l |
光标向左/下/上/右移动一个字符 |
Ctrl+f/b |
屏幕向下/上移动一页 |
Ctrl+d/u |
屏幕向下/上移动半页 |
u |
复原前一个操作 |
Ctrl+r |
重做上一个操作 |
. |
重复前一个操作 |
G |
移动到文件的最后一行 |
nG |
移动到文件的第n行 |
gg |
移动到文件的第一行 |
N[Enter] |
光标向下移动n行 |
X/(n)x |
向前/后删除一个(n个)字符 |
(n)dd |
删除光标所在的那一行(光标向下的n行) |
(n)yy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一行(光标向下的n行) |
P/p |
将内容粘贴在光标的上/下一行 |
3、命令模式:
: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文件(常用) |
:w! |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文件 |
:q |
离开vim(常用) |
:q! |
修改文件但又不想保存,强制退出文件 |
:wq |
保存退出(常用) |
ZZ |
若文件没有修改则退出文件;若修改则保存退出 |
:w[filename] |
将编辑的数据保存成另一个文件 |
:r[filename] |
将filename这个文件的内容全部插入光标后 |
:n1,n2 w [filename] |
将n1到n2的内容保存成filename这个文件 |
:!command |
暂时离开vim,在命令模式下执行command的显示结果 |
4、编辑模式:
i |
从光标所处位置插入 |
I |
从光标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字符处开始插入 |
a |
从光标所处位置的下一个字符处插入 |
A |
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 |
o |
从光标所在的下一行插入新的一行 |
O |
从光标所在的上一行插入新的一行 |
r |
替换光标坐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 |
R |
一直替换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Esc] |
软链接:
ln -s 被链接的源文件 链接文件:建立文件的软连接(若省略-s则建立的是硬链接文件)(源文件要使用绝对路径,因为当链接文件位置发生变化后,相对路径会失效)
注:硬链接相当于文件的另一个别名(等同于人的小名),软连接相当于数据结构里的指针,是一个普通文件,相当于Windows里的快捷方式。
(如果源文件失效,软连接会失效,硬链接还可以使用,没有影响)
压缩包:
tar –cvf 打包文件.tar 被打包的文件/路径…:打包文件(多个文件只需用空格分开就好)
tar –xvf 打包文件.tar:解包文件
gzip压缩:
tar –zcvf 打包文件.tar.gz 被打包的文件/路径…:打包并压缩文件
tar –zxvf 打包文件.tar.gz:解压缩并解包文件
tar -zxvf 打包文件.tar.gz -C 目标路径:解压缩到指定路径
bzip2压缩:
tar -jxvf 打包文件.tar.bz2 被打包的文件/路径…:打包并压缩文件
tar –jxvf 打包文件.tar.bz2:解压缩并解包文件
tar -jxvf 打包文件.tar.bz2 -C 目标路径:解压缩到指定路径(目标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
关机:
Shutdown [-r] 时间:在指定时间关机(-r表示重新启动)
IP地址:
ifconfig:查看网卡配置信息
ifconfig | grep inet:查看网卡对应的IP地址(|为管道:前面的操作结果为后面的条件)
127.0.0.1:回环地址,一般用来测试本机网卡是否正常
ping IP地址:检测目标主机是否连接正常或者检测当前计算机到目标极端及之间的网络是否通畅,数值越大表示速度越慢。
ssh [-p port] user@remote:(主要用来进行远程连接)
user:远程机器上的用户名,若不指定则默认当前用户
remote:远程机器的地址,可以使IP/域名
port:SSH Server的监听的端口,如果不指定则默认为22.
磁盘信息:
df -h:显示磁盘剩余空间(-h以人性化的方式显示文件大小)
du -h[目录名]:显示目录下的文件大小
进程:
(当前正在执行的一个程序)
ps aux:查看进程的详细状况(不加aux只能查看终端启动的程序进程状况)
a:显示终端上的所有进程,包括其他用户的进程
u:显示进程的详细状态
x: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
top:动态显示运行中的进程并且排序
kill [-9] 进程代号:终止指定代号的进程,-9表示强行终止(最好只终止当前用户开启的进程,不要终止root身份开启的进程,否则会导致系统崩溃)
apt软件安装:
安装软件:sudo apt install 软件包
卸载软件:sudo apt remove 软件名
更新已安装的包:sudo apt upgrade
以上是关于自己整理的linux常用操作指令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