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2-6
Posted qiansio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2-6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用层
用户与网络的界面:所有能与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目前基本上我们上网时使用的都是吧orz...)
表示层
主要协议:JPEG、ASCII
用户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1:数据格式转换
在表示层的上面就是应用层,数据到了应用层应该表示成自己的形态(如:图片,文字,还是其他什么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表示层来进行转换了
功能2: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功能3:数据压缩和恢复
像视频的时候那些实时的图像需要传输时,数据量会非常大,这时压缩和恢复就是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
会话层
主要协议:ADSP、ASP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这时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功能1: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2: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这个功能应该是非常常见的。有时候浏览器崩溃了会提示我们是否恢复崩溃页面。
传输层
主要协议:TCP/UDP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中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1: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功能2:差错控制
功能3:流量控制
控制发送方发送的速度(如果接收方来不及接收)
功能4: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传输层根据报文的的端口号将该报文分配给本机进程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网络层
主要协议: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讯服务。
网络层输出单位是数据报(数据报过长时,会被分割成分组)
功能1:路由选择
功能2:流量控制
功能3:差错控制
功能4:拥塞控制
若所有节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缓解这样拥塞
数据链路层
主要协议:SDLC、HDLC、PPP、STP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1: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2: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在广播式网络当中,同一个信道只能有一个主机发送信息,其他都处于监听状态
物理层
主要协议:Rj45、802.3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输。
将01序列转换成数字电路信号
功能1:定义接口特性(例如我们插的网线的接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功能2:定义传输模式 半工,半双工,全双工
功能3: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4:比特同步(保证发出多少就接收多少)
功能5:比特编码(将01序列转换成电信号时,什么代表0什么代表1)
总结
以上是关于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2-6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节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2:ISO/OSI模型
概述-第五节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之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