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Posted wonker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K-means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用python实现K-means算法
二、实验工具
1. Anaconda
2. sklearn
3. matplotlib
三、实验简介
1 K-means算法简介
k-means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所谓聚类,即根据相似性原则,将具有较高相似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同一类簇,将具有较高相异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不同类簇。聚类与分类最大的区别在于,聚类过程为无监督过程,即待处理数据对象没有任何先验知识,而分类过程为有监督过程,即存在有先验知识的训练数据集。
2 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中的k代表类簇个数,means代表类簇内数据对象的均值(这种均值是一种对类簇中心的描述),因此,k-means算法又称为k-均值算法。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以距离作为数据对象间相似性度量的标准,即数据对象间的距离越小,则它们的相似性越高,则它们越有可能在同一个类簇。数据对象间距离的计算有很多种,k-means算法通常采用欧氏距离来计算数据对象间的距离
四、实验内容
1. 随机生成100个数,并对这100个数进行k-mean聚类(k=3,4,5,6)(并用matplot画图)
1) 随机创建100个样本的二维数据作为训练集
2)k=3进行聚类
3)k=4进行聚类
4)k=5 进行聚类
5)k=6进行聚类,并观察簇分布
2. 对鸢尾花数据进行K-means算法聚类(并用matplot画图)。
五、实验总结(写出本次实验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与操作,我掌握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sklearn方便的进行聚类构造的方法。并且使用matplot画图,形象直观地看出了K=3,4,5时不同的簇分布情况。
以上是关于《数据挖掘导论》实验课——实验七数据挖掘之K-means聚类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