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女性移动社区都在用类似论坛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类知乎的形式?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很多女性移动社区都在用类似论坛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类知乎的形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MCAFF:最大互联网产品社区,是百度,腾讯,阿里等产品经理的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出品深度产品观察,互联产品研究首选。
某网友的疑问:
为什么很多女性移动社区都在用类似论坛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类知乎的形式?
比如如新氧、美啦美妆、辣妈帮都采用论坛的形式,觉得知乎这种形式更容易激励用户贡献内容,命题作文比开放容易,问答也好做人肉运营。另外内容也好整理展现。所以好奇为什么垂直社区没用这种形态?
咖友凯撒的回答:
I. 用户群体分析
UGC 最关键的是啥,题主自己也提到了,是用户粘度,是如何激励用户在社区的行为嘛。因此,当我们在考虑如何做的时候,还是先搞清楚对象是谁吧。
女性社区,顾名思义,是女性为主要的用户群体。女性的独有需求是什么?女性感兴趣的是五花八门的软性话题,不管你是萝莉御姐,师奶少妇,你们都会评论那 XX 的发型如何如何、是胖还是瘦,妆画得如何,喜欢被人发现自己女人味十足,期待在感情上得到认可,获得归宿,等等。总之一两个字—感性。因为感性,所以聊的内容天马行空。因此,题主问怎么没用 “知乎” 体?额,你见过几个女性坐下来聊天和直男一样,问答式 + 辩论式的吗?显然没有。
II. 痛点分析
这块简单的分成四个方面来说
看:看别人怎么护肤、怎么减肥、怎么搭配服饰,聊些什么明星八卦、内容自然是越新鲜越好;
晒:其本质是一种社交行为,是晒给别人看的,对吧?潜台词是:“看吧,我在护肤美妆减肥美食等等方面是这样做的,你们也可以参考,我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引入适当评论,分享,赞,逐渐变成一种沟通的模式,能够深层次期待获得认同。女性天生是感官动物,偏感性,尤其会期待从社交行为中获得认可;举一个例子,女性如果要晒她刚刚做好的蛋糕,她们这个行为其实只是单纯的想晒个蛋糕而已,你如果中二的要让她们开个问题问 “我为什么要用巧克力做蛋糕?” 然后期待 1,2,3 开始从 what, why, how 来分析巧克力和香草的利弊,这不是扯吗?我看了一下题主提到的辣妈帮,就明白了为什么女性更愿意在那里晒蛋糕。同样是晒蛋糕,由于朋友圈没有以兴趣或话题分类,引起的关注、对做蛋糕难度的理解、对做蛋糕技巧的探讨都不全(其实是没有这方便功能去引导),我一看,辣妈帮有,因此就情愿 po 在上面,就这么简单;
学:其内容是我(用户)如何能让自己变得更美?如何能让自己更瘦?如何能让自己皮肤更好?如何构建自己的女性朋友圈子,大家可以互相聊,学习,分享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学的部分;
买:一句话就是,让女性用户看到有合适的东西后可以快速实现购买,而且是要省钱;模式就很清楚了---导购。导购类女性社区的需求点,即建立一个是快速购物功能,比如 A 需要买长筒靴子,这个需求已经很明确了,社区可能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导购类网站货比三家而已,仅此而已。因为三家其实无形中构成了一个比价,帮助下单。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使得女性有极大的满足感,先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吧。
下面以母婴社区为例,通过分析用户痛点,如何确定一个社区的整体风格:
通过上述分析,母婴社区的痛点应该放在对育儿知识的获取上,走深、细、精的路线。整合一些专业资源(例如专业医生、育儿专家、教育专家)传授育儿知识,并针对各年龄段不同的需求精准定位和区分,以丰富的形式(文章、在线讲座、一对一问答、视频、线下活动)吸引用户,给用户传达出专业、准确、细致的形象,降低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获得长期的红利。在核心需求满足的情况下,辐射记录、倾诉交友等需求,构筑一个完整的母婴社区生态。
下面是两个母婴社区,前者重点放在学习需求而后者更侧重交友,倾诉等需求,下面对应两个 app 的安装量趋势,作为佐证。我们发现这样的母婴社区都更倾向于开放的论坛形式。
最后再强调一点,是用户群是是女性,这个群体决定了把过多理性的因素加进来是不合适的。你很少会看到一个女性进入超市买东西是目标清晰的,你也很少听到一群女性聊天是不跑题的,这么看,论坛肯定是比知乎体更加合适。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很多女性移动社区都在用类似论坛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类知乎的形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