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6:设计中常用的武器-栈

Posted freeself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算法6:设计中常用的武器-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算法就是设计,而设计无处不在,故算法无处不在,但这是废话,关键还是,要把握设计的套路,如果能发明套路就更不得了。设计套路中,有一个套路,是定制一个数据结构,就相当于定制出一个专用的厉害武器,然后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你可以定制出不同的数据结构。什么是数据结构?就是数据的组织结构,有特点的结构。在诸多数据结构中,有一些是通用的,也就是可以用于很多问题场景,因此它也是常用的。

常用的数据结构中,有一个结构,叫作“栈”。栈,能独立作为一个数据结构,在于它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可见,有特点才能自立门派。

栈的特点,是操作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这个地方叫栈顶。入栈、出栈,都在栈顶进行,最先被处理的是最后进栈的元素,“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可不是排队。

注意,数据结构的栈,跟c语言内存管理中的“栈”不是一个概念。

技术图片

栈的封装实现,哪一门语言可以做到。

为了简化语言的细节与难度,这里选择python,只因为它的易用性。而简化语言的难度,是为了把精力放在算法或数据结构的设计上,而不是纠结于“内存怎么释放”、“怎么自动检测类型”之类的节外生枝的问题上,专注很重要!

(一)栈的实现

python实现栈,很简单,用list(列表)即可。

入栈:s.append('hello stack')
出栈:s.pop()
栈是否为空:not s
偷看一下栈顶:s[-1]
栈的长度:len(s)

比如:

s=[]
s.append(8)
len(s)      #1
s.pop()     #返回8
not s       #True,为空
s.append('hello')   
s.append(False) 
s.append(8.9)
len(s)      #3
s[-1]       #8.9
len(s)      #3
s.pop()     #8.9
len(s)      #2
not s       #False

pop或append后,栈顶的位置都在变化。

(二)栈的应用

任何一个数据结构,都是因为有应用的场景才存在,也就是时势造英雄。但基于这个数据结构,是可以创造出新的算法的,英雄也可造时势。

栈也不例外。

下面举例说说它的应用场景。

(1)判断左右符号是否配对

左符号:([{,右符号:)]},配对的情况如:‘([]){()}‘,不配对的情况如:‘[{]}]‘。

用栈来理解就是:

遍历所有字符。
遇左符号则入栈;遇右符号则出栈(如果为空则直接返回False),出栈返回的字符如果与右符号不配对则返回False,如果配对则继续下一个字符。
所有字符遍历完后,栈非空则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def sybol_match(str):
    L=['(','{','['];
    R=[')','}',']'];
    s=[]
    for c in str:
        if c in L:
            s.append(c)
        else:
            if not s:
                return False
            a=s.pop()
            lp = L.index(a)
            rp = R.index(c)
            if lp!=rp:
                return False
    return not s

(2)计算后缀表达式

计算一个表达式时,表达式可以以中缀或后缀的方式录入,而后缀表达式由于不使用括号而简化处理,所以是一个普遍的选择。

补充一下知识点,中缀表达式是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把符号放在数字中间,比如3+4,而前缀或后缀是计算机喜欢的表达方式,因为它更易于解析。前缀就是把符号放在数字前面,比如+ 3 4,而后缀就是符号在数字后面,比如3 4 +。

再比如:

中缀:12*(2/2)  后缀:12 2 2 / * 
中缀:10-(2*3) 后缀:10 2 3 * -
中缀:(3-2)*(9/3)+5     后缀:3 2 - 9 3 / * 5 + 

用栈来理解就是:

遍历所有分割项(以空格切分)。
遇到数字则入栈;遇到操作符出栈两次(这里简化为都是二元操作,第一次出栈的为参数2,第二次为参数1),并进行运算,再把结果入栈。
遍历完所有分割项后,返回栈中内容(只有一个值)。
operators = {
        '+' : lambda p1, p2: p1+p2,
        '-' : lambda p1, p2: p1-p2,
        '*' : lambda p1, p2: p1*p2,
        '/' : lambda p1, p2: p1/p2,
        }
def calc_postfix(str):
    expr = str.split()
    s = []
    for e in expr:
        if e.isdigit():
            s.append(int(e))
        else:
            f = operators[e]
            p2 = s.pop()
            p1 = s.pop()
            s.append(f(p1, p2))

    return s.pop()

(3)背包问题

有若干个物品,每一个物品都有重量。背包有最大容量限制,求刚好装满背包最大容量的所有解。

比如:

物品名称    重量
物品0     1kg
物品1     8kg
物品2     4kg
物品3     3kg
物品4     5kg
物品5     2kg

背包最大可以装10kg,那可能的解是:[0,2,3,5]、[1,5]等。

用栈来理解就是:

尽情地装(按物品顺序,只要能装得下就装),如果剩余容量刚好为0或者之后的各个物品都装不下了,则出栈,即拿掉最后的一个物品k,再继续从k+1个物品开始装。
栈为空而且填装的物品的索引已经超出范围,则结束循环。
由于,总会一直出栈到一个物品都没有,再从下一个物品开始填装,所以一定会出现栈为空且没有物品可装的情况。
def knapsack(w, ws):
    """
    w --背包容量
    ws --物品重量列表 [1, 3, ..]
    """
    ret = []
    s = []
    i = 0
    cnt = len(ws)
    rest = w
    while s or i < cnt:  # 栈为空或者还有得装
        while i < cnt and rest > 0:  # 还有得装且还有容量
            if rest >= ws[i]:  # 装得下就装
                s.append(i)
                rest -= ws[i]
            i += 1   # 不管当前的是否装得下,都要尝试下一个
        if rest == 0:
            ret.append(s[:])  # one solution
        i = s.pop()
        rest += ws[i]
        i += 1
    return ret
        
if __name__ == '__main__':
    # print(sybol_match('[{()}]{}[()]()'))
    # print(sybol_match('[({}])'))
    # print(calc_postfix('12 2 2 / *'))
    # print(calc_postfix('3 2 - 9 3 / * 5 +'))
    ret = knapsack(10, [1, 8, 4, 3, 5, 2]) 
    print(ret)

(三)总结

工具的价值在于恰当的使用。栈,一个简单的工具,可用于某类问题的解决。

但是,这里的重点不是怎么设计栈这个数据结构,而是,你要有一个意识,就是对于特定的问题,有可能要设计一个专用的数据结构并使用它,当然,通用的数据结构也是一个办法。


技术图片

以上是关于算法6:设计中常用的武器-栈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

专题武器装备可靠性设计常用参数介绍

干货-测试工程师必备武器

武器装备可靠性设计常用参数介绍

从搜索文档中查找最小片段的算法?

nodejs常用代码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