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S计划Share_Week1社交产品思考
Posted nicolette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BARTS计划Share_Week1社交产品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hare:每周分享篇有观点和思考的技术文章
社交梦是每个互联网大厂都在做的,好像大家都默认了一种说法:没有社交功能的产品是不完整的,不做社交产品的公司是缺少战略眼光的。但就目前来看,微信的社交霸主地位暂时未被撼动。微信和其他社交产品究竟不同在哪?又要如何做才能从微信嘴里抢一块蛋糕呢?
微信在用户心中如此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定位”以及“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
1. 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定位:
微信在大多数人心里最基本的印象应该是网络通讯工具,即:我需要联络你,上微信;我需要你的联系方式,加个微信。特点是,先有人与人的社交关系,才有了产品/功能/内容。而其他社交产品是需要通过内容、社区、社交方式/玩法等吸引用户到产品上来,相当于先有产品/功能/内容,再产生社交关系,用户对产品的社交部分的认知就会相对模糊、分散,最终稳定的社交关系都会被逐渐转移到微信上。
微信这种“最基础的、稳定的、消息触达效率高的通讯工具”定位,在用户的认知观念中已经非常根深蒂固了,是很难直接被取代的,但还是有可能被侵蚀或瓦解。
2. 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
微信上的社交行为是“精确型“的,用户是有指向性的去和某个人、某个群体去交流;而在其他社交产品上的行为是”泛型“的,有相当比例的随机性的社交行为(也可能是陌生人社交在产品中所占比例不同导致的)。值得思考的是,几乎所有产品都能够支持精确社交行为,为什么用户依然选择微信呢?习惯和迁移成本是一方面,我觉得如果去切一部分用户、一小块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社交需求,可能会产生杠杆效应,我还是很看好虚拟社交的~
如果想要在微信的统治下分得一杯羹,有两个关键步骤:
一是降低建立社交关系的难度。建立社交关系需要很巧妙的切入点,可以从放大人的特质这一点出发做文章。所谓“人的特质”是指能够体现每个人的独特性的一些维度,比如容貌特征、声音音色等直接的感官表达,还有笔迹、穿搭风格、兴趣爱好等等。帮助用户发现并放大自己的优秀特质,弱化缺点,构建理想中的完美社交人设,可能会更容易地建立关系。
二是强化社交关系在产品中的稳定性。我在使用其他社交产品时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关系不稳定,可能昨天还很中意的人,第二天就消失不见了,或是消息不能够即时回复,很没有安全感。对我来说,这样的社交关系缺少一种“我掌控着我们俩的社交所有权”的感觉,直观感受是:你不是我的(朋友)。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其他产品是关系开始的各种入口,而微信才是稳定关系的最终归宿。如果可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同样为用户带来一种“稳定的社交工具”的感觉,也许会有不同。
以上是关于BARTS计划Share_Week1社交产品思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