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之yaml文件基本格式及底层负载均衡实现原理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k8s之yaml文件基本格式及底层负载均衡实现原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只是自己的精简后的总结,若需要详细的资料,请绕步。

注:yaml文件严格要求缩进,默认不同层次等级是两个空格的缩进。

1、使用httpd镜像创建一个Deployment资源对象

[root@master ~]# vim lvjianzhao.yaml    #编写yaml文件

kind: Deployment            #指定要创建的资源对象类型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指定deployment所对应的API版本
metadata:
  name: lvjianzhao-deploy      #定义deployment的名称
spec:
  replicas: 4            #定义需要创建pod副本的数量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指定pod的标签
        user: lvjianzhao
    spec:
      containers:                                 
      - name: httpd                    #指定容器的名称
        image: httpd                #指定基于哪个镜像运行容器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lvjianzhao.yaml     #执行编写的文件
[root@master ~]# kubectl explain deployment     
#注:如果不知道某个资源对象所对应的API版本,可以通过此命令查看
KIND:     Deployment
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这就是Deployment资源所对应的API版本
                        ........................#省略部分内容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deployment lvjianzhao-deploy     
#确定所执行的yaml文件生成了我们所需数量的pod

查看其pod标签,是否是我们定义的label:

[root@master ~]# kubectl describe deployment lvjianzhao-deploy    #查看这个资源对象的详细信息
Name:                   lvjianzhao-deploy
Namespace:              default
CreationTimestamp:      Thu, 07 Nov 2019 17:50:44 +0800
Labels:                 "user=lvjianzhao"              #这里就是该资源对象的标签

2、创建一个svc资源对象与上述Deployment资源对象关联。且能够对外网提供服务。映射节点端口为:32123.

[root@master ~]# vim httpd-service.yaml    #编写service的yaml文件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httpd-service
spec:
  type: NodePort              #这里需要指定类型为“NodePort”,否则默认是cluster IP
  selector:
    user: lvjianzhao                #与deployment资源对象的这个标签进行关联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79                #这里指定要映射到的Cluster  IP的端口
    targetPort: 80              #这里指定的是要映射pod中的端口
    nodePort: 32123     #这里指定的是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httpd-service.yaml        #执行该yaml文件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httpd-service     #查看创建的svc(service)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httpd-service   NodePort   10.97.13.198   <none>        79:32123/TCP   2m1s
#可以看到将指定的群集端口映射到了本地的32123

现在就可以使用client访问k8s群集中任意一个节点的32123端口,即可看到pod所提供的服务,如下:
技术图片

[root@master ~]# kubectl describe svc httpd-service       #查看该service的详细信息

返回的信息如下(只能显示少量IP,剩下的只是被省略了,而不是未指定):
技术图片

既然上面说到了,endpoint指定的都是后端pod的IP地址,那么就来查看验证一下,是否正确,如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o wide | awk ‘{print]‘   #输出后端pod的IP地址
IP
10.244.1.18
10.244.2.21
10.244.1.17
10.244.2.20
#可以确认查看的IP能对应上上面service的endpoint指定的IP

查看svc映射endpoint的详细情况,并详细说明负载均衡的底层原理。

3、当我们做完上述操作后,client是可以访问我们pod提供的服务的(并且是负载均衡的效果),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现过程呢?依赖什么实现的?

其实,背后的原理并没有那么高大上,kube-proxy通过iptables的转发机制来实现负载均衡的效果的,先定义目标IP是service提供的群集IP,然后使用“-j”选项转发到其他iptables规则,如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httpd-service | awk ‘{print $3}‘
#我们需要先查看到service的群集IP
CLUSTER-IP   
10.97.13.198
[root@master ~]# iptables-save > a.txt          #将iptables规则输出到文件中,方便我们查找
[root@master ~]# vim a.txt         #打开iptables规则

搜索我们的群集IP,可以看到,当目标地址是群集IP地址时,就会转发到另一个规则“KUBE-SVC-X2P42VLQEZCHLPKZ”,如下:

技术图片
那么,现在继续搜索它转发到的规则上,如下:
技术图片

上面的图中,就是与他实现负载均衡相关的策略的,我们一共四个pod,所以上图中的第一个规则使用了random的算法,只有0.25(1/4)的几率采用这个规则,当到达第二条规则后,则有0.33的几率,因为去除前一个pod,还剩下三个pod,10/3=0.33,这就是这个几率的由来,依次类推,当到达最后一个规则后,那么就不用指定几率了,肯定是它来处理这条请求。

以上是关于k8s之yaml文件基本格式及底层负载均衡实现原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深入浅出SpringCloud原理及实战「Netflix系列之Ribbon」针对于负载均衡组件Ribbon的基本参数和实现原理介绍分析

k8s 之 service ip

Kubernetes(k8s)之k8s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haproxy+pacemaker实现负载均衡+高可用)

Kubernetes(k8s)之k8s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haproxy+pacemaker实现负载均衡+高可用)

LVS负载均衡之NAT模式原理及配置详细流程

使用LVS实现负载均衡原理及安装配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