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G1混合回收(mixed GC)的一些理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VM G1混合回收(mixed GC)的一些理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官方文档: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technotes/guides/vm/gctuning/g1_gc_tuning.html

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cn/articles/java/g1gc-1984535-zhs.html

成功完成并发标记周期后, g1 gc 从执行年轻代回收切换到执行混合回收。在混合回收中, g1 gc 可选择将一些老年代区域添加到将回收的 Eden 和幸存者区域集。添加的老年区域的确切数量由几个flag控制。g1 gc 回收足够数量的老年代区域 (通过多次混合回收) 后, g1 将恢复到执行年轻代回收, 直到下一个并发标记周期完成。

我们知道年轻代回收是把年轻代活着的对象都拷贝到Survivor的特定区域(Survivor to),剩下的Eden和Survivor from就可以全部回收清理了。那么,mixed GC就是把一部分老年区的region加到Eden和Survivor from的后面,合起来称为collection set, 就是将被回收的集合,下次mixed GC evacuation把他们所有都一并清理。选old region的顺序是垃圾多的(存活对象少)优先,这也是garbage first的来历。这也是利用了G1堆逻辑分区(Region)的灵活性。G1似乎并没有把Survivor分成from和to,但是回收时的道理是一样的,暂且这么理解。

那么怎么决定把那些老年区region回收呢?这就是并发标记周期concurrent marking cycle要做的,它分为五个步骤:

(1)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

在此阶段,G1 GC 对根进行标记。该阶段主要利用了常规的年轻代垃圾回收暂停(STW)。

(2)根区域扫描(root region scan)

G1 GC 在初始标记的年轻代存活区扫描对老年代的引用,并标记被引用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非 STW)同时运行,并且只有完成该阶段后,才能开始下一次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

(3)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G1 GC 在整个堆中查找可访问的(存活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被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中断。

(4)最终标记(Remark,STW)

该阶段是 STW 回收,帮助完成标记周期。G1 GC 清空 SATB 缓冲区,跟踪未被访问的存活对象,并执行引用处理。

(5)清除垃圾(Cleanup,STW)

在这个最后阶段,G1 GC 执行统计和 RSet 净化的 STW 操作。在统计期间,G1 GC 会识别完全空的区域和可供进行混合垃圾回收的区域。清理阶段在将空白区域重置并添加到空闲列表时为部分并发。注意完全空的region不会被加到CSet,都在这个阶段直接回收了。

1.从(3)开始并发标记周期这个过程可以和年轻代回收并发,当然看起来年轻代回收会打断(3),(4)和(5)会暂停所有访问堆的线程(STW)。

2.混合回收就是把老年代的一些区域加在将要回收的Eden和survivor的后面,这些所有将要回收的区域叫做Collection Set(CSet),最后用年轻代回收算法一起回收。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理解,欢迎留言探讨。

深入理解JVM-Java垃圾回收机制GC

对于C/C++开发者来说,他们在内存管理方面具有至高的权利,但是也承担着巨大的维护责任。而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有了JVM(Java虚拟机)管理机制的帮助,再也不用担心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问题了。因此,这篇文章我将深入探讨一下JVM,它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行原理。

一、如何判断对象已死

当GC要回收某个对象的时候,它是如何判断该对象已死(即不可能再被使用),当一个对象不再被使用时,那么这个对象就是可以被回收的。

(1)引用计数算法

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不是引用)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1),但当一个对象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的引用计数减1。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当一个对象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计数减1。

引用计数算法实现简单,很好理解,判断效率也很高,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很不错的算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流的Java虚拟机并没有采用引用计数算法,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的相互循环引用。很简单的一个实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Object object1 = new MyObject();
        MyObject object2 = new MyObject();

        object1.object = object2;
        object2.object = object1;

        object1 = null;
        object2 = null;
    }
}

class MyObject{
    public Object object = null;
}

代码中的对象object1与对象object2相互引用,这样的情况在引用计数算法下永远都不会被回收,但实际情况下这样的相互指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可达性分析算法

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但注意,JVM中并不是判断对象不可达就立即回收,被判定为不可达的对象要成为可回收对象必须至少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在这两次标记过程中仍然没有逃脱成为可回收对象的可能性,则基本上就真的成为可回收对象了。

技术分享

蓝色:仍然存活的对象
白色:判定可回收的对象

二、垃圾收集算法

在确定了哪些垃圾可以被回收后,垃圾收集器要做的事情就是开始进行垃圾回收,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是:如何高效地进行垃圾回收。由于Java虚拟机规范并没有对如何实现垃圾收集器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各个厂商的虚拟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垃圾收集器,所以在此只讨论几种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的核心思想。

(1)标记-清除算法

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的标记过程其实在前一节讲述对象标记判定时已经介绍过了。之所以说它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因为后续的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路并对其不足进行改进而得到的。它的主要不足有两个: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技术分享

(2)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Copying)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未免太高了一点。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

技术分享

(3)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收集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以应对被使用的内存中所有对象都100%存活的极端情况,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能直接选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技术分享

(4)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这种算法并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三、垃圾收集器

如果说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 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垃圾收集器如何实现,所以不同的厂商,不同版本的虚拟机提供的垃圾收集器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讨论的收集器基于Sun HotSpot虚拟机1.6版 Update 22。

技术分享

  • Serial收集器:新生代收集器,使用停止复制算法,使用一个线程进行GC,其它工作线程暂停。使用-XX:+UseSerialGC可以使用Serial+Serial Old模式运行进行内存回收(这也是虚拟机在Client模式下运行的默认值)

  • ParNew收集器:新生代收集器,使用停止复制算法,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用多个线程进行GC,其它工作线程暂停,关注缩短垃圾收集时间。使用-XX:+UseParNewGC开关来控制使用ParNew+Serial Old收集器组合收集内存;使用-XX:ParallelGCThreads来设置执行内存回收的线程数。

  •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新生代收集器,使用停止复制算法,关注CPU吞吐量,即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总时间,比如:JVM运行100分钟,其中运行用户代码99分钟,垃 圾收集1分钟,则吞吐量是99%,这种收集器能最高效率的利用CPU,适合运行后台运算(关注缩短垃圾收集时间的收集器,如CMS,等待时间很少,所以适 合用户交互,提高用户体验)。使用-XX:+UseParallelGC开关控制使用 Parallel Scavenge+Serial Old收集器组合回收垃圾(这也是在Server模式下的默认值);使用-XX:GCTimeRatio来设置用户执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默认99,即 1%的时间用来进行垃圾回收。使用-XX:MaxGCPauseMillis设置GC的最大停顿时间(这个参数只对Parallel Scavenge有效)

  • Serial Old收集器:老年代收集器,单线程收集器,使用标记整理(整理的方法是Sweep(清理)和Compact(压缩),清理是将废弃的对象干掉,只留幸存 的对象,压缩是将移动对象,将空间填满保证内存分为2块,一块全是对象,一块空闲)算法,使用单线程进行GC,其它工作线程暂停(注意,在老年代中进行标 记整理算法清理,也需要暂停其它线程),在JDK1.5之前,Serial Old收集器与ParallelScavenge搭配使用。

  • Parallel Old收集器:老年代收集器,多线程,多线程机制与Parallel Scavenge差不错,使用标记整理(与Serial Old不同,这里的整理是Summary(汇总)和Compact(压缩),汇总的意思就是将幸存的对象复制到预先准备好的区域,而不是像Sweep(清 理)那样清理废弃的对象)算法,在Parallel Old执行时,仍然需要暂停其它线程。Parallel Old在多核计算中很有用。Parallel Old出现后(JDK 1.6),与Parallel Scavenge配合有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吞吐量优先的效果。使用-XX:+UseParallelOldGC开关控制使用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Old组合收集器进行收集。

  •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老年代收集器,致力于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使用标记清除算法,多线程,优点是并发收集(用户线程可以和GC线程同时工作),停顿小。使用-XX:+UseConcMarkSweepGC进行ParNew+CMS+Serial Old进行内存回收,优先使用ParNew+CMS(原因见后面),当用户线程内存不足时,采用备用方案Serial Old收集。

CMS收集的方法是:先3次标记,再1次清除,3次标记中前两次是初始标记和重新标记(此时仍然需要停止(stop the world)), 初始标记(Initial Remark)是标记GC Roots能关联到的对象(即有引用的对象),停顿时间很短;并发标记(Concurrent remark)是执行GC Roots查找引用的过程,不需要用户线程停顿;重新标记(Remark)是在初始标记和并发标记期间,有标记变动的那部分仍需要标记,所以加上这一部分 标记的过程,停顿时间比并发标记小得多,但比初始标记稍长。在完成标记之后,就开始并发清除,不需要用户线程停顿。
所以在CMS清理过程中,只有初始标记和重新标记需要短暂停顿,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都不需要暂停用户线程,因此效率很高,很适合高交互的场合。
CMS也有缺点,它需要消耗额外的CPU和内存资源,在CPU和内存资源紧张,CPU较少时,会加重系统负担(CMS默认启动线程数为(CPU数量+3)/4)。
另外,在并发收集过程中,用户线程仍然在运行,仍然产生内存垃圾,所以可能产生“浮动垃圾”,本次无法清理,只能下一次Full GC才清理,因此在GC期间,需要预留足够的内存给用户线程使用。所以使用CMS的收集器并不是老年代满了才触发Full GC,而是在使用了一大半(默认68%,即2/3,使用-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来设置)的时候就要进行Full GC,如果用户线程消耗内存不是特别大,可以适当调高-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以降低GC次数,提高性能,如果预留的用户线程内存不够,则会触发Concurrent Mode Failure,此时,将触发备用方案:使用Serial Old 收集器进行收集,但这样停顿时间就长了,因此-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不宜设的过大。
还有,CMS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会导致内存碎片的产生,可以使用-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来设置是否在Full GC之后进行碎片整理,用-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来设置在执行多少次不压缩的Full GC之后,来一次带压缩的Full GC。

  • G1收集器:在JDK1.7中正式发布,与现状的新生代、老年代概念有很大不同,目前使用较少,不做介绍。

四、内存分配以及回收策略

Java虚拟机结构

技术分享

Java内存分配

技术分享

Java堆中各代分布

技术分享

(1) Young(年轻代):主要是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对象被创建时,内存的分配首先发生在年轻代(大对象可以直接被创建在年老代),大部分的对象在创建后很快就不再使用,因此很快变得不可达,于是被年轻代的GC机制清理掉(IBM的研究表明,98%的对象都是很快消亡的),这个GC机制被称为Minor GC或叫Young GC。注意,Minor GC并不代表年轻代内存不足,它事实上只表示在Eden区上的GC。

  • 年轻代上的内存分配是这样的,年轻代可以分为3个区域:Eden区(用来表示内存首次分配的区域)和两个存活区(Survivor 0 、Survivor 1)。

  • 绝大多数刚创建的对象会被分配在Eden区,其中的大多数对象很快就会消亡。Eden区是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在其上分配内存极快;

  • 当Eden区满的时候,执行Minor GC,将消亡的对象清理掉,并将剩余的对象复制到一个存活区Survivor0(此时,Survivor1 是空白的,两个Survivor总有一个是空白的);

  • 此后,每次Eden区满了,就执行一次Minor GC,并将剩余的对象都添加到Survivor0;

  • 当Survivor0 也满的时候,将其中仍然活着的对象直接复制到Survivor1,以后Eden区执行Minor GC后,就将剩余的对象添加Survivor1(此时,Survivor0是空白的);

  • 当两个存活区切换了几次(HotSpot虚拟机默认15次,用-XX:MaxTenuringThreshold控制,大于该值进入老年代)之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比如,我们自己定义的对象),将被复制到老年代。
      
    (2)Old(年老代):主要存放应用程序中生命周期长的内存对象。

  • 对象如果在年轻代存活了足够长的时间而没有被清理掉(即在几次 Young GC 后存活了下来),则会被复制到年老代,年老代的空间一般比年轻代大,能存放更多的对象,在年老代上发生的GC次数也比年轻代少。当年老代内存不足时, 将执行Major GC,也叫 Full GC。  

  • 可以使用-XX:+UseAdaptiveSizePolicy开关来控制是否采用动态控制策略,如果动态控制,则动态调整Java堆中各个区域的大小以及进入老年代的年龄。
      

  • 如果对象比较大(比如长字符串或大数组),Young空间不足,则大对象会直接分配到老年代上(大对象可能触发提前GC,应少用,更应避免使用短命的大对象)。用-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来控制直接升入老年代的对象大小,大于这个值的对象会直接分配在老年代上。

  • 可能存在年老代对象引用新生代对象的情况,如果需要执行Young GC,则可能需要查询整个老年代以确定是否可以清理回收,这显然是低效的。解决的方法是,年老代中维护一个512 byte的块——”card table“,所有老年代对象引用新生代对象的记录都记录在这里。Young GC时,只要查这里即可,不用再去查全部老年代,因此性能大大提高。

(3)Permanent(永久代):是指内存的永久保存区域,也就是方法区,主要存放Class和Meta的信息,Class在被 Load的时候被放入PermGen space区域. 它和和存放Instance的Heap区域不同,GC(Garbage Collection)不会在主程序运行期对PermGen space进行清理,所以如果你的APP会LOAD很多CLASS的话,就很可能出现PermGen space错误。

永久代的回收有两种:常量池中的常量,无用的类信息,常量的回收很简单,没有引用了就可以被回收。对于无用的类进行回收,必须保证3点:

  • 类的所有实例都已经被回收;
  • 加载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 类对象的Class对象没有被引用(即没有通过反射引用该类的地方)。

永久代的回收并不是必须的,可以通过参数来设置是否对类进行回收。HotSpot提供-Xnoclassgc进行控制。
使用-verbose,-XX:+TraceClassLoading、-XX:+TraceClassUnLoading可以查看类加载和卸载信息-verbose、-XX:+TraceClassLoading可以在Product版HotSpot中使用;-XX:+TraceClassUnLoading需要fastdebug版HotSpot支持。

五、GC参数

堆设置

-Xms :初始堆大小
-Xmx :最大堆大小
-XX:NewSize=n :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Ratio=n: 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比值。如:为3,表示年轻代与年老代比值为1:3,年轻代占整个年轻代年老代和的1/4
-XX:SurvivorRatio=n :年轻代中Eden区与两个Survivor区的比值。注意Survivor区有两个。如:3,表示Eden:Survivor=3:2,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5
-XX:MaxPermSize=n :设置持久代大小

收集器设置

-XX:+UseSerialGC :设置串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 :设置并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dlOldGC :设置并行年老代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 :设置并发收集器

垃圾回收统计信息

-XX:+PrintHeapAtGC GC的heap详情
-XX:+PrintGCDetails GC详情
-XX:+PrintGCTimeStamps 打印GC时间信息
-XX:+PrintTenuringDistribution 打印年龄信息等
-XX:+HandlePromotionFailure 老年代分配担保(true or false)

并行收集器设置

-XX:ParallelGCThreads=n :设置并行收集器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XX:MaxGCPauseMillis=n :设置并行收集最大暂停时间
-XX:GCTimeRatio=n :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

并发收集器设置

-XX:+CMSIncrementalMode :设置为增量模式。适用于单CPU情况。
-XX:ParallelGCThreads=n :设置并发收集器年轻代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六、感谢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欢迎继续阅读接下来的章节,推荐大家熟读《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这本书。同时感谢一下作者的分享:

Java 内存区域和GC机制
java 虚拟机–新生代与老年代GC


























以上是关于JVM G1混合回收(mixed GC)的一些理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Java12新特性 -- 可中断的G1 Mixed GC

谈谈JVM的垃圾回收器

太厉害了,美团P6大牛用项目经验编写最新深入理解JVM&G1 GC

太厉害了,美团P6大牛用项目经验编写最新深入理解JVM&G1 GC

JVM7大垃圾回收器下篇G1(Garbage First)

JVM:24 G1分代回收原理深度图解:为什么回收性能比传统GC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