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七年老安卓的 2022 总结
Posted 拭心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名七年老安卓的 2022 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 shixin。
一转眼到了 2022 的最后一天,今年发生了很多事,这篇文章来总结一下。
长短期目标达成情况
和去年一样,我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具备创业能力的人,包括商业思维和全栈技术能力。总的来说,今年是朝着这方面前进的:技术能力上按照“一专多能”的规划在提升;商业思维也有慢慢提升,暂时还没有成果。
去年买房时借了一些钱,所以今年的短期目标就是多还些债务。这个小目标今年达成的还可以,主要归功于老婆离职后自己干,其实她的这个选择我一开始是否定的,因为我觉得大环境不好单干很难赚钱,还好老婆有大智慧坚持了下来,最终的结果让我大受震撼,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眼界问题。
今年有什么有意义的事
今年基本保持了两个月总结一次,记录内容如下:
一年里大概有这些事值得被记住:
- 收到一笔小稿费
- 完成六年工作总结
- 尝试了三次直播
- 系统整理 Linux 编程
- 系统学习 Go 语言
- 隔离、封闭、阳性
- 亲人离世
- 换工作
- 完成书稿
- 在朋友帮助下补上求婚表白
- 国庆回内蒙古
- 黑客马拉松得奖
- 面试别人
收到一笔小稿费
今年初为某时间网站提供了两篇稿子,收到了一点报酬,高兴之余记录下了当时的想法:# 收入稿费后的一点思考。
钱虽然不多,但意义很不一样,它代表了我能够靠其他能力获得报酬。写稿子虽是体力劳动,但等写作能力提升上来后,是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值得长期投入。
目前我擅长的领域只有 android 技术和职业发展,希望 2023 可以多了解一些领域,增加写资。
完成六年工作总结
二月份花了些时间整理了这几年的 Android 开发经历:# 六年安卓开发的技术回顾和展望,在各个平台的阅读量和互动数据都还不错,很多人反馈看完有帮助,让我很高兴。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沉住气多思考多行动。移动开发的市场需求的确不如往年火热,在市场回归理智后,我们更要常常思考自己的优势、竞争力和价值,不断修炼内功。
同时也不必过于悲观,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目前国内移动设备还是最大的流量入口(活跃设备量约 12 亿),每天还是有很多人在通过手机软件解决生活需求。我们需要清楚公司业务面对的挑战,在其中找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具体的方向上不断深入,以此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尝试了三次直播
为了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今年尝试了几次直播,第一次是分享上面提到的六年开发经历和对技术价值的思考;第二次是和大家一起读英文版的《安卓传奇》(当时中文版还没有翻译完);第三次是实验性的直播学习。
总的来说这几次直播我都收获不少,一方面是表达的条理性、表情动作和互动方式,另一方面是在表达的同时会考虑到听众的感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说自话、无脑输出的坏习惯。
衡量自己对某话题的理解程度,很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分享,看看自己能讲多少。2022 我的技术直播比较少,希望 2023 能多一些。
系统整理 Linux 编程
工作里经常用到 Linux 相关,之前都是零碎的学习,二、三月系统性的整理了一下,输出了五篇文章(包括异常、进程等,还有几篇内存、文件的没写完😭):
要成为有深度的 Android 开发,必须掌握 Linux 编程。无论分析稳定性问题,还是做性能优化,都会用到 Linux 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知识。
目前这方面知识我处于会用的程度,再往下内核的原理还需要结合源码研究,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短时间内工作里没有这方面需求),2023 暂时不会有这方面计划。
今年面试了不少人,还没有遇到一个懂 Linux 编程的,足以证明深度安卓的稀缺性。
系统学习 Go 语言
年初工作里使用 Go 开发了一些接口,花了些时间系统的学习了 Go 基础和 Go Web 编程,输出了四篇文章:
Go 除了可以开发接口,还可以开发工具、脚本什么的,编译后直接运行,效率很高。
今年勉强算是入了门,掌握了 Go 语言基础和 Go 常用的框架,开发的项目属于简单级别。2023 还需要通过多动手提升 Go Web 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技术熟练度。
为什么觉得 Go 值得长期投入呢?目前来看,Go 的技术生命周期还处在早期大众阶段,市场上有很多 Go 的需求,但同时会开发 Go 的人没那么多,所以还有红利。
隔离、封闭、阳性
今年亲身经历了 yiqing 管理的从松到严再到松。
三月由于公司有密接,在公司隔离了两天三夜。感谢字节行政,隔离的体验很好,有吃有喝有用,睡的也比较舒服。
三月多到五六月由于 shanghai 的政策,在家里封闭隔离了几个月,有了抢菜、团购、以物易物等难忘的经历,还好都结束了。多亏了老婆的照顾,我才得以顺利度过。
封闭在家这段时间,让我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长期用的东西一定要买好的,比如人体工学椅、显示器、洗碗机等等。
以前我总是舍不得买贵的,想的是能省则省,老婆的价值观和我完全不同,她的观念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在家办公几个月,幸亏我早内购了公司的好椅子,才让在家办公和公司体验一样,真香。
之前老婆一直要买洗碗机都被我婉拒掉,封闭期间每天洗碗把我洗吐了,脸都打肿了,于是封闭结束我们立马就买了洗碗机。
十二月突然宣布不再查验绿码,在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病毒的泛滥。在照顾老婆两天后,我也不幸成为了“中队长”(两道杠),在咳嗽中度过了今年的尾巴。
阳了以后,最大的感受是觉得身体似乎没以前那么硬实。看到很多杨康后突然去世的小道消息,感觉自己心跳都变快了。再也不敢熬夜、剧烈活动了。2022 经常一两点睡七八点起,2023 可要好好休息才行,小命要紧。
亲戚离世
今年很难受的是有两个亲戚永远的离开了我,小时候没少受他们关照和陪伴,怎么突然一下就再也见不着了呢,唉。
年轻的时候似乎一直都在得到,不断的遇到新朋友、建立新的关系。年纪大了以后,新的关系建立的没那么多,老的关系却越来越少。
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到了这个年纪,距离死亡感觉越来越近了。
2023 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未来几年里做到时间自由,从而和家人、亲戚有更多的互动联系。
换工作
今年五月出于长期目标考虑,决定离开字节,回到喜马拉雅。
在字节的两年里我成长很多,技术深度和视野比之前开阔不少。做技术“见过猪跑”很重要,知道天花板在哪里成长的更快。在字节的时候我所在的团队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国内一流,领导技术深不见底、团队里底层技术大牛云集、还有前谷歌/Facebook 大佬,随便选一个都吊打我哈哈。好在我脸皮厚也算努力,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个人感觉技术水平从团队的脚部前进到了腿部哈哈。
在这两年里我主要是在做性能优化和工具链,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填补了不少 ART/Linux 知识。做着做着,逐渐发现这个领域的水太深了,可能需要至少三五年才能达到真正的“精通”。我开始逐渐迷茫,究竟是继续在这个方向埋头努力,还是坚持我的长期目标:成为“全栈工程师”,具备独立负责复杂商业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思维。换句话说,究竟是要做专还是做广。
结合一些朋友的建议和字节的客户端 Leader 招聘要求,我觉得对于工作七年左右的我来说,可能多一些管理经验和跨端/动态化经验路会更广一些,也有助于我达到长期目标。因此纠结再三后,还是决定选后者。
2022 后半年我在这两点有了一些实践,其中管理方面经验还很少,需要一边补充理论一边在实际工作中历练学习;跨端/动态化上实践比较多,主要围绕 DSL 和 ReactNative 进行了一些优化和需求开发,熟悉了公司内部的相关开发框架和发布流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 RN 的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
完成书稿
我平时有记录的习惯,工作里遇到问题时会创建一个文档记录解决思路和结果、收获。在字节工作期间断断续续创建了数十个文档,有一天看着这些文档,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它们整合起来出一本书呢?
考虑到这几年主要在做性能优化,市场上的安卓性能优化书又都比较老,感觉这是个不错的方向。正好有个朋友出过书,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有熟悉的编辑,一番沟通后对方对我的话题和内容比较看好,就签订了合同。
写书是场马拉松,除了开始时的振奋和期待,剩下的就是长期的忍耐和坚持。虽然之前有一些存货,但真正写的时候还是花了很多精力。一方面需要设计好书的大纲、章节、侧重点,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读者看完有收获,同时还得表达的逻辑清晰。完成书稿前前后后花了我两个多月的空余时间,中间几度想放弃,还好最终坚持了下来。
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以前写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很难做到的事,今年通过亲身经历证明了再复杂的事只要合理拆解,还是可以实现的。我想这一定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受疫情影响,估计这本性能优化的书得 2023 年初出版,到时候再和大家详细介绍。
在朋友帮助下补上求婚表白
今年七月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补上了求婚表白。为什么说是“补上”呢?是因为去年领证前老婆一直说想要一个仪式感,但我因为种种原因没做到,心里一直觉得过意不去。今年趁周年纪念日补上了,虽然中间有些小缺陷,但心意到了老婆开心最重要。
说起“仪式感”,岁数越大越觉得重要,每一天平凡也是过,有仪式的过也是过,为什么不留一些美好的回忆呢。
国庆回内蒙古
今年过年没回内蒙古,始终很想家,终于在国庆放假的时候回去了一趟。
我的成长途径了内蒙古、西安和上海,如果说西安是我培养独立能力的地方、上海是我靠能力谋生的地方,那内蒙古就是我意识懵懂快乐成长的地方。
内蒙老家有很多亲人和朋友,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人和事是我内心最底层的力量来源,在心烦意乱走不动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他们,然后就有了力量。
内蒙古最让我牵挂的就是父母。养了儿子二三十年,到现在每年只能见几次,唉。有的时候真的很矛盾,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陪伴父母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马上到了要孩子的年纪,说实在的我更想让孩子在上海读书,而不是在内蒙古老家,这样的结果就是老人只能过来投奔我,那以前的社交圈子都没了,唉。
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或许钱多些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还得更加努力才行啊!
黑客马拉松得奖
今年偶然报名参加了公司的黑客马拉松比赛,然后很偶然的就拿到了第一名,整个过程都很神奇,# 具体来龙去脉记录在了这里。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是:要保持尝试的勇气,要具备完成的坚持。
或许是“无知者无畏”吧,我对一些尝试的机会总会有意识的抓住,大多时候这些选择并没有什么代价,反而会给平凡的生活里添一些色彩。比如大学里做生意、公司年会表演舞蹈,这些我都是零基础,但怀着“好像挺好玩的,试试看吧”的想法就去做了,最后结果也还不错。
用“因果论”来说,当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因,果随后就会来。积极的选择越多,最终善果就越多。
除了要勇于开始,更重要的是坚持做完。这点我是缺乏的,经常在一件事开始时豪气凌云,但做一段时间没有成果后,就开始泄气了,心里就开始纠结要不要放弃。好在今年的比赛、写书这几件事我都坚持了下来,内心的韧性有所提升,2023 还需要做更多长久的事磨炼韧劲!
面试别人
十一十二月面试了不少人,从三四年经验到十来年经验的都有,面试下来有这些感受:
- 简历上的技术点不求多,只求精
- 写博客的真的很少,能写的说明有技术好奇心,技术不会很差
- 频繁跳槽又没中大厂经验的,基础都不太扎实
- 很多人的问题是项目经历太简单(都是界面操作),没有做过更复杂的事
- 工作越久越要思考一个问题:我比刚毕业的有什么优势
面试是一个双方不断了解的过程。在一个小时左右的面试中,面试官需要判断一个人究竟是否满足岗位要求、在当前团队的位置、引入团队后会让团队更好还是更差。而面试者需要尽可能地多提供信息,让对方有更多判断依据。
在拿到一个简历后,我会先看工作年限,从而唤起对应的期待值;然后看工作经历,如果有知名公司/产品的经历会加分不少;然后看项目经历里提到什么技术和复杂点;最后看专业技能里提到的知识点;工作不久的再看看学历。
好的简历该是怎样的?在我看来,好的简历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究竟做过什么。看着好像很简单,但很多简历其实都没达到这个要求,能写清楚在各个公司的项目里担任过什么角色、用了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就很好了。有的简历里不写自己的事,光介绍项目功能介绍半页纸,让人看着着急;还有的简历里有很多牛逼哄哄的数字但和技术没什么关系,比如“XXX 项目提升日活 XX 万”,一问怎么做到的,回答“产品设计的好”😓。这种我建议干脆就别写了。
面试时,即使已经看过简历,我还是会先让面试者先自我介绍一下,通过这段介绍看看他的表达,也看看有没有说到简历以外的东西。
好的自我介绍该是怎样的?在我看来,好的介绍应该说清楚自己处理过的复杂问题,激起面试官的好奇心。比如说清楚在某段工作经历里花了很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难。有的人自我介绍就是读一遍简历,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多展现下自己呢?还有的人说着说着就进入了细节,不打断的话可能要说十几分钟。
剩下的就是聊项目经历和技术点。一般项目经历比较复杂的会有很多话题可以展开,这种的就不会问八股文。但有时候项目经历过于简单,只能问一些基本问题看看你基础如何。以前面试我很害怕对方问我“你最擅长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问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简历和自我介绍里没说出什么复杂点,面试官是为了挖掘你的优势才这样问。
有什么收获
今年有不少零碎的总结和收获,汇总起来,主要在这几个方面收获较多:
- 为什么要没事找事
- 学习方法还有问题
- 人生商业模式
为什么要没事找事
回顾今年发生的这些事,现在让我觉得有价值的事,在当时都让我很头疼,这些事其实不做也可以,何必呢。
# 六年安卓开发的技术回顾和展望 从构思到写完大概花了两周,其中花时间最多的是集中精力坐下来思考“技术的价值”这个话题。一开始我也是比较迷茫的,技术的价值是什么,不就是完成产品的需求吗?但这是全部吗?这是优秀的技术人的价值吗?我带着问题去查了很多前辈的分享,结合自己工作里遇到的优秀人的行为,最后总算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做直播也是一样。在生出直播的想法,有无数个坏的想法冒出来打击我,万一说的磕磕巴巴怎么办,万一没人看怎么办,万一被同事看到怎么办...... 好在我把这些负面情绪遏制住,抱着最差被人喷的态度,做好了大纲和排练,最后结果也还不错。
写书的过程真的痛苦。和写博客不一样,写书既要有体系又要严谨,要写清楚一个知识点,需要作者对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非常清楚,非常耗费心力和精力。在有天写到凌晨三点左右的时候,我突然迷茫了,我这是何必呢,为什么要这样苦自己。
现在我可以回答当时的这些疑问了,为什么要折腾自己,为什么要没事找事?
就像肯尼迪的登月计划演讲里说的那样,之所以做这些事,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难。这些困难可以让我变得更强大,可以让我多思考技术的意义,可以让我多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可以让我磨练自己的心境。我想要取得超人的成就,那就必须不断在困难的事上练自己,每次耐下性子做一件没那么容易的事,都是在成长。这样长此以往,等到将来那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我可以坦然的说:我,准备好了。
学习方法还有问题
2022 虽然有一些输出,但距离我内心的要求还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这几点问题:
- 兴趣太泛滥,没有体系化学习
- 看的多,做的少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前几天数了下淘宝、京东的购物记录,发现我 2022 年居然买了四十多本书!买了这么多,看完的只有不到十本,真的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为什么会买这么多书呢?这是因为我的兴趣太广泛,对前端、后端、哲学、小说、经管、心理这些话题都很有兴趣,加上现在书价这么便宜,看到不错的书就想拥有。买的时候脑子里会想象自己看完了会有怎样的收获,兴奋的下了单。等快递到了我的热情可能已经消去了一大半,翻开封面看几眼,就丢在一边打开了手机。今年发现这个问题后,已经囤了很多书,2023 年要选取其中某个方向系统化的学习,限制购买频率,看完一本才能再买一本。
除了兴趣泛滥,还有一个学习方法问题是输出过少。以前的学习方式中,用来输入的时间远远大于输出。比如学习前端,2018 年就通过视频、百度前端技术学院和 w3cschool 学过一波 html/CSS/JS,但因为学完没有及时整理输出,导致没多久就忘差不多了。学后端也是,2019 年看了一本 SpringMVC 的书,看完跟着书敲了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导致现在脑子里只有些 Mybatis 配置,其他都忘差不多了。2022 从书上、极客时间和其他平台也看了不少内容,但基本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没有做什么项目。2023 年要改掉这个问题,改成输出为主的方式,跟着书籍、课程学完后要花两倍以上的时间实践、整理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避免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样样稀松。
人生商业模式
《原则》说一个人就是一个系统,值得不断的去迭代、优化。我花了很多时间记录自己的计划、行动和结果,试图通过这些记录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并进行纠正。
除了当作系统,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当做一个商业产品来经营,商业产品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价值和市场,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推广费用来增加销量。
对于没有资源的人来说,需要花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能提供的服务),当产品打造好(具备了特定的能力)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自己产品提供给更多人使用。
工资是最稳定的一种,公司为你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环境,你为公司提供所需的技术服务。其他可选项有这些:1. 做独立产品,以产品提供服务 2. 做付费课程/出书,提供教育服务 3. 做职业咨询,提供职业成长服务。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借助杠杆的力量,把服务辐射给更多人。
2022 我还处在打造自己这个产品的阶段,正如上一点所说,效率还有一定问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提升生产效率。2023 年除了继续打磨自己,我还会努力做一些作品出来,创造更多价值。
总结
好了,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回顾了 2022 年发生的一些值得记忆的事,通过回顾,我发现自己还是做了一些事的,虽然周末总是贪玩,但好歹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
明年我就要迈入三十岁了,希望在三十岁时的这年,可以有更多的成就,达成一些更难的事情。
感谢你的阅读,祝你平安顺遂。
好了,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的阅读,愿你平安顺遂。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推荐阅读
以上是关于一名七年老安卓的 2022 总结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十年老安卓开发转车载行业,成功斩下50K*13offer的历程经历
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泄漏与排查流程,6年老Android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