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源」来如此 第六期 - 开源经济与产业投资

Posted dotNET跨平台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精彩回顾|「源」来如此 第六期 - 开源经济与产业投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作者:活动组、袁睿斌

| 编辑:金心悦

| 设计:朱亿钦

4月17日 14:00,由开源社联合云启资本、易观分析、云赛空间,以及微软 Reactor 共同主办,由示说网提供转播支持的「源」来如此 第六期直播活动如约而至。

在本期的「源」来如此活动中,开源社理事、华为开源能力中心开源专家庄表伟,易观分析企业数字化中心负责人张澄宇,以及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以“开源经济与产业投资”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线上圆桌讨论。本次圆桌讨论主要围绕以下话题进行。


作为一个喜欢开源、想要创业的人,如何选择相关的方向?
张澄宇站在分析师的视角,从行业和技术两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开源软件和应用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行业中,二是要根据自身技术储备与资源能力,单点做精、点状切入。

而陈昱则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列举了开源常见的几种商业模式,以及风险投资会考虑的商业化方向,给创业者以参考。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选择被投的项目,大概会考虑哪些因素?
除创业方向、发展天花板、市场因素之外,陈昱还强调了团队的技术能力,以及社区运营能力这两个因素。

什么样的开源项目/开源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

张澄宇阐述了他从分析师视角分析一个开源项目的几个维度,包括项目是否遵循开源的原则,核心产品的价值主张,市场情况,项目团队与社区是否是一个良性循环等。

而庄表伟则分析了在他看来一个团队中比较重要的三个角色,技术负责人、商业经营负责人和社区运营负责人。


一个普通开发者应该如何去选择一个想要投身的开源项目?
陈昱给出的建议是根据个人兴趣方向、自身能力匹配度,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量。

张澄宇表示除本身的能力和喜好之外,也要看贡献者想要在开源项目中获得什么。

庄表伟则补充道,开发者应该思考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来选择想要参与的开源项目。


要不要有 KPI,该制定怎样的 KPI,不要有什么样的 KPI?
针对这一问题,张澄宇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在开源中,大家往往希望不通过一种明确的 KPI 去管理,但是从实际操作来说,大部分商业公司还是必须要以这条路去约束自己的团队。

作为投资机构,投资开源公司之后会设置 KPI 吗?
在陈昱看来,KPI 是一种管理方式,创业公司的管理层应该用一些客观指标去管理公司团队。


一家老牌公司,想要对外开源一个软件,应该如何选择和制定自己的战略?
张澄宇从开源的商业模式,构建开源技术生态,以及国家自主可控的技术战略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昱则是通过列举几种企业开源的目标和出发点,向企业提出了“我为什么需要开源”这一思考。

庄表伟分享了华为视角的三类开源,并提出了“五看三定”的评估方式。


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开源能够帮上什么忙?
张澄宇从易观的实践经验出发,从战略、业务、技术和产品三个层面给出了他的建议。此外他也倡议,在从开源社区获取的同时,将自己的实践和改进维护到社区中,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开源生态。

正如陈昱所说,贡献很多时候不需要写代码,有时候提供一个使用场景并且反馈也同样重要。

圆桌之外,三位专家也针对线上观众提出的“开源新创公司,在社区运营能力方面,有哪些主要纬度”、“类似中美科技竞争等事件是否会对国内的开源、创新、投资造成影响”、“投资开源项目对项目的团队大小有什么要求”等问题作出了回答。

更多本次讨论的精彩内容,可观看本次直播回放。

B站回看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Z4y1y7pd?share_source=copy_web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至B站进行观看)

本次直播 CSDN 热度 1300+,视频号观看人数 2300+,示说官网平台 PV 800+。

希望通过本次讨论,能够在开源创业、投资方面,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原稿文字记录】

现在的开源的创业和投资这么火热,作为一个喜欢开源,想要创业的人,可以考虑哪些方向?如何来选择相关的方向?

张澄宇:从开源创业的角度来看,趋势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分析师的视角来看,中端的用户已经在快速地接受开源软件了;很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已经开始对开源变得友好。对开源创业者来说,有两个维度可以看:行业的方向:开源软件和应用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使用行业里面,互联网、金融、零售等,最终能被这些行业的用户所使用是一个应该重点去考虑的方向;技术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项目还是在平台层的是比较多的,容器、数据库、开源操作系统等,平台层天花板和空间相对比较大,能够更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协作状态,当然平台层的项目很多时候背后的推动未必是个人的创业者,很多是大厂,相对来说挑战是比较大的。第二个方向来说,单点做精,以易观对开源项目的参与为例;点状的切入对小型的创业者或个人开发者来说,切入难度比较小,容易形成小闭环,技术方面来说,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与资源能力,看是在平台层还是单点做精,都是可以选择的。

陈昱:自己本身是做风险投资的,投资过不少开源项目,本身也是程序员。单从程序员角度来说,所有对社区有价值的代码都值得去写,都值得做成一个开源项目;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个开源项目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成立的商业模式,否则公司不可能产生收入,作为风险投资机构就不可能投资。开源的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1. 技术支持、培训、年订阅费的方式;很多企业如银行,需要一些即时的响应与支持 2. open-call 的商业模式,基础功能免费,对一些更好的性能、特性,闭源,需要额外的特性需要付费 3. 公有云起来后,一种新的商业模式,cloud hosting,xxx is a service,帮企业解决了运维的问题,采购原厂的公有源服务。创业时需要思考你的项目最终能否往这三大类的商业模式上靠。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时都会优先考虑这些能够商业化的方向。

庄表伟操作系统、大数据、AI、物联网,哪个行业的创业的成功率会高一些?

陈昱:AI 和物联网,竞争没有特别激烈,难度适中。大数据已经基本是红海了,而操作系统其实是个能力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业团队可以handle的。

张澄宇:基本认同陈总看法,操作系统不是一个小型团队能够做成的事情。AI 和物联网这类方向,相对来说可以选择的点状的切入点更好取得成功。另一个方向来看,项目以后的天花板是否足够高。

创业者从他的立场来选择方向,以及投资人从他的立场来选择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选择被投的项目大概会考虑哪些因素?或者说是否会对投资的领域/项目做某种数学建模,基于某种评估的标准去选择项目,会有内部的投资模型吗?

陈昱:第一方向,从历史上,中国和美国的创业来说,刚才提到的几个方向都是投资人会优先关注的方向。第二个方向,刚才提到的天花板的问题,最后你的市场有多大,是我们会考量的因素。大数据的项目相对来说天花板是比较高的。还要看团队的个人能力:1. 技术能力,不仅是想简单的去投一个简单的国产替代,希望这个团队是有能力做一个世界一流的产品的 2. 社区运营能力,要让广大的开发者群体注意到你,用你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布道师的角色特别重要

什么样的开源项目/开源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

张澄宇:很多分析并不是完全立足于投资人的视角,更多的是立足于用户的视角去看。基于我的经验,作为选择项目首先是要看他是不是真的要做一个开源,开放兼容、共赢共享的原则,未来的开源模式是不是立足于这样一个价值观去开展。另外可能会看一下核心的产品,是否有一个清晰的价值主张,突出的性能或特性,相对于现有的方案,差异、优势在哪里,在行业落地是不是有明确的应用场景。三、市场的角度:回报周期、天花板等角度,市场的空间、盘子有多大,增长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好的项目还是处于一个大的赛道,比较适合风投去投的。另一个维度是,整个开源项目核心的团队,社区的参与者,社区的机制,是不是一个良性的、持续循环的。基于这些维度,比较看重从数据的层面去解读,如何去解读这些数据,会找很多维度:社区开发者数量、用户评星、讨论等,项目文档的完备度、版本更新的频次等。可以量化的数据或偏定性的内容。做评级,以上所有维度的数据体系构建出来,然后横向拉齐去看很多开源项目,在这样一个数据体系上面是怎样做评价的,这是从分析师的视角去看行业。

庄表伟看一个团队有没有这样的三个角色:技术负责人、商业经营负责人、社区运营负责人;所有的开源项目在整个开发者的市场上,其实是在争夺所有开发者的业余时间和注意力。大家在竞争的过程中是此消彼长的,把别人的业余时间和关注度和开发能力吸引过来,就能通过社区来打造一个护城河,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也会往上走,推动商业变现的能力,市场成功进一步推动社区繁荣,形成一个正循环。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陈昱:在中国开发者中,真正能够做数据库核心引擎开发的只有很少的人,各大公司争夺的也就是这一批人的时间,也就形成了大家讨论的一个“护城河”

庄表伟一个普通开发者,想要参与贡献,应该如何去选择一个想要投身的开源项目?

陈昱:个人方向的兴趣、自身能力的匹配度;价值观

张澄宇:一方面要看本身的能力和喜好,另一方面也要看贡献者想要在开源项目中获得什么:在校大学生/初级爱好者,想要在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学习和了解,积累经验;想通过一些开源项目的贡献取得一些成就,可以看一些发展更快速的项目,把自己擅长的能力发挥出来,成为比较核心的贡献者,作为开发者的生涯打通一些可能性;赚钱,想要获得回报,就要去找一些回报激励规则非常明确的项目

庄表伟:补充,一个开发者应该去思考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第一阶段,新人不需要选择很难的知名的开源项目,应该找一些新人友好的项目;第二阶段,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第三阶段,要考虑你在这个开源社区里的形象、定位、人设这些事情

张澄宇:开源领域还是需要一些长期主义,最好的状态就是,开发者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成长和社区项目的发展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够从社区汲取我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把我的东西贡献给社区,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状态

庄表伟KPI的话题,要不要有KPI,该制定什么样的KPI,不要有什么样的KPI?

张澄宇:据我观察到的商业公司,在做开源社区的时候,不得不去用KPI去运营一个团队的,开源社区是需要一个长期打造的,KPI 有点违背开源社区本质上的精神,目前开源的圈子里,大家可能更希望不通过一种明确的KPI去管理,但是从实际操作来说,大部分商业公司还是必须要以这条路去约束自己团队的;商业公司也不会允许自由的发展

提问:作为投资机构,投资开源公司之后会设置KPI吗?

陈昱:定期开董事会,会拿一些数字出来讨论:如github的客观数字,讨论下一步整个公司的方向是怎样的,会用什么手段去优化?marketing的数字,举办meetup数量,活动数据;销售数据,收入增长、客户类型划分、成单率、复购等,也算是KPI,但作为创业公司的管理层也应该用这些指标去管理公司团队,公司需要有一个效率在里面的,如果没有KPI去管理,单纯靠员工自驱力或社区偏好,很容易走歪,没有达到预期结果。KPI是一个管理方式

网友提问:开源新创公司,在社区运营能力方面,会有哪些主要纬度?

陈昱:最基础的就是开源项目文档完备,marketing的能力,做布道、讲座、交流等

庄表伟:数据是辅助,但判断数据的好坏,社区运营是否理想,不能靠数据,只能靠我对社区的综合感觉

陈昱:实操起来难度会高,数据的收集是一方面,同时目标也很重要

庄表伟:很多的运营会迷失在具体的KPI里面

张澄宇:KPI完成但不一定能变成一个好的开源项目,如何把一些看上去很难量化的东西去量化,未来是否能通过一些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把一些看似不可能量化的东西去结构化,这可能也是未来评价精细化程度的方向

庄表伟如果是一家老牌公司,原来不做开源,开始想要对外开源一个软件,应该如何去选择和制定自己的战略?

张澄宇:作为一个商业公司,第一要想清楚开源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第二,从一些手段方面,需要针对开源,把技术生态构建起来;国家讲技术的自主可控,对金融、能源等行业来说,开源项目可能也会在国际冲突里丧失中立性,开源战略能够和国家的自主可控能够真正的实现什么价值,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陈昱:我为什么需要开源?开源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模式,但也有目的在里面的。对很多企业来说,开源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政府在使用软件的时候,代码开放出来,可以做代码的审计,提高代码的信任度;构筑一个生态环境,如百度的阿波罗,开放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操作系统,让更多的车厂和合作伙伴参与到生态里来,让整个软件变得更好

庄表伟:华为会把开源分成三类:1. 法务合规类的开源,企业用了类似GPL这样的lessions,拿它去做商用等,基于lessions的合规遵从性的要求需要开园;2. 配套开源,开放平台,围绕这个开放平台相关的sdk,ide插件、周边等通常都是开源的,它要去为整个开放平台服务,开源服务于既有的战略;3. 开源本身就是战略,本身就要用这样的开源去为自己的企业战略服务,来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服务,本身是最难,也是对企业来说对重要的类型;“五看三定”-五看:看整个行业、看市场、看客户需求、看竞争对手、看自己处于市场的定位;三定:定战略控制点、定目标、定策略;个人认为开源战略还要再加两样:1. 你在这个开源社区里的角色 2. 要做内部的人员培养,要在开源社区里以开源人、开源贡献者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去做这个项目

庄表伟绝大多数企业都会用到开源,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开源能够帮上什么忙?

张澄宇:数字化转型本身机会是非常大的,零售、制造业等行业,甚至很多数字化基础非常好的,如银行业、互联网行业也需要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从各个行业推进的进展比想象的慢很多,本质的原因是没有大规模的把自己的业务云化,没有上线数字化应用来提升效率。从易观来说:1. 战略层面:架构、组织 与其单点的使用开源软件等,更重要的是需要把it架构进行升级,云原生的架构就比较适应现在的要求 很多开源项目也在架构层面提供支持的 组织里如果采用开源的方法进行变革管理会使变革的成功概率增加百分之二十四 需要借助开源的软件进行输入,2. 业务方面:所谓的数字化转型更多的需要每个部门、很多业务场景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想在很多业务进行多点并发的创新,开源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3. 技术和产品层面:采用开源软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方式,又是一直迭代更新的。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树立一些互惠互利的意识,从开源社区里攫取一些影响没有问题,但可能需要自己的一些实践、对软件的改造,能够内化到产品的功能组件里维护到社区,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开源生态

陈昱:贡献很多时候不需要去写代码,有时候提供一个使用场景并且反馈也是同样重要的

提问:

  1. 中美科技竞争(制裁)等事件是否会对国内的开源、创新、投资会造成影响?

陈昱:美国的公司可能会需要遵循自己国内的法律,是无可厚非的行为,但是无法访问GitHub,翻墙等方式也是可以的,是可以用很多技术手段去绕开的

庄表伟:如果有一个类似的开源软件,你是否会投资?

陈昱:我投资不会单纯看他是否做了一个国内的产品替代,但我对你的要求不会降低,我希望你的产品是可以在国际的舞台上竞争的

张澄宇: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风险的到2025年打造两到三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未来中国做开源的方式可能确实要把自主可控的诉求很充分的考虑进来。未来会把相对来说自主可控的开源生态构建起来

庄表伟:雷军:越是在存在供应链风险的情况下,我们越是应该鼓励中国的程序员积极地投身国际的开源社区。一定要在国际的开源社区里做出足够有价值的贡献,将来有一天如果真的被断掉,也有能力接着做下去,关起门来自主可控,不能证明真的有能力自主可控,只要网络和世界没有被断开,就应该积极的向社区和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投资开源项目你对项目的团队大小有什么要求?

陈昱:没有要求,三四个人、十几个人也没有问题,关键是你做什么,有没有能力实现你的愿景?

庄表伟:投资一个项目要聊多少回?

陈昱:投资的工作其实都是做在前面的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OSPO如何帮助保护你的软件供应链

CLA:减少开源社区合规风险的银弹?

[研究问卷] AI数据获取与开放的现状调查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七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


以上是关于精彩回顾|「源」来如此 第六期 - 开源经济与产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百度AICA六期结业 322名首席AI架构师“执桨破浪”入产业

开发者评测局第六期——ModelScope开源模型社区评测征集令

开发者评测局第六期——ModelScope开源模型社区评测征集令

零基础JavaScript学习第六期

快来领取 MVC奖励!| 第六期 SWFT 兑换大赛圆满落幕!

Datawhale团队第六期录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