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详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HTTP协议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HTTP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响应报文

请求报文模型: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实例:

GET/sample.Jsp HTTP/1.1             请求行
Accept:image/gif.image/jpeg,*/*     首部
Accept-Language:zh-cn
Connection:Keep-Alive
Host:localhost
User-Agent:Mozila/4.0(compatible;MSIE5.01;Window NT5.0)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name=jinqiao&password=1234   实体(报文内容)

 

请求方法有GET、POST、HEAD、PUT、DELETE、OPTIONS、TRACE、CONNECT

响应报文模型: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实例:

 

HTTP/1.1 200 OK     状态行
Date: Sat, 31 Dec 2005 23:59:59 GMT      首部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2

<html>                            实体(报文内容)
<head>
<title>Wrox Homepage</title>
</head>
<body>
<!-- body goes here -->
</body>
</html>

 

状态代码有以下:

  •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代码、状态描述的说明如下。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举个例子:输入了错误的URL。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举个例子:HTTP/1.1 200 OK(CRLF)。

那一个较复杂的头部分析:

 

技术分享

  1. Cache-Control:

    must-revalidate, no-cache, private。这个值告诉客户端,服务端不希望客户端缓存资源,在下次请求资源时,必须要从新请求服务器,不能从缓存副本中获取资源。  
    Cache-Control是响应头中很重要的信息,当客户端请求头中包含Cache-Control:max-age=0请求,明确表示不会缓存服务器资源时,Cache-Control作为作为回应信息,通常会返回no-cache,意思就是说,“不缓存就不缓存呗”;当客户端在请求头中没有包含Cache-Control时,服务端往往会定,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缓存策略,比如说oschina在缓存图片资源的策略就是Cache-Control:max-age=86400,这个意思是,从当前时间开始,在86400秒的时间内,客户端可以直接从缓存副本中读取资源,而不需要向服务器请求。

  2.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个字段作为回应客户端的Connection:keep-alive,告诉客户端服务器的tcp连接也是一个长连接,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这个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关于长连接的更多知识,后面我再详细讲。

  3. Content-Encoding:

    gzip

    告诉客户端,服务端发送的资源是采用gzip编码的,客户端看到这个信息后,应该采用gzip对资源进行解码。

  4.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告诉客户端,资源文件的类型,还有字符编码,客户端通过utf-8对资源进行解码,然后对资源进行html解析。通常我们会看到有些网站是乱码的,往往就是服务器端没有返回正确的编码。

  5. Date:

    Sun, 21 Sep 2014 06:18:21 GMT

    这个是服务端发送资源时的服务器时间,刚开始我不知道GMT是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以为是服务器的时间错了,还去服务器上查看过时间。http协议中发送的时间都是GMT的,这主要是解决在互联网上,不同时区在相互请求资源的时候,时间混乱问题。

  6. Expires:

    Sun, 1 Jan 2000 01:00:00 GMT

    这个响应头也是跟缓存有关的,告诉客户端在这个时间前,可以直接访问缓存副本,很显然这个值会存在问题,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不一定会都是相同的,如果时间不同就会导致问题。所以这个响应头是没有Cache-Control:max-age=***这个响应头准确的,因为max-age=date中的date是个相对时间,不仅更好理解,也更准确。

  7. Pragma:no-cache

    这个含义与Cache-Control等同。

  8. Server:

    Tengine/1.4.6

    这个是服务器和相对应的版本,只是告诉客户端服务器信息,没有更多的意思。

  9.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这个响应头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发送的资源的方式是分块发送的。一般分块发送的资源都是服务器动态生成的,在发送时还不知道发送资源的大小,所以采用分块发送,每一块都是独立的,独立的块都能标示自己的长度,最后一块是0长度的,当客户端读到这个0长度的块时,就可以确定资源已经传输完了。

  10. Vary:

    Accept-Encoding

    告诉缓存服务器,缓存压缩文件和非压缩文件两个版本,现在这个字段用处并不大,因为现在的浏览器都是支持压缩的。


以上是关于HTTP协议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HTTP Status Code)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HTTP Status Code)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HTTP Status Code)

HTTP 协议详解和版本介绍(HTTP发展历史)

CTFHub-Web-Web前置技能-HTTP协议-响应包源代码详解

[linux] Linux网络编程之HTTP协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