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磁盘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磁盘管理一、磁盘分区工具和挂载
硬盘分区符认识 MBR概述:全称为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盘的主引导记录。
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也叫主引导记录MBR)。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引导程序、硬盘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分区有效标志(55AA)。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里主引导程序(boot loader)占446个字节,第二部分是Partition table区(分区表),即DPT,占64个字节,硬盘中分区有多少以及每一分区的大小都记在其中。第三部分是magic number,占2个字节,固定为55AA。 分
区编号:主分区1-4 ,逻辑分区5……
LINUX规定:逻辑分区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主分区上
分区作用:
主分区:主要是用来启动操作系统的,它主要放的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或引导程序,/boot分区最好放在主分区上
扩展分区不能使用的,它只是做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的;我们真正存放数据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大量数据都放在逻辑分区中
如果你用的是GPT的分区方式,那么它没有限制主分区个数
注意:使用分区工具fdisk对磁盘进行操作,分区,格式化(重点)
命名方式: /dev/sd[a-z]n
其中:a-z 表示设备的序号,如sda表示第一块scsi硬盘,sdb就是第二块...... n 表示每块磁盘上划分的磁盘分区编号
二、 使用fdisk管理分区
fdisk:磁盘分区,是Linux发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
用法:fdisk [选项] device
常用的选项 :
-l 查看硬盘分区表
案例:在sdb盘上建一个分区,大小为100M 在虚拟机上添加一块硬盘
例:对sdb这块盘划分一个100M的分区出来 [root@localhost ~]
# ls /dev/sd*
...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分区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显示分区类型
m print this menu 打印帮助菜单
n add a new partition 添加新的分区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显示分区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退出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改变分区类型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写分区表信息到硬盘,保存操作并退出
Command (m for help):
/dev/sdb /dev/sdb1
如果出现下面这两种情况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解决:让新生成的分区生效:
[root@localhost ~]#reboot #这个是最好的方法
使用sdb1新分区:
[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
[root@localhost ~]# mkfs.xfs -f /dev/sdb1 #格式化,-f 对已经存在文件系统的分区,强制格式化
[root@localhost ~]# mkdir /sdb1 #创建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1 /sdb1/ #挂载
[root@localhost ~]# df -h #查看
使用新分区
[root@localhost ~]# cd /sdb1 / #使用新分区
[root@localhost sdb1]# ls
[root@localhost sdb1]# cp /etc/passwd ./
[root@localhost sdb1]# ls 显示 passwd
案例:解决卸载不了的问题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1 /sdb1/ #挂载
[root@localhost ~]# cd /sdb1/
[root@localhost ~]# umount /sdb1 umount: /sdb1:目标忙。
(有些情况下通过 lsof(8) 或 fuser(1) 可以 找到有关使用该设备的进程的有用信息) [root@localhost ~]# lsof /sdb1 # 查看谁使用了这个目录
方法1:
[root@xuegod63 sdb1]# kill -9 3322
方法2:[root@localhost sdb1]# cd #退出目录,这个最合适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sdb1
注:umount 挂载点 //卸载方式1 或 umount 设备路径 //卸载方式2
案例:写入配置文件,让它开机自动挂载
[root@localhost ~]#vim /etc/fstab #在文件最后写入 /dev/sdb1 /sdb1 xfs defaults 0 0
如果报错解决方案: 修改fstab重启系统后,系统报错: 重启后报错: 输入root密码: 123456 把fstab中新添加开机自动加载项目删除: 然后reboot重启:
注释: /dev/sdb1 /sdb1 xfs defaults 0 0
要挂载的分区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选项 是否备份 是否检测
[root@localhost ~]# df -h
[root@localhost ~]# mount -a #自动挂载/etc/fstab中没有挂载上的文件
[root@localhost ~]# df -h
/dev/sdb1 1014M 33M 982M 4% /sdb1 #发现已经挂载上, 说明配置没有问题。
tmpfs 183M 0 183M 0% /run/user/0 #发现已经挂载上,说明配置没有问题。
然后再重启,看看挂载
方法2:
使用UUID挂载
[root@localhost ~]# blkid
/dev/sda1: UUID="bac2ebef-26d2-4a61-9c27-bad2d7290120" TYPE="xfs" /dev/sda2: UUID="QCYxLM-ukM3-wQq1-rTdS-1RJ3-YO0e-R7qdtT" TYPE="LVM2_member"
[root@localhost ~]# echo "UUID=6ff67883-8e92-4d57-8743-1293611b9a0e /sdb1 xfs defaults 0 0" >> /etc/fstab
通常这个参数的值为0或者1 0:代表不要做备份 1:代表要每天进行操作 第六列:是否检验扇区:开机的过程中,系统默认会以fsck检验我们系统是否为完整 0:不要检验 1:最早检验(一般根目录会选择)
三、gdisk 磁盘分区工具
gdisk 主要是用来划分容量大于2T的硬盘,大于2T fdisk搞不定
两种类型的分区表:GPT和MBR ; MBR不支持2T以上
GPT分区: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它使用128位GUID来唯一标识每个磁盘和分区,与MBR存在单一故障点不同,GPT提供分区表信息的冗余,一个在磁盘头部一个在磁盘尾部;它通过CRC校验和来检测GPT头和分区表中的错误与损坏;默认一个硬盘支持128个分区
例:对sdb做gpt分区,创建一个sdb1
[root@localhost ~]# gdisk /dev/sdb
Command (? for help): ? # 查看帮助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分区
n add a new partition # 添加一个分区
[root@localhost ~]# mkfs.xfs /dev/sdb1 #格式化 完毕!!!
Linux网络管理技术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
TCP/IP四层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
分层作用:方便管理
七层模型优点:
1、把复杂的网络划分成为更容易管理的层(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
2、没有一个厂家能完整的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所有的设备,协议.
3、独立完成各自该做的任务,互不影响,分工明确,上层不关心下层具体细节,分层同样有益于网络排错
功能与代表设备
7 应用层 提供用户界面 QQ,IE 。应用程序
6 表示层 表示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
5 会话层 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4 传输层 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在重传前执行纠错 防火墙
3 网络层 提供逻辑地址,路由器使用它们来选择路径 三层交换机、路由器
2 数据链路层 将分组拆分为字节,并讲字节组合成帧,使用MAC
地址提供介质访问,执行错误检测,但不纠错 二层交换机,网卡
1 物理层 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指定电平,电缆速度和电缆针脚 集线器
互动:为什么现代网络通信过程中用TCP/IP四层模型,而不是用OSI七层模型呢?
OSI七层模型是理论模型,一般用于理论研究,他的分层有些冗余,实际应用,选择TCP/IP的四层模型。而且 OSI 自身也有缺陷,大多数人都认为 OSI 模型的层次数量与内容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并非如此,其中会话层和表示层几乎是空的,而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内容太多,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常见网络相关的协议
DNS:域名解析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网络管理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是在TCP/IP网络上使客户机获得配置信息的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它是一个标准协议,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交换文件的最简单的方法。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小文件传输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ping ip定义消息类型有:TTL超时、地址的请求与应答、信息的请求与应答、目的地不可到达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TELNET Protocol:虚拟终端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它是定义用来在互连网络环境中提供包交换的计算机通信的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log转发:开启一个协议: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
(1)TC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
(2)UDP协议: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总结:
TCP与UDP的区别:
1.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较简单;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所以传输速度可更快
4.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场景: 视频,语音通讯使用udp,或网络环境很好,比如局域网中通讯可以使用udp。 udp数据传输完整性,可以通过应用层的软件来校对就可以了。
tcp传文件,数据完整性要求高。
TCP和UDP 常用端口号名称
(1)TCP 端口分配
21 ftp 文件传输服务
22 ssh 安全远程连接服务
23 telnet 远程连接服务
25 smtp 电子邮件服务
53 DNS 域名解析服务,有tcp53也有用udp53端口传输
80 http web服务
443 https 安全web服务
互动:如果你不知道哪个端口对应哪个服务怎么办?如873端口是哪个服务的? [root@localhost ~]# vim /etc/services #此文件中,包含所有常见端口号及服务名称
以上是关于磁盘管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