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Posted cxc1357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两种设计思路:

  • 分解:面向过程
  • 抽象: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设计:

  • 隔离变化:宏观层面,减小变化带来的影响
  • 各负其责:微观层面,强调各个类的“责任”,由于需求变化导致的新增类型不应影响原类型(多态)

对象是什么:

  • 语言层面:封装了代码和数据
  • 规格层面: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共接口
  • 概念层面:拥有某种责任的抽象

八大设计原则:

  • 依赖倒置:高层模块(稳定)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变化),二者都依赖于抽象(稳定);抽象(稳定)不应依赖于细节(变化)(如MainForm和line都依赖于shape)
  • 开放封闭: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类模块可扩展但不可修改(桌子厂刷涂料)
  • 单一职责:一个类应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
  • 李氏替换:子类必须能替换它们的基类(is-a),父类的方法子类都要能用,继承关系要与组合关系区分
  • 接口隔离:接口小而完备,不要都public,子类protected,本类private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继承本质是类属(组合)关系,简单理解成父-子关系会导致错误使用(高耦合)
  • 封装变化点:一侧变化,一侧稳定,不只是表面上的封装代码和数据
  •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不要将变量类型声明为具体类(业务类,string不算),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如抽象类shape),实现高内聚,松耦合(举例:秦兵器、活字印刷)

23种设计模式分类:

  • 从目的看:
    • 创建型:应对需求变化为对象创建带来的冲击
    • 结构型:应对需求变化为对象结构带来的冲击
    • 行为型:应对需求变化为多个类交互过程中责任划分带来的冲击
  • 从范围看:
    • 类模式:处理类与子类的静态关系,偏重继承方案
    • 对象模式:处理对象间的动态关系,偏重组合方案(一个类中包含另一个类的对象或指针)      

从封装变化角度分类:

  • 组件协作:Template, Strategy, Observer/Event
  • 单一职责:
  • 对象创建:
  • 对象性能:
  • 接口隔离:
  • 状态变化:
  • 数据结构:
  • 行为变化:
  • 领域问题:

重构获得模式: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即可以满足“应对变化,提高复用”的设计
  • 现代软件设计的特征是“需求频繁变化”,设计模式应“寻找变化点,然后在变化点处应用设计模式”(封装变化点)(能看出代码哪里是稳定的,哪里是变化的)“什么时候、地点应用设计模式”比“理解设计模式结构本身”更重要
  • 设计模式应用不宜先入为主,一上来就使用设计模式是对设计模式的最大误用,没有一步到位的设计模式,敏捷软件开发提倡“Refactoring to Patterns”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使用设计模式的方法

重构关键技法:

  • 静态->动态
  • 早绑定->晚绑定
  • 继承->组合
  • 编译时依赖->运行时依赖
  • 紧耦合->松耦合

推荐书目:

  •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设计》
  • 《重构与模式》

 

以上是关于[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面向对象设计的6个设计原则最早谁提出的

设计模式2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

设计模式: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下(ISP、DIP、KISS、DRY、LOD)

面向对象七大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