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JVM垃圾回收机制及垃圾回收算法
Posted normalandy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谈谈JVM垃圾回收机制及垃圾回收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垃圾回收机制的意义
Java语言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使c++程序员最头疼的内存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内存管理。由于有个垃圾回收机制,Java中的对象不再有“作用域”的概念,只有对象的引用才有“作用域”。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空闲的内存。
ps:内存泄露是指该内存空间使用完毕之后未回收,在不涉及复杂数据结构的一般情况下,Java 的内存泄露表现为一个内存对象的生命周期超出了程序需要它的时间长度,我们有时也将其称为“对象游离”
二、垃圾回收算法
Java语言规范没有明确地说明JVM使用哪种垃圾回收算法,但是任何一种垃圾回收算法一般要做2件基本的事情:(1)发现无用信息对象;(2)回收被无用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使该空间可被程序再次使用。
1.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 Collector)
1.1算法分析
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实例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实例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实例的计数器+1),但当一个对象实例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实例的引用计数器减1。任何引用计数器为0的对象实例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当一个对象实例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实例的引用计数器减1。这是很多语言的资源回收选择,例如因人工智能而更加火热的 Python ,它更是同时支持引用计数和垃圾收集机制。具体哪种最优是要看场景的,业界有大规模实践中仅保留引用计数机制,以提高吞吐量的尝试。
1.2优缺点
优点:引用计数收集器可以很快的执行,交织在程序运行中。对程序需要不被长时间打断的实时环境比较有利。
缺点: 无法检测出循环引用。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
不可能为0.
1.3引用计数算法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例如: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Object object1 = new MyObject(); MyObject object2 = new MyObject(); object1.object = object2; object2.object = object1;//形成了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互引用 object1 = null; object2 = null; } }
最后面两句将object1和object2赋值为null,也就是说object1和object2指向的对象已经不可能再被访问,但是由于它们互相引用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它们。
2. 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 或者根搜索算法
2.1 标记-清除算法算法
标记清楚算法是从离散数学中的图论引入的,程序把所有的引用关系看作一张图,从一个节点GC ROOT开始,寻找对应的引用节点,找到这个节点以后,继续寻找这个节点的引用节点,当所有的引用节点寻找完毕之后,剩余的节点则被认为是没有被引用到的节点,即无用的节点。如图所示:
java中可作为GC Root的对象有
1.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本地变量中引用的对象)
2.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Native对象)
3.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2.2tracing算法的示意图
2.3标记-清除算法分析
标记-清除算法采用从根集合进行扫描,对存活的对象对象标记,标记完毕后,再扫描整个空间中未被标记的对象,进行回收,如上图所示。标记-清除算法不需要进行对象的移动,并且仅对不存活的对象进行处理,在存活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极为高效,但由于标记-清除算法直接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因此会造成内存碎片。
3.标记-整理算法或compacting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采用标记-清除算法一样的方式进行对象的标记,但在清除时不同,在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占用的空间后,会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往左端空闲空间移动,并更新对应的指针。标记-整理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对象的移动,因此成本更高,但是却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在基于Compacting算法的收集器的实现中,一般增加句柄和句柄表。
4.copying算法(Compacting Collector)
该算法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句柄的开销和解决堆碎片的垃圾回收。它开始时把堆分成 一个对象面和多个空闲面, 程序从对象面为对象分配空间,当对象满了,基于copying算法的垃圾收集就从根集中扫描活动对象,并将每个活动对象复制到空闲面(使得活动对象所占的内存之间没有空闲洞),这样空闲面变成了对象面,原来的对象面变成了空闲面,程序会在新的对象面中分配内存。一种典型的基于coping算法的垃圾回收是stop-and-copy算法,它将堆分成对象面和空闲区域面,在对象面与空闲区域面的切换过程中,程序暂停执行。
5.年代回收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or)
它采用了分代的垃圾回收策略,这是由于: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回收算法,以便提高回收效率。
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
1.所有新生成的对象首先都是放在年轻代的。年轻代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快速的收集掉那些生命周期短的对象。
2.新生代内存按照8:1:1的比例分为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survivor0,survivor1)区。一个Eden区,两个 Survivor区(一般而言)。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回收时先将eden区存活对象复制到一个survivor0区,然后清空eden区,当这个survivor0区也存放满了时,则将eden区和survivor0区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个survivor1区,然后清空eden和这个survivor0区,此时survivor0区是空的,然后将survivor0区和survivor1区交换,即保持survivor1区为空, 如此往复。
3.当survivor1区不足以存放 eden和survivor0的存活对象时,就将存活对象直接存放到老年代。若是老年代也满了就会触发一次Full GC,也就是新生代、老年代都进行回收
4.新生代发生的GC也叫做Minor GC,MinorGC发生频率比较高(不一定等Eden区满了才触发,后面介绍)
年老代(Old Generation)
1.在年轻代中经历了N次垃圾回收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就会被放到年老代中。因此,可以认为年老代中存放的都是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2.内存比新生代也大很多(大概比例是1:2),当老年代内存满时触发Major GC即Full GC,Full GC发生频率比较低,老年代对象存活时间比较长,存活率标记高。
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用于存放静态文件,如Java类、方法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些应用可能动态生成或者调用一些class,例如Hibernate 等,在这种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持久代空间来存放这些运行过程中新增的类。
一个对象类型数据(即元数据)被回收的必须满足这些条件:1、该类的所有对象实例都被回收。2、该类的class对象没有被引用。3、该类的ClassLoader被回收
在内存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降低发生FullGC的频率会对以上的区域空间进行调整,可参见上一篇博客:jvm内存区域的划分
下面来谈谈是关于年代回收机制的一些特殊情况:
1.GC的空间分配担保机制
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查看HandlerPromotionFailure设置是否允许担保失败。如果允许,那么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对象的平均大小。如果大于,将尝试着进行一次Minor GC (尽管这次GC是有风险的)。如果小于,或者HandlerPromotionFailure设置不允许担保,那这时也要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了。
上述所说的冒险到底是冒的什么险呢?
前面提到过,新生代使用复制收集算法,但是为了内存利用率。只使用其中一个Survivor空间来作为轮换备份,因此当出现大量对象在Minor GC后仍然存活的情况(最极端的情况是内存回收之后,新生代中所有的对象都存活),就需要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把Survivor无法容纳的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老年代要进行这样的担保,前提是老年代本身还有容纳这些对象的剩余空间,一共有多少对象存活下来在实际完成内存回收之前是无法明确知道的,所以只好取之前每一次回收晋升到老年代对象容量的平均大小值作为经验值,与老年代的剩余空间进行比较,决定是否进行Full GC来让老年代腾出更多空间。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其实仍然是一种动态概率的手段,也就是说,如果某次Minor GC存活后的对象突增,远远高于平均值的话,依然会导致担保失败。如果出现HandlerPromotionFailure失败,那就只好在失败后重新发起一次FULL GC。虽然担保失败时绕的圈子是最大的,但大部分情况下都还是将HandlerPromotionFailure开关打开,避免Full GC过于频繁。
途径:通过HandlerPromotionFailure设置.
2.内存分配时大对象之间进入老年代
当一个大对象加载到年轻代,更加坏的消息就是遇到一群“朝生夕灭”的“短命大对象”,经常出现大对象容易导致内存还有不少空间时就提前触发垃圾收集以获取足够的连续空间来“安置”它们。通过设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来将超过此值的对象直接分配在老年代。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Eden区及两个Survivor区之间发生大量的内存复制。
PretenureSizeThreshold被设置为3MB(就是3145728,这个参数不能像-Xmx之类的参数一样直接写3MB),因此超过3MB的对象都会直接在老年代进行分配。
途径:通过-XX:PretenureSizeThreshold设置大对象阈值.
3.长时间存活的对象直接进入老年区
每一个对象在加载到堆内存中的时候能都伴随着一个年龄计数器,当每发生一次Minor GC对象的年龄计数器就会+1,当对象的年龄到达-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的最大年龄阈值时,就会直接分配到老年代。
途径: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大对象最大年龄
4.回收过程中的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程序的内存状况,虚拟机并不是永远地要求对象的年龄必须达到了MaxTenuringThreshold才能晋升老年代,如果在Survivor 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以上是关于年代回收算法的一些实现细节,下面我带大家想一想,JVM中的垃圾回收算法又什么缺陷!!
三、垃圾回收的问题
Java有了GC同样会出现内存泄露问题(可参见内存泄漏)
1.静态集合类像HashMap、Vector等的使用最容易出现内存泄露,这些静态变量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一致,所有的对象Object也不能被释放,因为他们也将一直被Vector等引用着。
Static Vector v = new Vector(); for (int i = 1; i<100; i++) { Object o = new Object(); v.add(o); o = null; }
在这个例子中,代码中存在Vector 对象的引用 v 和 Object 对象的引用 o 。在 For 循环中,我们不断的生成新的对象,然后将其添加到 Vector 对象中,之后将 o 引用置空。问题是当 o 引用被置空后,如果发生 GC,我们创建的 Object 对象是否能够被 GC 回收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GC 在跟踪代码栈中的引用时,会发现 v 引用,而继续往下跟踪,就会发现 v 引用指向的内存空间中又存在指向 Object 对象的引用。也就是说尽管o 引用已经被置空,但是 Object 对象仍然存在其他的引用,是可以被访问到的,所以 GC 无法将其释放掉。如果在此循环之后, Object 对象对程序已经没有任何作用,那么我们就认为此 Java 程序发生了内存泄漏。
2.各种连接,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IO连接等没有显示调用close关闭,不被GC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3.监听器的使用,在释放对象的同时没有相应删除监听器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内存泄露。
以上是关于谈谈JVM垃圾回收机制及垃圾回收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