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容器面试题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集合容器面试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集合 集合框架:用于存储数据的容器。 集合框架是为表示和操作集合而规定的一种统一的标准的体系结构。 任何集合框架都包含三大块内容:对外的接口、接口的实现和对集合运算的算法。 接口:表示集合的抽象数据类型。接口允许我们操作集合时不必关注具体实现,从而达到“多 态”。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接口通常用来形成规范。 实现:集合接口的具体实现,是重用性很高的数据结构。 算法:在一个实现了某个集合框架中的接口的对象身上完成某种有用的计算的方法,例如查 找、排序等。这些算法通常是多态的,因为相同的方法可以在同一个接口被多个类实现时有 不同的表现。事实上,算法是可复用的函数。 它减少了程序设计的辛劳。 集合框架通过提供有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你能集中注意力于你的程序的重要部分上,而不 是为了让程序能正常运转而将注意力于低层设计上。 通过这些在无关 API 之间的简易的互用性,使你免除了为改编对象或转换代码以便联合这 些 API 而去写大量的代码。 它提高了程序速度和质量。 集合的特点
集合的特点主要有如下两点: 对象封装数据,对象多了也需要存储。集合用于存储对象。 对象的个数确定可以使用数组,对象的个数不确定的可以用集合。因为集合是可变长度的。 集合和数组的区别 数组是固定长度的;集合可变长度的。 数组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存储引用数据类型;集合只能存储引用数据类型。 数组存储的元素必须是同一个数据类型;集合存储的对象可以是不同数据类型。 数据结构:就是容器中存储数据的方式。 对于集合容器,有很多种。因为每一个容器的自身特点不同,其实原理在于每个容器的内部 数据结构不同。 集合容器在不断向上抽取过程中,出现了集合体系。在使用一个体系的原则:参阅顶层内容。 建立底层对象。 使用集合框架的好处
容量自增长; 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编码更轻松,提高了程序速度和质量; 允许不同 API 之间的互操作,API 之间可以来回传递集合; 可以方便地扩展或改写集合,提高代码复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使用 JDK 自带的集合类,可以降低代码维护和学习新 API 成本。 常用的集合类有哪些? Map 接口和 Collection 接口是所有集合框架的父接口: Collection 接口的子接口包括:Set 接口和 List 接口 Map 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Map、Tree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 以及 Properties 等 Set 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Set、TreeSet、LinkedHashSet 等 List 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 以及 Vector 等 List,Set,Map 三者的区别?List、Set、Map 是否继承自 Collection 接口?List、Map、 Set 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Java 容器分为 Collection 和 Map 两大类,Collection 集合的子接口有 Set、List、Queue 三种子接口。我们比较常用的是 Set、List,Map 接口不是 collection 的子接口。 Collection 集合主要有 List 和 Set 两大接口
List:一个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顺序和取出的顺序一致)容器,元素可以重复,可以插入 多个 null 元素,元素都有索引。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 Set:一个无序(存入和取出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容器,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只允许存入 一个 null 元素,必须保证元素唯一性。Set 接口常用实现类是 HashSet、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 Map 是一个键值对集合,存储键、值和之间的映射。 Key 无序,唯一;value 不要求有序, 允许重复。Map 没有继承于 Collection 接口,从 Map 集合中检索元素时,只要给出键对 象,就会返回对应的值对象。 Map 的 常 用 实 现 类 : HashMap 、 TreeMap 、 HashTable 、 LinkedHashMap 、 ConcurrentHashMap 集合框架底层数据结构 Collection List Arraylist: Object 数组 Vector: Object 数组 LinkedList: 双向循环链表 Set HashSet(无序,唯一):基于 HashMap 实现的,底层采用 HashMap 来保存元素 LinkedHashSet : LinkedHashSet 继 承 与 HashSet , 并 且 其 内 部 是 通 过
LinkedHashMap 来实现的。有点类似于我们之前说的 LinkedHashMap 其内部是基于 Hashmap 实现一样,不过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TreeSet(有序,唯一): 红黑树(自平衡的排序二叉树。) Map HashMap: JDK1.8 之前 HashMap 由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 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JDK1.8 以后在解决哈希冲 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 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 搜索时间 LinkedHashMap:LinkedHashMap 继承自 HashMap,所以它的底层仍然是基于拉链式 散列结构即由数组和链表或红黑树组成。另外,LinkedHashMap 在上面结构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条双向链表,使得上面的结构可以保持键值对的插入顺序。同时通过对链表进行相 应的操作,实现了访问顺序相关逻辑。 HashTable: 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 冲突而存在的 TreeMap: 红黑树(自平衡的排序二叉树) 哪些集合类是线程安全的? vector:就比 arraylist 多了个同步化机制(线程安全),因为效率较低,现在已经不太建议 使用。在 web 应用中,特别是前台页面,往往效率(页面响应速度)是优先考虑的。 statck:堆栈类,先进后出。 hashtable:就比 hashmap 多了个线程安全。 enumeration:枚举,相当于迭代器。
Java 集合的快速失败机制 “fail-fast”? 是 java 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当多个线程对集合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的操作时,有可能 会产生 fail-fast 机制。 例如:假设存在两个线程(线程 1、线程 2),线程 1 通过 Iterator 在遍历集合 A 中的元素, 在某个时候线程 2 修改了集合 A 的结构(是结构上面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的修改集合元素 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程序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 生 fail-fast 机制。 原因:迭代器在遍历时直接访问集合中的内容,并且在遍历过程中使用一个 modCount 变 量。集合在被遍历期间如果内容发生变化,就会改变 modCount 的值。每当迭代器使用 hashNext()/next() 遍 历 下 一 个 元 素 之 前 , 都 会 检 测 modCount 变 量 是 否 为 expectedmodCount 值,是的话就返回遍历;否则抛出异常,终止遍历。 解决办法: 在遍历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改变 modCount 值得地方全部加上 synchronized。 使用 CopyOnWriteArrayList 来替换 ArrayList 怎么确保一个集合不能被修改? 可以使用 Collections. unmodifiableCollection(Collection c) 方法来创建一个只读集合,
这样改变集合的任何操作都会抛出 Java. lang.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异常。 示例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 add("x"); Collection<String> clist = Collections. unmodifiableCollection(list); clist. add("y"); // 运行时此行报错 System. out. println(list. size()); Collection 接口 List 接口 迭代器 Iterator 是什么? Iterator 接口提供遍历任何 Collection 的接口。我们可以从一个 Collection 中使用迭代 器方法来获取迭代器实例。迭代器取代了 Java 集合框架中的 Enumeration,迭代器允许 调用者在迭代过程中移除元素。 Iterator 怎么使用?有什么特点? Iterator 使用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terator<String> it = list. iterator();
while(it. hasNext()){ String obj = it. next(); System. out. println(obj); }Iterator 的特点是只能单向遍历,但是更加安全,因为它可以确保,在当前遍历的集合元素 被更改的时候,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如何边遍历边移除 Collection 中的元素? 边遍历边修改 Collection 的唯一正确方式是使用 Iterator.remove() 方法,如下: Iterator<Integer>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do something it.remove(); }一种最常见的错误代码如下: for(Integer i : list){ list.remove(i) }
运行以上错误代码会报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这是因为当使用 foreach(for(Integer i : list)) 语句时,会自动生成一个 iterator 来遍历该 list,但同时该 list 正在被 Iterator.remove() 修改。Java 一般不允许一个线程在遍历 Collection 时另 一个线程修改它。 Iterator 和 ListIterator 有什么区别? Iterator 可以遍历 Set 和 List 集合,而 ListIterator 只能遍历 List。 Iterator 只能单向遍历,而 ListIterator 可以双向遍历(向前/后遍历)。 ListIterator 实现 Iterator 接口,然后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添加一个元素、替换 一个元素、获取前面或后面元素的索引位置。 遍历一个 List 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每种方法的实现原理是什么?Java 中 List 遍历的最 佳实践是什么? 遍历方式有以下几种: for 循环遍历,基于计数器。在集合外部维护一个计数器,然后依次读取每一个位置的元素, 当读取到最后一个元素后停止。 迭代器遍历,Iterator。Iterator 是面向对象的一个设计模式,目的是屏蔽不同数据集合的 特点,统一遍历集合的接口。Java 在 Collections 中支持了 Iterator 模式。 foreach 循环遍历。foreach 内部也是采用了 Iterator 的方式实现,使用时不需要显式声
明 Iterator 或计数器。优点是代码简洁,不易出错;缺点是只能做简单的遍历,不能在遍 历过程中操作数据集合,例如删除、替换。 最佳实践:Java Collections 框架中提供了一个 RandomAccess 接口,用来标记 List 实 现是否支持 Random Access。 如果一个数据集合实现了该接口,就意味着它支持 Random Access,按位置读取元素的平 均时间复杂度为 O(1),如 ArrayList。 如果没有实现该接口,表示不支持 Random Access,如 LinkedList。 推荐的做法就是,支持 Random Access 的列表可用 for 循环遍历,否则建议用 Iterator 或 foreach 遍历。 说一下 ArrayList 的优缺点 ArrayList 的优点如下: ArrayList 底层以数组实现,是一种随机访问模式。ArrayList 实现了 RandomAccess 接 口,因此查找的时候非常快。 ArrayList 在顺序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非常方便。 ArrayList 的缺点如下: 删除元素的时候,需要做一次元素复制操作。如果要复制的元素很多,那么就会比较耗费性 能。
插入元素的时候,也需要做一次元素复制操作,缺点同上。 ArrayList 比较适合顺序添加、随机访问的场景。 如何实现数组和 List 之间的转换? 数组转 List:使用 Arrays. asList(array) 进行转换。 List 转数组:使用 List 自带的 toArray() 方法。 代码示例: // list to array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123"); list.add("456"); list.toArray(); // array to list String[] array = new String[]{"123","456"}; Arrays.asList(array);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是什么? 数据结构实现:ArrayList 是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实现,而 LinkedList 是双向链表的数据 结构实现。 随机访问效率:ArrayList 比 LinkedList 在随机访问的时候效率要高,因为 LinkedList 是
线性的数据存储方式,所以需要移动指针从前往后依次查找。 增加和删除效率:在非首尾的增加和删除操作,LinkedList 要比 ArrayList 效率要高,因 为 ArrayList 增删操作要影响数组内的其他数据的下标。 内存空间占用:LinkedList 比 ArrayList 更占内存,因为 LinkedList 的节点除了存储数 据,还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后一个元素。 线程安全: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不保证线程安全; 综合来说,在需要频繁读取集合中的元素时,更推荐使用 ArrayList,而在插入和删除操作 较多时,更推荐使用 LinkedList。 补充:数据结构基础之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结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 继和直接前驱。所以,从双向链表中的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它的前驱结 点和后继结点。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个类都实现了 List 接口(List 接口继承了 Collection 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 线程安全:Vector 使用了 Synchronized 来实现线程同步,是线程安全的,而 ArrayList 是非线程安全的。 性能:ArrayList 在性能方面要优于 Vector。 扩容:ArrayList 和 Vector 都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动态的调整容量,只不过在 Vector 扩容
每次会增加 1 倍,而 ArrayList 只会增加 50%。 Vector 类的所有方法都是同步的。可以由两个线程安全地访问一个 Vector 对象、但是一个 线程访问 Vector 的话代码要在同步操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 Arraylist 不是同步的,所以在不需要保证线程安全时时建议使用 Arraylist。 插入数据时,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谁速度较快?阐述 ArrayList、Vector、 LinkedList 的存储性能和特性?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底层的实现都是使用数组方式存储数据。数组元素数大于 实际存储的数据以便增加和插入元素,它们都允许直接按序号索引元素,但是插入元素要涉 及数组元素移动等内存操作,所以索引数据快而插入数据慢。 Vector 中的方法由于加了 synchronized 修饰,因此 Vector 是线程安全容器,但性能上 较 ArrayList 差。 LinkedList 使用双向链表实现存储,按序号索引数据需要进行前向或后向遍历,但插入数 据时只需要记录当前项的前后项即可,所以 LinkedList 插入速度较快。 多线程场景下如何使用 ArrayList? ArrayList 不 是 线 程 安 全 的 , 如 果 遇 到 多 线 程 场 景 , 可 以 通 过 Collections 的 synchronizedList 方法将其转换成线程安全的容器后再使用。例如像下面这样:
List<String> synchronized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list); synchronizedList.add("aaa"); synchronizedList.add("bbb"); for (int i = 0; i < synchronized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ln(synchronizedList.get(i)); }为什么 ArrayList 的 elementData 加上 transient 修饰? ArrayList 中的数组定义如下: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1再看一下 ArrayList 的定义: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可以看到 ArrayList 实现了 Serializable 接口,这意味着 ArrayList 支持序列化。 transient 的作用是说不希望 elementData 数组被序列化,重写了 writeObject 实现: private 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Write out element count, and any hidden stuff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s.defaultWriteObject(); // Write out array length s.writeInt(elementData.length); // Write out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 for (int i=0; i<size; i++) s.writeObject(elementData[i]);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每次序列化时,先调用 defaultWriteObject() 方法序列化 ArrayList 中的非 transient 元素,然后遍历 elementData,只序列化已存入的元素,这样既加快了序列化的速度,又 减小了序列化之后的文件大小。 List 和 Set 的区别 List , Set 都是继承自 Collection 接口 List 特点:一个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顺序和取出的顺序一致)容器,元素可以重复,可 以插入多个 null 元素,元素都有索引。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
Set 特点:一个无序(存入和取出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容器,不可以存储重复元素,只允许 存 入 一 个 null 元 素 , 必 须 保 证 元 素 唯 一 性 。 Set 接 口 常 用 实 现 类 是 HashSet 、 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 另外 List 支持 for 循环,也就是通过下标来遍历,也可以用迭代器,但是 set 只能用迭代, 因为他无序,无法用下标来取得想要的值。 Set 和 List 对比 Set:检索元素效率低下,删除和插入效率高,插入和删除不会引起元素位置改变。 List:和数组类似,List 可以动态增长,查找元素效率高,插入删除元素效率低,因为会引 起其他元素位置改变 Set 接口 说一下 HashSet 的实现原理? HashSet 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HashSet 的值存放于 HashMap 的 key 上,HashMap 的 value 统一为 PRESENT,因此 HashSet 的实现比较简单,相关 HashSet 的操作,基 本上都是直接调用底层 HashMap 的相关方法来完成,HashSet 不允许重复的值。 HashSet 如何检查重复?HashSet 是如何保证数据不可重复的? 向 HashSet 中 add ()元素时,判断元素是否存在的依据,不仅要比较 hash 值,同时还要 结合 equles 方法比较。
HashSet 中的 add ()方法会使用 HashMap 的 put()方法。 HashMap 的 key 是唯一的,由源码可以看出 HashSet 添加进去的值就是作为 HashMap 的 key,并且在 HashMap 中如果 K/V 相同时,会用新的 V 覆盖掉旧的 V,然 后返回旧的 V。所以不会重复( HashMap 比较 key 是否相等是先比较 hashcode 再比较 equals )。 以下是 HashSet 部分源码: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调用 HashMap 的 put 方法,PRESENT 是一个至始至终都相同的虚值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hashCode()与 equals()的相关规定: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 hashcode 一定也是相同的 两个对象相等,对两个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 两个对象有相同的 hashcode 值,它们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综上,equals 方法被覆盖过,则 hashCode 方法也必须被覆盖 hashCode()的默认行为是对堆上的对象产生独特值。如果没有重写 hashCode(),则该 class 的两个对象无论如何都不会相等(即使这两个对象指向相同的数据)。 ==与 equals 的区别 ==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内存空间 equals 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所指 向的内存空间的值是不是相同 ==是指对内存地址进行比较 equals()是对字符串的内容进行比较 3.==指引用是否相同 equals()指的是值是否相同 HashSet 与 HashMap 的区别 HashMap HashSet 实现了 Map 接口 实现 Set 接口 存储键值对 仅存储对象 调用 put()向 map 中添加元素 调用 add()方法向 Set 中添加元素 HashMap 使用键(Key)计算 Hashcode HashSet 使用成员对象来计算 hashcode 值, 对于两个对象来说 hashcode 可能相同,所以 equals()方法用来判断对象的相等性,如果 两个对象不同的话,那么返回 false HashMap 相对于 HashSet 较快,因为它是使用唯一的键获取对象 HashSet 较
HashMap 来说比较慢 Queue BlockingQueue 是什么?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是一个队列,在进行检索或移除一个元素的时候,它 会等待队列变为非空;当在添加一个元素时,它会等待队列中的可用空间。BlockingQueue 接口是 Java 集合框架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我们不需要担心等待生 产者有可用的空间,或消费者有可用的对象,因为它都在 BlockingQueue 的实现类中被处 理 了 。 Java 提 供 了 集 中 BlockingQueue 的 实 现 , 比 如 ArrayBlockingQueue 、 LinkedBlockingQueue、PriorityBlockingQueue,、SynchronousQueue 等。 在 Queue 中 poll()和 remove()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都是返回第一个元素,并在队列中删除返回的对象。 不 同 点 : 如 果 没 有 元 素 poll() 会 返 回 null , 而 remove() 会 直 接 抛 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代码示例: Queue<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String>(); queue. offer("string"); // add System. out. println(queue. poll()); System. out. println(queue. remove()); System. out. println(queue. size());
Map 接口 说一下 HashMap 的实现原理? HashMap 概述: HashMap 是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的非同步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 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 顺序恒久不变。 HashMap 的数据结构: 在 Java 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 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 也不例外。HashMap 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 基于 Hash 算法实现的 当我们往 Hashmap 中 put 元素时,利用 key 的 hashCode 重新 hash 计算出当前对象的 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 存储时,如果出现 hash 值相同的 key,此时有两种情况。(1)如果 key 相同,则覆盖原始值; (2)如果 key 不同(出现冲突),则将当前的 key-value 放入链表中 获取时,直接找到 hash 值对应的下标,在进一步判断 key 是否相同,从而找到对应值。 理解了以上过程就不难明白 HashMap 是如何解决 hash 冲突的问题,核心就是使用了数组 的存储方式,然后将冲突的 key 的对象放入链表中,一旦发现冲突就在链表中做进一步的 对比。 需要注意 Jdk 1.8 中对 HashMap 的实现做了优化,当链表中的节点数据超过八个之后,该 链表会转为红黑树来提高查询效率,从原来的 O(n)到 O(logn)
HashMap 在 JDK1.7 和 JDK1.8 中有哪些不同?HashMap 的底层实现 在 Java 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 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 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拉链法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 JDK1.8 之前 JDK1.8 之前采用的是拉链法。拉链法:将链表和数组相结合。也就是说创建一个链表数组, 数组中每一格就是一个链表。若遇到哈希冲突,则将冲突的值加到链表中即可。 JDK1.8 之后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jdk1.8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 认为 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JDK1.7 VS JDK1.8 比较 JDK1.8 主要解决或优化了一下问题: resize 扩容优化
引入了红黑树,目的是避免单条链表过长而影响查询效率,红黑树算法请参考 解决了多线程死循环问题,但仍是非线程安全的,多线程时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问题。 不同 JDK 1.7 JDK 1.8 存储结构 数组 + 链表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初始化方式 单独函数:inflateTable() 直接集成到了扩容函数 resize()中 hash 值计算方式 扰动处理 = 9 次扰动 = 4 次位运算 + 5 次异或运算 扰动处理 = 2 次 扰动 = 1 次位运算 + 1 次异或运算 存放数据的规则 无冲突时,存放数组;冲突时,存放链表 无冲突时,存放数组;冲突 & 链表长度 < 8:存放单链表;冲突 & 链表长度 > 8:树化并存放红黑树 插入数据方式 头插法(先讲原位置的数据移到后 1 位,再插入数据到该位置) 尾 插法(直接插入到链表尾部/红黑树) 扩容后存储位置的计算方式 全部按照原来方法进行计算(即 hashCode ->> 扰动函数 ->> (h&length-1)) 按照扩容后的规律计算(即扩容后的位置=原位置 or 原位置 + 旧 容量) HashMap 的 put 方法的具体流程? 当我们 put 的时候,首先计算 key 的 hash 值,这里调用了 hash 方法,hash 方法实际是 让 key.hashCode()与 key.hashCode()>>>16 进行异或操作,高 16bit 补 0,一个数和 0 异或不变,所以 hash 函数大概的作用就是:高 16bit 不变,低 16bit 和高 16bit 做了一 个异或,目的是减少碰撞。按照函数注释,因为 bucket 数组大小是 2 的幂,计算下标 index = (table.length - 1) & hash,如果不做 hash 处理,相当于散列生效的只有几个低 bit 位, 为了减少散列的碰撞,设计者综合考虑了速度、作用、质量之后,使用高 16bit 和低 16bit 异或来简单处理减少碰撞,而且 JDK8 中用了复杂度 O(logn)的树结构来提升碰撞下的
性能。 putVal 方法执行流程图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实现 Map.put 和相关方法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步骤①:tab 为空则创建 // table 未初始化或者长度为 0,进行扩容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步骤②:计算 index,并对 null 做处理 // (n - 1) & hash 确定元素存放在哪个桶中,桶为空,新生成结点放入桶中(此时,这 个结点是放在数组中)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桶中已经存在元素 else {Node<K,V> e; K k; // 步骤③:节点 key 存在,直接覆盖 value // 比较桶中第一个元素(数组中的结点)的 hash 值相等,key 相等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将第一个元素赋值给 e,用 e 来记录 e = p; // 步骤④:判断该链为红黑树 // hash 值不相等,即 key 不相等;为红黑树结点 // 如果当前元素类型为 TreeNode,表示为红黑树,putTreeVal 返回待存放的 node, e 可能为 null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 放入树中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步骤⑤:该链为链表 // 为链表结点 else {// 在链表最末插入结点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到达链表的尾部 //判断该链表尾部指针是不是空的 if ((e = p.next) == null) { // 在尾部插入新结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判断链表的长度是否达到转化红黑树的临界值,临界值为 8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链表结构转树形结构 treeifyBin(tab, hash); // 跳出循环 break; }// 判断链表中结点的 key 值与插入的元素的 key 值是否相等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相等,跳出循环
break; // 用于遍历桶中的链表,与前面的 e = p.next 组合,可以遍历链表 p = e; } }//判断当前的 key 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再来一个相同的 hash 值、key 值时,返回 新来的 value 这个值 if (e != null) { // 记录 e 的 value V oldValue = e.value; // onlyIfAbsent 为 false 或者旧值为 null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用新值替换旧值 e.value = value; // 访问后回调 afterNodeAccess(e); // 返回旧值 return oldValue; } }// 结构性修改 ++modCount;
// 步骤⑥:超过最大容量就扩容 // 实际大小大于阈值则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 插入后回调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①.判断键值对数组 table[i]是否为空或为 null,否则执行 resize()进行扩容; ②.根据键值 key 计算 hash 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 i,如果 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 添加,转向⑥,如果 table[i]不为空,转向③; ③.判断 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 key 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 value,否则转向④,这里 的相同指的是 hashCode 以及 equals; ④.判断 table[i] 是否为 treeNode,即 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 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⑤; ⑤.遍历 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 8,大于 8 的话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 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 key 已经存在直接覆盖 value
即可; ⑥.插入成功后,判断实际存在的键值对数量 size 是否超多了最大容量 threshold,如果超 过,进行扩容。 HashMap 的扩容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①.在 jdk1.8 中,resize 方法是在 hashmap 中的键值对大于阀值时或者初始化时,就调用 resize 方法进行扩容; ②.每次扩展的时候,都是扩展 2 倍; ③.扩展后 Node 对象的位置要么在原位置,要么移动到原偏移量两倍的位置。 在 putVal()中,我们看到在这个函数里面使用到了 2 次 resize()方法,resize()方法表示的 在进行第一次初始化时会对其进行扩容,或者当该数组的实际大小大于其临界值值(第一次 为 12),这个时候在扩容的同时也会伴随的桶上面的元素进行重新分发,这也是 JDK1.8 版本 的一个优化的地方,在 1.7 中,扩容之后需要重新去计算其 Hash 值,根据 Hash 值对其进 行分发,但在 1.8 版本中,则是根据在同一个桶的位置中进行判断(e.hash & oldCap)是否 为 0,重新进行 hash 分配后,该元素的位置要么停留在原始位置,要么移动到原始位置+ 增加的数组大小这个位置上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oldTab 指向 hash 桶数组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如果 oldCap 不为空的话,就是 hash 桶数组不为空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如果大于最大容量了,就赋值为整数最 大的阀值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返回 }//如果当前 hash 桶数组的长度在扩容后仍然小于最大容量 并且 oldCap 大于默 认值 16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双倍扩容阀值 threshold }// 旧的容量为 0,但 threshold 大于零,代表有参构造有 cap 传入,threshold 已经 被初始化成最小 2 的 n 次幂 // 直接将该值赋给新的容量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 无参构造创建的 map,给出默认容量和 threshold 16, 160.75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新的 threshold = 新的 cap 0.75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threshold = newThr; // 计算出新的数组长度后赋给当前成员变量 table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新建hash桶数 组 table = newTab;//将新数组的值复制给旧的 hash 桶数组 // 如果原先的数组没有初始化,那么 resize 的初始化工作到此结束,否则进入扩容元 素重排逻辑,使其均匀的分散 if (oldTab != null) { // 遍历新数组的所有桶下标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 旧数组的桶下标赋给临时变量 e,并且解除旧数组中的引用,否则就 数组无法被 GC 回收oldTab[j] = null; // 如果 e.next==null,代表桶中就一个元素,不存在链表或者红黑树 if (e.next == null) // 用同样的 hash 映射算法把该元素加入新的数组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 如果 e 是 TreeNode 并且 e.next!=null,那么处理树中元素的重排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 e 是链表的头并且 e.next!=null,那么处理链表中元素重排 else { // preserve order // loHead,loTail 代表扩容后不用变换下标,见注 1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 hiHead,hiTail 代表扩容后变换下标,见注 1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 遍历链表 do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 初始化 head 指向链表当前元素 e,e 不一定是链表 的第一个元素,初始化后 loHead // 代表下标保持不变的链表的头元素 loHead = e; else // loTail.next 指向当前 e loTail.next = e; // loTail 指向当前的元素 e // 初始化后,loTail 和 loHead 指向相同的内存,所以当 loTail.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时,// 底层数组中的元素的 next 引用也相应发生变化,造成 lowHead.next.next..... // 跟随 loTail 同步,使得 lowHead 可以链接到所有属于该 链表的元素。 loTail = e; }else {if (hiTail == null) // 初 始 化 head 指 向 链 表当 前 元 素 e, 初 始 化后 hiHead 代表下标更改的链表头元素 hiHead = e;
else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遍历结束, 将 tail 指向 null,并把链表头放入新数组的相应下标, 形成新的映射。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return newTab; }
HashMap 是怎么解决哈希冲突的? 答: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哈希冲突,而在了解哈希冲突之前我们 还要知道什么是哈希才行; 什么是哈希? Hash,一般翻译为“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这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 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哈希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 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 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 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所有散列函数都有如下一个基本特性: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不同,那么 输入值肯定也不同。但是,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相同,输入值不一定相同 。什么是哈希冲突? 当两个不同的输入值,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相同的散列值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碰撞 (哈希碰撞)。 HashMap 的数据结构 在 Java 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 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
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链地址法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拥有相同哈希值的对象组织成一个链表放在hash值所对应的bucket下, 但 相 比 于 hashCode 返 回 的 int 类 型 , 我 们 HashMap 初 始 的 容 量 大 小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即 2 的四次方 16)要远小于 int 类型的范围, 所以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用hashCode取余来获取对应的bucket这将会大大增加哈希碰撞 的概率,并且最坏情况下还会将 HashMap 变成一个单链表,所以我们还需要对 hashCode 作一定的优化 hash()函数 上面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果使用 hashCode 取余,那么相当于参与运算的只有 hashCode 的低位,高位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让 hashCode 取值 出的高位也参与运算,进一步降低 hash 碰撞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我们把这样的 操作称为扰动,在 JDK 1.8 中的 hash()函数如下: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与自己右移 16 位 进行异或运算(高低位异或) }
这比在 JDK 1.7 中,更为简洁,相比在 1.7 中的 4 次位运算,5 次异或运算(9 次扰动), 在 1.8 中,只进行了 1 次位运算和 1 次异或运算(2 次扰动); JDK1.8 新增红黑树 通过上面的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和扰动函数我们成功让我们的数据分布更平均,哈希碰 撞减少,但是当我们的 HashMap 中存在大量数据时,加入我们某个 bucket 下对应的链表 有 n 个元素,那么遍历时间复杂度就为 O(n),为了针对这个问题,JDK1.8 在 HashMap 中 新增了红黑树的数据结构,进一步使得遍历复杂度降低至 O(logn); 总结简单总结一下 HashMap 是使用了哪些方法来有效解决哈希冲突的: 1. 使用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来链接拥有相同 hash 值的数据; 2. 使用 2 次扰动函数(hash 函数)来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 3. 引入红黑树进一步降低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使得遍历更快; 能否使用任何类作为 Map 的 key? 可以使用任何类作为 Map 的 key,然而在使用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如果类重写了 equals() 方法,也应该重写 hashCode() 方法。 类的所有实例需要遵循与 equals() 和 hashCode() 相关的规则。 如果一个类没有使用 equals(),不应该在 hashCode() 中使用它。 用户自定义 Key 类最佳实践是使之为不可变的,这样 hashCode() 值可以被缓存起来, 拥有更好的性能。不可变的类也可以确保 hashCode() 和 equals() 在未来不会改变,这 样就会解决与可变相关的问题了。 为什么 HashMap 中 String、Integer 这样的包装类适合作为 K? 答:String、Integer 等包装类的特性能够保证 Hash 值的不可更改性和计算准确性,能够 有效的减少 Hash 碰撞的几率 都是 final 类型,即不可变性,保证 key 的不可更改性,不会存在获取 hash 值不同的情况 内部已重写了 equals()、hashCode()等方法,遵守了 HashMap 内部的规范(不清楚可以 去上面看看 putValue 的过程),不容易出现 Hash 值计算错误的情况; 如果使用 Object 作为 HashMap 的 Key,应该怎么办呢? 答:重写 hashCode()和 equals()方法 重写 hashCode()是因为需要计算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需要注意不要试图从散列码计算中 排除掉一个对象的关键部分来提高性能,这样虽然能更快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 Hash 碰撞;
重写 equals()方法,需要遵守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以及对于任何非 null 的引 用值 x,x.equals(null)必须返回 false 的这几个特性,目的是为了保证 key 在哈希表中的唯 一性; HashMap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hashCode()处理后的哈希值直接作为 table 的下标? 答:hashCode()方法返回的是 int 整数类型,其范围为-(2 ^ 31)~(2 ^ 31 - 1),约有 40 亿个映射空间,而 HashMap 的容量范围是在 16(初始化默认值)~2 ^ 30,HashMap 通常情况下是取不到最大值的,并且设备上也难以提供这么多的存储空间,从而导致通过 hashCode()计算出的哈希值可能不在数组大小范围内,进而无法匹配存储位置; 那怎么解决呢? HashMap 自己实现了自己的 hash()方法,通过两次扰动使得它自己的哈希值高低位自行进 行异或运算,降低哈希碰撞概率也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 在保证数组长度为 2 的幂次方的时候,使用 hash()运算之后的值与运算(&)(数组长度 - 1)来获取数组下标的方式进行存储,这样一来是比取余操作更加有效率,二来也是因为只 有当数组长度为 2 的幂次方时,h&(length-1)才等价于 h%length,三来解决了“哈希值 与数组大小范围不匹配”的问题;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 2 的幂次方 为了能让 HashMap 存取高效,尽量较少碰撞,也就是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每个链表 /红黑树长度大致相同。这个实现就是把数据存到哪个链表/红黑树中的算法。 这个算法应该如何设计呢?
我们首先可能会想到采用%取余的操作来实现。但是,重点来了:“取余(%)操作中如果除 数 是 2 的 幂 次 则 等 价 于 与 其 除 数 减 一 的 与 (&) 操 作 ( 也 就 是 说 hash%length==hash&(length-1)的前提是 length 是 2 的 n 次方;)。” 并且 采用二 进制位操作 &,相对于%能够提高运算效率,这就解释了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 2 的 幂次方。 那为什么是两次扰动呢? 答:这样就是加大哈希值低位的随机性,使得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对应数组存储下标位置 的随机性&均匀性,最终减少 Hash 冲突,两次就够了,已经达到了高位低位同时参与运算 的目的; HashMap 与 HashTable 有什么区别? 线程安全: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内部的 方 法 基 本 都 经 过 synchronized 修 饰 。( 如 果 你 要 保 证 线 程 安 全 的 话 就 使 用 ConcurrentHashMap 吧!); 效率: 因为线程安全的问题,HashMap 要比 HashTable 效率高一点。另外,HashTable 基本被淘汰,不要在代码中使用它; 对 Null key 和 Null value 的支持: HashMap 中,null 可以作为键,这样的键只有一个, 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键所对应的值为 null。但是在 HashTable 中 put 进的键值只要有一个 null,直接抛 NullPointerException。
初始容量大小和每次扩充容量大小的不同 : ①创建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初始值, Hashtable 默认的初始大小为 11,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 2n+1。HashMap 默 认的初始化大小为 16。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 2 倍。②创建时如果给定了容量初 始值,那么 Hashtable 会直接使用你给定的大小,而 HashMap 会将其扩充为 2 的幂次 方大小。也就是说 HashMap 总是使用 2 的幂作为哈希表的大小,后面会介绍到为什么是 2 的幂次方。 底层数据结构: JDK1.8 以后的 HashMap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 度大于阈值(默认为 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Hashtable 没有这 样的机制。 推荐使用:在 Hashtable 的类注释可以看到,Hashtable 是保留类不建议使用,推荐在 单线程环境下使用 HashMap 替代,如果需要多线程使用则用 ConcurrentHashMap 替 代。如何决定使用 HashMap 还是 TreeMap? 对于在 Map 中插入、删除和定位元素这类操作,HashMap 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假如你 需要对一个有序的 key 集合进行遍历,TreeMap 是更好的选择。基于你的 collection 的大 小,也许向 HashMap 中添加元素会更快,将 map 换为 TreeMap 进行有序 key 的遍历。 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然后在每一个分段上都 用 lock 锁进行保护,相对于 HashTable 的 synchronized 锁的粒度更精细了一些,并发性 能更好,而 HashMap 没有锁机制,不是线程安全的。(JDK1.8 之后 ConcurrentHashMap 启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利用 CAS 算法。)
HashMap 的键值对允许有 null,但是 ConCurrentHashMap 都不允许。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上不同。 底层数据结构: JDK1.7 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用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 JDK1.8 采用的数据结构跟 HashMap1.8 的结构一样,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用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重要): ① 在 JDK1.7 的时候,ConcurrentHashMap(分段锁) 对 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每一把锁只锁容器其中一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容 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访问率。(默认分配 16 个 Segment, 比 Hashtable 效率提高 16 倍。)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摒弃了 Segment 的概念,而是 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 以后 对 synchronized 锁做了很多优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 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 JDK1.8 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 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② Hashtable(同一把锁)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 证线程安全,效率非常低下。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方法时,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可能 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用 put 添加元素,另一个线程不能使用 put 添加元素,也 不能使用 get,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越低。 两者的对比图: HashTable:
JDK1.7 的 ConcurrentHashMap: JDK1.8 的 ConcurrentHashMap(TreeBin: 红黑二叉树节点 Node: 链表节点): 答:ConcurrentHashMap 结合了 HashMap 和 HashTable 二者的优势。HashMap 没 有考虑同步,HashTable 考虑了同步的问题。但是 HashTable 在每次同步执行时都要锁 住整个结构。 ConcurrentHashMap 锁的方式是稍微细粒度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具体实现知道吗?实现原理是什么? JDK1.7 首先将数据分为一段一段的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 一个段数据时,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在 JDK1.7 中,ConcurrentHashMap 采用 Segment + HashEntry 的方式进行实现,结构
如下: 一个 ConcurrentHashMap 里包含一个 Segment 数组。Segment 的结构和 HashMap 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 Segment 包含一个 HashEntry 数组,每个 HashEntry 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 Segment 守护着一个 HashEntry 数组里的元 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 的锁。 该类包含两个静态内部类 HashEntry 和 Segment ;前者用来封装映射表的键值对,后 者用来充当锁的角色; Segment 是一种可重入的锁 ReentrantLock,每个 Segment 守护一个 HashEntry 数 组里得元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 锁。 JDK1.8 在 JDK1.8 中,放弃 了 Segment 臃肿的设 计,取而代之的 是采用 Node + CAS + Synchronized 来保证并发安全进行实现,synchronized 只锁定当前链表或红黑二叉树的 首节点,这样只要 hash 不冲突,就不会产生并发,效率又提升 N 倍。 结构如下:
附加源码,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插入元素过程(建议去看看源码): 如果相应位置的 Node 还没有初始化,则调用 CAS 插入相应的数据; else if ((f = tabAt(tab, i = (n - 1) & hash)) == null) { if (casTabAt(tab, i, null, new Node<K,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no lock when adding to empty bin }如果相应位置的 Node 不为空,且当前该节点不处于移动状态,则对该节点加 synchronized 锁,如果该节点的 hash 不小于 0,则遍历链表更新节点或插入新节点; if (fh >= 0) { binCount = 1; for (Node<K,V> e = f;; ++binCount) { K ek; if (e.hash == has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
oldVal = e.val; if (!onlyIfAbsent) e.val = value; break; }Node<K,V> pred = e; if ((e = e.next) == null) { pred.next = new Node<K,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 }如果该节点是 TreeBin 类型的节点,说明是红黑树结构,则通过 putTreeVal 方法往红黑树 中插入节点;如果 binCount 不为 0,说明 put 操作对数据产生了影响,如果当前链表的个 数达到 8 个,则通过 treeifyBin 方法转化为红黑树,如果 oldVal 不为空,说明是一次更新 操作,没有对元素个数产生影响,则直接返回旧值; 如果插入的是一个新节点,则执行 addCount()方法尝试更新元素个数 baseCount; 辅助工具类 Array 和 ArrayList 有何区别? Array 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ArrayList 只能存储对象。 Array 是指定固定大小的,而 ArrayList 大小是自动扩展的。
Array 内置方法没有 ArrayList 多,比如 addAll、removeAll、iteration 等方法只有 ArrayList 有。 对于基本类型数据,集合使用自动装箱来减少编码工作量。但是,当处理固定大小的基本数 据类型的时候,这种方式相对比较慢。 如何实现 Array 和 List 之间的转换? Array 转 List: Arrays. asList(array) ; List 转 Array:List 的 toArray() 方法。 comparable 和 comparator 的区别? comparable 接口实际上是出自 java.lang 包,它有一个 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用来 排序comparator 接口实际上是出自 java.util 包,它有一个 compare(Object obj1, Object obj2)方法用来排序 一般我们需要对一个集合使用自定义排序时,我们就要重写 compareTo 方法或 compare 方法,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个集合实现两种排序方式,比如一个 song 对象中的歌名和歌手名 分别采用一种排序方法的话,我们可以重写 compareTo 方法和使用自制的 Comparator 方法或者以两个 Comparator 来实现歌名排序和歌星名排序,第二种代表我们只能使用两 个参数版的 Collections.sort(). 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 有什么区别? java.util.Collection 是一个集合接口(集合类的一个顶级接口)。它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进行 基本操作的通用接口方法。Collection 接口在 Java 类库中有很多具体的实现。Collection
接口的意义是为各种具体的集合提供了最大化的统一操作方式,其直接继承接口有 List 与 Set。 Collections 则是集合类的一个工具类/帮助类,其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用于对集合中 元素进行排序、搜索以及线程安全等各种操作。 TreeMap 和 TreeSet 在排序时如何比较元素?Collections 工具类中的 sort()方法如何 比较元素? TreeSet 要求存放的对象所属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比较元素的 compareTo()方法,当插入元素时会回调该方法比较元素的大小。TreeMap 要求存放的键 值对映射的键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从而根据键对元素进 行排 序。 Collections 工具类的 sort 方法有两种重载的形式, 第一种要求传入的待排序容器中存放的对象比较实现 Comparable 接口以实现元素的比 较;第二种不强制性的要求容器中的元素必须可比较,但是要求传入第二个参数,参数是 Comparator 接口的子类型(需要重写 compare 方法实现元素的比较),相当于一个临时 定义的排序规则,其实就是通过接口注入比较元素大小的算法,也是对回调模式的应用(Java 中对函数式编程的支持)。

以上是关于Java集合容器面试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JavaSE面试题——集合容器

Java面试题整理《集合篇》

Java面试题整理《集合篇》

面试题Java集合部分面试题

面试Java集合面试题

Java基础面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