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简介及三种模式讲解

Posted wangjinggua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VS简介及三种模式讲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在互联网应用中,随着站点对硬件性能、响应速度、服务稳定性、数据可靠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单台服务器力不从心。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瓶颈。‘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价格昂贵的大、小型的主机;但这样在大多数企业中显然是不可取或者说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多个普通服务器构建服务器群集。

LVS简介

何为LVS

LVS(Linux Virtual Server)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由章文嵩博士主导的开源负载均衡项目,目前LVS已经被集成到Linux内核模块中。该项目在Linux内核中实现了基于IP的数据请求负载均衡调度方案,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终端互联网用户从外部访问公司的外部负载均衡服务器,终端用户的Web请求会发送给LVS调度器,调度器根据自己预设的算法决定将该请求发送给后端的某台Web服务器,比如,轮询算法可以将外部的请求平均分发给后端的所有服务器,终端用户访问LVS调度器虽然会被转发到后端真实的服务器,但如果真实服务器连接的是相同的存储,提供的服务也是相同的服务,最终用户不管是访问哪台真实服务器,得到的服务内容都是一样的,整个集群对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最后根据LVS工作模式的不同,真实服务器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将用户需要的数据发送到终端用户,LVS工作模式分为NAT模式、TUN模式、以及DR模式。
技术图片

LVS的构成

①从物理层面上讲,LVS的主要组成:

  • 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r/ Director),它是整个集群对外面的前端机,负责将客户的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上执行,而客户认为服务是来自一个IP地址(我们可称之为虚拟IP地址)上的。
  • 服务器池(server pool/ Realserver),是一组真正执行客户请求的服务器,执行的服务一般有WEB、MAIL、FTP和DNS等。
  • 共享存储(shared storage),它为服务器池提供一个共享的存储区,这样很容易使得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如下图所示:
    技术图片
    注:一般为了实现高可用会使用两台以上的调度服务器,作为备份,提高安全性。

②从软件层面上讲,LVS 由2部分程序组成,包括 ipvs 和 ipvsadm。

  • 1、ipvs(ip virtual server) :工作在内核空间的一段代码,叫ipvs,是真正生效实现调度的代码。

  • 2、ipvsadm :另外一段是工作在用户空间,叫ipvsadm,负责为ipvs内核框架编写规则,定义谁是集群服务,而谁是后端真实的服务器(Real Server),然后由内核代码实现真正的调度算法及功能。

LVS三种工作模式

1、基于NAT的LVS模式负载均衡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其作用是通过数据报头的修改,使得位于企业内部的私有IP地址可以访问外网,以及外部用户可以访问于公司内部的私有IP主机。

VS/NAT工作模式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LVS负载调度器可以使用两块网卡配置不同的IP地址,eth0设置为私钥IP与内部网络通过交换设备相互连接,eth1设备为外网IP与外部网络联通。
技术图片

  • 第一步,用户通过互联网DNS服务器解析到公司负载均衡设备上面的外网地址,相对于真实服务器而言,LVS外网IP又称VIP(Virtual IP Address),用户通过访问VIP,即可连接后端的真实服务器(Real Server),而这一切对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用户以为自己访问的就是真实服务器,但他并不知道自己访问的VIP仅仅是一个调度器,也不清楚后端的真实服务器到底在哪里、有多少真实服务器。

  • 第二步,用户将请求发送至124.126.147.168,此时LVS将根据预设的算法选择后端的一台真实服务器(192.168.0.1~192.168.0.3),将数据请求包转发给真实服务器,并且在转发之前LVS会修改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以及目标端口,目标地址与目标端口将被修改为选出的真实服务器IP地址以及相应的端口。

  • 第三步,真实的服务器将响应数据包返回给LVS调度器,调度器在得到响应的数据包后会将源地址和源端口修改为VIP及调度器相应的端口,修改完成后,由调度器将响应数据包发送回终端用户,另外,由于LVS调度器有一个连接Hash表,该表中会记录连接请求及转发信息,当同一个连接的下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调度器时,从该Hash表中可以直接找到之前的连接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选出相同的真实服务器及端口信息。

NAT模式详细说明:
技术图片
1、client请求资源,当报文到达director时,源和目标IP是CIP-VIP,IPVS会强行修改目标地址为RIP,将报文从INPUT发向POSTROUTING,源和目标IP修改为CIP-RIP,RS验证目标地址是本地地址,则接受报文并处理请求。

2、RS响应请求,由于请求报文源IP是CIP,所以响应报文的目标IP是CIP;将响应报文发送给网关director后,director会通过SNAT将源IP修改为VIP,这样client才可以明确是响应它请求报文的数据包。

特点:

  • director与RS必须在同一个局域网呢
  • RS的网关必须指向director的私网DIP。
  • 请求和响应报文都需要director转发,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 支持端口映射,client访问80端口,director可以映射到RS的8080端口上。
  • director必须是Linux系统。
  • director需要两个网卡,一个与互联网通信的公网VIP,一个与RS通信的私网DIP。
    点击链接查看NAT模式配置过程:NAT模式配置过程

TUN模式

IP隧道技术又称IP封装,在源和目标IP地址的基础上,利用新的源和目标IP地址对数据报文进行第二次封装。

技术图片

1、client请求资源,源和目标IP为CIP-VIP的报文到达director,IPVS会利用隧道技术将DIP-RIP封装在请求报文中,经POSTROUTING链发送至RS,RS本地需要配置tunl0地址为VIP,当RS接收到报文,二次封装的目标地址RIP为本地eth0地址,原始目标地址VIP为本地tunl0地址,所以RS就会认定是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就会处理请求。

2、RS响应请求,由于请求报文源和目标IP是CIP-VIP,所以响应报文的源和目标地址应为VIP-CIP;此时报文会经由RS的网关路由一直送达client。
特点:

  • VIP、DIP、RIP都是公网IP。
  • RS网关不会也不能指向DIP。
  • 请求报文经过director,响应报文直接由RS发送给client,director不再成为系统瓶颈。
  • RS必须支持隧道技术。
  • 不支持端口映射。

DR模式

技术图片

1、client请求资源,请求报文经过路由到达交换机,然后交换机查看目标IP为VIP,则修改源和目标MAC后再封装报文发送给director,IPVS则将报文源MAC修改为DIP的MAC地址,目标MAC修改为RIP的MAC地址,然后经POSTROUTING链发送出去,通过交换机转送给RS。DR模式会lo接口上配置一个虚拟地址VIP,当RS收到报文拆封发现目标MAC地址是自己,目标IP地址也是自己的lo地址VIP,就会处理请求。

2、RS响应请求,由于请求报文的目标IP是VIP,所以响应报文就通过lo接口传送到eth0网卡发出。
特点:

  • 保证前端路由将目标地址为VIP的报文全部发送给DS,而不是RS
  • RS的RIP可以使用私有地址,但也可以使用公网地址
  • RS和director必须在同一物理网络中
  • 请求报文有director调度,但响应报文不一定经由director
  • 不支持端口映射
  • RS的网关不能指向DIP

DR模式配置过程:https://www.cnblogs.com/houyongchong/p/10535993.htmlhttps://blog.51cto.com/13599730/2312603https://blog.csdn.net/qq_41772936/article/details/80146464

调度算法:

  • RR 轮询
    Round Robin :新的连接请求被轮流分配至各RealServer,优点是该算法无需记录当前所有连接的状态,效率高;但缺点是在RealServer当中如果有性能不均等的情况下,性能差的主机将负载比较大。该算法容易倒致服务器之间负载不均衡;

  • WRR 加权轮询
    Weighted RR :优点与RR一样,无需记录所有连接状态;通过设定一定的权重值来分配连接请求;

  • SH 源地址哈希
    Source Hashing :通过一个散列函数将去往同一个目的IP的请求映射到一台服务器或链路上。

  • DH 目标地址哈希
    Destination Hashing : 通过一个散列函数将来自同一个源IP的请求映射到一台服务器或链路上

  • LC 最少连接数
    Least Connection :根据当前各服务器的连接数来估计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把新的连接分配给连接数最小的服务器;负载率=active*256+inactive,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 WLC 加权最少连接数
    Weighted LC :与LC类似,根据当前各服务器的连接数来估计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把新的连接分配给连接数最小的服务器;负载率=(active*256+inactive)/weight,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 SED 最短期望延迟
    Shortest Expect Delay : 这个算法主要是优化LC的,在服务均在请求少的时候避免负载到一台服务器上做的优化;负载率=(active+1)*256/weight,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 NQ 永不排队
    Nerver Queue :在负载低时,请求直接分配到空闲服务器上,不会产生请求等待;当服务器都很忙时,将轮询;

  • LBLC 基于本地最少连接
    Locality-Based Least Connection: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最近使用的RealServer,若该Real Server是可用的且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不存在,或者该服务器超载且有服务器处于一半的工作负载,则用“最少链接”的原则选出一个可用的服务器,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 LBLCR 带复制的基于本地最少连接
    Replicated and Locality-BasedLeast Connection :该算法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组,按“最小连接”原则从服务器组中选出一台服务器,若服务器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超载,则按“最小连接”原则从这个集群中选出一台服务器,将该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组中,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注:本文来自互联网

以上是关于LVS简介及三种模式讲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tomcat-APR配置及三种工作模式简介

LVS负载均衡(LVS简介三种工作模式十种调度算法)

LVS负载均衡(LVS简介三种工作模式十种调度算法)

LVS负载均衡(LVS简介三种工作模式十种调度算法)《转》

LVS 三种模式简介

VMware Workstation网卡设置及三种常用的网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