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复盘+二战简史:4星|《实践智慧》
Posted zuoqs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诺曼底登陆复盘+二战简史:4星|《实践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文原版出版于2014年诺曼底登陆70周年前。主要内容其实是诺曼底登陆的详细复盘,为了交代清楚诺曼底,又顺便回顾了二战简史。
二战中的指挥官,书中重点分析艾森豪威尔。按书中给出的材料与说法,美军赋予前线指挥官比较多的自由,英军指挥官蒙哥马利是个完美主义者,不敢冒险,因此打的不好,德军除了希特勒刚愎自用、越级指挥外,组织结构也是一团乱麻。
不看不知道,诺曼底登陆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工程。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尝试过一次小规模的登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作者在前后部分讲“实践智慧”,感觉比较牵强,可以去掉不影响阅读。
总体评价4星,不错的二战尤其是诺曼底登陆的资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对!诺曼底登陆战就是在盟军和纳粹德国之间展开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智力竞赛”。#77
2:换句话说,出色的判断力、出色的决断力是由哪些能力构成的呢?我们认为以下六种能力很重要:(1)树立正确目标的能力(2)直面现实的能力(3)适时创造氛围的能力(4)描绘直观本质的能力(5)将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政治力”)(6)组织实践智慧的能力实际上,我在归纳这些能力的时候会想起的一个领导者是丘吉尔。#165
3:于是丘吉尔问道:“战略预备队,也就是机动部队的主力在哪里呢?”甘末林耸了耸肩膀回答:“哪里都没有!”负责防守长达800千米战线的司令官居然没有机动部队!建造马其诺防线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把军队直接守卫的国境缩短,然后把节省出来的兵力充作机动部队吗?#453
4:第二,幸运之神眷顾。虽然多佛尔海峡因自然环境恶劣而闻名,但实施撤退的9天里全都是风平浪静。#613
5:5月24日——“发电机行动”实施两天以前,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开进到距离敦刻尔克只有24千米的地方,形势可谓一触即发。但是到上午11点42分,希特勒却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627
6:最后,是出于政治判断。希特勒对英国的感情很复杂。希特勒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国应该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必须打败的对手。他只要和英国联手,就可以完成击败苏联的夙愿。#638
7:德军提出了夺取制空权的战略,也夺得了局部地区的制空权,可是希特勒却在没有完全确保其领空之前便改变战略,把攻击目标转向伦敦,结果没能达到预期目的,以至于整个作战计划半途而废。#834
8:12月7日(日本时间8日),被美国的资产冻结、石油全面禁运逼入困境的日本对夏威夷的珍珠港发动突袭。这也是苏军为保卫莫斯科而开始大反攻的第二天。#1002
9:那么他为什么能升任指挥“史上最大战役”的最高司令官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艾森豪威尔遇到了堪称“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上司。他最早遇到的是福克斯·康纳少将。#1194
10:由于翌年的诺曼底登陆,人们对“爱斯基摩人行动”印象不深,但是它在当时已经是史无前例的登陆战了。在这次登陆行动中,16万官兵、600辆坦克、1800门大炮、1400辆卡车被装载在包括登陆艇在内的3000艘舰船中。#1435
11:盟军最高司令参谋长制订的作战计划并不是一份闭门造车得来的计划——盟军在位于敦刻尔克西南约150千米的海滨度假小镇迪耶普进行了一次堪称“彩排”的突击战。盟军虽然惨败,但是从这次失败的经验中获得了很多教训,对制订真正的登陆计划大有帮助。#1596
12:罗斯福的这一决定,与其说是相信艾森豪威尔的能力,不如说是考虑到艾森豪威尔难以代替马歇尔完成在国会左右逢源、警惕地关注太平洋局势等这些参谋长的任务。当然,艾森豪威尔的确能出色地统领“霸王行动”。#1845
13:这次战役最危险的“魔鬼时刻”还是在登陆前后——怎样不受敌人的攻击是最重要的。盟军的方案是在登陆地点上制造假象欺骗敌人,打击德国空军,破坏敌军运输物资和兵员的道路,而这需要事先进行轰炸。#1933
14:就这样,在西线方面的德军指挥系统有好几重,错综复杂。#2134
15:盟军的天气预报组织相比德军格外优秀,登陆开始日最有用的天气信息来自美国陆军设在格陵兰岛的高层气象观测站。#2248
16:为了使敌人更加混乱,英国空军实施了“泰坦尼克行动”。他们派出40架轰炸机,空投了大量一接触地面就爆炸的稻草人伞兵,还在空中撒出铝箔片,干扰敌人的雷达。盟军终于让德军中了圈套,德军的大多数指挥官都深信不疑,以为诺曼底的变化是大规模的佯动作战,登陆部队真正的目标还是加来。#2421
17:其实举一个例子,在德军的水泥搅拌机中掺进几块方糖就是一种很完美的破坏工作。钙吸收氧和砂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的钙糖酸盐,可令水泥失去黏着力——当然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来,可是炮台和碉堡使用了这种“弱化水泥”,一旦被炮弹命中,很快就会垮掉。#2737
18:也就是说,盟军天气预报部门所发现的36个小时的好天气,德军却一点儿也不知道。#2765
19:第三,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希特勒的大脑怎么也转不过弯来,他始终认为盟军真正的目标是加来,诺曼底不过是佯动作战而已,因此他拒绝派遣装甲部队。#2856
20:同样都是盟军,美军和英军的战法大相径庭。美军赋予现场指挥官一定的任务和兵力,参谋长联席会议基本不会过多干涉其执行任务的具体方式。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在于,他们认为现场的人肯定比远在数千英里之外的人更熟悉情况,判断也更为准确。#3218
21:步兵出身的米德尔顿行事谨慎小心,骑兵出身的巴顿一见胜机就非抓住不可,二人在战法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巴顿为获知敌人的驻地,以及自己手下各师和装甲部队的准确方位,组织了“第6骑兵群”这一独特部队。该部队由13支侦察小队构成,每支小队都拥有安装了强力发报机的装甲车和卡车各6辆。#3265
22:这一天,在距巴黎1500千米的德国国防军最高司令部所在的暗堡里,希特勒敲着桌子怒吼:“巴黎烧光了吗?”闻听此言的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只能保持沉默。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安放在巴黎各处的炸弹直到最后也没有爆炸,肖尔蒂茨没有执行他的命令。#3489
23: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在敦刻尔克的“发电机行动”开始前,希特勒的装甲师始终马不停蹄地追剿英军,刻不容缓地进攻英国本土,英军很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其后的反攻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可能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3708
24:的确,在1943年防守诺曼底的德军相比在1944年实际迎击盟军的部队要软弱得多——隆美尔所构筑的强大防线在1943年还没有形成。盟军只要登陆就可迅速建起桥头堡,也更容易突破敌军防线。#3718
25:第二个“如果”是有关希特勒的战略的假设。谙熟军事与历史的美国记者贝文·亚历山大认为,希特勒取得胜利的关键步骤是停止对苏联的正面进攻,然后进占北非。#3726
26:如果“D日”当天隆美尔能调动更多的装甲师,那么在登陆地点建起牢靠的立足点之前,盟军很有可能已经被赶到海里去了。#3894
27:两军的组织和指挥系统形成鲜明对比(请参考第四章的命令系统图)。德军是不规范的层级组织,盟军则是分形组织。#3953
28:实际上,德军各部队的指挥官们也弄不清楚自己真正的上司究竟是隆美尔还是伦德施泰特。一个组织拥有两个权限相同的领导不可能不混乱。德军组织上的不协调还不止于此。#3961
29: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英国第2集团军进攻卡昂的屡次失败。这个责任恐怕应由指挥官蒙哥马利来承担。蒙哥马利是个完美主义者,认为自己为战斗制订了周密计划,要求部下一丝不苟地彻底执行。#4005
30:而且蒙哥马利在占领卡昂后还继续犯错误。英国空军的特德和坎宁安指出,法莱斯包围圈未能扎紧,致使德军逃走,正是应由他来负责。#4032
31:这里的关键词是“实践智慧”。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扬的概念,可译为“深谋远虑”、“实践智慧”,或者“实践理性”。#4123
32:实践智慧也译作“实践理性”,是兼具实践和理性这种综合平衡感的智者的智慧。实践智慧不是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或者简单地歼灭敌人,而是一种树立更多的人能共同感受到的“善”的目标、在各种关系和关联性中做出最恰当最妥善的决策、并能主动向目标推进的能力。#4148
33:艾森豪威尔做出过很多战争中面临生死考验的判断,而他的继任者肯尼迪和约翰逊尽管有小规模战争的经历,却没有与史上最大战争相匹敌的大规模战争的经验。他们拒绝大规模报复战略,只是采取灵活反应战略,最后未能防止美军陷入越战泥潭,这可能也是无可奈何的结局。#4434
全文完
相关链接:
4星|《二战简史》: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专业著作,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二战基本背景
5星|《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从六个维度高度概括欧洲历史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以上是关于诺曼底登陆复盘+二战简史:4星|《实践智慧》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思维模式-17]:《复盘》-5- “行”篇 - 操作复盘- 项目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