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每天听本书学会提问-成甲解读

Posted badboy200800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得到每天听本书学会提问-成甲解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会提问》这本书我们分享了三点:

第一,学会提问。在信息爆炸的世界,当各种各样的人告诉你要做 A,要做 B,甚至 A 和 B 是相反的意见的时候,我们如何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做出自己的决策判断。这是第一,这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第二,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对论证过程提问的过程,提问结论合理吗,论据合理吗。而掌握这个工具,就是用列清单的方式对不同的问题不断地去质询训练

最后,构建一个合理的推论,需要对结论和论据提问,且还需对看不见的其他可能原因、没有说出来的原因进行分析,让整个思考更坚实的过程,从而让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信念和认知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生活,避免被别人带到坑里。具体如下:

第一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论证的理由并不是唯一的;一个论证过程和支持的论据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论证理由,也就是说,作者给出的答案未必是真正的答案,至少未必是唯一的答案

第二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就是我们认为这件事是天经地义的,都不需要额外去说的事情

第三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描述性假设。描述性假设是我在论证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些理由就是理所应当的,对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可能不需要说

撰稿、讲述:成甲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叫《学会提问》,副标题是“批判性思维指南”。
作者是两个人,分别是美国的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尼尔·布朗,他本身是个经济学教授,自己写过很多书籍和论文,他对批判性思维特别地重视,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他在批判性思维的推广和发展方面不停地做出贡献。据他的最新介绍,他为美国国家安全部,还为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包括IBM的亚太公司、乐高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机构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咨询服务。所以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的,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及咨询服务的人。我比较奇怪的是,他怎么既给美国人训练,又给俄罗斯人训练呢?好,这个不是我们主要的话题。另一个作者,斯图尔特·基利,他是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本书,它可以称为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一本圣经,目前已经出版到第十版了,可以说是出版三十多年仍然畅销不衰的经典。在国内,像李开复、潘石屹、俞敏洪等,他们都曾大力地推荐这本书。俞敏洪尤其好几次就讲,这本书特别棒,它出色地传授了这个批判性提问这一技能,学会了以后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其实读起来确实是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训练,但它豆瓣评分很高,有8.6分的评分,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本书。
这本书在讲一个非常实用的思考技能,就是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有的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会比较好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想一想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场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专家可能持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比如说,有的专家认为,经过这个事件之后,房价一定会大涨,而有的专家认为房价一定会大跌。有人认为中医非常有用,而有人认为它就是骗人的,毫无科学根据。我们可以看到,对同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往往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它不像1+1=2这样可以成为一个通用标准,有很多问题的是非是很难去辨识的。那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呢?究竟什么样的意见是我们应当去听从的?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要教给我们的内容。
但事实上,掌握任何一种思考的方式和工具都并不容易,因为它要改变你过去的习惯和思考方式,而改变已有的轨迹其实是特别难的。所以,批判性思维需要大量的训练、实践和反思探索才能掌握。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觉得学习批判性思维很难,他们觉得这个批判性思维学不学不也一样过嘛,太理性的人才需要学这个,他们活得比较轻松一点就好了。那么批判性思维真的是可有可无的思维,或者说它是一个附加工具,只有那些理性的人才需要吗?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技能,那掌握它有什么关键的要领,或者是突破口、注意事项呢?
这就是今天想要分享给大家的三个内容:第一,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批判性思维?第二,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第三,在学习批判性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误区是什么?

第一部分

首先来看,为什么说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呢?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的方式大概是这样的,仔细阅读书本的每一句话,记住更多的信息,接着用下划线标出关键词、关键金句,并用笔记本记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方法,然后还要反复检查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确定我们没有漏掉任何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记住并且理解作者的意思,学会作者教我们的方法。这是不是大多数好学生在做的事情呢?
可是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去做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因为我们只记住了作者的方法、观点和推理,但是没有办法评价。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皇帝或是总统,拥有各种各样的专家、顾问,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提供给你资讯和信息,你确实不需要花时间去阅读图书和做笔记,但是是不是这样就不会遇到问题呢? No!美国历史上第二十九任总统叫沃伦·哈定。他在上任的时候就遇到了非常苦恼的问题,他大声地质疑“这个专家告诉我要做这件事,换了一个专家告诉我要做另一件事情,你们告诉我,我到底要做什么事情?”即使你是总统,有无数的智囊专家给你提意见,你仍然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中,究竟该如何选择呢。如果面对别人观点和论证的过程,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那么纵然你是总统,你也没有办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作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多专家顾问来为我们服务的时候,要做出这些决定,可能就更加困难。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窘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和掌握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批判性思维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再思考。为什么要对思考过程进行再思考呢?那是因为人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合理。我们要处理的思考有两种,一种是别人的意见,是他们思考的结果,另一种是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意见和结论。对于别人的意见进行再思考,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很可能别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动机裹胁在其中,所以我们要警惕在别人意见的背后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动机。而对自己的再思考,虽然我们没有了利益、动机方面的驱动,但是仍然存在着思考的大 bug 和漏洞,这样的 bug 不仅别人存在,我们也存在,只是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做出的才是正确的决定,但其实可能有非常大的风险。关于这一点我们此前在《思考快与慢》当中专门讲了大脑思考中不靠谱的环节,大脑更倾向于利用直觉系统来轻松简单地思考问题,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很大的风险。
想象一下,有两位候选人在竞选总统。第一位候选人说,我组织的团队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第一,领导重视,真抓实战,我们加班加点为群众服务;第二,我们构建了完善的制度和体系;第三,我们强化了保障服务的措施和资金,吧啦吧啦。这是第一位候选人。第二位候选人上来就说,我们团队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事实上一位受益人就在听众当中,她就是爱丽丝,今天70岁,她来自某某小镇,今天她就跟我们在一起,而且在我们针对老年人提出的新工作促进计划下,她目前在一家医院里担任一份全日制的工作,爱丽丝,请你站起来好吗?听完了上述两个不同候选人,你更愿意去选谁?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选后者。为什么?因为后者给出的案例是生动的,翔实的,因此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能够激发更多的情感共鸣。这甚至是我们学习各种演讲方法、技巧很核心的一个内容、细节和案例。
但是你知道吗,这样的论证方式,对你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并没有帮助。因为动人的事例和逸事,它们不能作为证据。一旦它们被作为证据的时候,就应该被高度怀疑,它们只能表明一种可能性,但是没有办法证明它们就是有效的。可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你听完这个总统演讲,你就会认为是用自己的独立意志选出了一个更好的总统。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类似的漏洞还会发生在选房、选工作、决定和别人是否合作、是否签一个合同等等事情当中,从而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还敢说批判性思维和自己没有关系,只是一个理性人有关的话题吗?No,它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关系。

第二部分

那么就进入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怎么样才能学习或者掌握批判性思维呢?
其实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在这本书的名字上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学会提问。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问题呢?事实上,我们是否接受一个观点、同意别人的意见或听专家的说法,是取决于我们是否相信别人的论证过程。而所谓的论证过程,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我想要告诉你的结论是什么,另一部分是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一个论证是由结论和理由组成的。
举个例子,有人告诉你,请勿吸烟,吸烟有害健康。那么在这个论证的过程中,它的结论就是不要去吸烟,它支持的理由就是说,吸烟对健康有害。我们来思考一下,批判性思维如何根据结论和证据来提问。

先问第一个问题,结论合理吗?禁止吸烟,是对所有的人都禁止吗?如果他是一个已经生命垂危,无所谓健康的人想吸烟,可不可以吸呢?如果这个地方非常贫穷,没有任何产业,如果不生产香烟,当地人民就会大量地流离失所呢?首先,你要思考这个结论。

其次,你要思考它的证据。有害健康,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真的有害呢?它有害的强度算多少,什么算是有害呢?是只要咳嗽就是有害吗,还是说会让我立刻死才算有害呢?论据应该把这些说清楚。所以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问来了解对方的论证过程是否合理。
为了能让我们思维缜密,在论证的过程中能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就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它的结论,什么是这次讨论的议题,它的理由是什么,他用的哪些词句有歧义,整个推理中存在谬误吗,他提供的证据可信度大吗,使用的统计数据是否有欺骗性呢,这个结论真的合理吗?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需要我们在听到一个论证的过程后去提问、思考的。那你可能会说,哎哟,这么多问题要问,我在做训练的时候,不一定想得到呀。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此前听过《清单革命》的人就知道,在《清单革命》中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当我们已经知道一件事情,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遗漏、犯错误、忘掉的情况时就用清单来保证。所以《学会提问》这本书的解决方案也一样,给出了一个列有十一个问题的清单,每遇到一个论证的过程,你就按照这个清单上列的问题依次去提问去思考,以确保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不遗漏。

第三部分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问题,询问整个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你是不是觉得听起来好像批判性思维也蛮简单的嘛,只要对一个问题找它的结论、它的证据是否合理,慢慢地就可以掌握批判性思维了呢?这么做当然有帮助,但是就陷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和误区中。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话题——在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误区,那就是忽略了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什么叫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呢?意思是在一个论证的过程中,有作者说出来的部分,还有作者没有说出来的部分,而真正影响我们做出合理判断的往往是没有看见的部分。这就好比说,你作为一个大领导去下面视察的时候,如果你只看到的是别人精心安排和装饰过的场景,而以此来做决定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同样的,如果我们仅仅是根据别人写出来的论证过程,就以此为基础来决定是否要听他的观点的话,那我们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那没看到的那部分是什么呢?作者可能隐藏或者遗漏的信息是什么呢?
有三方面的信息最容易被忽略和遗忘:

第一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论证的理由并不是唯一的;

第二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价值观假设;

第三个方面,容易忽略的是描述性假设。
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忽略的是,一个论证过程和支持的论据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论证理由,也就是说,作者给出的答案未必是真正的答案,至少未必是唯一的答案。举一个例子,有人告诉你说,这个小王呀特别厉害,你看他是一个体育教师,自从他来到我们大学以后,我们球队的成绩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嘛,所以小王很优秀,很厉害。你听这个论证的过程中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小王很优秀,因为他到来了这个学校之后,学校的球队成绩发生了变化。其实,这只是解读这个论证过程的一种可能性。还有可能是小王来的时机很巧呢,正好小王来的时候,大学里面给球队的预算极大地提升,翻了一番,球队有更多的钱加强训练了,那这是不是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呢?所以你看,作者没有说出的观点也很重要。
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你得了抑郁症,有个医生推荐你说用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吧,这个治疗方法是阳光治疗法,为什么呢?因为专家研究发现,在冬天白天变短,人就会感到抑郁,这被称为冬季抑郁症,而通过用这个阳光治疗法可以被治愈,专家实验证明有九名冬季抑郁症的患者,在他睡觉之前和太阳下山之前都给他照额外的光照,每次多照三个小时,一周之内这九个患者发现有七个人全部康复了,另外两个人也表示症状得到了缓解,所以这种光照疗法就是利用了身体的节律认为现在是夏季,认为阳光很多,从而重新调整了心情,所以我们也推荐你尝试尝试这个阳光疗法。如果你是这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你会不会很乐意去试一试这个听起来非常科学又有实际验证的方法呢?
但是学习批判性思维就要去提问,这些患者被治愈真的就只有这一种原因,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比如说,那患者本来就希望自己好起来,所以他这种期望使得他自己接受治疗以后,主观感觉好起来,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嘛。另外,也有可能是患者知道这个光照疗法的目的,他为了取悦这些专家,或者为了拿这个研究的好处,所以告诉他们,即使自己没好转也说自己好转了。还有可能比如说在治疗的这一周以内,也许天气特别好,这个环境的改变让他们感觉更好,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户外运动等等。
所以在这个研究中,它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他的样本数量太小了,只有9个人,一周的验证,而且整个研究的过程、方法啊、结论啊,全部是模糊的。其实这是一个有非常大漏洞的论证,如果你知道去问这样的问题,它可能会给出其他关于患者康复的解释,那么你对这个结论的确信可能就没那么强了。因此,学习批判性思维首先你要防止的是,忽略去思考别人没有告诉你的原因,要主动地去思考那些原因可能是什么,从而研究对方的论证过程是否合理。
另一方面,容易忽略的是价值观假设。事实上,一个完整的论证并不仅仅是结论加理由,而是结论加理由再加你的价值观假设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就是我们认为这件事是天经地义的,都不需要额外去说的事情
还拿吸烟为例,有人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他说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也损害在场者的健康。你觉得这个论证过程有问题吗?一眼看上去,这个论证的理由是支持结论的,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整个论证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作者认为,当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是需要集体,或者说政府站出来负责任的,而这是一种价值观假设。你可能会认为,保护自己利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自己决定自己要不要购买香烟,而不需要你替我决定要不要购买香烟。
如果你持有后者观点就更偏向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可能你纵然认同他的理由,也就是吸烟可能会影响本人的健康同时也损害别人的健康,但是你也不同意他的结论,那就是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可能你更愿意听到的结论是说,用更合理的方式给予吸烟人明确的警告,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是否要来伤害自己,但是只需要限制他们不伤害别人就可以了,可是你凭什么不允许人家生产呢?你看,这个例子就是一个论证理由和结论没有问题,但是它背后隐藏了一个价值观假设的不同,从而影响到论证过程的极大差异,也就对结论的认同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其实我们生活中,这种类似的价值观假设有很多。比如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上学。为什么呢?他说,你看,第一,如果你上大学是为了有机会赚更多钱的话,那你不上大学就有这样的机会了呀。研究证明,在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的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呀;第二,你在大学中学到的东西很少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所以当你在上大学的时候,那些没上大学的人,人家都已经开始赚钱了,你干嘛要上大学。如果你听到这个论断的时候,你会觉得它的结论和理由都是确切的,都是可以支持的。
但是你要知道,整个论证背后之前仍然有一个价值观假设,这个价值观假设就是获得金钱或者物质的成就比获得智慧更重要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这个论断的作者是在说大学教育对未来收入的影响,他认为上大学除了赚钱没有其他的目的。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认为智慧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人,可能你会抵制这种推理。当然,整个推理的论证过程你仍然可以质疑他所用的证据、他得出的结论,以及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原因。当你学会这样去对这个论证过程提问,再加上对他价值观假设的提问的话,你就开始了批判性思考,对于别人的观点你就可以知道到底要不要相信他,因为你是有方法的。
那最后,还有一种在论证中常常看不到的内容,就是描述性假设。前面我们讲的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是指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去说出来,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而这个描述性假设是我在论证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些理由就是理所应当的,对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可能不需要说。这么听有点抽象,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告诉你说,哎哟,你上那个学校以后,你会从王老师那儿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啊他的学生都夸奖他的演讲讲得非常棒。你看,你能发现在这个论证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假设吗?
让我们剖析一下他的论证的过程。他的结论是说,你能从王老师那儿学到很多知识,那他给出的理由是说,他的学生都认为他的演讲很棒。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论证的过程是很不充分的,为什么演讲棒就能推导出来你能够从王老师那儿学到很多东西呢?要让这个论证能够听起来合理,一定是背后有说这句话的人,他觉得不需要说的一些观点。比如这个观点是能不能学到一个好东西,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老师的演讲好不好。如果你认为演讲讲得好是能够学会好东西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那这个论证就说得通。
再或者说,你可能认为,学到很多知识就是意味着从一次好的演讲中收获到了信息,那这个论证也多少说得过去。不管怎么样,你如果想要听明白他这个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就必须给定一些假设,比如这个例子就需要假设好的演讲和学习好多知识是有密切关系的。当你发现这些作者应当说明但没有说明的这些假设的时候,那就是你提问的问题了。你就可以进一步去问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到底好的演讲是不是就能代表学到好多东西……这样再思考的过程,你就会更加理性地去判断我到底要不要接受王老师是一个好老师这样一个观点。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学会提问》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些核心的内容。有的人听完以后,可能会觉得,这个批判性思维是不是老是给别人挑刺、找茬,或者说有点较真的意味呢?事实上思考的过程确实是要较真的,不较真很难发现一个结论和论证是否合理。但是我们在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有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反而能够让整个交流更高效,也能让我们真正集中在关键的问题上去讨论。而且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去挑别人的错,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评估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让自己的意见和思考越来越成熟。所以理解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不论听谁的观点、方法,都应当秉承一种去质询、探寻的方式,可能中文把这个 criticize 翻译成批判,很容易让我们和批评建立起来联系。但其实香港有一段时间把这个翻译成明辨式思维,可能更想强调的是找出一个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或者论证过程。
那么学习了这样的内容,我们可能再次看得到的订阅文章,不仅仅是记录下来这些作者,而更重要的是本身对说出来的论证内容提出质疑。因为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有可能被质疑的,或者是一定能够被质疑的。因为首先对做节目而言,它时间很有限,一定有没说透的地方。其次,每个人都很容易推理得不完全的,就像前面我们说过,我们大脑整个推理过程是不由自主的,它就会出现这些偏差和漏洞的。所以对于得到上面的作者也是一样,对于每一个媒体的作者都是一样,甚至教科书的作者也是一样。重要的是你自己有能力提出问题来探寻,你才是真正的成长。所以我们关注的不是说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谁说的,而是关键在于它是不是一个好的观点。而批判性思维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有能力反驳一个观点,这样才能理解一个观点。
关于这一点,我很喜欢查理·芒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还能更好地反驳我自己拥有的观点的话,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换句话说,任何一个观点或者论证过程都有它的约束条件,或者是前置假设,我们只有越深刻地理解我们的观点真正可能不起作用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一个观点,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以上是关于得到每天听本书学会提问-成甲解读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得到每天听本书开口就能说重点-极简君解读

得到|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

得到每天听本书定位

编程问题难解决,学会提问是关键!

编程问题难解决,学会提问是关键!

每天坚持不懈的写软文,得到的几点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