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
Posted erma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IP协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IP协议
掌握的知识
1、 IP协议的基本概念及在OSI模型中的作用
2、 存活时间及IP分片的基本概念
3、 学会利用wireshark分析捕获文件中的TTL和IP分片
4、 掌握捕获IP数据包的方法
存活时间与IP分片
这里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关于IP协议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存活时间与IP分片。存活时间(TTL,Time to Live)用于定义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也就是在该数据包被丢弃之前,所能够经历的时间,或者能够经过的最大路由数目。这个值是在数据包被创建的时候设置的,而且通常在每次发往一个路由器的时候会实现自减一的操作。一旦TTL的值变为了0,那么这个数据包就会被丢弃。由于TTL的值在技术上是基于时间的,那么一个非常繁忙的路由器可能会将TTL的值减去不止1,但是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可以认为一个路由设备在多数情况下只会将TTL的值减去1。这里我们结合实验文件来在Wireshark中分析一下存活时间:
这个捕获文件中包含有两个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数据包,它使用了IP协议进行数据包的传递,我们可以利用Packet Details面板来展开IP的头部信息进行分析。
在这里可以看到,IP的版本号为4,IP头的长度是20字节,总长度是60字节,并且TTL的值是128。其实这个捕获文件是从IP地址为10.10.0.3的设备将一个ICMP请求发往了IP地址为192.168.0.128的设备上。也就是使用了ping来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而这个捕获文件就是在源主机上被创建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IP地址为192.168.0.128的设备上捕获的第一个数据包的IP头部信息:
可以发现,这里的TTL值变成了127,比原来的TTL少了1。就算我们不知道这个网络的结构,那么也可以由TTL值推断出这两台设备之间是有一个路由器的,正是由于有一个路由器,才使得TTL的值减少了1。
-(1)设备将数据分为若干个可以成功进行传输的数据包。
-(2)每个IP头的总长度域(Total Length)会被设置为每个分片的片段长度。
-(3)更多分片标志(More fragments)将会在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包中设置为1,最后一个数据包则为0。
-(4)IP头中分片部分的分片偏移将会被设置。
-(5)数据包被发送出去。
下面我们结合实验来进行分析捕获文件同样是在发送ping请求时,在源主机上捕获的。首先查看一下数据包1的IP头部分,这次重点关注更多分片标志(more fragments)及分片偏移(Fragment offset)。
由于说在这个数据包中,更多分片标志被设置为了1,意味着这是一个分片数据包,并且接收设备还需要等待接收序列中的另一个数据包。而分片偏移被设置为了0,说明这个数据包是一系列分片偏移中的第一个。接下来查看一下第二个数据包的IP头:
这个数据包同样被设置了更多分片标志,而接下来的分片偏移的值是1480,这是因为前一个分片是1500字节,但是其中包含有20字节的IP头,因此到这里分片偏移就成了1480。再看一下第3个数据包:
这个数据包并没有设定更多分片标志位,说明这是整个数据流的最后一个分片。并且其分片偏移被设定为2960,也就是1480加上1480的结果。这三个分片之所以会被认为来自于同一个数据序列,是因为在Identification中,这三个数据包的值都是0x7474。
IP数据包的捕获
有很多方法可以捕获到IP数据包,比如我们打开一个网站,此时如果使用Wireshark就可以捕获到非常多的IP数据包。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会捕获到非常多的诸如DNS、HTTP、TCP等协议的数据包,就不利于我们的分析。所以我们这里可以使用ping,这样就只会获取到ICMP协议的数据包。首先我们可以在想要进行捕获的系统(我这里使用的是虚拟机)上打开Wireshark,选择菜单栏的“Capture”->“Options”,进行相应的设,然后捕获对应的协议封包。
以上是关于IP协议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