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潜意识- 单层神经网络(感知器)

Posted klausage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潜意识- 单层神经网络(感知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引子  

  1958年,计算科学家Rosenblatt提出了由两层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感知器”(Perceptron)(有的文献翻译成“感知机”,下文统一用“感知器”来指代)。

  感知器是当时首个可以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Rosenblatt现场演示了其学习识别简单图像的过程,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轰动。

  人们认为已经发现了智能的奥秘,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神经网络的研究中。美国军方大力资助了神经网络的研究,并认为神经网络比“原子弹工程”更重要。这段时间直到1969年才结束,这个时期可以看作神经网络的第一次高潮。

技术分享图片

  2.结构

  下面来说明感知器模型。

  在原来MP模型的“输入”位置添加神经元节点,标志其为“输入单元”。其余不变,于是我们就有了下图:从本图开始,我们将权值w1, w2, w3写到“连接线”的中间。

技术分享图片

  在“感知器”中,有两个层次。分别是输入层和输出层。输入层里的“输入单元”只负责传输数据,不做计算。输出层里的“输出单元”则需要对前面一层的输入进行计算。

  我们把需要计算的层次称之为“计算层”,并把拥有一个计算层的网络称之为“单层神经网络”。有一些文献会按照网络拥有的层数来命名,例如把“感知器”称为两层神经网络。但在本文里,我们根据计算层的数量来命名。

  假如我们要预测的目标不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向量,例如[2,3。那么可以在输出层再增加一个“输出单元”。

  下图显示了带有两个输出单元的单层神经网络,其中输出单元z1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13 单层神经网络(Z1)

 

  可以看到,z1的计算跟原先的z并没有区别。

  我们已知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可以向多个神经元传递,因此z2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14 单层神经网络(Z2)

 

  可以看到,z2的计算中除了三个新的权值:w4,w5,w6以外,其他与z1是一样的。

  整个网络的输出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15 单层神经网络(Z1和Z2)

 

  目前的表达公式有一点不让人满意的就是:w4,w5,w6是后来加的,很难表现出跟原先的w1,w2,w3的关系。

  因此我们改用二维的下标,用wx,y来表达一个权值。下标中的x代表后一层神经元的序号,而y代表前一层神经元的序号(序号的顺序从上到下)。

  例如,w1,2代表后一层的第1个神经元与前一层的第2个神经元的连接的权值(这种标记方式参照了Andrew Ng的课件)。根据以上方法标记,我们有了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16 单层神经网络(扩展)

 

  如果我们仔细看输出的计算公式,会发现这两个公式就是线性代数方程组。因此可以用矩阵乘法来表达这两个公式。

  例如,输入的变量是[a1,a2,a3]T(代表由a1,a2,a3组成的列向量),用向量a来表示。方程的左边是[z1,z2]T,用向量z来表示。

  系数则是矩阵W(2行3列的矩阵,排列形式与公式中的一样)。

  于是,输出公式可以改写成:

g(W * a) = z;

 

  这个公式就是神经网络中从前一层计算后一层的矩阵运算。

  3.效果

  与神经元模型不同,感知器中的权值是通过训练得到的。因此,根据以前的知识我们知道,感知器类似一个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做线性分类任务。

  我们可以用决策分界来形象的表达分类的效果。决策分界就是在二维的数据平面中划出一条直线,当数据的维度是3维的时候,就是划出一个平面,当数据的维度是n维时,就是划出一个n-1维的超平面。

  下图显示了在二维平面中划出决策分界的效果,也就是感知器的分类效果。

技术分享图片

图17 单层神经网络(决策分界)

  

  4.影响 

  感知器只能做简单的线性分类任务。但是当时的人们热情太过于高涨,并没有人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于是,当人工智能领域的巨擘Minsky指出这点时,事态就发生了变化。

  Minsky在1969年出版了一本叫《Perceptron》的书,里面用详细的数学证明了感知器的弱点,尤其是感知器对XOR(异或)这样的简单分类任务都无法解决。

  Minsky认为,如果将计算层增加到两层,计算量则过大,而且没有有效的学习算法。所以,他认为研究更深层的网络是没有价值的。(本文成文后一个月,即2016年1月,Minsky在美国去世。谨在本文中纪念这位著名的计算机研究专家与大拿。)

技术分享图片   

 

  

  由于Minsky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书中呈现的悲观态度,让很多学者和实验室纷纷放弃了神经网络的研究。神经网络的研究陷入了冰河期。这个时期又被称为“AI winter”。

  接近10年以后,对于两层神经网络的研究才带来神经网络的复苏。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潜意识- 单层神经网络(感知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单层感知器

单层感知器--matlab神经网络

单层感知器

单层感知器

感知神经网络模型与学习算法

搭建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从单层到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