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概述:
硬盘要分区,然后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在每个Linux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ext3文件系统后一般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Inode;存储这些数据的属性信息(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文件类型,修改时间
还包含指向文件实体的指针功能(inode节点--block的对应关系)但是不包含文件名。
第二部分Block:用来存储实际数据用的,例如:照片,视频等普通文件数据
查看inode 的总量和使用量
df -i 查看inode个数总量
df -h 查看磁盘大小
**属性信息 Centos5 inode 默认大小128字节 Centos 默认大小256字节 inode 大小在格式化后就无法更改,格式化前指定inode 大小
查看block的大小
dumpe2fs /dev/sda1|grep -i "block size"
**磁盘读取数据是按照block读取的,一个block只能存放一个文件的内容.block块越大对于单个的小文件多(0.5K)的业务,浪费空间.
因为一个文件无论多大都会必须占用至少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
小结:
1)磁盘分区格式化文件系统后,会分为inode和block
2)inode存放文件的属性信息以及指向文件实体的指针,文件名不再inode里,一般在上级目录的block
3)访问文件,通过文件--->inode-->blocks
4)inode一般情况默认大小256KB,block大小1 2 4K, 默认为4K,注意引导分区除外
5)多个文件可以占用同一个inode(硬链接)
6)一个文件只能占用一个block,block太大浪费,无法被其他文件使用
7)可以在格式化的时候改变inode和block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