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最基本、最根本的数据抽象
RDD基于内存,提高了迭代式、交互式操作的性能
RDD是只读的,只能通过其他RDD批量操作来创建,提高容错性 另外RDD还具有位置感知性调度和可伸缩性
RDD只支持粗粒度转换,记录Lineage,用于恢复丢失的分区,从物理存储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RDD分区
RDD的5个主要属性:
1.一组分片,默认的分片个数等于core数。BlockManager进行分配。
2.一个compute计算分区函数,对迭代器进行复合,以分片为单位
3.RDD之间的依赖关系,使数据丢失时,只对部分分区数据重新计算
4.一个partitioner分片函数,分为基于Hash哈希和Range范围的,只有key-value的RDD才有
5.一个列表,存储partition的优先位置
两种方式创建RDD:
- 已存在的集合创建
- 外部数据集创建
RDD的转换:
RDD的动作:
RDD的缓存:
也称为持久化,实现了重用,是迭代式算法和交互式查询的关键
通过cache()方法标记为缓存
RDD的检查点:
避免缓存丢失过多带来的计算开销
调用org.apache.spark.rdd.RDD#checkpoint()指定检查点
RDD的依赖关系:
窄依赖和宽依赖
窄依赖:一个parent RDD的partition最多被子RDD的一个partition依赖
宽依赖:多个子RDD的partition依赖同一个parent RDD的partition
窄依赖包括的函数:
map、filter、union,仅仅和已知的partition进行join,都是窄依赖,不会引入昂贵的shuffle,partition互相独立,计算任务可以并行执行
宽依赖包括的函数:
groupByKey、需要parent RDD的所有partition进行join,都属于宽依赖,需要shuffle过程
支持两种shuffle manager,hash和sort
DAG生成:
RDD的依赖关系,生成了逻辑上的DAG
Spark根据宽依赖将DAG划分成不同的stage
RDD的计算:
一系列转换后,最后一个RDD触发动作,生成Job,划分到Task中,提交集群上的计算节点,最终由Executor执行计算
task分为ShuffleMapTask和ResultTask,其中为结果生成的ResultTask被发送到Executor中
缓存的处理:
cacheManager,RDD可更简单从Storage读写。
通过getOrCompute判断是否计算
checkpoint处理:
没有缓存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有checkpoint,没有就开始计算
RDD的容错机制:
基于Lineage
stage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认为就是Lineage
Tachyon 两个维度容错,元数据容错(元数据保存到Image文件中,并保存变化到EditLog中),另一个就是Lineage容错机制
最后强调:RDD不需要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