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其实没看多少书,工作后也极为功利性,大多看的都是专业性的书。专业书很麻烦,很多知识点都要费劲地思考,还习惯于看一章一节就做大段的笔记。结果往往是一本书看十天半个月只看了小半,到后面却觉得不知道后面看着有什么意义了?仿佛这本书到后面并没有给我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早已忘却刚开始看觉得这本书很牛逼很酷的感觉了。
到最后,甚至没做什么思考,没什么产出;再过一段时间,也就仿佛白看了一般。于是到现在想想,或许新的读书方法比较可行。
第一段:第一遍看时,速读且不超过三天
我习惯看一本专业书前看前言,看作者组织本书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再看看目录各章的标题,试图梳理结构。而如果对这本书的专业完全不理解时,看两遍目录你也不知道到底写了啥。
所以基本上都会用思维导图写出目录,每看一章就写一些知识点和有意义的摘要。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很必要的,只是或许我不应该太依赖思维导图,更不应该在第一遍就企图理解所有知识点,还写一大段的笔记。导致最后战线拖太长,且很多书籍本身并不全面,其实需要做专题阅读的。
所以,我主张看第一遍时,先看前言和目录,先试图自己组织书籍的行文结构,并对从哪张开始难了有心理准备(比如第一章概述和第二章到第四章某个知识点入门,再到第五章到第九章困难知识点,然后第十一十二章难知识点浅显介绍这四个部分阅读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权重可能在1:2:3:2)。然后再去阅读每一章,在每章结束后回忆一下本书的结构,及看完这章是否与之前想的一样,以及知识点是哪些,是否能复述。且整个第一遍阅读时间不超过3天,一天4小时算。
——第一遍:看前言/目录+每章看完回忆所处结构位置和知识点+做简短结构和知识点笔记及所处页数(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小卡片,第一遍首推小卡片,第二遍再搬到思维导图上,小卡片方面随时拿出来看)+用时不超过3小时。
第二段:第二遍看时,只看不懂的知识点
在第一遍时重点是做好结构和知识点笔记,对全文的结构了然于心,对知识点的容易和复杂做好备注,对知识点所处页数做好备注。
然后第二遍只需要对不甚清楚的知识点重新阅读思考,有必要地阅读拓展书籍辅助理解,做一些笔记。
——第二遍:攻克难知识点+做拓展阅读
第三段:第三遍看时,整理笔记
基于前两遍的笔记,再通读全书,补全所有知识点,并不要忘记标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第三遍:整理笔记+产出
写在最后
在做专题阅读的时候,我们看一本基础书其实不是真的只看一本,我们看的是一个系列。所以前期最好做调查,应该有哪些知识点,基础书是什么,拓展书可以是什么。如果实在调查不完全也没关系,看完一本基础书,并做一些搜索拓展,你自然会发现更深入的体系结构。
重要的是,看完一本书,你清楚地知道行文结构,深入理解知识点,并在最后能有所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