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lab使用说明
Posted wuli1427102168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gitlab使用说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gitlab使用说明
## 1. gitlab启动
$ gitlab-ctl start
## 2. 在gitlab的网站创建一个project
(1)定一个项目名,选定相关的项目设置,这里我们定义为private
(2)项目创建成功后得到项目
[email protected]:tx/tx_project.git 的地址,可用于将project从远程pull下来或者push上去。
## 3. 关于ssh key的设置
### 3.1 安装git
$ apt install git
(2) 设置Git的 user name 和email(如果是第一次的话) 设定本机用户名,绑定邮箱,让远程服务器知道机器的身份
$ git config --local user.name "用户名"
$ git config --local user.email "邮箱"
(3) 生成密匙
这里输入你的邮箱,生成一个与邮箱相对应的key
$ ssh-keygen -t rsa -C "邮箱"
连续三个回车,如果不需要密码的话。
最后得到两个文件:id_rsa和id_rsa.pub
SSH 公钥默认储存在账户的主目录下的 ~/.ssh 目录
(4) 添加密匙到ssh-agent
确保 ssh-agent 是可用的。ssh-agent是一种控制用来保存公钥身份验证所使用的私钥的程序,其实ssh-agent就是一个密钥管理器,运行ssh-agent以后,使用ssh-add将私钥交给ssh-agent保管,其他程序需要身份验证的时候可以将验证申请交给ssh-agent来完成整个认证过程。
添加生成的 SSH key 到 ssh-agent。
$ ssh-add ~/.ssh/id_rsa
<font color=red>注意:如果报错Could not open a connection to your authentication agent.
执行 ssh-agent bash
再执行ssh-add ~/.ssh/id_rsa可解决</font>
## 4. 完善新建的项目
### 4.1 设定本机用户名,绑定邮箱,让远程服务器知道机器的身份
$ git config --local user.name "用户名"
$ git config --local user.email "邮箱"
### 4.2 如果你没有最新的代码,希望从头开始,下面展示在你希望pull过来的文件夹下
$ git clone [email protected]:xx/xxx.git //这里是项目的地址(可从项目主页复制),将远程服务器的内容完全复制过来
$ cd xxx //clone 之后进入该项目的文件夹
$ touch README.md //新建readme文件
$ git add README.md //将新的文件添加到git的暂存区
$ git commit-m ‘first commit(注释)’ // 将暂存区的文件提交到某一个版本保存下来,并加上注释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将本地的更改提交到远程服务器
### 4.3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新版代码,希望直接把本地的代码替换到远程服务器
$ cd aa //进入代码存在的文件夹
$ git init //初始化,会生成一个.git文件夹
$ git remote add origin [email protected]:xx/xxx.git //添加远程项目地址(可从项目主页复制)
$ git add . //添加该文件夹中所有的文件到git的暂存区
$ git commit -m ‘注释’ //提交所有代码到本机的版本库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将本地的更改提交到远程服务器
<font color=red>注:如果报错fatal: remote origin already exists.
先输入git remote rm origin
再git remote add origin [email protected]:xx/xxx.git</font>
## 5. 版本穿梭
版本回退
在Git中,我们用git log命令查看:
每一个提交的版本都唯一对应一个commit版本号,
现在,我们要把当前版本回退到上一个版本,就可以使用git reset命令:
$ git reset --hard HEAD^
这个时候,最新的版本就被上一个版本覆盖了,继续用git log就找不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想恢复到原来的版本,只要找到原来的commit版本号就可以了。
$ git reflog //查看命令历史,以便确定要回到哪个版本
$ git reset --hard commit_id //比如git reset --hard 3628164(不用全部输入,输入前几位即可)
## 6. git分支管理
### 6.1 创建与合并分支
我们创建dev分支,然后切换到dev分支:
$ git checkout -b dev
git checkout命令加上-b参数表示创建并切换,相当于以下两条命令:
$ git branch dev
$ git checkout dev
然后,用git branch命令查看当前分支,
$ git branch //命令会列出所有分支,当前分支前面会标一个*号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dev分支上正常提交.
$ git add readme.txt
$ git commit -m "branch test"
dev分支的工作完成,我们就可以切换回master分支:
$ git checkout master
切换回master分支后,再查看一个readme.txt文件,刚才添加的内容不见了!因为那个提交是在dev分支上,而master分支此刻的提交点并没有变
现在,我们把dev分支的工作成果合并到master分支上:
$ git merge dev
git merge命令用于合并指定分支到当前分支。合并后,再查看readme.txt的内容,就可以看到,和dev分支的最新提交是完全一样的。
注意到上面的Fast-forward信息,Git告诉我们,这次合并是“快进模式”,也就是直接把master指向dev的当前提交,所以合并速度非常快。
当然,也不是每次合并都能Fast-forward,我们后面会讲其他方式的合并。
合并完成后,就可以放心地删除dev分支了:
$ git branch -d dev
删除后,查看branch,就只剩下master分支了.
### 6.2 解决冲突
准备新的feature1分支,继续我们的新分支开发:
$ git checkout -b feature1
修改readme.txt最后一行,改为:
Creating a new branch is quick AND simple.
在feature1分支上提交:
$ git add readme.txt
$ git commit -m "AND simple"
切换到master分支:
$ git checkout master
Switched to branch ‘master‘
Your branch is ahead of ‘origin/master‘ by 1 commit.
Git还会自动提示我们当前master分支比远程的master分支要超前1个提交。
在master分支上把readme.txt文件的最后一行改为:
Creating a new branch is quick & simple.
$ git add readme.txt
$ git commit -m "& simple"
现在,master分支和feature1分支各自都分别有新的提交,
这种情况下,Git无法执行“快速合并”,只能试图把各自的修改合并起来,但这种合并就可能会有冲突,我们试试看:
$ git merge feature1
Auto-merging readme.txt
CONFLICT (content): Merge conflict in readme.txt
Automatic merge failed; fix conflicts and then commit the result.
果然冲突了!Git告诉我们,readme.txt文件存在冲突,必须手动解决冲突后再提交。git status也可以告诉我们冲突的文件;
我们可以直接查看readme.txt的内容:
Git用<<<<<<<,=======,>>>>>>>标记出不同分支的内容,我们修改后保存再提交:
$ git add readme.txt
$ git commit -m "conflict fixed"
[master 59bc1cb] conflict fixed
最后,删除feature1分支:
$ git branch -d feature1
Deleted branch feature1 (was 75a857c).
## 7. 删除gitlab上的文件夹
$ git rm -r --cached .setting //--cached不会把本地的.setting删除
$ git commit -m ‘delete .setting dir‘[注释]
$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以上是关于gitlab使用说明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