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系列第4讲:从源代码到机器码,发生了什么?
Posted chanshuy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VM系列第4讲:从源代码到机器码,发生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上篇文章我们聊到,无论什么语言写的代码,其到最后都是通过机器码运行的,无一例外。那么对于 Java 语言来说,其从源代码到机器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
如下图所示,编译器可以分为:前端编译器、JIT 编译器和AOT编译器。下面我们逐个讲解。
前端编译器:源代码到字节码
之前我们说到:对于 Java 虚拟机来说,其实际输入的是字节码文件,而不是 Java 文件。那么对于 Java 语言而言,其实怎么将 Java 代码转化成字节码文件的呢?我们知道在 JDK 的安装目录里有一个 javac 工具,就是它将 Java 代码翻译成字节码,这个工具我们叫做编译器。相对于后面要讲的其他编译器,其因为处于编译的前期,因此又被成为前端编译器。
通过 javac 编译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 java 源文件翻译成字节码文件。就拿我们最熟悉的 Hello World 作为例子:
public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我们使用 javac 命令编译上面这个类,便会生成一个 Demo.class 文件:
> javac Demo.java
> ls
Demo.java Demo.class
我们使用纯文本编辑器打开 Demo.class 文件,我们会发现是一连串的 16 进制二进制流。
我们运行 javac 命令的过程,其实就是 javac 编译器解析 Java 源代码,并生成字节码文件的过程。说白了,其实就是使用 javac 编译器把 Java 语言规范转化为字节码语言规范。javac 编译器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词法、语法分析。在这个阶段,JVM 会对源代码的字符进行一次扫描,最终生成一个抽象的语法树。简单地说,在这个阶段 JVM 会搞懂我们的代码到底想要干嘛。就像我们分析一个句子一样,我们会对句子划分主谓宾,弄清楚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一样。
第二个阶段:填充符号表。我们知道类之间是会互相引用的,但在编译阶段,我们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地址,所以我们会使用一个符号来替代。在这个阶段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即对抽象的类或接口进行符号填充。等到类加载阶段,JVM 会将符号替换成具体的内存地址。
第三个阶段:注解处理。我们知道 Java 是支持注解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会对注解进行分析,根据注解的作用将其还原成具体的指令集。
第四个阶段:分析与字节码生成。到了这个阶段,JVM 便会根据上面几个阶段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字节码的生成,最终输出为 class 文件。
我们一般称 javac 编译器为前端编译器,因为其发生在整个编译的前期。常见的前端编译器有 Sun 的 javac,Eclipse JDT 的增量式编译器(ECJ)。
JIT 编译器:从字节码到机器码
当源代码转化为字节码之后,其实要运行程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使用 Java 解释器解释执行字节码,另一种则是使用 JIT 编译器将字节码转化为本地机器代码。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启动速度快但运行速度慢,而后者启动速度慢但运行速度快。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解释器不需要像 JIT 编译器一样,将所有字节码都转化为机器码,自然就少去了优化的时间。而当 JIT 编译器完成第一次编译后,其会将字节码对应的机器码保存下来,下次可以直接使用。而我们知道,机器码的运行效率肯定是高于 Java 解释器的。所以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运行速度以及效率,我们通常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Java 代码的编译执行。
在 HotSpot 虚拟机内置了两个即时编译器,分别称为 Client Compiler 和Server Compiler。这两种不同的编译器衍生出两种不同的编译模式,我们分别称之为:C1 编译模式,C2 编译模式。
注意:现在许多人习惯上将 Client Compiler 称为 C1 编译器,将 Server Compiler 称为 C2 编译器,但在 Oracle 官方文档中将其描述为 compiler mode(编译模式)。所以说 C1 编译器、C2 编译器只是我们自己的习惯性称呼,并不是官方的说法。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那么 C1 编译模式和 C2 编译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C1 编译模式会将字节码编译为本地代码,进行简单、可靠的优化,如有必要将加入性能监控的逻辑。而 C2 编译模式,也是将字节码编译为本地代码,但是会启用一些编译耗时较长的优化,甚至会根据性能监控信息进行一些不可靠的激进优化。
简单地说 C1 编译模式做的优化相对比较保守,其编译速度相比 C2 较快。而 C2 编译模式会做一些激进的优化,并且会根据性能监控做针对性优化,所以其编译质量相对较好,但是耗时更长。
那么到底应该选择 C1 编译模式还是 C2 编译模式呢?
实际上对于 HotSpot 虚拟机来说,其一共有三种运行模式可选,分别是:
- 混合模式(Mixed Mode) 。即 C1 和 C2 两种模式混合起来使用,这是默认的运行模式。如果你想单独使用 C1 模式或 C2 模式,使用
-client
或-server
打开即可。 - 解释模式(Interpreted Mode)。即所有代码都解释执行,使用
-Xint
参数可以打开这个模式。 - 编译模式(Compiled Mode)。 此模式优先采用编译,但是无法编译时也会解释执行,使用
-Xcomp
打开这种模式。
在命令行中输入 java -version
可以看到,我机器上的虚拟机使用 Mixed Mode 运行模式。
写到这里,我们了解了从 Java 源代码到字节码,再从字节码到机器码的全过程。本来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在我们 Java 中还有一个 AOT 编译器,它能直接将源代码转化为机器码。
AOT 编译器:源代码到机器码
AOT 编译器的基本思想是:在程序执行前生成 Java 方法的本地代码,以便在程序运行时直接使用本地代码。
但是 Java 语言本身的动态特性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影响了 Java 程序静态编译代码的质量。例如 Java 语言中的动态类加载,因为 AOT 是在程序运行前编译的,所以无法获知这一信息,所以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的来说,AOT 编译器从编译质量上来看,肯定比不上 JIT 编译器。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避免 JIT 编译器的运行时性能消耗或内存消耗,或者避免解释程序的早期性能开销。
在运行速度上来说,AOT 编译器编译出来的代码比 JIT 编译出来的慢,但是比解释执行的快。而编译时间上,AOT 也是一个始终的速度。所以说,AOT 编译器的存在是 JVM 牺牲质量换取性能的一种策略。就如 JVM 其运行模式中选择 Mixed 混合模式一样,使用 C1 编译模式只进行简单的优化,而 C2 编译模式则进行较为激进的优化。充分利用两种模式的优点,从而达到最优的运行效率。
总结
在 JVM 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编译器,它们分别是:前端编译器、JIT 编译器、AOT 编译器。
前端编译器,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 javac 编译器,其将 Java 源代码编译为 Java 字节码文件。JIT 即时编译器,最常见的是 HotSpot 虚拟机中的 Client Compiler 和 Server Compiler,其将 Java 字节码编译为本地机器代码。而 AOT 编译器则能将源代码直接编译为本地机器码。这三种编译器的编译速度和编译质量如下:
- 编译速度上,解释执行 > AOT 编译器 > JIT 编译器。
- 编译质量上,JIT 编译器 > AOT 编译器 > 解释执行。
而在 JVM 中,通过这几种不同方式的配合,使得 JVM 的编译质量和运行速度达到最优的状态。
参考资料
- 深入理解JVM之前端编译器(一) | Gs Chen’s blog
- 深入浅出 JIT 编译器
- 如何通俗易懂地介绍「即时编译」(JIT),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 知乎
- 做一个 Hello World 级别的 JIT 编译器
- JIT中的C1和C2编译器 - 简书
- Understanding Java JIT Compilation with JITWatch, Part 1 Oracle 官方文档
- HotSpot VM 想研究HotSpot C2编译器编译过程,请教如何入手? - 讨论 - 高级语言虚拟机 - ITeye群组 深入研究 HotSpot C2 的编译过程
JVM系列目录
- JVM系列开篇:为什么要学虚拟机?
- JVM系列第1讲:Java 语言的前世今生
- JVM系列第2讲:Java 虚拟机的历史
- JVM系列第3讲:到底什么是虚拟机?
- JVM系列第4讲:从源代码到机器码,发生了什么?
如果只是看,其实无法真正学会知识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建了一个虚拟机群,专门讨论学习 Java 虚拟机方面的内容,每周针对我所发文章进行讨论答疑。如果你有兴趣,关注「Java技术精选」公众号,通过右下角菜单「入群交流」加我好友,小助手会拉你入群。
以上是关于JVM系列第4讲:从源代码到机器码,发生了什么?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