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报文(UDP)和面向字节流(TCP)的区别
Posted tianze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面向报文(UDP)和面向字节流(TCP)的区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TCP是面向连接(Connection oriented)的协议,UDP是无连接(Connection less)协议;
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对于面向连接的: 两个人打电话时,双方确认并建立连接后才能进行通信。
对于面向无连接的:在邮局寄信时,你只需要将信放在邮筒里,不需要给收件人通知,收件人也不知道你给他寄信了。
2,TCP无界,UDP有界;
TCP通过字节流传输,即TCP将应用程序看成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每个TCP套接口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如果字节流太长时,TCP会将其拆分进行发送。当字节流太短时,TCP会等待缓冲区中的字节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构成报文发送出去,TCP发给对方的数据,对方在收到数据时必须给矛确认,只有在收到对方的确认时,本方TCP才会把TCP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删除。
而UDP传输报文的方式是由应用程序控制的,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UDP照样发送,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
有界与无界之分是根据接收报文来划分的,对于TCP协议,客户端连续发送数据,只要服务端的这个函数的缓冲区足够大,会一次性接收过来,即客户端是分好几次发过来,是有边界的,而服务端却一次性接收过来,所以证明是无边界的;
而对于UDP协议,客户端连续发送数据,即使服务端的这个函数的缓冲区足够大,也只会一次一次的接收,发送多少次接收多少次,即客户端分几次发送过来,服务端就必须按几次接收,从而证明,这种UDP的通讯模式是有边界的。
3,TCP可靠,UDP不可靠;由于TCP要保证所有的数据包都可以到达,所以,需要有重传机制(快重传,快恢复,超时重传),UDP不会进行重传。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会进行重传:
1,数据报传输中途丢失
2,接收端的ACK确认报文在传输中途丢失
3,接收端异常未响应ACK或被接收端丢弃
TCP重传机制:
1,超时重传机制;
2,快速重传机制;
3,SACK 方法;
4,Duplicate SACK – 重复收到数据的问题
4,TCP有序,UDP无序;消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乱序,后发送的消息可能会先到达,TCP会对其进行重排序,UDP不会。
5,TCP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UDP没有;流量控制:TCP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在TCP连接上实现对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可能会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当出现网络抖动时,TCP会自觉降低发送速度,他会努力维护次序,但udp依然保持速度不变
6,TCP的头部比UDP大;TCP头部20 bytes
补充:
TCP字节流和UDP数据报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TCP接收的是一堆数据,而每次取多少由主机决定;而UDP发的是数据报,客户发送多少就接收多少。
拥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由于TCP和UDP的特性不同而决定的。TCP是面向连接的,也就是说,在连接持续的过程中,socket中收到的数据都是由同一台主机发出的,因此,知道保证数据是有序的到达就行了,至于每次读取多少数据自己看着办。 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接收端的IP和端口,且网络是可达的,任何主机都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这时候,如果一次能读取超过一个报文的数据,则会乱套。比如,主机A向发送了报文P1,主机B发送了报文P2,如果能够读取超过一个报文的数据,那么就会将P1和P2的数据合并在了一起,这样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TCP应用场景:效率要求相对低,但对准确性要求相对高的场景。因为传输中需要对数据确认、重发、排序等操作,相比之下效率没有UDP高。举几个例子:文件传输(准确高要求高、但是速度可以相对慢)、接受邮件、远程登录。
UDP应用场景:效率要求相对高,对准确性要求相对低的场景。举几个例子:QQ聊天、在线视频、网络语音电话(即时通讯,速度要求高,但是出现偶尔断续不是太大问题,并且此处完全不可以使用重发机制)、广播通信(广播、多播)。
传输通信:两个协议是进程间通信,也就是说应用间的通信,那么如何在众多程序中找到自己的目的应用呢?在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来识别同一台计算机中进行通信的不同应用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来进行识别一个通信,但是有些特殊情况,比如IP地址和端口号都一样,只是使用的传输协议不一样,怎么进行区分?数据到达IP层(网络层)之后,会先检查IP头部的协议号,然后再传给相应协议的模块。
因此,TCP/IP或UDP/IP通信中通常使用5个信息来识别一个通信:“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以及“协议号”。(知名端口号与传输层协议没有关系,例如53端口在TCP、UDP中都用于DNS服务)
端口号如何确定:标准既定的端口号,0-1023为知名端口号,其他已正式注册的端口号是1024-49151;动态分配端口号,操作系统来为应用程序分配互不冲突的端口号,下一个端口号是在前一个分配号上加1,动态分配端口号范围49152-65535.
TCP首部格式
各个段位说明:
口和目的端口: 各占 2 字节.端口是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传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 序号: Seq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 确认号: Ack序号,占32位,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1。 * 数据偏移/首部长度: 占 4 位,它指出 TCP 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数据偏移”的单位是 32 位字(以 4 字节为计算单位) * 保留: 占 6 位,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 紧急URG: 当 URG=1 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 确认ACK: 只有当 ACK=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 ACK=0 时,确认号无效。 不要将确认序号Ack与标志位中的ACK搞混了。 * PSH(PuSH): 接收 TCP 收到 PSH = 1 的报文段,就尽快地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 RST (ReSeT): 当 RST=1 时,表明 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 * 同步 SYN: 同步 SYN = 1 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 终止 FIN: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 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 检验和: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 TCP 报文段的前面加上 12 字节的伪首部 * 紧急指针: 占 16 位,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共有多少个字节(紧急数据放在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 * 选项: 长度可变.TCP 最初只规定了一种选项,即最大报文段长度 MSS.MSS 告诉对方 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 MSS 个字节.” [MSS(Maximum Segment Size)是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数据字段加上 TCP 首部才等于整个的 TCP 报文段] * 填充: 这是为了使整个首部长度是 4 字节的整数倍
以上是关于面向报文(UDP)和面向字节流(TCP)的区别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