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xos 和 Raft 算法

Posted Shocka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xos 和 Raft 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写在前面

本文隶属于专栏《100个问题搞定大数据理论体系》,该专栏为笔者原创,引用请注明来源,不足和错误之处请在评论区帮忙指出,谢谢!

本专栏目录结构和参考文献请见100个问题搞定大数据理论体系

I. 简介

介绍Paxos和Raft算法

Paxos和Raft算法都是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它们的目的都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由于各个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节点故障等原因,数据同步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使用一致性算法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Paxos算法是由Leslie Lamport在1998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xos算法使用的是一个基于消息传递的算法,它通过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消息传递来达成一致性。Paxos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提议者(Proposer)向多个接受者(Acceptor)发起提议,接受者对提议进行投票,并将投票结果告知提议者,最终提议者根据接受者的投票结果确定一个值。

Raft算法是由Diego Ongaro和John Ousterhout在2013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Raft算法是一种更易于理解和实现的算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布式系统的状态机复制到多个节点上,然后使用选举机制来选出一个主节点来处理所有的客户端请求。在Raft算法中,主节点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将请求复制到其他节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虽然Paxos和Raft算法在实现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保证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而设计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个算法取决于系统的具体需求和约束条件。

为什么需要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在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共同协作来处理数据或提供服务。然而,由于网络延迟、节点故障、消息丢失等原因,节点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导致数据不一致或服务不可用。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之间保持数据一致性和服务可用性。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形:

  • 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现代应用程序的核心。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副本,而每次更新都需要确保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 分布式存储: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数据通常被分割成许多块,并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需要使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来确保各节点上的数据副本保持同步。
  • 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是指将一个大型计算任务分解成许多小任务,并在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可以确保各个节点上的结果与整个任务的结果一致。
    总之,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是确保分布式系统数据一致性和服务可用性的重要工具。

II. Paxos算法

算法基本原理

Paxo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消息传递协议来实现一致性的。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 准备阶段(Prepare Phase):在这个阶段中,提议者向多个接受者发出提议,并请求接受者给出他们的投票。同时,提议者也会得到接受者的最新编号和值,用于在下一步中做出决策。
  • 提交阶段(Commit Phase):在这个阶段中,提议者根据接受者的投票结果做出决策,将自己的提议提交给接受者。如果大多数接受者都同意该提议,那么这个提议就会被选定为值。
  • 学习阶段(Learn Phase):在这个阶段中,选定的值将被通知给所有的节点,以确保所有节点的值都是一致的。

Paxos算法的关键在于它如何确保一致性

在准备阶段,提议者向多个接受者发送提议,并要求它们给出它们的最新编号和值。只有当大多数接受者响应并返回自己的最新编号和值时,提议者才可以进入提交阶段。这个过程保证了大多数接受者在同步自己的状态后才会同意提议,从而保证了决策的一致性。

Paxos算法的实现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它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等领域,Paxos算法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具。

上图描述了Paxos算法的基本过程,其中Proposer表示提议者,Acceptor表示接受者。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

  • 提议者向接受者发送准备请求(Prepare),接受者在回复消息时,携带自己的最新编号和值(Promise)。
  • 提议者根据接受者的响应,决定是否提交自己的提议,并向接受者发送提交请求(Accept)。
  • 接受者根据提议者的提交请求,进行决策,如果大多数接受者同意该提议,那么这个提议就会被选定为值(Accepted)。

角色和状态

在Paxos算法中,有三种角色:提议者(Proposer)、接受者(Acceptor)和学习者(Learner),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状态机,状态机包括以下状态:

  • 未决定状态(Undecided State):当一个节点刚刚启动时,它的状态是未决定状态,即还没有决定值的状态。
  • 准备状态(Prepare State):当一个节点接收到来自提议者的准备请求时,它会进入准备状态,并回复一个Promise消息。
  • 提交状态(Accept State):当一个节点接收到来自提议者的提交请求时,如果它已经收到了更高的提案,那么它会拒绝请求。否则,它会进入提交状态,并将Accepted消息发送给提议者。
  • 决定状态(Decide State):当一个节点收到大多数节点的Accepted消息时,它会进入决定状态,并决定要提交的值。

以上状态在不同的节点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根据算法执行的过程不断地变化。例如,在一个提议者节点上,它的状态机可能会从未决定状态到准备状态,然后到提交状态,最终进入决定状态。在接受者节点上,它的状态机可能会从未决定状态到准备状态,然后再到提交状态,但不会进入决定状态。学习者节点只有一个状态:已学习状态,即已学习到值的状态。

总的来说,Paxos算法的角色和状态相对较为复杂,但是通过清晰地定义每个角色的职责和状态的变化过程,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实现Paxos算法。

基本流程

Paxos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Proposer 为提议者,Acceptor 为接受者,Learner 为学习者。箭头表示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方向。可以看到,Paxos 算法的基本流程就是提议者向接受者发送准备请求、提交请求,然后接收者回复Promise、Accepted消息,最后提议者将最终值发送给所有学习者。

  1. 提议者向接受者发送准备请求(Prepare)。准备请求包括一个提案编号(Proposal Number),它是一个唯一的、单调递增的编号,用于标识提议的版本号。接受者收到准备请求后,会检查提案编号是否比自己已经接受的提案编号更大,如果更大,那么接受者将自己已经接受的提案编号和对应的值(如果有的话)回复给提议者。否则,接受者忽略该请求。
  2. 如果提议者收到了大多数接受者的回复,那么它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接着,提议者向接受者发送提交请求(Accept)。提交请求包括一个提案编号和一个值(Value)。如果接受者没有收到更高的提案,那么它会接受这个值,并将Accepted消息发送给提议者。
  3. 如果提议者收到了大多数接受者的Accepted消息,那么它就可以将该提案决定为最终值(Decided),并将最终值发送给所有的学习者(Learner)。此时,所有的学习者都会接收到相同的最终值,并将其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任何时刻提议者发现自己的提案被其他提议者打败,那么它就需要放弃自己的提案,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提案流程。另外,Paxos算法中还有一些优化和扩展的技巧,例如Fast Paxos、Multi-Paxos等,这些技巧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可靠性。

使用 Paxos 算法来选举

Paxos算法本身并没有选举的过程,因为它是一种完全分布式的协议,没有中心节点。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比如使用Paxos实现分布式锁或领导者选举,就需要在Paxos协议的基础上扩展出一些选举算法。

在分布式系统中,选举通常用于选出一个领导者(Leader)来负责协调整个集群的工作。选举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每个节点都能同意一个唯一的领导者,而且当领导者失效时,能够快速地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领导者。

Paxos算法实现选举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将所有节点分为两类:候选者(Candidate)和投票者(Voter)。在每个选举周期内,所有候选者都可以向投票者发送选举请求,并且每个投票者只能投票给一个候选者。在投票完成后,候选者可以根据得票情况决定是否成为领导者,如果得票数超过半数,则成为领导者。如果得票数没有达到半数,那么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选举。

具体的选举流程如下:

  1. 所有候选者向投票者发送选举请求,请求中包括候选者的编号和任期号(Term)。候选者的任期号是单调递增的,每次选举的任期号都比上一次大。
  2. 投票者收到选举请求后,如果自己没有投票给其他候选者,那么就可以投票给这个候选者,并回复投票响应(Vote Response)。投票响应包括投票者的编号、候选者的编号和任期号。如果投票者已经投票给了其他候选者,那么就忽略该请求。
  3. 候选者收到投票响应后,可以根据得票情况决定是否成为领导者。如果一个候选者收到了超过半数的投票,那么它就可以成为领导者,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包,维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否则,它就需要开始新一轮的选举,提升自己的任期号,重新向其他节点发送选举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选举过程可能会出现脑裂(Split-Brain)的情况,即网络故障或节点故障导致集群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集群,每个子集群都选举出了自己的领导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引入一些机制,如超时机制或者仲裁节点机制,来确保集群最终只有一个领导者。

超时机制是指在每个节点上设置一个随机的超时时间,如果一个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心跳包或者选举请求,那么就认为当前的任期已经过期,需要重新开始选举。这样可以确保在出现网络分裂时,每个子集群最终只会选举出一个领导者。

仲裁节点机制是指在集群中引入一个专门的仲裁节点(Arbiter),用于处理集群分裂的情况。当集群分裂成多个子集群时,每个子集群都可以选举出自己的领导者,但是只有仲裁节点可以决定哪个领导者是有效的。仲裁节点会定期向每个子集群发送心跳包,检查每个领导者是否还在工作,如果发现某个领导者失效了,那么就会通知其他节点重新进行选举。这种方式需要引入额外的仲裁节点,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但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总之,Paxos算法本身并没有选举的过程,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下需要扩展出选举算法,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和一致性。选举过程可以利用Paxos协议的基本流程和状态机模型来实现,但是需要引入一些机制来解决脑裂问题,确保最终只有一个领导者。

由于Paxos算法选举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多个状态和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使用状态机来描述。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状态机图,描述了Paxos算法的选举过程:

上述状态机图中包含了以下状态和角色:

  • LOOKING: Follower的初始状态,表示当前节点正在寻找一个leader,等待leader的心跳包;
  • PRE_CANDIDATE: Follower进入该状态后会尝试发起选举,成为Candidate,向其他节点发送投票请求;
  • CANDIDATE: 当前节点成为Candidate,等待其他节点投票,如果收到足够的票数,就会成为Leader;
  • LEADER: 当前节点成为Leader后,会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包以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
  • FOLLOWING: 当前节点成为Follower后,会等待Leader的心跳包并响应。

其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appendEntries和vote两种消息实现的。在选举过程中,如果Candidate收到了来自某个节点的appendEntries消息,那么该节点就会转变为Follower状态,开始跟随新的Leader。如果一个节点收到了来自Candidate或Leader的vote消息,那么它就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投票,并回复vote消息告诉发送者自己的投票结果。

在状态机图中,箭头表示状态之间的转移条件,其中超时是主要的转移条件之一,因为Paxos算法选举过程中必须引入超时机制以避免出现死锁或者长时间的等待。如果当前节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心跳包或者其他消息,就会触发超时事件,进入下一个状态。

总之,Paxos算法选举过程中的状态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节点之间的交互过程和角色的转换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Paxos算法的本质和设计思想。

细节优化

除了上面描述的基本状态转移,Paxos算法的选举过程还包含了一些细节和优化,例如:

  • 防止重复选举:在某个节点成为Leader之后,它会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包,这些心跳包中包含了该节点的当前任期编号,其他节点会根据任期编号来判断当前的Leader是否有效,避免了因为网络延迟等原因导致的重复选举。
  • 防止"split vote"问题:在Paxos算法中,如果多个Candidate同时发起选举,可能会导致投票分散,导致没有一个Candidate获得足够的票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axos算法采用了随机化的机制,在Candidate发起选举之前,先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自己的"选票编号",这样可以保证在多个Candidate同时发起选举的情况下,最终只会有一个Candidate获胜。
  • 快速选举:在Paxos算法中,选举过程需要经过多轮投票,如果每轮投票的超时时间都很长,那么选举过程的时间会很长。为了加快选举速度,Paxos算法引入了"快速选举"机制,即如果Candidate收到了足够多的投票,那么就可以直接成为Leader,而不需要等待完整的投票流程。这种机制能够在网络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显著缩短选举时间。

总之,Paxos算法的选举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多种情况,例如网络延迟、节点故障、重复选举等等。只有在各种异常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才能保证Paxos算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Paxos的优缺点

Paxos 算法作为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中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可扩展性:Paxos 算法在节点数量增加时,其性能不会有较大的下降,能够保证在高负载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
  • 容错性:Paxos 算法能够在节点出现故障、网络分区等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一致性:Paxos 算法能够保证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确保了节点间的数据同步。

缺点:

  • 实现难度:Paxos 算法本身的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对分布式系统和网络通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一些没有分布式经验的开发者来说,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 性能开销:Paxos 算法需要进行多次消息传递和状态同步,因此在一些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系统中,Paxos 算法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 高延迟:Paxos 算法需要进行多轮的消息传递和状态同步,因此会导致较高的延迟,不适用于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场景。

III. Raft算法

算法基本原理

Raft 算法是一种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旨在通过将复制状态机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较小的子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分布式一致性。

Raft 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领导者选举:Raft 算法采用领导者选举的方式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 Raft 算法中,节点可以处于三种状态之一:跟随者、候选者和领导者。当一个节点成为领导者时,它负责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信号,并协调处理客户端请求。在领导者选举过程中,节点通过相互投票来选举领导者,每个节点只能投票一次。
  2. 日志复制:Raft 算法通过在每个节点上维护一个完整的日志来保证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当客户端向领导者发送请求时,领导者将该请求附加到其日志中,并将该日志条目复制到其他节点。只有当大多数节点确认接收到该日志条目时,该日志条目才被视为已提交。
  3. 安全性:Raft 算法通过使用随机超时来触发领导者选举,以确保系统能够容忍故障节点。此外,Raft 算法还使用逐步复制机制来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日志条目是相同的,并且使用日志复制的全序化来确保所有节点执行的操作顺序相同。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设计,Raft 算法能够保证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并且易于理解和实现。

角色和状态

Raft 算法中,节点可以处于三种状态之一:跟随者(Follower)、候选者(Candidate)和领导者(Leader)。

每个节点的状态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转换。

  • 跟随者(Follower):节点初始状态为跟随者,接受来自领导者的指令,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领导者的心跳信号或者候选者的选举请求,则节点将成为候选者。
  • 候选者(Candidate):如果节点成为候选者,则它将开始一次新的选举,并将自己提升为候选者状态。在此状态下,节点将请求其他节点投票支持,它的选举计数器会自增,同时它会将自己的信息广播到其他节点。如果一个候选者获得了超过半数的投票,则该候选者将成为领导者。
  • 领导者(Leader):如果一个候选者成功地成为领导者,则它将向所有跟随者发送心跳信号,以保持它们的状态与其自身的状态同步。领导者还将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这些请求转换成日志条目并复制到所有节点中。如果一个跟随者的心跳超时,它会开始一次新的选举并变为候选者状态。

通过这些状态的转换,Raft 算法可以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节点的切换和重新选举,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

基本流程

上述图形描述了 Raft 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从跟随者(Follower)状态到候选者(Candidate)状态,再到领导者(Leader)状态的转换,以及领导者向跟随者发送心跳信号和客户端请求的处理过程,最终日志条目被提交并应用到状态机中。

Raft 算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1. 节点初始状态为跟随者(Follower),等待接收来自领导者的心跳信号或者候选者的选举请求。
  2. 如果跟随者在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领导者的心跳信号或者候选者的选举请求,则节点将成为候选者(Candidate)。
  3. 候选者开始一次新的选举,并将自己提升为候选者状态。在此状态下,节点将请求其他节点投票支持,它的选举计数器会自增,同时它会将自己的信息广播到其他节点。
  4. 如果一个候选者获得了超过半数的投票,则该候选者将成为领导者(Leader)。
  5. 领导者向所有跟随者发送心跳信号,以保持它们的状态与其自身的状态同步。领导者还将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这些请求转换成日志条目并复制到所有节点中。
  6. 如果一个跟随者的心跳超时,它会开始一次新的选举并变为候选者状态,重复上述步骤。

Raft 算法通过这种基本流程实现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容错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方便开发人员进行调试和维护。

选举过程

Raft 的选举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节点变为候选者状态;
  2. 候选者向其他节点发送请求投票的 RPC(RequestVote RPC);
  3. 其他节点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是否投票给候选者;
  4. 候选者根据收到的投票数,决定是否变为领导者。

以下是具体的过程:

  1. 节点变为候选者状态
    当一个节点在选举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领导者的心跳信号时,该节点将会变为候选者状态,这时节点会自增当前的任期号,并给自己投一票,向其他节点发送投票请求。
  2. 候选者向其他节点发送请求投票的 RPC
    候选者在发送投票请求的 RPC 时,会包含以下信息:
  • 当前任期号;
  • 候选者的 ID;
  • 最后一条日志条目的索引值和任期号。
  1. 其他节点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是否投票给候选者
    收到请求投票的节点会根据以下情况进行投票:
  • 如果收到的请求的任期号小于当前节点的任期号,则拒绝投票;
  • 如果当前节点已经投票给了其他候选者,则拒绝投票;
  • 如果候选者的日志信息不够新,则拒绝投票;
  • 否则投票给候选者。
  1. 候选者根据收到的投票数,决定是否变为领导者

如果候选者收到了大多数节点的投票,则认为自己被选为了领导者,此时会向其他节点发送成为领导者的消息。如果候选者在等待投票结果的过程中,收到了其他节点成为领导者的消息,则自己会重新变为跟随者状态。

如果候选者在等待投票结果的过程中,没有收到足够的投票数,则会重新进入跟随者状态,并且重置选举超时时间。重新进入跟随者状态之后,节点会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心跳信号。如果节点在选举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心跳信号,则会再次成为候选者状态,重复以上流程。

在 Raft 的选举过程中,节点会根据收到的消息转移状态。当节点未收到 Leader 的心跳或候选人的投票请求时,它会保持跟随者状态。当收到候选人的投票请求时,它会转变成候选人状态,并发送投票请求。如果收到多数选票,它会转变成领导者状态。如果在投票期间收到 Leader 的心跳,则节点将重置选举超时并返回跟随者状态。如果在投票期间未能收到多数选票,则节点将返回跟随者状态。如果节点在投票期间收到来自其他候选人的心跳,则它将转换为投票状态,并发送一张选票。如果在投票期间收到多数选票,则节点将转换为领导者状态。在领导者状态下,节点会定期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以保持其领导地位。

Raft 的优缺点

Raft 算法相对于 Paxos 算法来说,更容易理解和实现。同时,Raft 算法也具有以下的优点:

优点:

  • 更易于理解和实现:Raft 算法将复杂的一致性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使得每个子问题都相对简单,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 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Raft 算法的模块化设计和清晰的角色划分,使得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 更好的性能:Raft 算法在网络分区发生时,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节点可以处理客户端请求,因此具有更好的可用性。
  • 更快的恢复速度:Raft 算法在发生网络分区后,可以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而不需要等待所有节点都恢复正常。

缺点:

  • 选举过程可能导致性能问题:Raft 算法的选举过程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当出现网络分区或节点崩溃时,需要重新选举新的领导者。
  • 需要更多的节点:相对于 Paxos 算法来说,Raft 算法需要更多的节点才能达到同样的容错性能。
  • 不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Raft 算法的选举过程可能会导致网络负载过高,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IV. Paxos vs Raft

相似之处

Paxos和Raft都是用于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算法,两者的目标都是要让多个节点之间达成一致的状态。它们的相似之处包括:

  • 两者都使用了一个类似于“领导人”的角色,这个角色负责协调其他节点的操作,保证整个系统达成一致的状态。
  • 两者都实现了多个节点之间的选举过程,保证了整个系统在某些节点宕机或者失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 两者都能够处理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和丢包等问题,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 两者都采用了日志复制的机制,保证了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因此,Paxos和Raft算法在解决分布式系统一致性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区别之处

Paxos和Raft虽然都是用于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算法,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1. 算法难度不同:Paxos算法比较复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Raft算法则相对来说更加简单,容易理解。
  2. 日志复制的方式不同:Paxos算法采用的是多数派决策的方式,即当多数派节点接收到相同的决策时,就将这个决策写入到自己的日志中;而Raft算法采用的是领导人方式,即由领导人负责将日志复制到所有的节点中。
  3. 领导人选举机制不同:Paxos算法中的领导人是由所有节点共同决定的,而Raft算法中的领导人则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4. 数据同步方式不同:Paxos算法中的数据同步是异步的,即当一个节点提交了一个请求后,不需要等待其他节点的回应;而Raft算法则是同步的,即当一个节点提交了一个请求后,需要等待大多数节点的回应后才能继续执行下一个操作。
  5. 可扩展性不同:Paxos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扩展,而Raft算法相对来说更容易扩展。

综上所述,虽然Paxos和Raft算法都是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但是它们在实现细节、可扩展性、算法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何时选择哪个算法

选择Paxos还是Raft算法,取决于具体应用的需求和限制。

Paxos算法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达成一致,但是其实现较为复杂,学习曲线较陡峭。因此,对于一些对一致性要求较高、可以接受较为复杂的系统,选择Paxos算法会更加合适。

Raft算法的实现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部署。因此,对于那些对一致性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要求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应用,选择Raft算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同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考虑各种场景下的不同需求和约束条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以上是关于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xos 和 Raft 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分布式共识算法-Raft算法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Raft

一文看懂Paxos和Raft算法

搞懂分布式技术2:分布式一致性协议与Paxos,Raft算法

Raft算法概述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