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八融合统一(下)——宗教的法则历史的混沌
Posted changwoo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今日简史》八融合统一(下)——宗教的法则历史的混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前面,我们说了金钱和帝国,今天我们聊一聊宗教。宗教的话题算是比较敏感的,必定很多人是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如果在下面的论述过程之中,让您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希望能够理解。我并没有贬低或者蔑视任何宗教的意思。
我们今天提起宗教,很多人会首先联想到歧视、争端和分裂。但是,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
我们之前说过,人类所有的社会秩序都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它必定非常脆弱。而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让脆弱的社会秩序拥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秩序并不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想象,而是来自于绝对的神圣力量。这样一来,以神之名的秩序就不容动摇,进而把脆弱的秩序变得更加稳定。
所以啊,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和价值观的系统,但是它是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具备两大要素,一个呢是认为世界有一种超自然的秩序,它并非出于我们的想象。另一个要素呢?是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所以一个组织或者形式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宗教,一个他是超自然的秩序,另一个是他必须拥有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所以,我们来看,足球就不是宗教,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规则是人指定的,不满足第一条,所以他不是。另外呢,现在许多西方人相信鬼魂和精灵这些概念。但是它并未构成什么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所以他也不能称之为宗教。
宗教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在采集者社会的价值观里,我们人类和动物都是平等的,我们会尊重遇到的每一个动物。虽然我们猎杀绵羊,但并不代表绵羊不如我们。就像是我们会被老虎猎杀,这也并不能说明我们比老虎要弱一样。到了农业社会,人类开始蓄养动植物,这样之前的平等关系发生了改变,其他的动物成为了我们人类所拥有的物品,人类开始希望对自己的牛、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我们虽然可以把牛、羊圈养起来,但是没有办法保证母羊一定怀孕,怀孕之后一定会生下健康的小羊,而也没有办法阻止流行病的爆发。于是,“神灵”就出现了,他代替我们和沉默的动植物们进行沟通。我们就把一些肉啊、酒啊或者是糕点献祭给神灵,来换取神灵保佑我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后来,随着掌管生育的神、掌管气候的神、掌管医药的各种神灵概念不断的出现,于是产生了多神论和泛神论。我们认为世界是由一群神威浩荡的神灵所控制,每个神灵有各自分管的部门,你遇到什么问题,就去找对应的神灵给你对症下药。
不过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自己信仰的某位神灵给予越来越多崇拜,慢慢远离了多神论的概念,开始相信有某一位大神拥有宇宙至高的权利。于是一神论就诞生了。毕竟,如果你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进总统府找总统帮忙,那又何必去求某个小公务员呢?后来,基督教在各种一神教之中大获成功,他们认为宇宙中的掌握至高权利的大神对人类并非漠不关心,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了救赎人类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这种大事不应该只有我们犹太人自己知道,而是要让全世界的人类有所了解,要把关于耶稣的福音传到世界各地。基督教组织起了所有教众展开了传教活动,最终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他接管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而在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也诞生下来,和基督教一样,一开始也只是地球上某个偏远角落的小宗教。但是它以更快的脚步,打破了阿拉伯沙漠的隔绝,收复了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的庞大帝国。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后,一神论的概念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一神论之外,多神论还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所谓二元论的宗教就是他们信奉着善与恶两种对立势力的存在。他们和一神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相信恶也是独立存在的,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创造,也不归此神所掌管。整个宇宙就是这两股力量的战场,世间种种善恶就是双方争斗的体现。
二元论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他解决了一个人类宗教一直挥之不去的难题,叫做“恶的难题”。就是说,如果神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事事完美的话,那我们的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邪恶?为什么会有苦难?为什么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这个难题解释起来就让一神论者伤透了脑筋。二元论就可以轻易的解决这个难题,世界上除了无所不知的神之外还有一个不受控制的恶魔,而所有的坏事都是源自于他。不过呢,二元论虽然解决了“恶的难题”,但是有一个一神论能够轻而易举解释的问题,他却无法自圆其说,这个又叫做“法则的难题”。如果说世界上是善恶两股力量在互相拉扯,那么他们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又有谁来指定这个法则呢?一神论拿这个问题就简单了,世间所有的法则都是有无所不知的神所决定的。
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能够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他说,世上确实存在一个全能的神创造了整个宇宙,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恶神。不过古往今来的所有宗教没有一个说自己是相信这一套的。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恶魔所创造,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宗教从历史的蛮荒中走到现代,最终一神论还是成为了最优秀的一直万花筒,他不但确保了自己的不断传播,还集成了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把这些全部收纳在了一个神圣论述之下。比如基督教,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但是他也相信二元论的魔鬼,也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像这样同时包容这些矛盾的思想,而又结合各种不同的仪式,宗教学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综摄”。综合的综,摄取的摄。也许,综摄才是全球最大的宗教。
之前我们所说的宗教都是相信神灵或者说是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不过呢,我们宗教的历史可并不只是神的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亚非大陆开始出现全新的宗教类型,包括印度佛教、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信仰也认为有某种超人类秩序控制着这世界,但是他们所崇拜的秩序是自然的法则,而并非什么神灵的意志。他们认为神和人类、动物和植物一样会受到自然法则的限制,虽然神稍微牛逼一些,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这自然法则。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虽然晓书童我并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是关于佛教我还是想多说两句。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佛教经典里说释迦牟尼看到身边的人深深陷于苦难之中,于是心生不忍。他看到人不分男女老幼,不仅常常饱受战争和瘟疫的痛苦,还无法免于种种焦虑、沮丧和不满的情绪,似乎这一切都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事情。人类追求财富和权力,获取知识,生儿育女,建起宫殿。但不论取得多少成就,却仍然无法满足。穷人梦想着要变富,有一百万的想要一千万。而且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无尽的烦恼和忧虑,无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直到死的那一天,一切如梦幻泡影消失,生命就像是毫无意义的追寻。然而,这个轮回该怎样才能跳出?
释迦摩尼入禅六年,思索各种人类苦痛的本质、原因和解决办法。最后他体会到,一切苦难并非来自与自己的噩运、社会的不公或者是神灵的责罚,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他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望,而欲望总是会造成不满。遇到不喜欢的事,就想躲开;遇到喜欢的事,就想维持并增加这份愉快。但正是因为如此,人心就永远不会满。这点在人遇到不开心事情的时候表现得格外明显。然而,就算是遇上欢乐的事,我们也从不会真正满足,而是一直担心这种欢乐终将结束或是无法再增强。有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爱情,但等到真的找着了爱情,却还是不满足。有的开始整天担心对方可能会离开;有的又觉得自己太过屈就,应该再找更好的人。还有甚者,即担心别人离开,又觉得自己屈就。
虽然上天可以赐雨,社会机制可以提供公平正义和卫生保健,有好的运气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但不论如何,我们的基本心态都不会改变。因此,就算是最伟大的国王也无法避免焦虑,只有不断的逃避着悲伤和痛苦,也总是想要追寻更多的快乐。
释迦牟尼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执念于它带来的感受,这样一来就不用再为此所困。比如说,虽然感受悲伤,但不用希望要终结悲伤,于是虽然悲伤依然存在,你却也用不再为此而感到困扰,这份过程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同样的,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可以不用失去心中的平静。
但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让心里接受事物的本质,而放下种种的欲望?释迦牟尼将冥想落实在各种道德规范上,好让信众更能专注于实际的感受,而不会落入各种欲望之中。他要求信众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因为这些一定会让欲望如野火燎原,而一心追求权力、享受或财富。等到这些火焰彻底扑灭,原本的欲望就变成了圆满和寂静。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涅槃”。达到这种状态,也就是解脱了所有苦痛,能够无比清晰地感受身边的真实,再没有什么无谓的幻想。虽然人们很有可能还是会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经不再能影响他们。毕竟,无欲则无苦。
佛教并不否认有神灵的存在,而且认为神灵拥有强大的神通。然而神灵对于“由欲得苦”这条法则完全无能为力。如果能够无欲无求,任何神灵都无法让人感到痛苦。相对而言,如果人有了欲望,任何神灵也无法拯救他脱离痛苦。
如同其他一神论的宗教一样,佛教还是无法摆脱对神灵崇拜。虽然佛教告诉信众,应该不断追求达到涅槃的境界,不要为了名利停下脚步。然而,99%的佛教徒都无法达到这个境界,日常生活里多半都还是追求着世俗的成就。于是,佛教的信徒们还是膜拜着各种随着时间发展出来的漫天诸佛菩萨。这些诸佛菩萨呢?他们最初都是人,他们都达到了涅槃的境界,解脱了自己的痛苦。但是为了帮助芸芸众生,重入人间。所以佛教崇拜的并不是神灵,而是那些已经开悟的人。佛教徒们希望他们帮助自己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们能帮助我们处理一些世俗的问题。比如说求个财运、保个平安或者是求个子嗣。
当崇拜的对象从神灵变成了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就出现了。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反对等级观念、反对蒙昧。宣扬个性解放,追求实现人生幸福和平等自由,崇尚理想。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说,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决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意义。
我们当代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人文主义的塑造,只是没有人刻意的提醒你罢了。当我们生病不再去向神灵祷告祈求宽恕你罪恶的时候,当我们挑选对象不再遵从长辈之命的时候,当我们担心环境污染是因为害怕危害到我们自身的时候,当我们享受着牛排的鲜美而暂时忽视了牛的生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人文主义宗教的信徒了。
但是到了现在,人文主义和最新的生命科学之间已经出现了一条鸿沟。我们的现代社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每个人都还相信各自都拥有着一个神圣、无法分割的内在本质,这是我们世界意义的来源。但是,在过去200年间,生命科学已经彻底破坏了这个信念。科学家告诉我们,决定人行为的不是什么个人意志,而是我们身体内的生物化学系统。我们和蚂蚁或者猩猩并没有什么不同。作者关于现代科学将彻底颠覆我们每个人相信的个人意志和以人为本的论述非常的精彩。我们留到后面讲科学革命的时候再和大家来聊。
我们之前说了金钱、帝国和全球性宗教,将几乎所有的人类都纳入到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然而,这个统一的过程并不是成直线发展、一帆风顺的。我们再次纵观全局,可以看到从无数小的文化融合到少数大型文化,最后全球统一。这应该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结果。但是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全球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我们的中文?为什么世界上有大约20亿的基督徒和12亿的穆斯林,而其他的宗教很多都已经完全消失呢?
如果我们能够一次有一次的回到一万年前,让这一切重新开始。是不是一定会发展到现在世界的样子?这个命题非常的有意思。
作者说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只剩下单行道了,但是到未来的路上却有无数的岔路可以走。
比如说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古罗马的皇帝君士坦丁需要有一个宗教协助他统一各族。当时可以担当这一重任的宗教有很多,比如说摩尼教、袄教、犹太教甚至是佛教。但是为什么最后坦丁选择了耶稣?是坦丁的被基督教的神学所打动呢?还是基督教的哪方面让他觉得可以利用呢?历史学家虽然可以做这样那样的推测,但无法提供正确的答案。他们可以描述基督教如何拿下了罗马帝国,但是他们根本无法解释基督教为何能铸就这项丰功伟业。
“如何”与“为何”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如何”只是描述出一连串的事件。而“为何”则是要找出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我们继续讨论基督教兴起的这件事情。有些学者斩钉截铁的解释说当时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地中海地区,在地理、基因或者经济方面有特殊之处,必然会促成基督教的兴起。但是,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对这样斩钉截铁的理论深表怀疑。这正是历史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某个时代越了解的透彻,就越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件而不是发生另一个呢?事后拿着结果去分析当时事件发生的必然,这样的做法被作者称为马后炮谬误。
事实上,真正最知道当时情况的人,就是活在当时的人,而他们恰恰却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历史铁定的法则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当时看到总是毫不明显。直到今天情况依然如此。我们已经走出全球经济危机了吗?中国的经济会不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呢?三大宗教是不是会成为全球未来的风潮呢?人类不断发展走向的是生态的灾难还是科技的天堂呢?这些所有结果在几十年之后答案就太明显了,并且可以拿出他们各自背后一套完整的论述。但是现在我们却根本不知道。
很有意思的是,在当时看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常常成为历史的选择。并不是那些比较宽阔、比较平坦的道路就一定是历史必然。
如同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的时候,基督教不过是一个小小教派。如果当时有人说基督教会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一定是引来哄堂大笑。在1913年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党只是一个很小的俄国激进党派。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想到四年之后他们就接管了俄国。在公元600年,如果说一小群生活在沙漠里的阿拉伯部落会征服从大西洋到印度的辽阔土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对于许多希望看到历史必然性的人来说,这种说法实在令人失望。如果说历史并非必然,就等于说现在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和人权就都是巧合的产物。
历史还真就是这样的一个混沌系统,根本无法预测。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和牵扯,只要一方力量发生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历史还说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为两级,一级系统说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发生改变。比如说天气和地震就属于一级系统,虽然极其复杂难以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建立计算模型,不断输入越来越多的因素,就可以使得天气和地震预测变得越来越准确。
而二级混沌系统,就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永远都无法预测。比如说现在的原油价格是每桶90美元,而我们预测明天会涨到100美元,那么商人就会立刻抢购,好在预期涨价中获利。但是结果就是油价在今天就会上涨到100美元,而不用等到明天。那么明天到底会是多少呢?没有人知道。
再有就是政治也是二级混沌系统,假设在2010年,有某位天才开发出了一套算法,能够预测是否会发生革命。于是,他向埃及总统兜售这项服务,换取了一大笔报酬。他告诉总统,他预测在明年埃及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革命。那总统听了之后作何反应?他立即就会降税,再动用大笔的钱补贴人民的生活,顺便也要加强警察部队维护稳定。于是,这一切都发生了效果,一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生革命。那结果必然是总统把这位所谓的天才抓起来,大声的对他咆哮:“你这套算法是骗人的!要不是你这套东西,我才不会把钱都拱手让人,我大可多盖一座宫殿!”科学家肯定会辩白:“可是,正是因为我们预测到了,革命才没有发生啊。”“你是说,你们预测到了,只是没有发生?”总统一定会杀了他的。
这么说来,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虽然我们无法解释历史做出的选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历史的选择绝不是简单的为了人类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历史演进,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对人类有益的文化就会成功扩张,而对人类无情的文化就会消失。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基督教是比摩尼教更好的选择,或证明阿拉伯帝国比波斯帝国对整个人类更加的有利。
而原因就在于“什么是好的”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当然,胜利者永远相信自己的定义才正确。但我们又为什么要相信他们呢?基督徒相信,基督教击败摩尼教对全人类有益;但如果我们不接受基督教的世界观,就没有理由同意他们的想法。穆斯林也认为,穆斯林攻下波斯帝国对人类有益;但也只有在我们接受穆斯林世界观的前提下,才会觉得确实如此。很有可能,如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彻底消失,人类生活反而更好。
甚至还有的学者提出说,文化其实如同寄生虫,而人类就是文化寄生虫的宿主。寄生虫就是这样在宿主体内繁殖和传播,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夺取养分,让宿主不断的衰亡。并且寄生虫从来都不会关心宿主过得好不好。根据这种说法,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为了剥削他人而设计出的阴谋,而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所出现的心理寄生虫,从出现之后就开始剥削所有受到感染的人。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博弈理论中有类似的论点。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有多位参与者的时候,某些概念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害,但这种模式就是有办法继续存在下去。军备竞赛就是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很多时候,各国的军备竞赛只会拖垮所有彼此对立的国家,并不会真正改变军事力量的平衡。
比如说,巴基斯坦买了先进战机,印度就立刻跟进。印度发展核弹,巴基斯坦也有样学样。巴基斯坦扩编海军,印度就立刻仿效。在这一切过程结束的时候,双方权力平衡很可能根本和过去没什么改变,但原本可用于教育或医疗的数十亿美元经费就这样浪费在武器上了。然而,这种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难以抗拒。这就是种行为模式,像是病毒一样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伤害了所有人,只对行为模式本身有利,符合演化论上繁衍的要求。
历史就这样从一个岔路走到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得不得而知。历史有太多的可能性,而许多的可能性最后都未成真。我们不难想象,历史其实很有可能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去,而从未发生科学革命,就算没有基督教,没有古罗马帝国,没有金钱,而历史还是会继续发展下去。
以上是关于《今日简史》八融合统一(下)——宗教的法则历史的混沌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