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发展史
Posted guchengna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前端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前端
-
前端:针对浏览器的开发,代码在浏览器运行
-
后端:针对服务器的开发,代码在服务器运行
前后端不分的时代
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前后端开发是一体的,前端代码是后端代码的一部分。
-
后端收到浏览器的请求
-
生成静态页面
-
发送到浏览器
后端 MVC 的开发模式
那时的网站开发,采用的是后端 MVC 模式。
-
Model(模型层):提供/保存数据
-
Controller(控制层):数据处理,实现业务逻辑
-
View(视图层):展示数据,提供用户界面
前端只是后端 MVC 的 V。
以 php 框架 Laravel 为例。
前端工程师的角色
那时的前端工程师,实际上是模板工程师,负责编写页面模板。
后端代码读取模板,替换变量,渲染出页面。
典型的 PHP 模板
<html>
<head>
<title>Car {{ $car->id }}</title>
</head>
<body>
<h1>Car {{ $car->id }}</h1>
<ul>
<li>Make: {{ $car->make }}</li>
<li>Model: {{ $car->model }}</li>
<li>Produced on: {{ $car->produced_on }}</li>
</ul>
</body>
</html>
Ajax
Ajax 技术诞生,改变了一切。
-
2004年:Gmail
-
2005年:Google 地图
前端不再是后端的模板,可以独立得到各种数据。
Web 2.0
Ajax 技术促成了 Web 2.0 的诞生。
-
Web 1.0:静态网页,纯内容展示
-
Web 2.0:动态网页,富交互,前端数据处理
从那时起,前端变得复杂了,对前端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前端 MVC 框架
前端通过 Ajax 得到数据,因此也有了处理数据的需求。
前端代码变得也需要保存数据、处理数据、生成视图,这导致了前端 MVC 框架的诞生。
-
2010年,Backbone.js
Backbone.js
Backbone 将前端代码分成两个基本部分。
-
Model:管理数据
-
View:数据的展现
前端 Controller
Backbone 只有 M 和 V,没有 C。因为,前端 Controller 与后端不同。
-
不需要,也不应该处理业务逻辑
-
只需要处理 UI 逻辑,响应用户的一举一动
所以,前端 Controller 相对比较简单。Backbone 没有 C,只用事件来处理 UI 逻辑。
var AppView = Backbone.View.extend({ // ...
events: {
"keypress #new-todo": "createOnEnter",
"click #clear-completed": "clearCompleted",
"click #toggle-all": "toggleAllComplete"
},
});
Router
前端还有一种天然的方法,可以切换视图,那就是 URL。
通过 URL 切换视图,这就是 Router(路由)的作用。以 Backbone 为例。
App.Router = Backbone.Router.extend({
routes: { ‘‘: ‘index‘,
‘show‘: ‘show‘
},
index: function() {
$(document.body).append("调用了 Index 路由");
},
show: function() {
$(document.body).append("调用了 Show 路由");
},
});
MVVM 模式
另一些框架提出 MVVM 模式,用 View Model 代替 Controller。
-
Model
-
View
-
View-Model:简化的 Controller,唯一作用就是为 View 提供处理好的数据,不含其他逻辑。
本质:view 绑定 view-model,视图与数据模型强耦合。数据的变化实时反映在 view 上,不需要手动处理。
SPA
前端可以做到:
读写数据
切换视图
用户交互
这意味着,网页其实是一个应用程序。
SPA = Single-page application
2010年后,前端工程师从开发页面,变成了开发”前端应用“(跑在浏览器里面的应用程序)。
传统的架构
单页应用的架构
多了一个前端 MVC 层
Angular
Google 公司推出的 Angular 是最流行的 MVVM 前端框架。
它的风格属于 HTML 语言的增强,核心概念是双向绑定。
示例:Angular 的双向绑定
<div ng-app="">
<p>
姓名 :
<input type="text" ng-model="name" placeholder="在这里输入您的大名">
</p>
<h1>你好,{{name}}</h1></div>
Vue
Vue.js 是现在很热门的一种前端 MVVM 框架。
它的基本思想与 Angular 类似,但是用法更简单,而且引入了响应式编程的概念。
示例:Vue 的双向绑定
HTML 代码
<div id="journal">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div>{{message}}</div>
</div>
JS 代码
var journal = new Vue({
el: ‘#journal‘,
data: {
message: ‘Your first entry‘
}
});
前后端分离
-
Ajax -> 前端应用兴起
-
智能手机 -> 多终端支持
这两个原因,导致前端开发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前端不再是后端 MVC 中的 V,而是单独的一层。
REST 接口
前后端分离以后,它们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后端暴露出接口,前端消费后端提供的数据。
后端接口一般是 REST 形式,前后端的通信协议一般是 HTTP。
Node
2009年,Node 项目诞生,它是服务器上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
Node = JavaScript + 操作系统 API
Node 的意义
-
JavaScript 成为服务器脚本语言,与 Python 和 Ruby 一样
-
JavaScript 成为唯一的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支持的语言
-
前端工程师可以编写后端程序了
前端开发模式的根本改变
-
Node 环境下开发
-
大量使用服务器端工具
-
引入持续集成等软件工程的标准流程
-
开发完成后,编译成浏览器可以运行的脚本,放上 CDN
全栈工程师
前端工程师正在转变为全栈工程师
-
一个人负责开发前端和后端
-
从数据库到 UI 的所有开发
全栈技能
怎样才能称为全栈工程师?
软件行业的发展动力
历史演变:前后端不分 -> 前后端分离 -> 全栈工程师
动力:更加产业化、大规模地生产软件
-
效率更高
-
成本更低
通用性好、能够快速产出的技术最终会赢,单个程序员的生产力要求越来越高。
H5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为什么 H5 技术会赢得移动端?
-
开发速度快:Native 需要重新编译才能看到结果,H5 是即时输出
-
开发成本低:Native 需要两个开发团队,H5 只要一个
-
快速发布:安卓 Native 新版本需要24小时,iOS 需要 3 ~ 4 天,H5 可以随时更新
未来软件的特点
-
联网
-
高并发
-
分布式
-
跨终端
现在基于 Web 的前端技术,将演变为未来所有软件的通用的 GUI 解决方案。
未来只有两种软件工程师
-
端工程师
-
手机端
-
PC 端
-
TV 端
-
VR 端
-
……
-
云工程师
[说明] :转载自网络日志。
以上是关于前端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